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的心聲

我多麽期望有一天,我們的民族能夠把自由、民主和人權大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而以嶄新的麵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個人資料
加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年三十的濃油菜湯

(2021-02-07 07:22:12) 下一個

已經度過的七十多個大年夜,印象最深的年夜飯,莫過於六十年前的老爸的濃油菜湯。那是1961年,我十五歲,家住沈陽。

1950年代後期,毛澤東想在十五年裏超過英國趕上美國,於是他搞大躍進與人民公社,結果弄得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每天的糧食定量不到一斤,油水更少得可憐,每個月三兩食油和半斤豬肉。每頓飯隻有六分飽,挨不到下一頓就饑腸轆轆了。

中國人過年有兩件事最重要,一是團聚,另一件就是吃好的,可那年頭吃飽都不可能,吃好更是奢望。1961年的大年夜就在大饑荒中到來了。那天我的早飯是一碗玉米糊,外加一小塊麥麩餅。家裏養了一隻雞,每月可以得到些麥麩作為飼料。這麩皮就是從雞嘴裏扣下來的,平時舍不得吃,省到年三十享用。

吃早飯時,父親同母親商量年夜飯。沈陽本地人都要包餃子,我們是南方人,包不好餃子,決定還是煮米飯。聽說年夜飯能吃上大米飯,我就提議用增量法來煮,因為報紙上登了不少推薦文章。傳統煮飯方法是一斤米加一斤二兩水,用大火煮開,再以小火收幹。增量法則把米幹蒸二十分鍾,然後一斤米加三斤三兩水,用猛火蒸四十分鍾。另一種增量法更牛,把米幹蒸半小時,然後一斤米加四斤水,再用猛火蒸一小時,每斤米能出五斤飯,比傳統方法的出飯率高一倍。

沒想到父母親對我的提議不加理睬,我感到自尊心受挫折,忍不住冒了句:增量法是報紙上提倡的,還能有假嗎?見我抬出黨報,父親感到不能不理不睬了,就問我:你在學校學過米的主要營養成分嗎?我說:學過,是碳水化合物。父親說:對,米裏的碳水化合物又稱澱粉。你想,一斤米裏的澱粉就那麽多,不管用什麽樣的方法增量,澱粉又不會多出來,增加的不都是水嗎?這樣的增量法,與多喝一杯水有什麽不同?父親一番話說得我啞口無言。其實我也看出增量法費時費工,但是正值長身體的階段,填飽肚子的欲望實在強烈,而高一倍的出飯率實在誘人,才引出這段無疾而終的插曲。

吃過早飯,父親拿了肉票去副食品商店,因為過年每人增加了三兩肉票。午飯前父親回來,母親見買的肉是帶著骨頭的瘦肉,忍不住嘀咕:你就不能買肥點的啊?這麽瘦的肉放在大白菜裏,能有什麽油啊!父親見母親嘮叨,就說賣肉那家夥實在不是東西,手裏那把斬肉刀像是長了眼睛。見了熟人,或者遞上香菸的人,刀把子偏一偏,砍的肉就肥多瘦少。父親不認識那賣肉的,又忘了帶香菸,一刀砍下去肥少瘦多不說,還帶塊骨頭,骨頭也算肉的分量。父親是大學教師,怎能在大庭廣眾同他計較,隻好窩了一肚子無明火,沒想到回家又挨了頓數落。

挑肥揀瘦是個常用成語,就字麵含義來說,究竟是肥肉好還是瘦肉好,還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的人怕胖怕高血脂,對肥肉避之不及。店家隻好把肥肉剔下,送去做化工原料。反觀半世紀前,人們巴不得買到肥肉,因為肥肉能補充食油的不足;而瘦肉非但油少,還搭著骨頭占分量。可那時候豬也吃不飽,瘦得皮包骨,又能有多少肥肉?想買肥肉,還得同賣肉的拉關係套近乎。

午飯後,父親去學院收發室取報紙,臨走時關照我把大白菜洗洗,切成片放到大鍋裏燉。那年頭的沈陽,大白菜是過年時唯一供應量比較多的蔬菜。然而燉大白菜必須多放油,否則吃起來味同嚼蠟。父親取了報紙回家,麵帶喜色、壓低聲音神祕兮兮地說,他回來時路過學院食堂,看到垃圾堆上丟棄了一攤骨頭,裏麵或許能找到些可吃的。我興奮得馬上就要去撿。父親卻把我攔住,說等天黑才能去。我說去晚了還不被別人撿走?父親說:要是能撿,我剛才就撿了。食堂裏人進人出的,怎麽好意思當眾翻垃圾堆?要是讓我的學生看到,臉麵朝哪兒放?後來長大了,我體會到父親的用心良苦,身為大學教師為了家人,斯文都要掃地了,卻還得顧及讀書人的那點顏麵。

父親取回的是我家訂閱的兩份報紙,我們就邊看報紙,邊盼天黑。《人民日報》登了些介紹增量法的文章,煮米飯、蒸饅頭、蒸窩窩頭,各有各的增量法。另有文章介紹如何從樹木落葉中提取澱粉。更有奇葩文章,介紹把人的尿液曬陽光來培養小球藻,稱其營養比豬肉還好雲雲。諸如此類的創新,那年頭多了去了,但十有八、九不靠譜。我們想知道如何準備年夜飯,報紙卻沒提。大概編輯也明白,靠配給每人的那一點點肉,翻不出什麽花樣,不如避而不談。

於是我們再看英文的《莫斯科新聞》。父親早年畢業於美國教會辦的上海聖約翰大學,對英文情有獨鍾。可在當時,資本主義國家的報紙大多被定位為反動報紙,老百姓根本看不到。《莫斯科新聞》是同屬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辦的,所以能在中國發行。當時中共與蘇共已是麵合心不合,雖然還沒有撕破臉皮,報紙上卻已經在明裏暗裏掐架。就連《莫斯科新聞》這份英文報紙,也變著法兒使壞。它明知中國老百姓挨餓,卻哪壺不開提哪壺,在過年這當口連篇累牘地談論中國美食。要是介紹滿漢全席就罷了,反正我們沒見識過,也就不饞。它偏偏介紹麻婆豆腐、咕咾肉、回鍋肉等家常菜,都是幾年前老百姓隔三差五吃得到的;還不是泛泛而談,而是詳細介紹製作方法,好像中國老百姓能敞開買到豬肉似的。尤為可惡的是,這報紙還配上美味佳肴的彩色圖片。中餐講究的是色、香、味、形四端,那些彩色圖片闕如,但無可挑剔。我看到父親一麵翻譯給我聽,一麵吃力地咽著口水。我更是恨不得把那幾盤佳肴從報紙上抓出來,一口咽下。後來想想,《莫斯科新聞》此舉往輕裏說是別有用心,其實是居心叵測,它想挑起挨餓的中國老百姓的不滿情緒。半年後,中蘇高層終於撕破臉皮公開罵架,我們就再也看不到這份報紙了。

享用著《莫斯科新聞》的精神大餐,其實我們心裏一直惦記著那攤骨頭。好不容易挨到天色黑定,父親帶著我提了個包,冒著凜冽的寒風,悄悄地朝那垃圾堆摸去。大食堂已經關門,黑燈瞎火的。就著遠處閃爍的昏暗燈光,我看到那堆骨頭居然沒被翻過,不禁暗自高興。後來知道,當天中午食堂舉行除夕會餐,這堆骨頭就是幾百號人狼吞虎咽留下的殘渣。我再仔細一看,發現幾乎所有的骨頭都是碎的,而且被啃得幹幹淨淨,根本就沒有任何肉粒殘存。我看不出這些碎骨頭還有什麽剩餘價值,感到失望要走。父親卻不放棄,仍在骨頭堆裏翻尋著。過了幾分鍾他終於從底部翻到了四根長長的骨頭,高興地說:要找的就是它們,還好沒碎!

從垃圾堆撿東西算不得偷,可是夾著個鼓鼓囊囊的包,我們還是有點心虛,生怕遇到熟人。回到家裏一看,那些骨頭半米多長一根,都被啃得光溜溜的,哪有什麽可吃的?父親說:別急,你不懂。他取來劈柴的斧子,用斧背使勁猛砸,把骨頭從中間砸斷。他舉起骨頭對我說:看到沒有,骨腔裏麵滿滿都是脂肪組織,解剖學叫做黃骨髓。母親見到此情此景,居然未表異議,隻問這是什麽動物。父親說從骨頭長短來看,這動物比豬和羊大,至於是牛是馬還是驢,就說不上了。父親命我取來細長的小匙,把骨腔裏的黃骨髓掏出來;掏到骨腔深部,小匙搆不著了,再用筷子掏。從四根骨頭掏出來的白花花的骨髓,竟有一大碗之多!

此時我家那鍋大白菜還在爐子上燉著,雖然裏麵放了一小塊買來的豬肉,但是既少且瘦,根本就聞不到肉的香味。父親把撿來的骨頭洗幹淨放到鍋裏,再把剛掏出來的黃骨髓,挖了滿滿兩勺加進去。如同變魔術般,鍋裏頓時彌漫出油脂的香味。我家住筒子樓,各家都把煤爐擺在走廊裏。父親見香味四溢,趕忙把鍋連同煤爐搬回家裏,把門關嚴。他說,要是油香飄到左鄰右舍家裏,還不得把人饞死。

能讓家人在大饑荒的年三十喝上了好湯,父親挺得意的,可是當著母親的麵又不好表功。我問父親:食堂這麽多人,怎麽就沒人想到把骨頭砸開呢?父親說:哺乳動物的四肢長骨裏含有黃骨髓,也就是脂肪。食堂裏有沒有人懂這知識不好說,但是經手這幾根骨頭的人肯定不懂。不是說知識就是力量嗎?這就是知識,你必須好好學習。不過也要能分辨,像增量煮飯法那種似是而非的知識,還是不能學。

就這樣,六十年前的那頓年夜飯,濃油菜湯成為我家當之無愧的主菜。時至今日,每逢年三十,我總是情不自禁地想起那鍋濃油菜湯,那真是我此生喝過的最美味的湯。《莫斯科新聞》精神大餐的色與形雖佳,但畫餅畢竟不能充饑。老爸濃油菜湯的色與形不怎麽樣,其香其味卻無與倫比。那菜葉吸足了油脂,吃進嘴裏滿口留香。那湯飄著厚厚的油脂,散發出誘人的油香,喝下肚把五髒六腑熨得服服貼貼。然而,喝了濃油菜湯為什麽會渾身暖和和的,當時的我卻不明所以,直到幾年後我學習了生物化學,才明白無論牛油、馬油還是驢油,主要化學成分都是三酸甘油酯,每克三酸甘油酯在體內能釋放出高達九千卡的熱量。這就是喝了老爸的濃油菜湯渾身暖和的原因。

    謹以此文懷念我的父親王鍾明教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明秋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加成 回複 悄悄話 感謝讀者的閱讀和留言,在此一並回複。
這是我的一篇舊文,五年前曾在《世界日報》發表,此後也在《文學城》刊出。
這篇文章回憶了我在60年前,當自己還是一個毛頭小子時的經曆,也是為了紀念家父王鍾明教授,他是一位解剖學老師,當時在遼寧中醫學院任教。
我在退休前長期從事科學研究,寫過不少科學論文。我以為,撰寫科學論文,最重要的是必須真實,同時必須準確,避免誇大其詞。這也深深影響了我的非科學文章的寫作,我的文章盡量不用華麗辭藻,可用可不用的形容詞盡量不用,而以樸實的文筆作為自己寫作的特點。為此,我受到一些批評,說我的文章缺乏文采,我卻始終不悔。
我在年輕的時候,聽過不少“憶苦思甜”報告,如何評價這些報告,不擬在此討論。記得列寧說過一句話:“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現在我輩已經到了古稀之年,當年給我輩“憶苦思甜”的人,多半已經作古,現在是到了我輩給下一代和下兩代人講述自己親身經曆的時候了。這既是對自己一生的回憶,也是我輩對曆史的責任。
再次感謝讀者對這篇文章的評價和理解。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再次感謝您的分享, 這樣的回憶文章對我們年輕一輩認知世界非常有幫助, 也是我經常來瀏覽文學城的原因和意義。

您文中描述的情景在我腦海裏縈繞了一整天,揮之不去。 在和平年代,一個在職大學教授,因食不果腹需要在垃圾堆裏覓食, 非常震撼!

(1) 凸顯了政權的殘暴與禍害之深 (2)也顯現出知識分子的風骨氣節。寧可垃圾堆中覓食, 也不向惡政低頭。那個年代,隻要泯滅良知,做些壞事,就能向黨交心,獲得許多食品特別供應。但眾多知識分子,表現出氣節,並未向貧困和恐怖屈服,令人敬仰。
藍天白雲陽光燦爛 回複 悄悄話 幸福且心酸的回憶
xiaofengjiayuan 回複 悄悄話 好感人!樸實的文章裏滿是懷念!
hetero 回複 悄悄話 晚飯吃飽了讀了你的濃油菜湯居然流口水了!
飯盛男 回複 悄悄話 米飯増量法能不能用在現在的減肥上

小球藻必是將來的食品之光。據説現在大型化工企業都在研究它
dengzc1971 回複 悄悄話 是東工嗎?
銀沙 回複 悄悄話 很有意思的分享!有點幸酸卻充滿智慧。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喝湯時不能忘記高呼革命口號啊!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感謝前輩分享這篇回憶,讀後真是百感交集,感佩老一代知識分子的風骨和無奈, 也見識到偉大領袖毛主席對整個國家和民族親自製造了多麽深重的痛苦和災難。
燕麥禾兒 回複 悄悄話 這是我讀過的文章裏麵,最好的一篇!這篇和上篇,都是讓我一輩子不會忘記的文章。
簡寧寧 回複 悄悄話 這是一篇舊文,我記得很清楚。每次讀到您的文章,在樸實的文筆,規矩的行文之下總能帶給我深深的感動。
心中之城 回複 悄悄話 好感人!樸實的文章裏滿是懷念!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