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方出版社讓中文出版走向世界舞台*
【內容簡介】作為全球化浪潮席卷中國的見證人,作者以自己的個人經曆和認識過程,將18年分為幾個階段闡述。從海歸初期,到合資企業,再到獨資公司高管任上退休的過程,記敘了中國企業如何從手工作坊轉變為"世界工廠";順應改革深入,各國跨國公司又如何從合資向獨資演變;並且在日複一日的運行進程中,中西企業文化的激烈衝突和最終努力融合。其間一個個饒有興趣的小故事,生動地把一名海歸職業經理人的親身經曆與思考表現出來。
全球化大潮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可估量。作者分享了主人公在國企、民企、合資、獨資企業的經曆,站在巨人肩膀上,從世界看中國,從中國看世界,多向視角下的深入思考。看盡了繁華與風雨,也見證了全球化的終結。希望與無奈並存,選擇與放棄交織。本書既是對過往的總結,同樣也期許未來。
世界依舊前行不止。
馬克·吐溫說:“真實比小說更加荒誕,因為虛構是在一定邏輯下進行的,而現實往往毫無邏輯可言.”
自序
“全球化死了,自由貿易死了。”2022年底,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移機典禮上,一語驚動了世界,也驚醒了正在埋頭寫作的我。當頭棒喝,《潮過留痕》這本凝聚了我3年心血,25萬字的自傳體小說被判了死刑。繼續寫還是停筆?
政治智者基辛格說“ 你控製石油,控製工業,控製了糧食,就控製了世界。”斯大林說:“沒有美國生產的坦克,飛機,大炮,我們就無法贏得二次世界大戰。”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說:“沒有鋼鐵就要挨打。” ……
大數據告知我們:這些巨人的話都過時了。當今世界75%的產品離不開芯片,換句話說,75%的GDP都是由芯片產生的。能生產世界最先進的芯片,隻有台積電,三星,英偉達,英特爾少數幾家公司。能製造出最先進晶片的EUV光刻機工廠,目前隻有一家公司ASML。它是一家荷蘭公司,但又不是荷蘭獨有,它擁有上萬個最先進的元件,最純的金屬,最強大的激光,最精確的傳感器。EUV是全球上千個頂尖科學家智慧的結晶。讓世界兩難的是,沒有這台EUV, 芯片生產停滯不前,再多一台EUV, 芯片生產全球過剩。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橫空出世成為世界工廠,與世界老大美國僅一步之遙。從全球的視野看,隻是人類經濟發展的一小步。近幾年中國進口芯片花費的美元,遠遠超過阿拉伯的石油出口額,或德國的汽車出口額,比全球飛機的交易總額還多。在這個層麵上說,張忠謀說的沒錯:一劍封喉。從曆史的層麵上看,自從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貿易。長江黃河有時會改道,甚至會倒灌,但絕不會倒流。人類社會自由貿易,經濟全球化不會逆轉。沒有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能夠依靠“內循環” 可以生存。張忠謀說得又不全對,誰與全球化銳鉤,就等於自絕於世界文明。全球化大潮之後,中國要“大國崛起” ,美國要“再次強大”,掀起了逆全球化之風,世界又落入了“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盡管兩國都不願謀求戰爭。
作為66屆老高三畢業生,經曆過“文革” 最壞的時代。作為77級“文革”後第一屆大學生,迎來了改革開放最好的年頭。我一生的前20年在國營企業工作,後20年在歐美日世界跨國公司工作,退休後又應邀在上市民營企業當了5年顧問。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經濟全球化的巨浪把我衝刷到五洲四洋。我的一生有國企,民企,合資,獨資企業的經曆,有跨越中美歐日的工作經驗,從世界看中國,中國看世界,俯瞰全球的多向視角。我工作過的中外企業都屬於實體經濟製造業。實體製造業是社會發展的細胞,是社會發展的縮影。沒有企業家的百年奮鬥和創新,GDP就是童話中的金魚財富,全球經濟一體化大潮隱退後,大國崛起隻是沙灘上的裸泳者。
《聖經》認為一個人的財富、金錢、財產都是上帝交給你臨時保管的,當你離開這個世界,這一切都要交還給上帝。但一個人的經曆是獨一無二的,無人可以拷貝,無人可以剝奪,上帝可能也做不到。在中國談起知青,無論老三屆、新三屆,回憶錄大都是“上山下鄉”,“廣闊農村大有作為”,“青春無悔”。很少看到當年立足工礦的學生們,有幸成為“領導階級”寫的記憶。也許我們這些幸運兒對同窗們心存愧疚。尤其在全球化浪潮中,身臨其境成為弄潮兒的“老三屆”們,寫有關回憶錄更是寥若晨星。
人生七十古來稀,年盡八十不踰距。時間雖不由我操控,但我手上的一支筆卻可為曆史留下真實的故事。《潮過留痕》或許可以填補老三屆“文學”的一個空白。至少也算是拾遺補漏吧。
引子 百萬美元西天夢(節選)
“假如你手握一百萬美元,請寫出你的夢想。” 看完馬克·吐溫小說改編的原版英語片《百萬英鎊》,美國老師愛美麗給學員出了考題。80年代初百年名校,上海南華大學憑仗與美國的曆史淵源,領悟了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在高等院校創辦了第一個 “中英語言教育交換班”。 為準備出國深造的高材生,惡補一下原汁原味的英語。
美國教師的英文原名Emily,來自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美國白人,身材高挑,皮膚白皙,頭發褐黃,短波浪造型,外貌並不豔麗性感,簡潔精致的美中展現了一種獨特的韻味。單身、年齡不詳,尤其西方女性屬於核心私密,不能妄議。講話柔軟又帶有鼻腔的南方口音,尤其她在教唱“Do-Re-Mi” 時,令學員們想起電影《音樂之聲》中的女教師瑪麗亞:善良,純真,奔放,快樂。在溫柔開朗的外表下,也不時顯露出精靈幽默,甚至略顯狂野的性格,仿佛她有著一個自由不羈的靈魂。Emily剛來學校報到時,人事處從漢英雙解字典中選用了一個相對應的中文名字:艾茉莉。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老人事哼著唱著,為自己的中文底子甚感自傲。“No,茉莉花人見人愛,但我不是一朵送人的花。” Emily斬釘截鐵,一口否定。她眼角上揚,微笑而堅定地說名字生來由父母所取,本人無法選擇,現在我有自由選擇我最愛的中國名字 “愛美麗” 。老人事遇到了新問題,頓時愣住了,撓了撓頭,為難地解釋道: “中國百家姓中沒有這個 ‘愛’ 姓。” 愛美麗立馬反駁說:“有!中國末代皇帝不是姓‘愛’嗎?”
“中國末代皇帝姓愛新覺羅,‘愛’不是姓。” 老人事秀才遇到兵,唇幹舌燥解釋道:“就像愛因斯坦不姓‘愛’,馬克思不姓‘馬’一樣。”
“沒有 ‘愛’ 姓,我就創造一個姓 ‘愛’,我喜歡我的選擇。” 愛美麗顯得霸道不講理。
“不可理喻。” 老人事無奈地歎了口氣,慢吞吞在名單冊寫上“愛美麗” 三個字。心裏暗暗罵娘,美國大兵全世界橫衝直撞,沒想到美國娘們青出於 “男”勝於“男”。他更沒想到,愛美麗竟提起筆將“愛”字圈掉,重新寫個“愛”字。
“你的 ‘愛’少掉一顆心,我將它補上。” 愛美麗得意洋洋地說道,仿佛發現了新大陸。
老人事啼笑皆非苦笑著說:“你的‘愛’ 與我的‘愛’是同一個漢字。 隻是繁體簡體的區別而已。”
愛美麗仰起頭挑眉反問:“中國漢字是象形文字,沒有 ‘心’,還看得出‘愛’嗎?”
“雞同鴨講。” 老人事心裏暗自安慰:“中國漢字成千上萬,你這個洋妞能寫26個漢字,我叫你老師。”
旁邊的小人事看著老人事,不禁想起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小心告誡道: “西方女人是帶刺的玫瑰花,千萬不亂踫。”
愛美麗第一次走進課堂,教室裏彌漫著一種異國的氣息,她在黑板上用粉筆寫下了“愛美麗” 三個大字,書寫得仿佛大楷毛筆卻又帶著西方藝術的風韻。
“我叫愛美麗,” 她自我介紹時,語氣輕盈充滿自信:“我不但愛美麗,愛世界上一切真善美,也愛世上一切不完美的人和事,因為愛是永恒的。” 她的話如同她那中文名字一樣,既美麗又富有哲理,瞬間把所有人帶入了她的世界。“你們在座的一定知道,不能開口問西方女人:Age(年齡),Marriage(婚姻),Wage(工資)。” 她停頓了一下,眼神挑釁地掃過全班“但我可以告訴你們,我是單身,信奉丁克,千萬別追我,以免斷子絕孫。” 愛美麗這番話直抵心靈,新鮮刺激,顛覆三觀,美國女人在公眾麵前如此坦然,直接,自信。
愛美麗一屁股坐在講台上,教育風格別出心裁,常令中國學生大跌眼鏡,沒有課本,沒有講稿。她的聲音清脆悅耳,仿佛她不是在講課,而是傳授生活哲理:“沒有一個民族孩童的語言是老師教的。語言其實是生活的一部分,學校,商場,機場,海關,旅遊,戰場,隻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有語言。” 這番話直接深入每一個學生的內心。她坐在講台上,仿佛一位教育界的摩西,帶來一種全新的啟示。愛美麗告誡:“千萬別問我托福,GRE,GMAT, 你們在座的都是我的老師。英語與漢語一樣日常生活中用來與人溝通的語言工具,並非隻是考試的學科。” 堵的那些備戰托福的考生心急火燎。愛美麗絲毫不理會,繼續以一種既幽默又科學的態度講她的“教育哲學”。
啞巴英語是中國學生的通病,愛美麗神秘地說:我有一個秘方,專治啞巴英語。 中國有一句成語 “對症下藥”,“張大你的嘴”就是藥方。不管對錯,先說出口,才能進步。 這句話一出口,課堂上爆發出一陣笑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愛美麗當然不會手拿戒尺,打手心,立壁角。但也有嚴格的懲罰製度,對於那些一開口就講中文的學生,愛美麗早有應對之策,她一開課就宣布一條軍規:在ESEC學習期間,“No Chinese, English Only” 。否則“Ticket” (罰單)一張,課後在她麵前罰背英語一刻鍾。在這條軍規麵前,一律平等。
一天辛大陸終於吃到了罰單,拿到眼前一看,罰單上一個大字“Coupon” (優惠券), 美國教育有意思,化“懲罰 ”為“優惠” 。學員們在罰單的“優惠折扣”下吃足“苦頭”,無人幸免,最多的一天甚至能吃到七,八張。六個月結業後,學員們品嚐到了“甜頭”,個個得了巴甫洛夫精神反射症,一開口就是English。回到單位個個戴上了假洋鬼子的帽子。 從那天起,愛美麗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僅是語言學習的導師,更是一種生活的哲學家。她的存在如同一場不期而遇的盛宴,永遠留在了辛大陸的記憶裏。辛大陸初中學俄語,高中學英語,“文革”後期還跟廣播電台學了一陣“挖塔西哇”。老師也跟風,從俄語老師變成英語老師。掰掰手指頭,外語足足學了六年,俄語早就還給了老師,英語還不如三歲小孩,嘴不能張,耳不能聽,手不能寫。
尤其那個年代學外語有點偷偷摸摸,辛大陸清楚地記得“文革” 時代,酷暑深夜寂靜的校園裏,突然,一陣刺而的批鬥聲劃破夜空,響起一片批鬥聲,皮鞭聲,“抓現行了!披著羊皮的狼竟敢躲在家裏聽敵台美國之音‘VOA’,抓現行了!”。近60歲的英語教師上身一件白色老頭衫,下身一條黑色貼身短褲,光著雙腳垂頭彎腰,任憑紅衛兵叫罵,他沒有反抗,也沒有辯解。在那個極端時代,外語意味著崇洋媚外,甚至特務間諜的嫌疑。而每一個聽英語廣播的人,都可能是暗藏的 “現行反革命分子” ……
作者簡介:
陸鎮毅,66屆上海市上海中學高中生。77級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生。後獲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工科碩士學位。曾在美國日本鬆下擔任工程師。1997年海歸後,先後在美國ITT,艾默生公司分別擔任高管。直至瑞士蘇爾壽泵業中國區總裁任上退休。著作《百年企業的製勝模式》,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美國西北華文筆會筆會會員。
《潮過留痕》在巴諾書店上發行
《潮過留痕》在Books-A-Million上發行
《潮過留痕》也隨著亞馬遜在全球發行
購買此書請關注下麵鏈接或亞馬遜搜索書名: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729.html
點擊下麵鏈接可閱讀本書更多精彩內容:
http://www.dixiewpublishing.com/doc/preview7309.pdf#toolbar=0
美國南方出版社簡介:
“圓作者一個夢想,助作者美國出書”是美國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網站: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國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國Alabama州注冊成立,多年來為諸多作者出版圖書,銷售不斷攀升,是美國出版界的後起之秀,現正逐漸為各界熟悉。
美國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圖書通過自己的網站,美國最大連鎖書店巴諾書店(Barnes& Noble),以及亞馬遜(Amazon)等網上和實體書店在全球範圍內發行。美國國會及各大地方圖書館均有收藏,美國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紛繁的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