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方出版社讓中文出版走向世界舞台*
【內容簡介】天父地母孕育的大山,亙古不變。大山曾經滄海桑田,世事白雲蒼狗,現又迎來往昔到此"戰天鬥地"而自稱"知識青年"的群體諸人。
現正老去的知青們陸陸續續地結伴返遊山場,那個耗去了他們珍貴青春年華的地方。
劫後餘生的老知青們,在大山裏尋尋覓覓,竟意外發現,當年失去的年輕同伴依然在大山裏忽隱忽現;自己失去的寶貴青春仍在山坳間到處遊蕩。
過去和現在流連忘返,大山和星空、清霧和劫霾,交相顯現 ......
難道是大山庇護了這些生靈與魂魄?
作者使用"魔幻現實"手法,欲使那些在文革浩劫"上山下鄉"運動中亡於非命的知青同伴得以永生。
引子 1
很久很久以前,山種在地母體內的汪洋大水裏蜷縮著靜靜酣睡了億萬年。
後來,又過了億萬年,地母體內劇烈的冷熱對流致使地熱奔騰激蕩,地殼板塊互相擠壓碰撞;一時間地動山搖,天地翻覆,頻頻爆發的地震和火山噴出的岩漿高熱晃醒了正在沉沉熟睡的山胚胎。
它飽飽吸足了岩漿,被地坼天崩的大力推升至地表,隨地殼的隆起沉陷而輾轉反側著上升,漸漸形成巨大的花崗岩山體;又隨著熱源和冰川的起落越掙越大,不斷成長,終於似竹筍般隆出地麵,昂昂然脫出地母,成了大山;卻依然與大地母親緊緊相依相偎。
經地裂山崩伸出地表的初生大山,因山體各岩層上升速度和幅度各異而形成山體裂層處處,進而隆成了處處懸崖陡壁之斷塊山形。那高高低低雜亂紛呈的山體,築成了裂隙交錯的高岩峭壁。
上天見不得醜陋赤裸幹巴巴的初生山兒,便迫不及待地降下滋潤大水,速速形成了無數潭溪瀑流;又經造化之手使之霧蒸雲騰,使得橫空出世的大山, 峰巒間終年變幻飄蕩著浩渺譎奇的雲煙,吞吐著崩瀉的瀑水,雲衣霧裳閃閃爍爍,陡陡然生出了靈氣。
天父地母孕育的大千世界裏,被雲遮霧繞神秘大山吸引的亂石,每每貿貿然飛入大山懷抱,從此以大山為家,或幹脆攀附在大山身上,成為大山肌體的一部分。從此大山怪石嶙峋,石柱,石墩,石林處處,亂石遍山體,有的竟昂昂躍然於天際。
又有漫遊世界的大風,把綿延數百裏的瑰麗大山誕生的消息布往四麵八方,隨即便引來無數植物種子隨風飄至, 滋意飛進大山的懷抱。 蘚厥裸被子草花,鬆杉梅竹桂檀木,諸類植株之子,相繼爭先恐後飛到大山,一頭紮進山巒,從此咬定山石不放鬆。
尤其那乘風飛來的鬆種,揚揚飛騰在大山的雲海霧波間,猶猶豫豫尋尋覓覓百般挑剔了許久,當一徑選定安身立命處,便滋的一聲鑽入山體花崗岩之裂縫,待機欲發;再以無堅不摧的韌勁,穿罅穴縫,破石而出;並盤根於怪石嶙峋的峰崖絕壁,頑強地紮根於巨岩裂隙中;而後循崖度壑繞石,眾眾長成了忽懸,忽橫,忽臥,忽挺,樣態各異的多種奇鬆。
大山巍然屹立,其俊峰秀穀和蒼山綠水引來了大千世界裏的諸多生靈。豹鹿熊猴貓獐羚,鷹燕雀鷺雞鶯鸛,紛至遝來,先先後後撲進了大山懷抱; 從此世世代代在大山裏優哉遊哉。
千巒競秀,雲峰煙溪,瀑水爭瀉,古木遮天蔽日,禽獸安然當作家園的大山,清幽靜穆。年複一年地,大山聽慣了清風蕩漾,瀑聲潺潺,鳥鳴獸叫,日日盡享著籠罩天地的靜謐安祥。
日月如流,時光似梭。從遠古至今存活了億萬年的大山,某天忽然驚覺到,自身的山岩肌體間異動著一些猿猴模樣的生物,全身裹滿了遠比樹葉結實的葉狀披掛, 時時哼哼唧唧一串又一串綿綿不絕的音聲;忽而琅琅高聲,忽而低聲細語,忽而黯然長歎,忽而義正詞嚴 ...... 聽起來頗含理性, 頓挫有節. 與此間聽慣的猿猴鬧嚷聲截然不同 ...... 哇!真不知何時天地間竟孕育出了這般新穎的靈性生物?!
這些能夠口吐成串理性音聲自稱為“人”的靈性動物,舉止沉穩凝重。他們忙忙叨叨在山坳山頂上上下下來來去去了一些時,又紛紛離去,終留下三人。
大山詫異又好奇地看到,那三人終日跑跑顛顛,披星戴月地攀山越澗,壘石造屋,搭台砌爐,采芝揀草打豹挑擔地,欲煉出會令“人”長生不老的丹藥。
隨後,
煉丹爐火閃閃,丹丸爍爍,日日夜夜,曆經幾歲寒暑 ......
爐火閃閃漸熄,柴垛亦盡,眼見功虧一簣 ......
一黃裳人毅然決然伸一腿入丹爐當柴,即令爐火重旺,煉丹火火此起彼伏,競相躍躍 ......
邦! 爐內驟然一聲巨響,竄出萬道金光,把近巒遠山照得通亮。哇,長生不老仙丹煉成了!
黃裳人當即吞服了一粒丹爐噴出的金石,在大山雲霧幫襯下,飄然上升,躍入天際。忙忙趕來的兩個同道煉丹人,亦當即吞服了丹爐所蹦的金石,先後趕著黃裳人,相繼昂昂然升入天際,脫地胎換人骨,飄飄然成了能夠欣然來去自如的飛人。
大山冷然觀之,驚駭不已。
黃裳三人吞丹升天的奇聞,不翼而飛至四麵八方,致使從眾紛至遝來。眾人曆盡艱辛,在大山的陡峭峰巒頂端,結草為樓,謂之“道觀”。他們屢屢登樓觀星望氣,求道證道,講道說經,巴望終有一日能夠得道成仙飛升上天;引得各地道人紛紛趕來此處避世修行。
鬥轉星移,日月如梭。恍恍間,天道循環,滄海桑田,人心思變。眾黃裳人有的離開大山另尋洞府,有的棄道返俗,更有多人棄黃裳而服緇衣。清清道觀忽香火嫋嫋,佛經陣陣不絕於耳,成了出家人供奉菩薩的所在。
又不知多少時光流逝,大山終於見到一個非黃裳非緇衣人,貿貿然獨自一人闖入了奇巧怪異的山石間,翻山越嶺,躑躅獨行。
此人忽而攀緣絕壁上山,忽而穿越山巒縫隙下山;有時在亂石連綴的危坡行走,有時在陡岩邊往下窺探,更多時逗留在山頂久久鳥瞰著傾斜連綿的山脊、和兀立在層層雲霞中的怪鬆亂石,以及直直瀉入森森深潭的瀑水 …… 這人上上下下地,一會躋身於刀削般陡直的石壁,一會在插入藍天的懸壁旁用腳踩出小徑,一會在僅能摩肩而行的石壁間徜徉,一會又同一群似從天降的僧人合掌答話 ...... 尋險探幽之情實值稱道不已。
引子 2
天父降下的滋潤大水,一觸地母便靈動著倏地活將起來。大山間的雨水終年來來去去,往複無蹤。這些天水肆意侵蝕切割著群山的花崗岩,使之形成大大小小的峽穀;又在山坳間塑造了形態各異的陡崖,以容水跌瀑飛玩耍不輟。
大水從懸崖陡壁凹口跳出,激流直下,氣勢恢宏;在山坳低地形成了溪流淙淙。
水在清流潺潺的小溪中,碧波蕩漾,叮叮咚咚在大山間流淌,歡快地奔跑歌唱著,好不愜意;卻挨不得長久。玩著,耍著,流著,淌著,終究招來了金陽。
金陽之能量射入溪流碧波,致山水更精神地戲耍玩鬧潑濺,潺潺折騰著不斷向前流淌,且本能地留神絕不係戀溪邊的美景,以免被耗成一潭死水。
陽光下的溪流看上去燦燦生輝,卻終究脫不了被消釋的命運。在金陽照射下,山溪越淌越窄,水水逃無可逃,便不謀而合地變身為汽,飛升入空。
一旦升上天穹,水汽立時團團群聚,化身成霧,變身為雲,在大山間自由來去,滋意轉悠,構成大山特有的清霧,又匯成天邊縹緲無涯的雲海,在大山中活得悠遊自在。
光陰似箭,流年似水。不知何年何日,北方突然掃來陣陣大風,裹挾著層層黑雲,又化作團團灰黑迷霧,迅速籠罩了大山。這些如煙似雨的霧靄,時不時地令大山昏天黑地,不見天日;且動不動與原生就的大山清霧纏鬥不休。
漸漸的,那潑天蓋地的外來霧靄鳩占鵲巢,幾乎盤踞了整個大山;是謂“劫霾”。
之後有一天,便有成群成群似猿勝猿,口吐“人”言的類猿生物,相繼在大山石肢岩體的周邊安了家,自稱為“山場人”。這是自天地孕育大山以來,世間首次出現欲改變大山模樣的靈性生物。
從此大山周邊,大山腳下的“山場”裏,時時響起吆五喝六的人猿急叫,嗬斥伴隨著鐐銬閃閃,皮鞭晃晃,捆綁吊打, 將大山自古以來的靜謐安詳氣氛毀壞得蕩然無存。
大山眼睜睜看著,一些衣衫襤褸、呼之為“勞改犯”的、被限製了行動自由的人形生靈,受另一些猿形獸人鉗製著,驅趕著,鞭打著,欺負著,精疲力盡地日日艱辛勞作,有時半挖半填,有時填填挖挖,不多久便將造化弄成的山山石石,用人造鐵器擺弄成一排排一層層平平整整的泥石階梯,令自然孕育之秀奇大山的邊邊緣緣全變了模樣。
大山詫異地看著,這些人工修造的新山沿,有的形波浪式斷麵,有的呈台式條狀,遠遠望去如巨人欲登天的石梯 ...... 哇!莫非這撥人,欲仿古黃裳人,再次預備升天成仙?
可是時光荏苒,日月如飛 ...... 卻並不見一人再續古時的升天奇舉.
過了些時日,大山駭異地發現,不知何時在那層層疊疊依山而建的台階狀泥土上,儼然滿坡青綠,清香飄溢, 長出了一片片綠油油馨香滿山、被人稱之為“茶”的植被,令原本眾花馥鬱的大山增添了一陣陣溫文爾雅的清香。
哦 - 大山讚歎一聲,立時引來諸多雲霧和鶯雀,齊齊前往觀賞。
又不知過了多少時日, 原本靜謐安詳的大山腳下,突兀地闖進一隊隊風華正茂的年輕新“山場人”。他們高舉紅旗,喧喧鬧鬧,意氣風發地在大山周邊砍樹種樹,建屋造田,引水修壩,在夜晚漆黑的山間亮起了星星點點的人造光亮,令大山腳下遍布著浩浩人氣。
從此往後,這些與大山相伴的喧鬧吵嚷的年輕人,一掃大山周邊的寂寥氛境。
這些自稱為“知識青年”的年輕人,宣稱正在建造他們的新“山場”。他們競相在大山腳下開田辟地,改造山體,種茶植樹;並豪氣幹雲地大無畏宣稱,要在戰天鬥地的造反中尋求人生的宏大理想。
大山出神地看著,這些鬥誌昂揚虎虎有生氣的年輕人,整日在群山間折折騰騰,反複揉搓山石,欲改山換地。
這些年輕人大肆叫囂著 - 木不成林,絕不下山!
仿佛呼應著古時黃裳人的豪語 - 煉不出仙丹,絕不下山!
大山搖搖頭笑了 - 這裏的木木,早已漫山遍野,比比皆林。
而昔日靜謐靈動仙霧飄緲的山山坳坳,一時間成了在劫霾籠罩下的“山場”,儼然成了囚禁眾青年人的山籠。
......
又不知過了多少時日, 這些喧嘩噪嚷疲憊不堪的年輕人丟棄了一切瑣物,在大山裏遺留下了亡命的同伴,又“忽啦 - ”一下子全離開了。
臨走時,他們悲傷地歎息道: 可憐無數山, 埋葬著我們的同伴 -
哦哦 - 大山搖搖頭,山風陣陣遍掃鬆石:
- 可憐無數人 - 哦哦 - 可憐無數人, 無數人, 無數人, 唉 -
從此大山靜靜守候著這些年輕人留下的青春、痛楚、和傷痕,山岩間處處銘刻著他們在“山場”裏度過的悲慘命運。
風卷雲轉,大山吞吐出的清霧遮天蔽地,致使瀑流泉溪亂奔,猴獐鷹雀歡唱;沒多久,許多人造的物事紛紛回複了原先的自然樣貌; 而大山間恍恍然重又恢複了亙古以來的寧靜。
內容節選(1)
每年春天,當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梯田山坳飄滿了春茶清香,老知青們都會去山場相聚, 就像是他們的共同生日。這種聚會已經延續了幾十年。在人生的諸多圈子裏,大家都覺得,知青朋友是最親的一族。
這年,是眾知青去山場“上山下鄉幹革命”的幾十大周年,便有來自八方四麵的眾山友紛紛趕來山場參加紀念活動。
逶迤俊秀的大山,吸引著許許多多以前在山場“鍛煉改造”過的老知青。他們一批又一批,一撥又一撥,或結隊,或結伴,甚或獨自一個個地,幾乎每年都要回返大山一次,重訪他們人生中首次離家踏入社會的第一站。他們非常熱衷於與當年共度青春艱難時光的農友們相聚相談,或懷念、或祭奠自身在山場耗去的寶貴青春時日。
幾十年過去了,大返城後不再年輕的眾知青各自忙著打理自己的生活。在那些無盡的等待、期許、惆悵、迷茫的日子裏,他們從未忘記過在山場的那段經曆。許多人即使在中年下崗後,也會時不時地回山場流連徜徉,依依不舍地漫步探尋著如今已經頹廢老舊的殘破宿舍,似在鍥而不舍地苦苦尋找自己失落的青春。
每當老知青們與當年同甘共苦的農友重聚,麵對熟山熟地熟人,全都會感覺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火紅沸騰的青春歲月。
一輛輛滿載老知青的大客車在逶迤蜿蜒的山道上盤旋,緩緩駛過雲霧彌漫的山間,穿過層層直上雲端溢滿幽幽清香的茶田。山友們心悅神怡地領略著大山間的清新空氣和婉轉啾啾的鳥啼。他們爽朗的笑談回蕩在山路、茶園、坡頭、稻田裏,漸漸朝著他們青春夢開始的地方靠近。
“山場知青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 - 鮮紅的橫幅長旗立在大巴上,分外惹眼。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大山腳下的茶園依舊翠綠,過去年代殘留的標語已然斑駁,老屋舊壁上的宣傳畫已經褪色 ...... 如今“知青”早就成了浩劫年代的句號;而當年大轟大烈大呼隆的知青群體勞作場景,卻時不時地在大山周邊忽隱忽現。他們曾在大山腳下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青春印記,化作眾人一生揮之不去的知青情結。
空氣中此起彼落地傾吐著:
連隊, 場部, 宿舍, 大田班, 蔬菜班 ...... 這些舊日說熟的字眼;
還有:
真想吃肉, 活得真累, 日子真難熬 ...... 的抱怨;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但當:
學習班, 改造班, 勞改隊 ...... 等等言語響起時,唧唧人聲立時大落;
而當:
自殺, 他殺, 冤死, 迫害死......等等言辭在風中跳動時,嘰嘰呱呱聲立止,無聲的諸多默默心語立時彌漫在慢慢蠕動的老知青車隊間 ......
車隊慢下來了,仿佛在努力搜尋藏匿於眾知青腦海深處的記憶 ......
但靜默功夫,也才持續了一會兒。如今步入暮年的老家夥們,已漸漸不懼說出心裏話了:
“想當年,一隻普普通通的半導體收音機,在大山腳下,竟聽得到許多境外的聲音,什麽台灣嗬香港嗬,莫斯科廣播電台,美國之音,還有許多亂七八糟地方的嗶哩啪啦什麽什麽的,別提有多精彩了...... ”
“可是聽到這些精彩東西的人,全倒了大黴!整得人生不如死啊 ...... 現在想想都會嚇得索索發抖 ......”
“可那些下三濫的整人爛廝,那些拍馬舉報的家夥,竟還都是一起來山場的知青同伴,有的還是往日的同窗好友呢 ...... ”
“有些濫逼, 直到今天還混得人模狗樣呢 ...... ”
“當年現管佬,如今依然是貪官佬。”
“挨過了那些想想都後怕的日子,咱都算是幸運的 ...... ”
“能活下來,全身而退,就算是額骨頭撞到了天花板!”
“實事求是說,咱們活到今天這把年紀,還能回大山觀賞風景,命總算還不錯的啦。”
......
一陣山風拂過,似大山在默默點頭。
【作者簡介】明純生於1953年中國上海市。她在1966年遭逢史無前例的文革浩劫,剛讀完小學就被迫中斷了學業; 才15歲就被"一片紅"的上山下鄉大潮席卷至黑龍江黑河地區插隊落戶;幾年後又轉至一個安徽農場當知青。命運的轉折點在1977年發生。她在文革後恢複的第一次高考中得以進入大學,成為77級大學生。她於1982年春獲上海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再於1990年赴美國留學,獲美國Wayne State University 機械工程碩士學位。而後,作為製造汽車自動裝配流水線的設計工程師,一直在五大湖周邊的美國公司工作。明純自幼喜愛文學. 退休後,欣慰終於能夠踏上心愛的文學創作之路。
《山場》在巴諾書店上發行
《山場》也隨著亞馬遜在全球發行
購買此書請關注下麵鏈接或亞馬遜搜索書名: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726.html
點擊下麵鏈接可閱讀本書更多精彩內容:
http://www.dixiewpublishing.com/doc/preview7453.pdf#toolbar=0
美國南方出版社簡介:
“圓作者一個夢想,助作者美國出書”是美國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網站: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國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國Alabama州注冊成立,多年來為諸多作者出版圖書,銷售不斷攀升,是美國出版界的後起之秀,現正逐漸為各界熟悉。
美國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圖書通過自己的網站,美國最大連鎖書店巴諾書店(Barnes& Noble),以及亞馬遜(Amazon)等網上和實體書店在全球範圍內發行。美國國會及各大地方圖書館均有收藏,美國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紛繁的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