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的春天來得很羞怯,不像夏天的雷雨,潑辣地亮著大嗓門;不像秋風,一溜小跑地趕著落葉過來;也不像臘月的小雪花,招搖著,似乎是不經意地堆砌出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 漫步在華盛頓中心的巨大草坪上,春風像一隻無形的大手,慢慢地喚醒大地,輕輕地撫摸著人們的臉龐,一種愉悅的心情悠然而生。環顧四周,藍天白雲之下,大草坪的兩側,屹立著多個大型博物館。使人不由自主地想去博物館裏看看。
美國有很多大型現代化城市,這些城市有很多博物館。但像華盛頓有這麽多且如此集中的博物館群是獨一無二的。其他城市的博物館大多數是收費的,即使免費也是在專門的時間段,像華盛頓的眾多博物館全部時間免費開放,又是全美國僅此一處。
為什麽華盛頓的博物館是全部免費開放呢?博物館每年新開發項目和巨大的維護費用又是從哪裏來的呢?有人說,是美國的聯邦政府支付這些博物館的費用。那為什麽美國政府會提供華盛頓博物館的經費,而不提供其他城市博物館的經費呢?
說到這裏,請到大草坪邊的史密森尼城堡參觀,去了解一下史密森先生。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史密森先生是華盛頓博物館之父。
史密森先生不是美國人。他1765年出生在法國巴黎。他是英國-個富有貴族寡婦的私生子,他的母親避開熟悉的倫敦而到法國生下了他。因此他具體的出生時間和地點至今還是個謎。他在出生後不久就轉成了英國公民。史密森先生長大以後在牛津大學的彭布羅克學院學習化學和礦物學。他在生父母去世後把他的姓改為他生父的姓,史密森。他很聰明,在專業上具有天賦和才華,發表了很多化學和礦物學的文章,在那個領域裏是位有名氣且相當成功的科學家。
由於他的勤奮努力以及他的貴族血統,史密森先生非常富有。可能由於他過於專注進行科學研究和相關的旅行,也可能一直沒有遇到他的心上人,史密森先生終身未娶,也就沒有自己的孩子。到了他的暮年,他在自己的遺囑裏指定,在他去世之後,由他的外甥來繼承他的遺產。如果他的外甥在他之前去世,則由外甥的家人來繼承。他在遺囑中又規定,如果他的外甥去世時沒有孩子,他的遺產就用於在美國的華盛頓建立史密森學會,致力於科學知識的傳播和人類科技水平的提高。
史密森先生一生中主要在歐洲生活,工作和旅行,他從來沒有到過遙遠的美國。當時的歐洲是全球工業化最發達的地區。那時歐洲的達官貴人認為美國人是鄉巴佬,牛仔。而美國的上層社會崇拜的是歐洲的生活方式,不少人以會法語為榮;婦女們會追隨歐洲的時尚服裝,在臉上點綴幾個小金星。史密森先生為什麽把自己的遺產捐獻給他從未謀麵的遙遠而陌生的美國,為什麽又是先把遺產留給了他的外甥,如果外甥沒有孩子,才輪到捐給美國?這些謎多少年來縈繞在千千萬萬人的心頭,而謎底則被史密森先生在1829年隨著他的去世而帶到另一個世界去了。
人算不如天算。在史密森先生去世6年後,他的外甥也在1835年撒手西去,而且也是沒有結婚,沒有孩子。於是,按照史密森先生的遺囑,他的巨額遺產就像天上掉個大餡餅一樣落在了美國的頭上。
美國政府直到1835年才得知這件事情。經過是否接受這筆遺產的爭論後,當時的總統傑克遜決定委派外交官理查德拉什1836年去英國接受這筆巨額遺產。當理查德拉什到達時,正有多個史密森和他外甥的親戚在試圖爭奪這筆遺產。幸虧理查德拉什不僅僅是一個外交官,他還曾是美國大法官和財政部長。他在法庭上慷慨激昂,據理力爭,舌戰群雄,運用他對法律關於遺囑和遺產處理的高度理解和極其精通的財務知識,為美國爭得了史密森的全部遺產。
在那個時代,還沒有現代的銀行係統,不能在國際間轉換大筆的資金;史密森先生的遺產隻能用現金的方式帶回美國。理查德拉什又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把史密森先生的遺產變賣為現金。那麽,史密森先生的遺產有多少現金呢?一共有11箱,105袋,10萬4千9百60個金幣,在當時是50萬8千3百18美元,相當於2017年的一千一百四十九萬美元。當時美洲大陸和歐洲之間還沒有現代的飛機可乘,隻有商船通行。於是理查德拉什在1838年8月就帶著這11箱金幣以及史密森的手稿和遺物,乘坐商船,冒著驚濤駭浪,橫穿大西洋,回到了美國的費城。
巨額的遺產資金是帶回來了。怎麽按照史密森先生的遺囑用這筆錢來致力於科學知識在人類的提高和傳播呢?國會進行了熱烈的爭論,是設立教育高級人才的大學和學院呢,還是建立各種麵向公眾的博物館和藝術展廳呢,各種提案層出不窮。爭論來爭論去,誰也說服不了誰。這一爭就是八年。爭論歸爭論,錢可不能讓它閑著。美國的財政部用這錢購買了阿肯色州的債劵。而當國會還沒爭出個所以然來的時候,那邊的債劵卻已經破產了。
到了1846年,原美國總統,當時麻州的國會議員亞當斯提出,應當重新建立這筆巨款,嚴格執行史密森先生的遺囑。國會經過激烈的辯論,終於就此通過法案,並成立了專門的委員會,來籌辦史密森學會,並把這筆資金用於科學知識在人類的提高和傳播。
就這樣,史密森學會建立起來了,收藏豐富多彩的博物館一座座地建立起來了;琳琅滿目的藝術畫廊一個個地建立起來了;各種各樣分門別類的科學機構一所所地建立起來了。目前,史密森學會擁有19座博物館和一個動物園,其中11座在華盛頓的中心廣場。它還有9個各種學科的科學研究中心,與39個州的168個研究機構有著緊密的科研合作關係。它的年度預算將近12億美元,首先來源於這筆巨款建立的信托基金會,不足部分由美國聯邦政府提供。
極其豐富的博物館展品,燦爛多彩的藝術收藏,輝煌絢麗的科研成果每年都吸引著超過三千萬美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的參觀者蜂擁而來。 成千上萬的人們又把他們在華盛頓博物館看到學到的知識帶回他們的家鄉。
那為什麽博物館免費開放呢?這是因為史密森先生在遺囑中明確規定,史密森學會的博物館永遠免費向公眾開放。
雖然史密森先生一生沒有孩子,可不可以說,這些博物館和科研機構就像他的孩子一樣,它們是史密森先生奉獻給美國以及世界的豐厚財富。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史密森先生的確是華盛頓博物館之父。而美國曆屆政府中的有識之士,史密森學會曆年的工作人員和為此做出貢獻的人們,則像這些博物館的保姆,培育者,守護者,使得這些博物館不斷地擴大發展。
史密森先生為他不曾謀麵的美國以及世界捐獻了他的全部遺產。美國也敬仰崇拜這個從未踏上美國國土的偉人。史密森先生生後安葬在意大利的熱那亞。史密森學會經過協商,在1905年將他的部分遺骨遷到華盛頓,安葬在史密森城堡北門走廊東側的廳房裏。在這裏,他看到自己的遺囑被嚴格地實施,正如他願,科學知識在他和千千萬萬的有識之士的努力之下,在全人類得到了提高和傳播。
可以設想一下:
如果史密森先生有自己的後代;
如果他的外甥有後代;
如果史密森先生不在遺囑中把自己的資產捐給他從來沒有去過而遙遠的美國。
如果美國特使理查德拉什不及時趕到英國,或者在法庭上敗訴;
如果載有史密森巨額遺產的商船在橫渡大西洋的時候遇到風暴沉沒或遇到海盜搶劫;
如果沒有國會議員,前總統傑克遜堅持要求執行史密森的遺囑而恢複這筆巨款;
以上任何一個如果成立,就不會有史密森學會,不會有現在華盛頓的博物館群,也不會有它們所擁有的知識財富。有一首歌叫“上帝保佑美國”。在史密森學會和華盛頓博物館這些事上,上帝似乎是真地保佑了年輕的美國一把。
漫步在華盛頓中心的巨大草坪上,任憑溫柔的春風輕拂著我們的臉龐,慢慢走過一個個巨型博物館,來到了史密森學會的城堡前。史密森先生的雕像站立在城堡前的草坪上。他手撫著一摞書籍,眼望著周圍的博物館,看著來來往往形形色色的人群,臉上有著一絲不易察覺到的微笑。他仿佛要告訴我們,人類要發展,國家要強大,一定要著手於科學的研究,知識的普及,人群的教育。不斷提高人們全麵的知識水平,這是人類持續發展和富強的重要基礎。他仿佛在對我們說,我已經盡了我的努力,現在輪到你們了。
參考網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mes_Smiths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mithsonian_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