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的夏天來得轟轟烈烈。春天才剛剛來到這裏不久,溫暖的春風還在溫柔地撫摸著大地,色彩繽紛的各種小鳥還在高興地唱著春之歌,鬆鼠兔子各種小動物還剛開始從洞穴中跑出來尋找食物。夏天就裹著隆隆的雷聲,亮著耀眼的閃電,乘著嘩啦啦的強風,帶著強勁的暴雨,把華盛頓的春天擠走了。隨著一陣電閃雷鳴,瓢潑大雨傾瀉而下。暴雨過後,雷聲漸漸遠去,烏雲慢慢散開,陽光重新照耀著雨後的大地。漫步在華盛頓紀念碑和林肯紀念堂之間的水池邊,看著周圍雨水清洗過而掛著雨珠的樹林,周圍的空氣裏彌漫著雨後特有的清新氣味。成群的大雁,成對的鴨子在水池中悠閑地遊來遊去,在平靜的水麵上留下條條波紋。人們紛紛從躲雨的地方走出來。周圍有形形色色來自各地的遊客;有匆匆忙忙的上班族;有各種各樣騎車跑步精神抖擻的健身族;特別是可愛的孩子們,在雨後的草地上奔跑嬉戲,留下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生活是這樣的美好,平靜,安寧。
就在人們休閑遊覽風景如畫的地方,在華盛頓紀念碑和林肯紀念堂之間鏡子般地大水池周圍,建有三座戰爭紀念廣場。它們是二次世界大戰紀念廣場;韓戰退伍軍人紀念廣場(大陸稱韓戰為朝鮮戰爭。在美國稱韓戰)和越戰退伍軍人紀念碑。這三場戰爭在美國曆史上有著不同但極其重要的影響。它們之間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這三場戰爭中最早發生的。而它的紀念廣場是2004年4月才建成開放。它建在華盛頓紀念碑與林肯紀念堂巨型水池之間。如何不損壞這裏的景觀,建築設計師們頗費了一番腦筋。最後使二次世界大戰紀念廣場低於附近的地麵。參觀者站在廣場上即可看到遠處的林肯紀念堂,而紀念廣場同時不遮擋周圍的景觀。
二次世界大戰紀念廣場分為兩部分,大西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美國和歐洲盟國與當時的蘇聯在大西洋戰場戰勝了德國法西斯,共同解放了歐洲大陸。美國在太平洋戰場打敗了日本法西斯,和當時的蘇聯,中國收複了亞洲各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美國成為當今世界上霸主地位的奠定了基礎。
在紀念廣場的西側,有一個自由之牆。在牆上嵌有4048顆金星,每顆星代表著100名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美國人。在牆前方的石碑上刻著,“在這裏標識著自由的代價”。
參觀的人們在這裏駐足,看著每顆金星,聽著身後噴泉的嘩嘩水聲,不少人會陷入深深的思考。
韓戰退伍軍人紀念廣場在林肯紀念堂的南側。它是1993年開始建立,1995年建成開放。
在廣場的一側,有一座長50米高2米的壁畫牆。在牆上有將近2500多副照片,展示著美國陸海空三軍在那場戰爭裏作戰的情景。在照片中有38個戰士,顯示的時間是38個月和分割朝鮮的38線。
在廣場中央,是19座2米多高的美國士兵不鏽鋼雕塑。其中14個陸軍士兵,3個海軍陸戰隊戰士,一個空軍觀察員和一個海軍醫護兵。這些士兵雕像擺成巡邏時的散兵隊形,腳下是朝鮮戰場低矮的灌木叢和泥濘的土地。
在廣場的另一側,是聯合國牆,上麵列有以美國為首參加韓戰的22個國家。在這22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中,美國軍隊是指揮機構並提供了90%以上的兵力。
在聯合國牆的另一側,刻有這場戰爭的傷亡人數。從1950年6月25日戰爭爆發到1953年7月27日雙方在板門店簽訂停戰協定的38個月中:
美軍陣亡 54,246人;聯合國軍陣亡628,833人;
美軍受傷103,284人;聯合國軍 1,064,453人
美軍被俘 7,140人;聯合國軍 92,970人;
美軍失蹤 8,177人;聯合國軍 470,267人。
在廣場的中心,有塊石碑,刻有“自由不是沒有代價的”(Freedom is not free)
韓戰和二次世界大戰有著緊密的聯係。美國和蘇聯在日本投降後,為了劃分勢力範圍,以38線為界,把朝鮮一分為二。據說,這條38軍事分界線是由美軍參謀在地圖上劃出來的。就是這條38線分裂了一個國家,隔絕了多少家庭,分離了眾多骨肉。
以38線為基線的非軍事區有250公裏長,4公裏寬。這裏地雷密布,戒備森嚴,連小鹿野豬等小動物跑進去都會被炸傷。隻有鳥類才能在這裏落地尋食。
在軍事分界區外的南側,建有一座高橋,那些有親人在北方的韓國人逢年過節會在橋上眺望北方。在橋欄杆的鐵絲網上拴滿了祝福親人的絲帶和信件。遊客們在橋上有時會看到韓國人淚流滿麵地望著北方,嘴裏喃喃而語。他們這種骨肉分離,使人撕心裂肺的痛苦情感深深地觸動著遊客們的心。
一位參加過韓戰的退伍軍官對筆者說,中國軍隊是世界上戰鬥力極強的軍隊。他們直到現在都不可理解,論素質,他們是剛剛參加過二次世界大戰的精銳之師;論裝備,他們無論是武器配備,通信後勤,空軍支持,機動能力都是世界一流;論人員,他們集中了世界上22個國家的軍隊以及背後眾多先進國家的全力支持;可是在戰場上他們就是無法打敗中國軍隊。無論按軍事條例還是按作戰經驗,他們反複炮擊轟炸過的陣地是不可能還有生命存在的,可中國軍隊還是會突然冒出來打退他們的一次次進攻。這完全不是他們所知道的二次大戰中與日軍作戰的中國軍隊。
美國帶領的22國聯合國軍采用大兵團作戰,使用了除了原子彈以外幾乎所有的武器,包括細菌武器,都無法挽回戰場上的不利局麵。1950年11月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曾公開談論使用原子彈攻擊中國的城市,軍方也製定了具體作戰計劃並部署了可以投擲原子彈的轟炸機。這引起了歐洲的恐慌,擔心蘇聯會乘虛而入。英法等國均表示堅決反對。所以,韓戰在美國也被有的人稱為是被遺忘的戰爭。這隱含著他們盡了全力,卻沒有取得戰爭的勝利,實在是羞於提及。這可能也是韓戰紀念廣場直到戰爭結束42年後才建成的原因之一。
60多年過去了。軍事分界區兩側隻有一紙停戰協定。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38線兩側也產生了巨變。然而,戰爭的幽靈還在38線上遊蕩,殺戮的陰魂不散。它們躲在陰影裏,威脅著周圍和世界的和平和享受平靜生活的人們。
越南(戰爭)退伍軍人紀念碑也稱作越戰紀念碑,在林肯紀念堂與華盛頓紀念碑之間的巨大水池的北側。它是在1982年建成的。整個紀念碑是個大寫的英文字母V字,那是英文勝利的第一個字符。這個大寫的V字倒在地上並嵌入地下,它的一端指向林肯紀念堂,另一端指向華盛頓紀念碑。它仿佛示意著這場戰爭撕裂了大地,留下了沉重的創傷,而且沒有獲得勝利。
紀念牆由114塊高3.1米寬2米印度產的黑色大理石組成。在這些光滑如鏡的大理石上密密麻麻地刻滿了在越戰中陣亡美國軍人的名字。這些陣亡軍人的名字是按陣亡時間排序的(受傷後死亡以受傷時間為準)。在紀念碑1982年建成時,共刻有57,939名軍人的名字。以後每年都會有補充。至2017年,在紀念碑上共有58,318名軍人的名字。在紀念碑兩側,安放著按英文姓氏筆畫排列的陣亡軍人名錄,可以查找他們名字的碑號位置。
紀念碑建成後,每年都吸引著三百多萬人來參觀。這裏有陣亡軍人的家屬,他們的戰友;參加過越戰的軍人們;來自美國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地的遊客。當人們麵對紀念碑上一個個鮮活的名字,紀念碑光滑的大理石中會映出參觀者的影子,仿佛碑上的逝者與碑前的訪者此時此刻正在這裏會麵,他們在心靈上彼此交流,互相傾訴。有很多陣亡軍人的親人,用顫抖的手輕輕撫摸著碑上親人的名字,泣不成聲。每逢節日,這裏會有很多親人們奉獻的鮮花,花環,滿載著對陣亡軍人們的悼念。
越戰紀念碑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充滿了爭議。為了設計紀念碑,國會舉行了設計方案評獎比賽。有2,573人參賽,提交了1,421個設計方案。經過評審委員會的反複討論,第1026號方案被選中。此方案的設計者是林瓔(Maya Lin),一名耶魯大學的華裔女學生。林瓔的父親1948年來美國,是福州人。母親1949年來美,是上海人。林瓔1959年生於俄亥俄州。她的姑媽是林徽因,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也是建築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獲獎方案和設計者一經公布,引起了軒然大波。批評者說這個方案不是西方常見的方尖碑或其他傳統的紀念碑形式;反對者說設計人隻是名在校學生,完全沒有大型紀念碑的設計經驗;還有不少人對設計人的亞裔身份的設計方案獲勝提出質疑;林瓔也受到了各種騷擾信息。她自己也曾表示,如果不是匿名參賽,僅僅憑她的名字就根本不可能獲獎。當時的內務部長甚至因此拒絕發給紀念碑的施工許可證。
在國會舉行的聽證會上,林瓔和評審委員會與方案的反對者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林瓔說,這麵V型的紀念牆如同是大地的傷口,但它平坦光滑而明亮的表麵又象征傷口的愈合。大片的草坪之中,碑石升出地麵,暴力和痛苦就這樣被治愈了。經過反複的爭論和協商,最後的方案是在紀念碑的林肯紀念堂一側,建立一座三個戰士的銅像,以及大約17米高的美國國旗。這三個戰士分別是以真實人物為模特的歐裔,非裔和拉美裔戰士銅像。
1982年11月13日,越戰紀念碑正式揭幕,但揭幕典禮沒有邀請林瓔參加,致辭的高層名流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提到林瓔的名字。甚至宣傳手冊的封麵上印的都隻是大兵銅像,而不是紀念碑本身。
1993年在紀念碑的另一側,建立了一座越南(戰爭)婦女紀念碑,來紀念在戰爭中服役的婦女軍人。
越戰與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有著密切的聯係。在二戰之前,越南是法國的殖民地。日本軍隊在二戰中趕走了法國人。胡誌明領導著民族獨立聯盟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浴血奮戰。二戰結束後,法國殖民者又回到越南進行殖民統治。以胡誌明為首的越南人民軍從1946年起與法軍展開了解放越南的武裝鬥爭。
當時的法國剛剛結束二戰,到處是戰爭創傷。雖然在武器裝備和軍隊素質上高於越南人民軍,但麵對立誌解放祖國鬥誌昂揚的越南軍隊,慢慢地力不從心。特別1950年後,越南軍隊得到了中國的支持,法軍的頹敗之勢越來越顯著。法國認為,隻有讓當時最強大的美國介入戰爭,才能阻止越南人的勝利。
當時的美國政府認真地討論了法國的請求並製定了相應的戰爭計劃。五角大樓曾建議在越南使用戰術核武器;副總統尼克鬆曾談論過向越南派出地麵部隊;總統艾森豪威爾曾要求英國一同出兵,但遭到拒絕。
在韓戰中領教了中國軍隊的美國軍方,知道如果出兵越南,就會與中國軍隊再次交手,沒有幾萬乃至十幾萬的地麵部隊參戰,是沒有任何勝算的。經過反複辯論,艾森豪威爾否決了美國出兵越南的計劃,轉而向法國提供戰爭經費和空中支援。美國提供的經費一度達到了法國戰爭經費的80%。美國空軍多次轟炸了進攻奠邊府的越南人民軍。由於美軍飛行員不懂法語,誤炸法軍陣地的事也時有發生。
在這次戰爭抉擇的曆史關頭,美國政府似乎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沒有深度介入法國的越南戰爭。
1954年5月,在奠邊府的法軍投降。1954年7月,法國政府與越盟在日內瓦簽訂了停火協定。法軍撤出東南亞,結束殖民統治。越南,柬埔寨和老撾宣布獨立。
在日內瓦協定中,越南被用17度線分為兩部分。北方是胡誌明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南方是法國扶持的越南皇帝為首的得到美英法支持的越南共和國。協定規定在1956年在越南舉行全民投票來實現全國統一。而1956年美國和南方政權均認為根本無法贏得選舉,協定中的全國統一選舉並未舉行或被操縱。
越南北方解放南方的戰爭就此打響。
美國政府從1955年11月向越南派出軍事顧問,到1975年5月美軍撤出西貢。以美國為首的6個同盟國與胡誌明為首的越南人民軍進行了20年的殊死戰爭。美國占有空中和海上的絕對優勢,陸軍的訓練和裝備世界一流。他們使用了各種先進的武器,包括化學武器。可載32頓炸彈的B52戰略轟炸機可以在地麵留下2公裏寬12公裏長的一片火海;武裝直升機群可以把整連整營的部隊迅速運送並投入戰鬥;成噸灑下的化學落葉劑可以使大片的熱帶雨林變成禿樹杆林立的荒原。
有位越戰退伍老兵對筆者說,他所在的海軍陸戰隊在越戰中有一次乘直升機去解救被越共包圍的兄弟部隊。剛一落地,就遭到越軍的猛烈攻擊。他拚命地躲入一處窪地,隻見周圍是密密的叢林,頭上子彈橫飛,彈片如雨。他們連原有120人,一下就隻剩下了不到40人活著。而越共則在戰鬥後悄然撤走得無影無蹤,他自始至終連個越共的人影都沒見到,隻看見自己的戰友紛紛中彈倒下。後來他們才明白是中了越共的圍魏救趙的計謀。
一位退伍的美國軍艦的艦長對筆者講,他率領軍艦在越南沿海炮擊越共目標。而美軍飛機對熱帶雨林灑落葉劑,飄灑到軍艦上的水兵身上。他現在胳膊上,臉上都起了一塊塊白色紫色的斑塊,痛苦不堪,無法治好。
在用盡了各種尖端武器和先進技術,經過20多年的征戰,美國不得不撤出了越南戰場。
慢慢地輕輕地走在戰爭紀念廣場,凝視著栩栩如生的戰士雕像,撫摸著紀念碑上一個個陣亡軍人的名字,你仿佛隱隱約約地聽到戰場上激烈的槍炮聲;仿佛模模糊糊地看到戰場上屍橫遍野的慘景。不,沒有經曆過戰爭的人很難想象出戰場上那槍林彈雨血肉橫飛的血腥景象,也不可能體會到老百姓在戰爭中流離失所,妻離子散,骨肉分離,家破人亡的悲痛和絕望。
參觀了戰爭紀念廣場,人們不由自主地會問,為什麽?為什麽美國要進行這些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參戰是為了消滅法西斯,解放被侵略的國家。那韓戰和越戰呢?最流行的解釋是,美國打這兩場戰爭是為了阻止共產主義在亞洲的蔓延,是捍衛自由,在世界範圍推廣西方的價值觀和政治體係。
也有人說,戰爭是軍火商的盛宴。有位在美國五角大樓工作過的退伍軍官告訴筆者,平常人很難想象軍火商們是如何在國會和國防部進行攻關工作的。正如有句俗話,“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隆隆的槍炮聲仿佛是美元落入他們腰包的叮當聲;戰機和軍艦的轟鳴是他們最美妙的音樂。
人們自然而然地會問,世界上有上百個國家,幾百個民族。他們有著不同的曆史;不一樣的傳統和文化;不相同的社會經濟環境。是不是可以允許多個價值觀體係,不同的政治製度,多種經濟體係在世界上同時存在,又能互相友好相處呢?
人們還會情不自禁地問,即使國家之間有矛盾,有衝突,有糾紛,難道不能用協商談判等非暴力方式來解決,而不用戰爭流血的殘酷方式?
值得慶幸的是,自從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再沒有發生世界範圍的全球性戰爭。但局部戰爭一直持續不斷。很多國家還處在戰火之中。不少民眾背井離鄉,流離失所而成為難民。即使在美國,由於常年卷入全球各種武裝衝突,經常有軍人在戰場上流血犧牲。
華盛頓附近的阿靈頓國家公墓是美國最高的國家公墓。它是由美國國防部下屬部門管理的美國軍人公墓。隻有陣亡的軍人或退役軍人去世才有資格埋入公墓。由於不斷有軍人陣亡和退役軍人去世,近年來公墓不得不持續擴大領地。即使有資格安葬在公墓,也要排很長時間才能安排下葬儀式。前麵提到的退役海軍艦長在去世後,需要等3個月才能在阿靈頓公墓下葬。
漫步在林肯紀念堂前的巨大水池邊,太陽即將落下,天上布滿了紅彤彤的彩雲。火紅的晚霞映在水池中,池水變成了火紅色。仿佛是周圍戰爭紀念廣場中陣亡軍人的鮮血染紅了池水。
和平,享有和平的生活環境,這似乎是很多人自然而然,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而對於在戰火蔓延的國家和地區,和平是那樣無比珍貴。享受著美好生活,處在和平環境中的人們,請珍惜這和平的環境,堅決不能讓藏在陰暗角落裏的戰爭惡魔再出來給世界帶來災難。
參考文獻: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World_War_II_Memoria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orean_War_Veterans_Memoria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orean_Wa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orean_Demilitarized_Zon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etnam_Veterans_Memoria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etnam_Wa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ya_Lin#Vietnam_Veterans_Memoria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lington_National_Cemet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