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的心聲

我多麽期望有一天,我們的民族能夠把自由、民主和人權大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而以嶄新的麵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個人資料
加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寫作伴我度疫時

(2021-02-20 07:18:39) 下一個

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席卷全球,已有九千萬人染病、近二百萬人死亡。疫情最嚴重那些天,看到的和聽到的都是壞消息。從早到晚甚至半夜,耳邊不時響起救護車淒厲的尖叫聲,心情無比沉重。

我等老年人抵抗力較弱,理應居家避疫。不過長時間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原先的生活規律被打亂;吃了睡、醒了吃,加上沒完沒了地看電視劇,晨昏顛倒,無所事事。想做義工,自己的專業並非抗疫所需。再說年過古稀,屬於高危群體,隻怕沒幫上忙,反倒添亂。我不禁惶恐:如果疫情持續兩年,莫非要渾渾噩噩度過七百三十個日日夜夜?

如何讓疫情下的生活過得有意義些?思來想去,還是做自己喜歡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吧。對我來說,就是寫作。我至今仍習慣先用筆在紙上寫初稿,再輸入電腦,因此本文題為《我筆伴我度疫情》。居家避疫這一年,我寫了不少文章,在《世界日報》不同版麵發表。其中《家園》版涉及居家生活的方方麵麵;《上下古今》版的涵蓋麵更廣;而《世界周刊》的醫藥和養生欄目則與我的科研項目有些交集。比較起來,《世界副刊》經常刊登專業作家的文章,門檻較高。不過副刊每兩個月推出一個話題,接近於語文老師布置作文,如《音樂與我》、《良辰美景憶當年》和《疫情下的新生活》。編輯先生還給出寫作提示,適合我這樣理工男出身的文學三腳貓應征。我準備在疫情過後,把這期間在《世界日報》發表的二十多篇文章,歸攏成電子文集,就叫做《疫中所思所想》。

說起電子文集,疫情期間我還把來美國三十年間,在《世界日報》上發表的文章歸攏了一下,有近三百篇。我正把這些文章編輯成電子書,冠以《我的人生四季》之名,共十二集。這項工作是我在疫情中學習的新事物,雖然費時費力,卻避免了在家無聊。

我為什麽要編電子書?兩千年前出現的紙質書,在人類曆史上為傳播文明起到的作用,無論怎麽估計都不為過。然而如今書籍已不限於紙質;互聯網應用不過二十多年,便催生了電子書,對傳播文明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電子書大有與紙質書並駕齊驅之勢,且有獨特的優點。其一,電子書更靈活。我的電子書已收集近三百篇文章,還可以不斷增添新文章。其二,電子書不用紙張,等於不必砍樹,更加環保。其三,電子書傳播更快捷影響更廣。我在疫情期間寫的文章,在紙質版《世界日報》及電子版《世界新聞網》同步發表。電子版比紙質版快得多,瞬間就傳向世界並被不斷轉發,閱讀次數很快即破萬。轉發者呼籲“請再轉發,讓更多親朋好友分享”。雖然退休了,但是知道自己在暮年的文字,還能被認可並產生正能量,這是我未曾有過的神奇體驗。

我們這輩人沒有經曆過兩次世界大戰,沒想到古稀之年,卻遭遇洶洶蔓延的大瘟疫。這場人類與病毒的鬥爭,波及全球,堪比第三次世界大戰。在此非常時期,我們老年人要保護好自己,不給社會增加負擔。同時我等也不妨以筆和鍵盤,把自己在這場瘟疫中的經曆和感悟,用文字保存下來,從而不虛度這段難忘歲月。更重要的,這也可以對自己的一生有所交代、對子孫有所交代、對曆史有所交代。有朝一日離開人世,但是自己的人生痕跡,卻還能久遠地留在虛擬世界的互聯網上,這不是很神妙的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加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澱網友' 的評論 : 謝謝對拙文的喜愛。我查了一下,《我家的華籍美狗》一文發表於《世界日報》1996年8月11日。文中記敘的狗狗加成,已經於2008年去世,享年15歲。我會將此文放在《文學城》上。再次感謝您。
加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牟山雁' 的評論 : 《世界日報》可以在線上投稿的,而且不同的版麵有不同的網址,具體請查閱《世界新聞網》。
海澱網友 回複 悄悄話 加成兄的旅美華狗一文,雄踞我在文學城上多年看到的三篇好文之首。如果加成兄能讓報紙發表此文,讓此文找到更多讀者,不勝感激。

(另外兩篇是潤濤閻和老朽的作品。)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那麽多產,佩服。
牟山雁 回複 悄悄話 好!
世界日報可以綫上投稿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