個人資料
來罘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膠東式勸架

(2018-07-13 16:16:06) 下一個

酒國娛樂圈,尤其是相聲圈,拿山東方言開涮的傳統根深蒂固。在非山東籍藝人中,學說山東話最地道的還得數候寶林。他的“哎,我說三鍋,你上哪去? 我上伯邊涅個地場去”非常地道。其中那個“去”字的發音很特別,在普通話裏找不到對應的字,在漢語拚音裏屬於非法組合。英語音標無法標注,德語音標還湊合,[kü]。不懂德語? 這就好辦了。咱們土法上馬,想象你生在舊社會,住騾馬客棧,聽到一掛大車進來,車老板吆喝牲口,唹,唹唹。把客棧的“客”字與吆喝牲口的“唹”字拚讀,客唹[kü],差不多就那意思。拚成客唹棧,你就算了,初小沒畢業,跟這兒攙和什麽?

去國之前,我還沒聽到過山東藝人自己學自己,前不久,在網上聽到一段。這是一段主要用膠東方言說的相聲①,非常地道,藝人來自山東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友樂驛站曲藝社。段子說的是小兩口吵架,鄰家大姐來勸架。這個段子別有內涵,別有風味,別有喜感,與苗阜王聲的“女子,把你勾子後麵的窩窩給俄看哈”有得一拚。

聽到一半,我感覺有些恍惚,好象時光倒流,我又回到幾十年前的膠東。段子聽完,沉到記憶深處的東西,不斷翻湧上來。當年,我們點的兩個知青吵架,為我們做飯的大嬸就是這樣勸架的。說法,語氣,很多用詞,包括潛台詞,如出一轍。經過大嬸的勸解,吵架的那對兒男女後來居然好上了。這段相聲我聽了多遍,每聽一遍都讓我懷舊好幾天,有時甚至還產生荒唐的念頭,我想回到1970s年代客唹[kü]。恍惚完畢,認真地抽自己一嘴巴,個不爭氣的東西,回去啃地瓜?

這種勸架很有特色,既有膠東的方言特色,又反映膠東人的性格特色。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特色會逐漸褪去,趁記憶還足夠清晰,感覺尚未出錯,整理出來,留作紀念。下麵是那個段子及我的評說,粗體是段子原話,細體是我的評說。

哎呀,媽呀! 你說是,嫩兩口子,嗚茲嗷茲地,你說,弄麽東西,你說是,我呆家裏,都聽得溜清亮的,這害了,你說是。

誇張的口氣是膠東人說話的特點。未說話,先叫媽。不過,這不是膠東人的專利,很多族群的人都有這一特點。這個開頭,讓英美人說,可能是,Oh, My God! 換成意大利人,一定是,Mama mia!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是山東人的性格,膠東人猶甚。“呆家裏聽得溜清亮的”,說明路見不平了。見了假裝沒見,那不是膠東人的性格。具體到這一架,聽到吵架而不來勸,顯得關係不好,見弱者受欺負而不出手,顯得不仗義。如此一來,鄰家大姐過來勸架就是師出有名,說起話來就可以理直氣壯。

你說是,嫩兩口子,你說,這是幹麽亊兒,你說是。我跟你說,大兄弟,今兒這個亊兒,就是你不對呀。

愛憎分明是膠東人的性格特色。“今兒這個亊兒,就是你不對”,表明勸架人態度鮮明。膠東人實在,不幹則已,幹就得奔實效而去。勸架這種事,怕事勸不成,和稀泥勸不好。大姐真心勸架,因此,態度堅決,旗幟鮮明。

你說,你這怎麽了,你這嗚茲嗷茲地,你這夠說的。你說,我的媽呀,我呆家裏都聽得,你說,你這撲刺撲,撲刺撲的,你說。

經常使用象聲詞是膠東人說話的特點。這裏的“嗚茲嗷茲”,“撲刺撲”非常形象,“嗚嗷”形容雙方嗓門高,“撲刺”表明有人摔摔打打,甚至可能動手了。在日常生活中,象聲詞的使用非常普遍,就連提及人體溫室氣體排放都經常要用到,而且象得能以假亂真。

你說,你這,是啊,你就算是個上班的人,你累一天,你不容易,你這來,人,人家弟妹,人家擱家裏,人家容易嗎? 你說,你怎麽闊這麽個人,你說是。

鄰家大姐開始講理。她先給大兄弟一顆甜棗,封了他的嘴,然後,矛頭一轉,再也沒給他機會。

你說,人家弟妹子,人家多不容易,你說,哪天不是人家弟妹子第一個起來,你說。熬好飯,伺候嫩爺兒倆,呐,上學,上班,走了,人家擱家裏了呐,洗衣裳,熬飯,買菜,收拾家,你當這些活兒都容易嗎? 你真是的。

在處理夫妻矛盾時,女人幾乎永遠幫女人說話。家務事本來就難斷,這池混水,由一個熟悉家務事的女人來攪和,那就無可避免地更混了。關起門來吵,大兄弟也許還有幾成勝算,鄰家大姐一入局,大兄弟毫無希望。這功夫,他八成是絕望地蹲在某個角落,慫得一塌糊塗。

你說,到下班點兒,眼巴巴地盼著你回來,你這來家,嗚茲嗷茲地,來這麽一套,你待揍麽呐? 你說,你大撒麽人,哈了媽,你說是。你,你,你多好個小媳婦,你說是,你這,你怎麽不懂得珍惜? 你真有意思,人家小媳婦,打從搬來,我就看,小媳婦人兒真不糙,你說,我打心眼裏我喜起她,你說是。你這氣死我了,你說是。

這是明顯的拉偏架,而且拉得理直氣壯。鄰家大姐架越拉越偏,話越說越激憤,表情也越來越嚴肅。在視頻裏,相聲藝人演鄰家大姐,一直是繃著臉斜著眼。架勸到這會兒,鄰家大姐幾乎是掄圓了巴掌,要對大兄弟開扇。

電影《霸王別姬》裏,袁四爺在法庭上為程蝶衣作證時說,日本人確曾用槍頂其項背,也就是後脖梗子。此處,“珍惜”一詞,從鄰家大姐的嘴裏出來,很有點袁四爺的“項背”的意思,在當地話語係統中當數拽文。問大姐的氣有多憤,大姐被氣得都拽文了。

我告你,你再這麽欺負人小媳婦,你不行,我告你,我當大姐的,我不讓嗆兒,你待弄麽東西? 你在那悄悄地,少說兩句! 你這個毛病,一身一身的,你這說是。

此前,大兄弟八成是回了一句嘴,鄰家大姐真生氣了。她命令大兄弟“你在那悄悄地,少說兩句”,並指出他毛病一身一身的。在北美文化裏,這相當於鄰居二人一個讓另一個Shut up或Be quiet,這種話一出口,二人之間的關係基本上是不可救藥了。即便在中國南方,這種勸架遭小兩口聯手反擊的可能性也極大,你誰呀? 你以為你誰呀?

然而,在膠東,不疼不癢式的勸架意味著關係疏遠,要勸就要顯得關係密切。正所謂,打是親,罵是愛。什麽樣的關係密切? 一家人。於是有,“當大姐的,我不讓嗆兒”,鄰家大姐一點也不把自己當外人,她顯然是以娘家大姐自許,表現的是娘家人式的關愛。膠東人實在吧。

弟妹子,行了,別生氣了,我說他了。

鄰家大姐豈止是“說他了”,簡直就是痛斥了他,真正的娘家人也未必敢如此放肆。這也太實在了吧?

走,嫩大鍋今兒晚上不呆家。給他撂兒家裏,走,今兒晚上我那兒睡,走。

在膠東勸架,僅嘴上功夫那是不夠的,還要提出實際解決方案,於是有,“走,今兒晚上我那兒睡”。架勸到這個份兒上,如果問題還不能解決,恐怕那個問題是無解了。膠東式勸架不僅是理論,而且還是實踐,在這一意義上,它是一種哲學。

膠東人實在,這是肯定的,但也不是一點兒虛的沒有。鄰家大姐勸架時,大量使用“你說”,在上麵這段不長的話中,共用了二十五次,說她言必稱“你說”,一點也不過份。表麵上,鄰家大姐給了大兄弟二十五次說話的機會,實際上,一次也沒兌現,她根本不容對方置喙。

鄰家大姐的“你說”倒是有點象古漢語裏的“之乎者也”。古漢語裏有,“庸者,用也”,鄰家大姐有,“你說,你大撒麽人,哈了媽,你說是”。你不覺得二者味道很象嗎? 不象? 那末,回到現代,說它起著書麵語裏引號的作用,以“你說”開句,以“你說是”結句,這總象吧?

---------------------------------------------------------------------

① 膠東方言說的相聲段子。有興趣者可以按以下地址去找視頻,希望它還在: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c0148qeahfi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