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華人文壇獨一無二的奇書,作者用半個世紀積累的日記和詩詞,一步一個腳印地解密自己怎麽從街頭混混,自學成翻譯;從卑微小工,折騰成華商;隻有小學文憑的他又是怎樣忝列蜚聲中外的作家協會群體的。書中一些章節曾在網上試讀,快人快語,自黑不怕丟醜,接地氣,不少讀者被感動得熱淚盈眶,紛紛留言和轉發。
有讀者情不自禁地來信 "我大學畢業後工作受挫,心灰意冷,看到嚴丁先生這麽大歲數才開始自學,白手起家,頓時為自己的躺平羞愧,You Raise Me Up。"一詩詞協會秘書長感動地說 "要將此書作為傳家寶,用其考埸受挫和商場翻身的現身說法,激勵我的兒孫。
國內作家劉海在成都日報上撰文說:
“嚴丁《窮則思變》的勵誌事跡,令人震動,給人力量,讀之受益匪淺,感受多多。”
海外作家、歐華作協理事高關中,也在歐洲新報和華人文壇上發表了人物專訪,評價頗高:
“《窮則思變》的創業史和《湖廣填川四百年》的家族史,情節生動,感人至深。這兩年來我一直在搜集歐洲華人作家的寫作情況,如今見到嚴丁這沉甸甸的兩本書,真是如獲至寶。”
以海內外作家的視角作出的觀察、評論更加深入,既有全麵概況,又有重中之重的精華摘抄,特此轉載,作為本書的序和跋,與文友分享,並鳴謝!
自學成才的“翻譯、華商和作家”
高關中
在漢堡的一次華人聚餐會上,我有幸認識了旅居德國的嚴丁先生。得知我喜歡寫作時,他幽默地自我介紹:“我也算個資深的老文藝青年,自小愛好文學寫作,可惜為稻粱謀,誤入‘商’途大半生,一事無成。”
我倆以文會友,共同語言越談越多,一見如故,他不僅在德國經商多年,事業有成,還是《窮則思變》和《湖廣填川四百年》兩本書的作者。令人驚奇的是,嚴先生沒有正規學曆,隻有小學文憑。他海外經商,著述,完全靠自學成才,其難度令人難以置信。在拚爹啃老盛行的今天,他白手起家的親身經曆給人啟迪,對窮二代的寒門青年有很好的勵誌作用。
自學成才 出國打拚
在《窮則思變》這本書裏,附有嚴丁的文友李蓉生給他寫的小傳,以古文形式,亦諧亦莊,生動有趣地概括了他自學成才白手起家的過程:
嚴君丁, 成都人也,祖籍湖北孝感,四百年前先輩輾轉入川。居府河之畔,長在貧民小街,自小頑皮異常,大慈寺佛龕捉迷藏,糠市街字庫尋經書,後來種種靈異奇跡,或源於此?家貧六兄妹,充饑一鍋粥。小學遭民辦挫折,中學遇工讀坎坷,當小工,幹苦活,三班運轉,晝夜顛倒。自小就在起跑線上掉隊,長大起點也低於常人,默默無聞,前途似乎黯然無光。
幸看破迷津,八方拜師,尚武學文,粗通文墨。有誌不在年高,卑微偏敢攀登。習古文,練外語。泡書店,查術語,專攻科技英語,囤貨居奇。
恰逢改革引進機遇,小工人挑技術翻譯大梁。無文憑敢登大雅之堂,對外索賠談判打先鋒,為爭國利。牛刀小試,初戰告捷獲殊譽,報刊揚名,眾稱自學成才。
再乘改革東風,漂洋過海,馳騁歐美商場。憑市井智慧,出怪招,玩刁牌,商戰巧打無名拳,周旋於西洋商賈,得心應手,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漢堡法庭,勝訴刁鑽外商;海外卜居,美景竟讓老外羨慕;反客為主,置業倒收洋人房租。海外文壇,宣揚中華文化。汶川遭地震,在海外電視為家鄉募捐;北京逢奧運,寫《中華鐵漢》為健兒鼓勁。字裏行間,流露出拳拳赤子之心。
著述《湖廣填川四百年》,追溯先輩創業之艱辛,不勝唏噓;新作《窮則思變》,激勵後代宏圖之抒展,令人感懷。
耳順之際歸故裏,聚好友,話當年,感慨萬端。奇文共賞,集思廣益,將吾輩經驗感悟,匯成一書,以教後人。
若有裨益,善莫大焉。
這篇小傳言簡意賅,人生軌跡,一目了然。在此圍繞這篇美文隻做些說明和補充。
嚴丁1951年生於成都。他上學時被分到民辦小學,條件極差,要自己帶板凳,到居民大院上課,教材和師資都不具備。六年下來,連中學都考不上,被分到成都東門九眼橋一家廠辦技校半工半讀。校舍尚未建好,學校垮了,上學成了泡影,學業就此半途而廢。
1969年起嚴丁被分配在廠裏當了十年工人,他不甘沉淪,在繁重的勞動之餘,堅持自學,初見成效,文學習作頻頻登上成都晚報和四川日報。但由於太偏科,高考難過數學關,他錯失了考上大學的機會,這成了他耿耿難以忘懷的終生憾事。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為自修成人大學課程,他結識了一位學識淵博而又睿智的唐老師。一次,唐老師看了他一首七律習作後,稱讚之餘,正色告誡他:“習作不錯,像模像樣,尾韻和對仗都可以了。不過,古詩今後實用性不大,年輕人學寫到這樣程度就行了。你首要任務是要集中精力自修大學的相關課程,參加成人自考,尤其是外語和中文寫作,這才是你今後人生打拚最急需的。”
良師益友的一番忠言,如醍醐灌頂,讓嚴丁清醒意識到文學愛好不能癡迷於高深的詩詞格律,要學以致用,要學闖當今社會的本領,哪怕學個職場適用的敲門磚也行。
改革開放後,他預感單位今後會稀缺翻譯人才,便經常利用工餘時間,跑到有外賓散步的錦江河邊,在英語角(EnglishCorner)裏苦練外語。功夫不負有心人,1979年他被工廠破格提拔,以工代幹,到資料室翻譯科技資料,成了單位的新聞人物。後來他多次當翻譯帶團到歐美,洽談技術引進項目,業務能力提高很快。1985年又一鳴驚人,通過外貿幹部招考,調入省上的進出口公司,從事進出口業務。1990年嚴丁來德國開公司經商,如今僑居在漢堡。
紀實文學《窮則思變》
記述了嚴丁人生奮鬥的心路曆程。從小學生到翻譯,從小工到華商,嚴丁經曆了難以想象的艱辛。他調侃說,自己是一個隻有小學文憑的翻譯和華商,這輩子唯一正規的“文憑”是德國駕校考的駕照。
嚴丁深知,寫作能力不是天生的,卻是現代生存競爭中必須的,為了在經商和文學創作中練出“倚馬可待的寫作能力”,他堅持寫日記,四十年積累了幾十本,這些珍貴的資料,成了他寫書的百寶箱。
有時為生活奔波,無暇寫日記,便用感懷詩詞來記錄人生。如十字概括前半生:窮餓寒煩苦、甜裕順閑謙。
在人生重大轉折時,還會濃墨重彩地寫具有代表性的一天:“ 青工自學苦”、“海外創業難”、“德國置業喜”,“高處不勝寒”。這些詩文,既精練又清晰,生動地記載了他人生奮鬥的悲歡離合,失敗與成功。
為了給自己六十歲生日準備個大禮,他將生意交與兒子打點,自己淡出商界,重溫文學夢,開始寫自己喜歡的東西。他深居簡出,用了一年多時間,居然將自己的人生經曆和心路曆程匯編整理成了紀實文學作品《窮則思變》。
四川人民出版社責任編輯石老師見到書稿後,決定采用,她感歎道:“書稿一定要像嚴丁老師書稿一樣,讓人閱讀有親切感和感染力,或者有震撼力才行哦。”
撰寫家族史《湖廣填川四百年》
《窮則思變》一炮走紅,促使嚴丁再接再厲,加快完成家族史《湖廣填川四百年》的寫作。
嚴丁認為,自古以來,帝王將相的傳記很多,卻很難見到平民百姓家族的傳記。沒有老百姓的曆史,像有枝無葉的樹,是不完整和有遺憾的。為此,嚴丁廢寢忘食地寫出了二十來萬字的家族尋根史《湖廣填川四百年》,2016年脫稿付梓,全書240多頁。
這本書記述了嚴家列祖列宗四百年來的耕讀生活,像記錄一顆獨苗怎樣成長為葉枝繁茂的大樹,史料彌足珍貴;而且他的描寫栩栩如生,富於文學價值。這樣的家族史書在整個中國也不多見。因為寫這樣的書,一要有史料,二要有文學功底,缺一不可。由於文革破四舊,很多家譜族譜被毀掉,如今的作家即使有這樣的願望,也難做“無米之炊”。
這兩本書,《窮則思變》的創業史和《湖廣填川四百年》的家族史,情節生動,感人至深。這兩年來我一直在搜集歐洲華人作家的寫作情況,如今見到嚴丁這沉甸甸的兩本書,真是如獲至寶。
成功的大門,隻為意誌堅強者開啟,嚴丁先生自學成才終於成了正果。他對文學的執著令人感動,對家族曆史的責任感,值得欽佩。我采訪後深受感動,特此寫下這篇訪問記。
高關中,德華作家、歐華作家協會理事,作品以東西方文化介紹、列國風土、遊記、人物傳記、新聞報道、雜文為主。到過100多個國家,博客點擊超過百萬,正式出版有20多本書,總計問世著述約500萬字。
書作者簡介:嚴丁、海客,是嚴明禮的筆名,1951年生,川籍旅德華僑。上世紀九十年代,漂洋過海,異鄉為客,白手起家,小工奮鬥成華商,無師自通,白丁修煉成作者。係歐美兩地華文作協會員,出版和付梓的書有創業勵誌的《窮則思變》,去國懷鄉的《海客詩語》,家族尋根的《湖廣填川四百年》,巴蜀民俗的《老成都街巷唱詞》。
《海客詩語》在巴諾書店上發行
《海客詩語》在Books-A-Million上發行
《海客詩語》也隨著亞馬遜在全球發行
購買此書請關注下麵鏈接或亞馬遜搜索書名: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700.html
點擊下麵鏈接可閱讀本書更多精彩內容:
http://www.dixiewpublishing.com/doc/preview6920.pdf#toolbar=0
美國南方出版社簡介:
“圓作者一個夢想,助作者美國出書”是美國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網站: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國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國Alabama州注冊成立,多年來為諸多作者出版圖書,銷售不斷攀升,是美國出版界的後起之秀,現正逐漸為各界熟悉。
美國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圖書通過自己的網站,美國最大連鎖書店巴諾書店(Barnes& Noble),以及亞馬遜(Amazon)等網上和實體書店在全球範圍內發行。美國國會及各大地方圖書館均有收藏,美國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紛繁的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