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春亮的工作經常出差到美國各地,有時也出國做項目。他經常周一早上飛出去,周四或周五飛回來。在飛機上,他 遇到各種各樣的人。
911後不久,龍春亮從舊金山回華盛頓,在他鄰座的是一位高大的美國人,有著錚亮的光頭,凹陷的雙眼下是挺大的鷹勾鼻子,留著的絡腮胡子修剪得很整齊。龍春亮和他一聊,才知道他是一個軍工集團在美國國防部的高級顧問,專門研究戰爭推演的。他很謹慎地問了龍春亮是從哪個國家來的,來美國幾年了,在哪兒搞什麽工作之後,慢慢地打開了話匣子。他講,自從蘇聯分裂,雖然美國是冷戰的勝利者,可高興了沒多久,他們突然發現沒有敵人了。
“沒有敵人了,這還不好?”龍春亮挺奇怪。
“你不明白,這裏所有的事都是商業,是生意。沒有了敵人,政府就要消減軍費,沒有了軍費,不隻是軍隊要裁員,重要的是軍工企業就沒有生意,就有工廠要倒閉。很多公司就沒有錢賺了。”
“那總不能造個敵人吧?” 龍春亮可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他心想,沒有了軍費,軍工廠可以生產民用產品嗎。
“我們研究了世界上大大小小公開的和潛在的敵對國家,找到了六個國家,做為美國的敵人,像古巴,朝鮮等等。隻是這些國家都太小,軍費開支加起來也隻是美國軍費的幾十分之一。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巨大的共產黨國家,它雖然在二次大戰中是美國的盟友,可它也是美國潛在的敵人。說句實在話,在現在世界上,隻有中國才是美國理想的敵人,才適合做美國的敵人。”
“那你們在國防部搞過與中國的戰爭推演嗎?”龍春亮關切地問。
“當然啦。我們成立了個中國假想敵組。在開始的戰爭推演中,我們美國組總是大獲全勝。我們的核武器,隱形飛機,衛星偵察和網絡攻擊都占有絕對優勢。中國隻有非常有限的洲際彈道導彈,又不能首先使用。在我們的頭一輪核武器的攻擊中, 中國的核武器都被消滅掉了。可中國組後來把載有核武器的中程導彈裝在遠洋貨輪上,開到美國近海對我們攻擊。這下就不好辦了,一是中國中程導彈很多,二來中國遠洋貨輪也很多。很難區分哪些貨輪載有導彈哪些沒有。又不能把它們都擊沉吧。所以,美國組和中國組的戰爭推演打得難解難分,很難分勝負。我們的結論是要絕對謹慎地防止和中國直接大規模軍事衝突。”
龍春亮在心裏祈禱,中美之間千萬不要發生戰爭,絕對不要讓這些發戰爭財的狂人得逞。如果他們得逞了,那可是整個人類的災難。
那人並沒有覺察到龍春亮的情緒變化,還是興致勃勃地說,“這下好了,911的恐怖襲擊一來,我們有生意了。你看著,馬上就要有大仗打了。”
聽了這話,龍春亮想,又有哪個國家的人民要遭殃了。不久,美國就先後發動了曠日持久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還有一次,龍春亮乘飛機去佛羅裏達,鄰座是一對老夫婦,他們頭發都花白了,穿著儀表都顯示出他們受過很好的教育,經曆豐富。閑聊中,龍春亮了解到老先生現已退休,是和夫人一起去佛羅裏達去看朋友。他以前做過多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也創辦過幾個公司。 龍春亮問了他一個他想了很久的問題。“請問,當你做為公司的老板時,如何看待歲數大的員工?” 在公司裏有一種潛規則,你一過五十,沒有哪個公司願意雇傭你。有的老板公開說,我不願在我的公司裏有一個像我爸爸一樣年齡的人。而每次公司裁員,歲數大的人又是首當其衝,因為他們工資高,解雇一個可以請兩個年輕的人來替代。而人的歲數總是要大的,又不是人人都能自己辦公司。怎樣才能在年齡大的時候,盡可能保住工作呢?這是龍春亮反複想的問題。這下趁這個機會順便問問這位經曆豐富的老人。
老人微微笑了一下,“這個問題很好。從法律上講,公司不能年齡歧視。可在實際運作中,公司總有從公司自己利益的考慮。例如,公司一般不請五十歲以上的雇員。除非你有公司急需的技能,或是高級管理人員,因為管理人員是需要時間積累經驗的。而公司調整的時候,年齡大的員工受影響較大。其實他們很可惜,有能力,有經驗。可公司還是有公司的考慮。”
“那假設我是你們公司的一個年齡大的員工,我有老婆孩子,有房子要付債。這工作對我很重要,可以說是極其重要。你能給我提些建議嗎?”龍春亮想刨根問底。
“這沒有萬全之策,我要是你的話。我首先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努力向高層發展。你在公司裏的位置越高,受年齡的限製就越少。同時,要不停地觀察了解公司的發展方向,以及可能需要的人員和技能,自己要主動地向那些方向發展。這就是隨著公司的發展而發展。可公司也會倒閉或裁員,你還要注意你所在的行業的發展方向,學習新的技術和知識,萬一在這個公司不行了,你就可以及時地找到相類似的工作。”
龍春亮一邊聽一邊點頭稱是。
“你想過沒有?行業也有興旺和衰退的時候,例如計算機行業在九十年代很熱,過了兩千年,就不那麽熱門了。還有人在不同的年齡段,適合做不同的行業。例如運動競技,就是年輕時代的行業。一個人在一生裏會做五六個職業的工作,不是五六個相同職業的工作,是職業。例如我,做過技術工作,然後是管理工作,創辦過公司。每個職業都會有大的不同。我們要時刻觀察商業社會的變化和新的需求,自己提前做好準備,尋找自己合適的位置,主動地改變自己, 去適應社會的變化。這樣的話,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你太太和孩子會很高興地看到你源源不斷地拿工資回家來的。”
龍春亮一邊聽一邊點頭,他心想中國有古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還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都是這層意思。隻是這老人講得更具體了。在美國這深海裏,要想不沉底,還真得像這位老人講的那樣不斷地即抬頭看路,又努力低頭拉車才行呀。
讀者朋友們,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