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旭日,不像春天的太陽那麽溫柔,也不像秋天的太陽那麽成熟,更不像 冬天的太陽那麽含蓄,而是急匆匆火辣辣,早早地從東方升起。火紅的朝陽越過高高的華盛頓紀念碑,為林肯紀念堂染上了一片金色。紀念堂附近茂盛的樹林也被朝陽喚醒,在明亮金黃的陽光裏隨著微風輕輕地搖晃著,樹葉發出嘩嘩的響聲,像是它們在交談和歡笑。鬆鼠和小兔子們紛紛從藏身的洞穴中睡眼惺忪地跑出來尋食;大雁野鴨們則在水池邊看著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忙著梳妝打扮。
漫步在林肯紀念堂前的巨大水池邊,遠遠看著紀念堂和它在水池裏微微晃動的倒影,顯得這座神殿式的紀念堂更加莊嚴肅穆。
圖片來自網絡
林肯是美國第16任總統,1865年4月在任時遇刺身亡。他身亡36年後,從1901年,1902年,1908年國會分別有5個建立林肯紀念委員會的提案都由於某種原因未被通過。直到1910年國會才通過法案,建立了林肯紀念委員會。經過反複爭論,委員會否定了在華盛頓火車站附近建立林肯銅像的建議,提出了在華盛頓市中心沿著國會山,華盛頓紀念碑的軸線,在波托馬克河邊建立希臘多立克柱神殿式的林肯紀念堂。
紀念堂的設計方案在1913年得到國會批準,1922年5月30日,也就是林肯遇刺49年後,紀念堂正式建成開放。
林肯紀念堂長57.8米,寬36.1米,高30米。它是按照希臘神殿設計,在紀念堂的外牆有36根柱子,表示在林肯遇刺時,美國有36個州。每根柱子13米高,底部直徑為2.3米。在紀念堂上方,刻有兩層美國各州的名字,下層是是林肯遇刺時1865年美國36個州的州名,上層是紀念堂建成時1922年美國48個州的州名。每個州名的下方是它加入美國羅馬形式的年份。
圖片來自網絡
登上紀念堂前高高的漢白玉台階,步入紀念堂,可以看到大廳的兩側的牆壁上,刻有林肯在葛底茲堡的演說和他第二次的就職演講。這是林肯一生中最著名的兩篇演講。大廳的林肯雕像的兩側,刻有林肯提倡的“自由(Freedom,Liberty),永恒(Immortality),正義和法製(Justice,Law),統一(Unity),友愛(Fratemity)和慈善(Charity)。
在大廳中央是林肯的巨型漢白玉雕像。雕像有5.8米高,由28塊總重159噸田納西州的漢白玉耗時4年雕成。
圖片來自網絡
林肯紀念堂是華盛頓最主要的景點之一,每年吸引著600萬人以上的遊客參觀;它是在2007年的評選中,全美國最受喜愛的150座建築物的第7名;有大約60部電影裏出現了林肯紀念堂;更重要的是它見證了美國很多重要的曆史事件。例如當年馬丁路德金就是在林肯紀念堂前的平台上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著名演講。
林肯的雕像端坐在大廳的中央,他有著消瘦的麵孔,整齊濃密的絡腮胡子,特別是那深凹的雙眼炯炯有神。林肯作為美國曆史上的幾位最著名的總統之一,是一位偉人。
每一位偉人,一定經曆了平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一定承受了普通人不堪重負的壓力;一定付出了一般人不能付出的代價。而在林肯的一生中, 他肩負著巨大的壓力,經曆了痛苦的磨難,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林肯在競選總統時,反對當時美國盛行的黑奴製度,主張應該限製並且逐步取消黑奴製度,進而賦予黑奴以自由人的身份。
黑奴製度和曆史上西方的殖民統治有著極其密切的聯係。美國在獨立建國時,雖然宣稱人人平等,擁有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但是這裏說的有權利的人僅僅是指那些歐洲移民,不包括當時在美國的大量黑奴。黑人奴隸沒有任何人的權利,他們隻是奴隸主人的私有財產,可以被任意地買賣,需要和牛馬一樣地勞作,而且奴隸的孩子還是奴隸,他們世世代代都是奴隸。由於生活工作條件極其惡劣,黑奴大量死亡,人販子則不斷從非洲販賣新的黑奴到美國。保持黑奴製度是新生美國曆史上醜陋的一麵。
自從美國成立到林肯當選總統的85年裏,要求廢除黑奴製的呼聲越來越強烈。由於美國南方各州的經濟是以農業棉花為主,種植園裏需要大量的黑奴勞動力。他們擔心林肯就任總統後會廢除黑奴製,於是就在林肯當選總統後還未就職的1860年11月,南方7個州宣布脫離美國合眾國,成立了聯盟國,建立了自己的國會,選舉了自己的總統,成立了自己的政府。
林肯當時盡了極大的努力,試圖緩解南方各州的疑慮,避免國家的分裂。當時有建議在美國劃分實施黑奴製度的州以及黑人是自由人的州。林肯堅決地拒絕了這一建議。為了照顧南方各州的利益,國會在林肯上任前提出了憲法修正案,保護南方各州已有的黑奴製,並且除非各州同意,否則保證不會幹涉他們的黑奴製度。林肯在就職演說中也提到,他沒有傾向和企圖,直接或間接地幹涉各州已經存在的奴隸製度。林肯甚至建議,聯邦軍隊隻需要控製南方的要塞;如果各州要切斷聯邦郵局的通郵,也是可以考慮的。
然而所有的努力都沒有成功。南北戰爭爆發了。
在戰爭中,南方軍隊中有一位著名的將領,羅伯特李。他出身於政治和軍事世家,饒勇善戰,具有極其豐富的戰場指揮經驗。有趣的是,羅伯特李將軍與美國的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有著親屬關係。在他的率領下,南方軍在戰爭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而北方軍則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林肯不停地調換北方軍隊將領,希望能戰勝羅伯特李的南方軍。
然而戰爭的勝負不僅僅依賴於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不僅僅取決於武器裝備的優劣;戰爭是雙方傾其全力在政治,軍事,外交,經濟,人員素質等全方位的搏殺。
南方各州成立的聯盟國認為,歐洲各國的工業需要大量的棉花作為原料。隻要他們振臂一呼,豎起分裂的旗幟,自然會有歐洲國家承認他們的新國家。然而,這設想的願景並沒有發生。
林肯作為高明的戰略家,他不僅在戰場上指揮北方軍拚死戰鬥,更重要的是在國際上大張旗鼓地宣傳聯盟國是非法地從美國分裂出去的,使得沒有任何國家承認聯盟國。即使英國和法國企圖支持聯盟國,也隻能是利用民間方式而不敢明目張膽地為聯盟國提供他們急需的援助。同時,英法等國家轉而從埃及印度等國進口棉花等農產品。
在經濟上,林肯領導的聯邦政府對聯盟國進行了全麵的經濟封鎖,斷絕貿易,禁止工業品特別是軍火進入聯盟國控製的地區。
在軍事上,北方軍隊不僅僅在陸地上與南方軍戰鬥,而且在內河裏控製了幾乎所有的主要航道,使南方各州無法運輸急需的物資。
經過將近4年的殊死搏鬥,南方軍頹勢漸顯。1865年4月,羅伯特李將軍率軍向北方軍投降。南方軍各部從此紛紛投降。聯盟國的各級政府分崩離析,迅速瓦解了。
在林肯的卓越領導下,分裂被製止了,國家的統一得到了捍衛。
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沒有林肯堅定的統一信念,如果聯盟國在南北戰爭中取勝,如今的美國就會被分裂成兩個獨立的國家,合眾國和聯盟國。而由於兩國在黑奴製度,經濟差異等方方麵麵的巨大不同,自然會不斷有糾紛或爭議。幾乎可以說,那就不會有今天如此先進強大的美國,美國的曆史要改寫,世界的曆史恐怕也要改寫了。
不少人說,美國的南北戰爭是一場兄弟間的戰爭,似乎無關正義甚至對錯。其實,南北戰爭是試圖廢除黑奴製度而引起的國家統一還是分裂的戰爭,甚至是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的生死之戰。
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美國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據統計,在戰場上,有大約65萬到72萬士兵戰死,加上平民的死亡,南北戰爭的死亡人數大約占人口的3%,達到百萬人以上。南方各州的城市,道路橋梁,基礎設施都受到了極大地破壞。而林肯總統本人也在南方軍投降的5天後,在華盛頓遇刺身亡。
而這些就是林肯總統領導的美國人民為維護統一付出的代價。而國家的統一又是國家強大,人民幸福不可缺少的堅實基礎。
在地球另一側的中國,也曾有過類似的形式。當年蘇聯和很多政黨力勸揮師長江北岸的共產黨與南岸的國民黨劃江而治。而毛澤東大手一揮,“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不知是否受到林肯的啟發。
在林肯紀念堂大廳裏,凝視著林肯總統的雕像,從一側看,他似乎在微笑,讚賞當今美國的繁榮富強;從另一側看,他又似乎在沉思,焦慮當前美國所麵臨的巨大挑戰。林肯的炯炯目光看著遠處的華盛頓紀念碑,仿佛在對華盛頓說,你摧毀了殖民統治,創立了美國,而我擊敗了分裂勢力,捍衛了國家的統一完整。
漫步在林肯紀念堂前的平台上,沐浴在夏日的陽光下,周圍有來自五湖四海,說著各種語言的遊客,仰望著紀念堂裏林肯的白色雕像,我們仿佛能聽到他的叮囑,切記不要忘記曆史,千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
參考網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coln_Memoria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braham_Lincol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_Civil_Wa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federate_States_of_Americ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frican-American_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