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往, 康夢傑的爸爸媽媽每個周六都會從他們住的老人院來家裏吃晚餐, 看看他們, 逗逗外孫子. 一家人在一起, 熱熱鬧鬧地過周末, 其樂融融.
現在出了這麽大的事, 劉曉建心情沉重, 悶悶不樂. 默默地坐在計算機桌前. 康夢傑走過去小聲地和他說, “曉建,今天出了這麽大的事情, 我原來想今天晚上就不要我爸爸媽媽來咱家了.”
劉曉建聽到她說的話, 轉過頭來, 看了她一眼.
“可我轉過來一想,”康夢傑停了一下, 繼續輕輕地說, “我爸爸媽媽在美國就是咱們一家是他們的親人. 每個星期他們就盼著周末這一天,能和咱們見見麵, 說說話, 嚐嚐老人院裏吃不到的家鄉飯. 我還真不忍心打電話讓他們今天別過來.”
劉曉建靜靜地坐著, 還是沒有說話.
“再說, 爸爸原來在上海的國家機關工作,也有很多朋友, 認識不少大大小小的幹部.咱們也可以請他聯係一下他 的關係, 說不定能夠幫忙找找媽媽哪.”
聽到這兒, 劉曉建扭過頭來, 嘴角動了動, 用手輕輕地拍了拍康夢傑的手.
康夢傑知道, 劉曉建這是同意晚上按照以往一樣請她爸爸媽媽來家了. 她輕輕地拍了拍劉曉建地手, 轉身去廚房裏忙碌去了.
書房裏計算機的屏幕在不被使用的時候就會滾動播放一幅幅照片. 劉曉建默默地看著照片一幅幅靜靜地展示在屏幕上, 又悄然地被另一幅取代. 突然, 他的目光停在一幅照片上, 那是幾年前, 媽媽和小孫子在附近的公園裏玩耍, 他在一旁偷偷地拍下這幅照片. 他連忙點了一下鼠標, 讓照片停在了屏幕上. 在照片裏, 媽媽和小孫子互相看著, 小孫子充滿陽光的臉上滿是那種兒童才有的可愛笑容. 媽媽微笑著把手伸向小孫子, 臉上的表情是那樣慈祥, 眼睛裏充滿了關愛.
凝視著這充滿幸福的照片, 劉曉建的思緒被帶到幾年前…
劉曉建是在八八年來美國自費留學的. 幾年後, 妻子康夢傑也來到他的身邊, 不久也開始讀研究生. 雖然他在學校裏讀書有資助, 可是要付康夢傑的學費, 要租房, 要買柴米油鹽, 要對付每個月各種各樣的賬單, 他們不得不想盡辦法來節省開支,站穩腳跟. 劉曉建在學校除了當老師, 還在實驗室裏又做了份輔導員的工作. 周末和假期, 他和其他留學生一起去中餐館打工, 洗碗,切菜,送外賣. 他還早晨在川流不息的街頭利用紅綠燈的間隙賣過報紙. 康夢傑也沒有閑著, 她到美國人家給小孩兒當保姆, 去給人家打掃衛生, 還在中餐館當侍者端過盤子.
正當他們倆兒緊張地忙碌著的時候, 康夢傑懷孕了. 他們倆先是驚喜交加, 劉曉建抱著康夢傑又笑又叫. 可過了一陣兒, 他們又犯了愁. 在美國, 他們舉目無親, 又是兩個窮學生,要上學, 要打工. 孩子生下來, 誰來幫他們帶呀. 康夢傑曾經和劉曉建商量, 先不要這個孩子, 等將來畢了業, 條件好些了, 再要孩子. 而劉曉建堅決要把孩子生下來, 因為他們結婚多年一直沒有孩子. 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生下來, 撫育好.
當時他倆兒的父母都在國內上班, 劉曉建的媽媽為了幫助他們辭去了在學校老師的工作, 來到美國, 從小孩一出生就幫他們帶孩子.那會兒劉曉建正在忙著他的博士論文, 整天忙得早出晚歸,有時候幹脆不著家. 康夢傑生下孩子後隻歇了幾天就回學校上課了, 不久就恢複了中餐館打工, 也是忙得四腳朝天. 他倆兒就把孩子和家都丟給了劉曉建的媽媽.
媽媽那時候一個人在家裏忙前忙後,忙裏忙外. 給孩子喂奶, 換尿布, 洗澡, 哄睡覺. 夜裏小孩子一哭, 她就要起來檢查尿布, 看看是不是餓了. 孩子小的時候, 夜裏經常無緣無故地哭鬧, 媽媽就把他抱在懷裏走來走去, 哄他睡覺, 生怕吵了劉曉建他們, 怕影響他們休息. 白天, 媽媽還要做飯, 洗衣服, 打掃衛生, 收拾屋子. 她總是手腳忙個不停, 從來沒有閑著的時候.
自從媽媽來了美國, 劉曉建他們的生活就徹底變了個樣兒. 不管什麽時候回家, 總有香噴噴熱呼呼的飯菜, 衣服總是洗得幹幹淨淨, 疊得整整齊齊, 屋子裏再不是亂糟糟的了,很久找不到的東西也紛紛露麵了. 劉曉建說, 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真是滿幸福的嗎.
媽媽就是這樣一天天, 一月月地忙碌著, 她從來沒有說過累, 也一天也沒休息過.隻是有時候晚上, 孩子睡下了, 康夢傑回臥室裏去做功課, 劉曉建在客廳的飯桌上學習. 媽媽忙完了廚房裏的事, 會輕輕地來到客廳, 靜靜地坐在飯桌邊, 手裏慢慢地翻著劉曉建為她買的中文報紙, 眼睛不時地注視著一邊專心學習的劉曉建. 有時, 劉曉建抬起頭來, 看看身邊的媽媽, 笑一笑. 他看到媽媽微笑地注視著他, 眼睛裏就是照片裏那種慈祥的目光.
劉曉建正沉浸在回憶裏, 突然覺得有人輕輕地碰了碰他的肩膀, 他回頭一看, 原來是兒子站在他身邊, 也在注視著屏幕上的照片.
“爸,”兒子輕聲地問, “奶奶什麽時候才能回家來呀?”
劉曉建拉過兒子的手, 輕輕地握在自己的手心裏. “爸爸和林永亮叔叔在盡最大的努力尋找奶奶, 還有警察叔叔們都在尋找她. 應該很快就會找到的.”
“我想奶奶.”兒子的眼圈有點兒紅.
“好兒子,” 劉曉建用一隻手抱住兒子的肩膀, “別著急. 奶奶最希望你的是什麽呀?”
兒子想了想, “她最高興的就是我很好地成長, 長本領, 健健康康, 學習好.”
“對了. 那你就趕緊學本領, 做好功課, 收拾好自己的屋子. 等我們找到了奶奶, 讓她老人家高興高興.”
兒子聽了這話, 高高興興地回自己的屋裏看書去了.
兒子走後, 劉曉建把目光又挪回屏幕上媽媽和兒子小時候的照片.思緒又回到了媽媽在美國的時候.
有一次晚飯後, 媽媽忙完來到客廳, 沒有坐在飯桌旁看劉曉建學習, 而是站在落地窗前, 靜靜地看著窗外. 劉曉建覺得有些奇怪, 放下書, 輕輕地走過去, 站在媽媽的身邊.窗外夜空裏明月高照, 柔和的月光灑在媽媽的臉上. 劉曉建突然發現媽媽的額頭上又多了幾縷白發, 眼角又添了幾絲皺紋. 他心裏咯噔一下, 媽媽來美國已經快一年了, 每天都是緊張地操勞.他們雖然休息的時候帶媽媽去周圍玩了玩,周末給媽媽買中文報紙, 可自己對媽媽的關心還是太少了, 隻是忙著學習工作, 回來看著大胖兒子高興, 隻是忘了多關心關心媽媽.
想到這兒, 他拉起媽媽的手, 輕輕地說, “媽媽, 真是辛苦你了. 我們倆從心裏感激你. 要不是你來幫助我們, 我們真不敢想像我們會怎樣才能過下去.”
“孩子,” 媽媽握著他的手, “一家人, 不要說謝. 看著你們能好好地學習工作, 我打心眼兒裏高興. 再看著小孫子一天天長大, 多可愛呀. 媽媽忙一點兒, 不要緊.”
劉曉建這時看到媽媽的另外一隻手上拿著幾頁信紙.那時候還沒有網絡, 更沒有電子郵件或微信. 他們和國內的親人聯係全靠寫信. 媽媽發給爸爸的信來回要走將近一個月.
“你爸爸的胃病又犯了.” 媽媽兩眼看著窗外的明月, 輕輕地說.
劉曉建知道, 爸爸工作上兢兢業業, 生活上都是由媽媽來照顧. 從吃飯穿衣, 到日常起居, 都是由媽媽說了算. 即使爸爸有時要自己來管, 也被媽媽的否決票擋了回去. 爸爸退休後一直被單位返聘, 不能和媽媽一起來. 可真不知道媽媽來美國之後, 爸爸的日子是怎麽過的.每次來信他都說挺好. 媽媽有時會和劉曉建小聲地嘀咕, “你爸爸肯定是頓頓煮菜吃.” “你爸爸的衣服一定是穿得亂七八糟, 像個老民工.” 當時劉曉建他們忙工作忙學習, 沒有把媽媽的嘀咕放在心上. 現在聽說爸爸病了, 劉曉建吃了一驚, 趕緊把爸爸的信拿過來看. 爸爸在信裏隻是輕描淡寫地說, 他胃痛, 去了醫院, 吃了藥以後已經好多了. 讓媽媽不要擔心, 不要告訴劉曉建他們,以免影響他們的學習.
劉曉建看信的時候, 媽媽輕輕地說, “老伴兒老伴兒, 就是老的時候有個伴兒呀.”說完歎了一口氣.
當天晚上, 劉曉建就和康夢傑商量好, 給媽媽買機票回去照顧爸爸.
沒想到媽媽走了以後, 家裏就翻了天. 白天孩子請人照顧, 到了晚上哭鬧不停,劉曉建他們使盡了各種辦法, 還是搞得筋疲力盡, 白天上班上課沒有精神. 再加上要自己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 一下子忙亂得不可開交. 劉曉建他們這時才意識到,媽媽在這兒的時候, 就像是他們這個家裏的空氣, 不引人注目, 可又是那麽的重要而不可缺少.
沒有法子,康夢傑讓劉曉建趕緊寫信, 請媽媽回來. 就這樣, 媽媽隻回去了幾個星期, 草草安排了爸爸的生活, 就又來到美國, 幫助他們帶孩子, 料理生活.
現在, 看著媽媽的照片, 想著媽媽在美國幫助他們的日子. 劉曉建的眼角有些濕潤了.
劉曉建想打個電話給林永亮, 問問尋找媽媽的事情有什麽進展. 他看了一下計算機屏幕上的時間, 應該是中國早上六點多, 還是早了點兒. 正在這時, 電話響了, 是林永亮來的電話. 他說警方調查了在劉曉建家做小時工的保姆, 以及她經常接觸的人, 沒有發現什麽異常, 媽媽不見了應該和這個小時工無關. 警方還在日以繼夜地尋找媽媽地蹤跡.
媽媽到底去哪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