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7)
2022 (104)
偶遇拍攝廣告片:左邊攝影師Tope rope,右側攀岩者Lead
攀岩是運動中的理工科的一千個理由,我可以講很久很久。
從學科劃分上,體育是理科,藝術是文科。除了數理化,地理也是理科,攀岩的發展和地理學家考古學家,探險家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從學科上攀岩劃分為理科應該不會有人反對。
如果一個人即跑馬,又玩兒攀岩一定會有很多感觸時時驚豔自己原本就有滋有味的日常。跑步是所有運動的基礎,而攀岩對於核心的練習,對肌肉群的調動最全麵。這兩項在加州都屬於普及率非常高的日常運動,到處可以跑,也到處可以爬。
攀岩成為現代運動中受年輕人歡迎的理由之一是它具有的確定性。它精準,嚴謹,確定,不需要懷疑什麽。你行你上,不行就先撤,嚐試過了不行咱換線,扭扭捏捏浪費時間意義不大,也沒那個耐心。這和年輕人共有的很多品質一致,喜歡的也都非常狂熱。與之相比,馬拉鬆的耐力性更加適合有點閱曆的積極向上善於思考的人。如果請跑馬跑成哲學家的舉手,可能會有一大片。
去觀察初涉攀岩運動的新手,很快就能判斷某個人的思維傾向於文科,或者理科。當我腦中閃現這個念頭,就特別樂此不疲地觀察攀岩者,時間過得飛快,我的量化觀察結論也逐漸得以成立。
不得不說有些就是先天性的,這和後天努力無關。人生值得體驗的事非常多,一個成年人的生命質量和自己的選擇有絕對關係,這其實和身邊任何人都沒有關係。終其一生,最重要的命題不是解決和任何人或事物的關係,而是與自己對話,建設與自己的關係。而就這一點上,最簡單直白告訴你的運動就是攀岩。#攀岩物語
攀岩明確告訴你的能力極限在哪裏。幹脆利落,非常明確,不會浪費時間。競賽爬完一條線的參考時間是4分鍾或者5分鍾。抱石項目的奧運比賽高度是4m,Tope rope線15m,一條線順利完成的參考時間是5分鍾。那麽一個人就算無法順利完成,在一條線上耗費10分鍾體能已經消耗差不多。就算下麵的保護員支持,上麵的攀岩者也可以考慮下來了。放寬標準,上上下下很少超過20分鍾。
參考跑步,30分鍾,也就是5km的標準。5km以後才開始燃脂,45分鍾~1小時,8~10km是比較好的日常鍛煉標準。但通常跑者跑完10km不會生不如死,跑步對肌肉群心肺功能的訓練也是局部的。所以隻要時間允許,經常跑步的人仍然願意跑也有能力跑,但對自己的身體極限並不明確。總覺得有無線延展的可能。
換句話說,攀岩會在短時間內幹脆利落地告訴人們的你不行,而不是你能行。
我主張探索和體驗,這可以增加對自己能力極限的了解。但不主張可以在簡單判斷不行的項目裏耗費時間去摸索。
清晰認識目前的能力極限說不上是一種高級智慧,但絕對會節省時間,提升生命質量。分辨不確定性太浪費時間,會有一種錯覺,總覺得你有無限可能。無限可能又能怎麽樣呢?把時間用在自己熱愛並擅長的事情上體會更豐富的人生不好嗎?
告訴個人能力極限並不意味著就此結束。更秒的是,在起步勸退一些人的同時,對於起點低但熱愛和堅持的人,似有若無間會告訴你解鎖的方向,會指引你一條通向解答的路。同時每一步也都會給你機會但也會告訴你這可行,或者不可行。
它不像藝術類文科類,日常沒有標準答案,全憑心情、心境、意境,高深莫測自己喜歡就是標準。
當在攀岩牆上爬幾個岩點,人們很快就會知道自己的物理極限在哪裏。尤其是過了10m,每個細胞都高度集中,每個攀岩者都會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極限。
要否挑戰,能否挑戰,能否完成,也許能完成,每個思考點都非常具體,沒有半點可以含糊。如果某一個點的挑戰僥幸完成,要做的不是下一個僥幸,而是反複練習,精進和熟知技能,以便挑戰下一個岩點和極限。
5/23 尤其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