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跑步箴言:肌肉保護骨骼,核心帶動全身,髖部帶動下肢
新手跑步受傷的主要原因:速度過快,姿勢不穩/穩定後的突變,各種性質的貪婪
每一場馬拉鬆都好比一場濃縮的人生,馬拉鬆可以訓練,但人生隻有一場。馬拉鬆帶給我人生的啟發是隻要穩定配速(發展穩定),未有急功近利(不要設定/追求與現有能力不符的目標與利益),安全走完一生(體驗全部過程)問題不大。
有些情況不得不中途退賽,就好比有些人不得不掙紮著在中途下車退出人生的步道。比如,配速不當難以應對;在跑步過程中著力點負擔過重,姿勢不穩,或者姿勢突變;各種訓練不當;跑量超出能力範疇等不當行為與人為貪婪是引起傷痛的主要原因。不受傷地學跑步,學的就是控速,穩定姿勢,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模式,以陪伴大家走向更加健康的生活,也同步啟發各自的生活,安全完整地走完此一生。
帶新手跑步第11周 每月帶一組新人,每組帶4~6周。目前3月,帶到第三組。沒有人受傷。
新手年齡區間 包擴8歲,10歲+,20歲+; 30+, 40+,50+居多;一位80後(很榮幸有機會一起跑步)。周末群跑和40+, 50+,60+, 70+一起跑,感覺50左右, 直到60+ 是盛年。尤其50+, 隻要出來跑的,無論身體,家庭,職場,收入,財富,經曆... ...統統都很穩定。沒什麽大的意外,真真正正的人生盛年黃金期。
性別 男性,女性都有;
跑步經曆與運動基礎 零起點居多;個位5km,10km,全馬完賽者
用時:每組每一周1場,共4~6周,每次1.25小時(1小時15分鍾)
費用:Free 免費
關於我個人
運動經曆:跑步渣,運動渣。零起點跑步7年,完賽兩場馬拉鬆,正在準備第3、4場全馬。攀岩,每周與孩子的專業攀岩隊一起活動,近處學習和跟進係統訓練與比賽的運作;賽事裁判。
跑步啟蒙與指導教練:社區跑群群主帶入門兒(全馬多項賽事完賽者),養成了運動習慣;
啟蒙教練:專業運動員。首馬前陪伴訓練,得以安全完賽,期間第一次接觸運動理論。啟蒙教練教給我的知識點,5年後才逐漸有所領悟。經過漫長的領悟期,5年後的今天越發細化。良師益友,受益終身;
跑步教練經曆:10周。首次接觸潛能開發理論是20年前;潛能開發教練;起初支持我做跑步零起點啟蒙教練的是癌症痊愈者/IRONMAN, 夏威夷KONA完賽者林教練 組建的跑團教練組(業餘跑馬/鐵三/越野)。初心是預防癌症和癌病變,傳遞健康生活理念。
文學城的寶藏“運動健身”壇 是目前中文的精神家園與食糧源泉,這裏的信息大部分來自一線,親身體驗,互動積極效率高。
底牌亮完了,方便以後複製粘貼。現在開始進入正題了,特別歡迎提問,一起解決問題。
我不是天賦型跑者,我的總結與分享來自百家飯,更適合大眾化的零起點跑者。
新手入門兒 第一個月
1、準備物。關鍵詞:簡單
鞋子:普通運動鞋即可,有什麽用什麽。尤其前麵幾周不需要采購任何裝備,會隨著進展貼出來。此處予以省略。如果需要采購,請直接去專賣店檢測腳型,采購大半碼到1碼的鞋子為宜。
服裝:舒適透氣的服裝即可,暫時不需要采購。
防曬霜:必備。建議50倍
其他:如氣溫不高,請準備帽子,手套,外套。
2、時間。什麽時間跑都可以,重要的是穩定規律的時間表。比如一周三、四次;晨跑or傍晚跑,每次半小時等。另外工作間隙隨時隨地跑也行。大都喜歡晨跑,補足能量開心一整天。關鍵詞:穩定
3、養成運動的習慣,將跑步列入日程表。第1~3個月是建立習慣的階段,習慣的養成裏最重要的是穩定的運動時間,其次是動作習慣。關鍵詞:習慣
4、新手期建議距離。3~5km/次,直到能夠順暢完成10km。根據我們連續10周,每周至少一次新手練習的數據顯示,走跑結合完成首5km大概需要45~55分鍾。也就是說,10分配,12分配每公裏都正常。
5、配速。以自己能夠不太負擔地完成為基準。膝蓋打點彎兒,前腳掌著地,慢跑。一定不要快。11~14分配/km都是正常的。不要超速,穩定配速。
6、跑前跑後的準備。跑前一定要做熱身,跑後一定要做拉伸。起跑時要跑步模式先走3~5分鍾,再開始慢跑,逐漸加速,最後衝刺收尾。跑後稍微走走,緩解肌肉緊張,添加衣物,做拉伸。(熱身和拉伸可以在網上搜一搜)
7、最好請教練/經驗跑者陪跑,以方便糾正動作。這會事半功倍,而且極大地減少傷痛幾率。
8、組隊群跑,學習跟跑。新手最好定期跟群跑,最好跟經驗跑者一起跑。跑者群體非常開放,隻要虛心請教,都會樂於分享,而且多多少少都會陪跑帶新人,協助新人解決問題。
在說話聊天的過程中,會不知不覺突破呼吸的問題,和各種自己難以突破的環節。
9、新手姿勢。個人行為習慣不同,每個人的姿勢側重點會不同。做為成熟的運動,而且以此為基礎的運動和賽事源源不斷地蓬勃發展,跑步已有大量的統計與信息供大家參考,很少疑難雜症。這裏根據我們的練習經驗,新手期強調大塊兒骨骼和肌肉的調動。以下信息僅供參考:
上身。大部分新人上身和上肢無力。
1)肩部,上身要穩定。穩定肩部,
2)手臂呈直角,胳膊肘在身體前後有節奏地擺動,雙手輕輕握拳,盡量放鬆。
3)呼吸。頻率,兩吸兩吐,或者三吸兩吐;推薦腹式呼吸;用鼻腔而非口腔。
呼吸頻率與甩臂節奏,步頻相協調。
核心肌群和髖部要領
1)核心肌群收緊。如果感受不到肌肉支持,就吸氣。大部分新人核心肌群弱。
2)調動髖部(腹股溝),也稱為動胯。調動胯與大腿連接部分的韌帶=>
3) (接上緊接著)著力在前腳掌。
Tips:膝蓋帶動打個彎兒,忽略膝蓋,沒膝蓋什麽事兒。新手如果沒有舊傷,膝蓋受傷的主要原因是核心肌群和跑步著力點的問題。
腳部要領
1)前腳掌。也就是說髖部調動大腿之後,直接著力在腳部最寬大的腳掌部分。不是全掌,也不是後腳跟。
2)注意步頻!步頻!步頻!對步頻是新手的重點之重點。
170~180為宜,逐漸調整為180以上。新手步幅越小越好,不要超過1米。隻通過髖部的調動,直接著力前掌。步幅小,可以減緩甚至忽略大腿和膝關節的力量。
步幅在步頻練習中,很自然會有所調整。所以重點仍然是步頻。追隨經驗跑者跟跑或帶跑時,找那種小步幅的跑者跟跑,成熟跑者的步頻通常都會在180以上。
心率
1)但凡超出日常距離和配速時心率一定會飆高。計劃距離的第一次體驗除非飆到200以上,不要太在意。同樣距離隔一陣子再跑,多跑幾次,跑熟悉後心率自然會降下來。不同年齡段的參考心率也不一樣,120~160區間都還好。比如第一次跑10km時,平均心率190+,隔一周跑的時候170+ ... ...直到跑到130+ 或者140+ 就可以嚐試12km。同樣的方法循序漸進挑戰15km,18km...這樣。
2)找到心率舒適區。間歇跑的心率圖會很有趣,跑完仔細分析,漸漸的會迷上各種數據圖。
Q&A: 訓練計劃中先拉距離,還是先提速
先拉距離。同樣的距離,間歇、變速,坡度,各種跑完,心率也降下來了,再突破新的距離。完成過程中在前一段練習距離中嚐試Speed。
以上為第一個月的內容,僅供參考。新手計劃準備6~10個月後首半馬,12個月後首全馬。所以我們的日程比較穩定,我也盡量做細致計劃供大家參考。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