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輕輕捧起你的臉》第十一章:姥爺姥姥(2)

(2016-05-03 01:01:16) 下一個

小說簡介見博客【尾頁】:第一章(1)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753/all.html

第十一章:姥爺姥姥(2)

111年前,同躍的外曾外祖父,年僅十歲的幼童譚耀芳,告別廣東香山的父母鄉親。小男孩第一次離家便遠赴天涯,橫跨太平洋,驚濤三萬兩千浬奔向一個神秘未知的世界。與他同行的還有清朝政府護送官員和另外二十九個十至十四歲的男孩,都是由朝廷訪選的各省聰穎幼童。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1854年耶魯大學畢業,他畢生最大的努力和宏願在他畢業後十八年得以實現。清朝洋務派大員曾國藩、李鴻章接受容閎的建議,力奏皇上:“選拔聰穎子弟到海外留學,努力鑽研。此乃中華創始之舉,古今未有之事。十五年後回華之日,各幼童不過三十,年方力強,正可及時報效,實現皇上逐步自強的夙願”。

按照“幼童留學”計劃,1872年~1875年的四年間,朝廷每年選送三十名十二歲左右的少年赴美國留學。

中國幼童引起美國民眾極大的好奇,第一批留美幼童到達美國時,《紐約時報》報道:“昨天到達的三十位中國留學生都非常年輕,他們都是優秀的有才智的淑女和紳士......”顯然記者對這些穿著奇裝異服、拖著長辮子的孩子們的性別不是太清楚。

譚耀芳和他的同伴們來到海邊,看到上海碼頭簇簇勻排、光亮四射的“自來火燈”,不禁童心蕩漾,心曠神怡。領隊官員告訴他們這些“自來火燈”是燒煤氣的。

輪船起航不久,歡鬧的孩子們突然安靜下來,大夥默默地站在船舷。不再有大小船舶簇擁相伴,上海港變得越來越小,祖國的海岸線漸漸遠去,從視線裏消失。再見了,故鄉的土、故鄉的雲。孤獨的海輪駛向無邊無際的大洋,年幼的孩子們帶著朝廷的重托,帶著親人的期待,踏上顛簸起伏的航程,開啟了他們動蕩坎坷的人生。

浩瀚的蒼穹漸漸變得灰暗,烏雲在聚集。風大了,浪高了,船航第一天就遇到大風雨,巨浪翻滾,艙麵不能行走,幼童暈船嘔吐,夜深難眠。譚耀芳和其他幾個年紀最小的孩子哭鬧著要媽媽,要回家。

清晨,朦朧中的譚耀芳被同伴們叫醒,孩子們全都湧向甲板。風平、浪靜,一輪紅日從太平洋水麵冉冉升起,將海天連在一起。海鷗貼近海麵快樂地飛翔,一條巨大的鯨魚躍出水麵。誰也沒見過如此美麗的景色,孩子們歡呼雀躍,風暴暈船的痛苦忘得一幹二淨。

隨行官員對這批花巨資培養的未來國家棟梁非常重視,每天有嚴格的作息時間,大量的學習和教育任務。

小孩的適應性到底比大人強得多。十天過後,每遇風暴,孩子們嬉戲自得,無比歡快。他們開始盼望大雨風浪,因為護送他們的官員依然暈如醉漢,自然免除孩子們的訓誡和功課。

三十天的航行終於結束,他們到達太平洋彼岸舊金山。緊接著留美幼童乘火車橫穿美國到達康涅狄格州。

這批幼童抵達目的地時,媒體不再出洋相,搞錯他們的性別。留美幼童全都居住在康州和麻州,兩個州的居民們對他們的故事已經家喻戶曉,加上前兩批幼童出色的表現,美國家庭爭相報名做中國孩子的監護人,讓他們在自己家裏寄宿。

獲準收留中國幼童的家庭,都是有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家庭,比如醫生、律師、小業主等。譚耀芳寄宿在卡琳頓夫婦家,他們膝下無子,特喜歡中國孩子,已經收留了三個前兩批到達的中國幼童。當清朝留學事務局的官員將譚耀芳帶到卡琳頓家,卡琳頓太太看到年齡這麽小的孩子,疼愛無比,一把抱住譚耀芳,在他臉上親了一下。譚耀芳的臉成了紅蘋果,這是他第一次這樣被人親過,在場的人大笑。

寄宿卡琳頓家的第一批幼童譚耀勳抱怨道:“卡琳頓太太,我們都是你的孩子,這樣不公平,我們要平等對待。” 卡琳頓太太求之不得,立刻在其他三個幼童的臉上各親了一下。譚耀芳聽不懂英語,但看到他們笑嘻嘻地用手撫摸自己被親得癢癢的臉蛋,心裏的忐忑不安全沒了,立刻有了家的感覺。

當晚卡琳頓夫婦舉行家宴歡迎譚耀芳,還邀請了鄰居,大作家馬克•吐溫一家。飯後,卡琳頓先生彈琴伴奏,大家圍在鋼琴旁,齊聲唱起了當時最流行的歌曲《很久以前》,英文名字是《long long ago》。

請你給我講那親切的故事
很久以前,很久以前
請你給我唱那動人的歌曲
很久以前,很久以前
……

這是譚耀芳學會的第一首英文歌曲,還不懂詞意時他已經會唱了。在他的一生中,每當響起這首歌,那段最美好的時光就浮現在眼前。這首歌後來陪伴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

鄰居馬克•吐溫十分喜愛這位留長辮子的聰明小男孩,一開始就感覺到譚耀芳有語言天賦,鼓勵譚耀芳將來和他一樣從事文學創作。不出大作家所望,譚耀芳以全班第一的成績完成了一年的英文預科班。他把試卷裏短文給馬克•吐溫看,大作家讚不絕口。

文章是這麽寫的:我是一隻可愛的小貓咪,我的名字叫Tabby Gray,我的家在鄉村,離這裏有二十裏地,我的眼睛黑褐相加,我的皮毛柔軟如絲,我喝的是滿滿一碟牛奶,在每個白天和黒夜裏。你的朋友譚耀芳。

這幾年是馬克•吐溫多產的時期,作家的成就極大地激勵了幼童的學習熱情,來美國兩年後譚耀芳就一知半解地閱讀了大作家那年出版的名作《湯姆•索亞曆險記》。男孩對這本書愛不釋手,不知道讀了多少遍,不懂的地方就問馬克•吐溫。他驚喜地發現書中很多故事都是馬克•吐溫童年的經曆,渴望以後也和大作家一樣寫小說,當作家。

清朝政府急需工科和軍事人才,隻有很少的學生學文科,而且指定法律專業。經過六年多的努力學習譚耀芳於1880年底收到康州名校耶魯大學提前決定的錄取通知。美國各名牌大學為網羅人才,提前敲定少數優秀學生。譚耀芳決心攻讀法律同時,在文學殿堂裏也顯身手。正當他躊躇滿誌,期待和準備開學時,朝廷終止幼童留美計劃。1881年中國政府召回所有留美學生,譚耀芳還沒有踏進大學校門就被責令回國。

朝廷中有關留學幼童洋化忘祖的傳言和指責日益增多。1880年留學事務局發現譚耀勳和容揆兩個留學幼童剪掉辮子,一慣反對派員留學的事務局局長吳嘉善大怒,決定終止他們的學習,遣送回國。這一事件敲響了留學計劃的喪鍾。

設在麻州的中國留學事務局本應代表祖國的溫暖和關懷,本應是年幼的小留學生的家,但事實上它成了孩子們最討厭的地方。隻有副局長容閎理解他們,極力維護他們,其他官員除了訓斥就是挑毛揀刺。容閎努力說服事務局官員,默許幼童們在日常生活中卷起長辮、穿西式服裝。長辮子在運動場上極其礙事,少數膽大的學生剪掉辮子,隻是去留學事務局時才戴上頭套假辮。

容閎在日記裏寫道:“幼童們離開故鄉來到美國,終日飽吸自由空氣,他們平時心靈上受到的沉重壓力一旦排空飛去,言論思想便都與舊教育規範不和,當孩子們脫去長袍厚靴,穿上運動裝,當他們學會劃船、溜冰、跳舞、唱歌、野營,日甚一日地愛上異國文化習俗,他們已經身不由己,踩到了危險的禁區邊界。”

卡琳頓夫婦率家裏其他三個幼童到火車站送別譚耀勳,八年相處,他們已經把譚耀勳當作自己的親兒子。卡琳頓太太含著淚摟住譚耀勳,親他的臉頰,囑咐他一到中國就給她們寄信、寄照片。其他送行的人無不揮淚動容。

因為名字的巧合,又都來自廣東香山,很多人都以為譚耀勳和譚耀芳是親兄弟。比他大三歲的譚耀勳真的像親哥哥一樣關心譚耀芳,漸漸地他們自己都覺得是一對親兄弟。

送走譚耀勳的第二天深夜,臥室窗戶響起低聲急促的敲擊聲,譚耀芳從夢中吵醒,驚喜地發現敲窗戶的人竟然是譚耀勳。兩位被遣返的留學生決定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在火車中途停車時成功逃離,日夜兼程往回跑,躲進了卡琳頓家不遠樹林中。

譚耀芳立刻為他們找來食物、水和禦寒的衣服,然後悄悄地敲開卡琳頓夫婦臥室的門。卡琳頓夫婦大喜,連夜把譚耀勳和容揆安置到他們的好友家,第二天就請來律師,正式宣布他們與中國留學事務局脫離關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