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方出版社讓中文出版走向世界舞台*
內容簡介:本書是作者擔任律師以來代理的部分案例,分為刑事案、民事案、行政案、知識產權案。 案例中的公安、檢察院、法院的法律文書屬於編輯的; 案例中的律師意見書、律師函、代理詞、辯護詞均為作者的著作。
序
毛榮生
一
我們生活的周圍,大多數時候是沒有壞人的,在我看來,就隻有兩種人,一種是好人,另一種是好耍的人。實際上,人們更願意跟好耍的人在一起,因為很多好人都不太好耍,而好耍的人並不一定是壞人。所以好耍的人通常人緣很好,朋友都會多幾個。
王培階就屬於這種“好耍的人”。
兩個選項選一個,並不是說王培階不是個好人,而是因為他“好耍”的特點實在是太突出了,活生生地遮蓋住了他作為“好人”的那些標簽。況且好人無需標榜,世事自有評說,在這裏就不說他是個好人吧。
那麽問題來了,什麽叫做“好耍的人”呢?
性格肯定是蠻開朗的,不論和什麽人都能聊得到一起,屬於“韭菜一撈就熟”的那種;人緣肯定是蠻好的,經過的事多,各種各樣的人都認得幾個,有廣泛的號召力;身上肯定是有蠻多把“刀仔”的(書麵語言叫多才多藝),不說把把利,起碼有幾把是蠻利的;酒肯定是喝得的,不說海量,斤把高三是沒得什麽問題的;嘴巴肯定是蠻講得的,而且講起板路來還蠻有味道;做人肯定是蠻大方也蠻熱情的,舍得花錢,經常會吹哨子,人說“吃得虧,攏得堆”的,就是這類人。
這類人還有個特點,就是情商一般都不低。
王培階就是這樣的人。喜歡耍而且耍得出名堂,耍得出品位,耍得出影響力來。你看他和他身邊的那些人,那麽生機盎然,那麽豐富多彩,吹拉彈唱,吃喝玩樂,指點江山,談天說地,俗的雅的,無所不包。現在光是那個GL市愛心藝術團,就給他們搞得風生水起,八方有名。耍也是要勞心勞力的,而且費錢。這個愛心藝術團就是由王培階負責所有開支的,而且他還要擔任全團的總策劃和總導演。
有些朋友,幾十年不會變,你認識他時是怎樣的,現在也還是怎樣的。認識王培階三十幾年了,這多年來,他的職務和身份換過多次,但他給大多數人的印象,一直都是那樣:熱忱,和藹,爽朗,健談,喝酒豪氣,為人仗義。
在這諸多的印象中,有三點特別明顯,第一是他人生曆練的深厚,真的是見多識廣的那一類。經曆過陣仗,見識過場麵,打過各種難打的交道,結交過各種難相處的人。人情厚薄,江湖冷暖,盡在自身的體悟裏,和不動聲色的笑談中。廣結的人緣自然帶來無盡的人脈,王培階認識的人很多。我曾經開過這樣的玩笑:你不要問他認得哪個,你要問他有哪個不認得。第二是他做人做事的周全,這當然是他多年曆練養成的。感覺培階對場麵的掌控力特別強,又特別仔細用心,我不止一次地見過,隻要他在的所有大大小小的場合,他都能把所有人都照顧到,做到不落下一件事,不冷落一個人,甚至是不忘記一次敬酒和回敬。第三個特點當然是他的好耍,他的身邊總是有一群又一群的人,算是氣味相投或者誌同道合吧,而且總是那麽熱熱鬧鬧,那麽蓬蓬勃勃,那麽歡歡喜喜,那麽轟轟烈烈。其興致之高亢,精力之充沛,熱度之不減,令人咋舌。而且花樣層出不窮,粉絲多多,影響力呈線性上升之勢。
有時候就有點納悶:一個本該很忙的人,為何有閑心、有時間去折騰這些,弄得這麽嗨呢?
這當然算是一種本事。
突然想起一句話:不懂拉手風琴的董事長不是好律師。
什麽亂七八糟的話。
二
王培階是20世紀八十年代初漸漸開始在GL有名的。
那時的GL正和全國一樣,鉚足了勁頭在已知和未知的大路小路上狂奔,各種新生事物和業態如雨後春筍般拔節生長,人們心懷憧憬,夜以繼日地去努力,做所有想做的事,掙所有能掙的錢,體驗所有想體驗的事物。許許多多的文藝團隊包括大大小小的樂隊,撒滿各個演出場所。
最初冒出的是一種民間的自娛自樂(現在叫自嗨)活動,它的名字叫“起圩”。起圩是由幾個人召集,約好在某一個地方——小巷的一個角落,別人家的院子裏,或者街口一個較為寬暢的地方。主人把燈扯出來,搬出桌椅板凳,燒好茶水,演員和樂隊的人們就三三兩兩地來了,有拉手風琴、小提琴、二胡的,有吹笛子、單簧管的,有獨唱的,有跳舞的,有朗誦的,還有報幕的。我最初聽到的詩朗誦就是在這種場合,朗誦的詩是《難忘的航行》。
王培階就是那時候冒出來的。他主要是拉手風琴,也拉大提琴,還吹單簧管。除了獨奏,就是給人家伴奏。他是GL第一個彈電子琴的,後來逐漸以鍵盤樂為主。在嚴重缺乏文娛生活多年之後,這些文藝演出吸引了無數觀眾。我們經常可以在各種演出上聽到這樣的報幕:“手風琴伴奏王培階!”
一個名字聽多了就會讓人記住,王培階的名字慢慢地就為人所知曉了。後來這種自嗨的演出有錢了,而且請的人很多,王培階在GL的各演出場所成了“大咖”,光是他手中掌握的樂隊就有十多個。他最早得到的報酬是3毛錢,後來是5毛錢、1塊錢、5塊錢,不斷上漲。就當時的工資來說,這些人每晚掙的錢多到令人眼紅。何況既掙錢又好耍,這樣的日子是不是很樂嗬嗨?
三
我認識王培階,始於20世紀八十年代末,在他當GLSM公司總經理時。見麵我講的第一句話是用普通話講的:“手風琴伴奏王培階!”
一晃就是幾十年過去了,這幾十年當中,王培階任了很多職務,換了很多角色,但是“好耍”的標簽始終牢牢地貼在他的腦門上。總經理任期上的好耍,董事長任期上的好耍,當律師時的好耍,其他別的職務任期上的好耍。該做的事他做了,該拍的板他拍了,該負的責他負了。頭一轉,場合一換,哪個都莫怪我——角色變了,臉色也變了,整個人都變了,整個風格完全不同,變得更像個人樣,講的更是人話了。該喝的酒要喝,該喊的碼要喊,該講的段子要講,該鬧的酒照鬧不誤。此時的王培階是無所顧忌的王培階,可以無限的嗨,可以無盡地瘋。
但據他本人信誓旦旦地講:他做任何事都是有底線的,他從未在任何場合瘋過分了,迷失了本性,從來沒有嗨過自己的底線。
這話人們還是相信的。
隻是,一個正兒八經的王培階和一個無限嗨的王培階,哪個才是真的呢?什麽才是那個可以稱為“本性”的東西呢?
鬼才曉得。
四
我知道王培階的律師身份是在很多年之後,那時他的這把刀仔已經被一個個案例磨得白光閃閃了,也就是說,他已經是個資曆蠻深的律師了。
我聽說培階當了律師後的第一反應,就是如果要打官司,一定請王培階!講完後又覺得頗為忌諱,就像對醫生朋友講那句話一樣,國人都是忌諱的。於是趕緊打自己嘴巴一下,口中不斷地呸呸呸。
其實,如果沒有那個國人的忌諱,我講的算是心裏話,我講這句話的意思不光因為培階是老朋友,而是基於對這個老朋友的多年了解和認識,對他做事的能力產生的牢固信任感,這種信任感幾乎是無限的,就如影視劇裏的委托人講的那樣:一切都交給你了。
我不懂法律,不懂律師,不懂打官司的種種,不懂法律框架內或框架外的種種,不懂法條和個案的種種,但我信任王培階,不是像信任老朋友那樣信任他,麵是從信任一個高明的、負責任的、總是能找到辦法去贏的資深律師的角度去信任他。
我很喜歡看港劇中的律師劇,特別喜歡看那些庭審中控辯雙方交鋒時的場麵,真是精彩得很。我還喜歡這一類劇裏經常重複的一句話:法不外乎人情。這句話可謂是從許多冰冷的話語中綻放出的一點陽光,燦爛且溫暖。
王培階是怎樣做律師的,我不曉得,我也沒有到場觀看過他代理的任何一個案子。王培階是不是很高明,我也不曉得,而且這完全不是我這個外行老表可以評價的。但是我想講一點我作為外行的看法。
至少我認為,王培階是一個有著豐富閱曆的人,廣於結交四麵八方友,長於在各種各樣的道路上行走。經曆過許多事,碰過許多難於打交道的“刺兒頭”,解決過很多棘手的問題。這還是一個凡事均可看破,凡事從不說破的“懂事”的人。他的江湖曆練,他的人情世故,他的看人、知人、識人、用人的長處,的確是可以稱道的。與我們這種凡事懵懂得很的人相比,實在是差出幾條街的距離來。《紅樓夢》裏有句話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很信這句話。放到律師這個行業,是不是也有一定意義呢?這種“世事洞明”的人都是高人,通常被稱為“老江湖”,俗稱“人精”,GL人稱“老腳魚”。
當一個老江湖在唇槍舌劍的律師席上,帶著貌似寬厚的笑容侃侃而談時,他記得的一定不隻是那些法律的條條框框的東西,那所有的法條早已和不知何時積累下來的經驗——某一個事件或者某一個細節融化在一起,在裏麵發酵、膨脹,最終開出花來。
當然,我很清楚,在看完這一段後,一定會有人鄙笑鄙笑地說:港劇看多了吧。
五
我們是最後一代“老GL”。
幾十年來,我們身背行囊,負重前行,走過坎坷的路,穿過城市光怪陸離的燈紅酒綠。經過多少事,見過多少人,見證了這座城市的一切——一切的光彩以及輝煌。也和城市一起,感受過燈火闌珊處的落寞與寂寥。幸運的是我們都還在,甚至,都還能堅守一些什麽,比如稟性,比如底線,這更是殊為不易。
前麵用很多筆墨寫了王培階的“好耍”,這隻是他的一個側麵,千萬不要以為這就是一個正事不足,閑事有餘的“耍仔”,其實不是,真的不是。這個讀小學時就跳級的優等生,這多年來負重而行,和我們這一輩大多數人一樣,承擔了太多的東西,一直在忙著,大大小小的事一件沒落下。且不說他當SM董事長前後,公司在業內創下的業績和鵲起的聲名,就是他當律師後所代理的案子,都是可以講很多故事的。
事實上,生性放達,耍法多多的是王培階;嚴謹慎重,仔細認真的也是王培階。這兩個方麵相互映襯,而且一以貫之,從未變過。
說到仔細,在這裏我講一件小事。
在那些年,公務接待是很常見的,我見過一些簽單的人,都是連看都不看菜單,很大氣地就簽了。但王培階不是這樣,每次簽單前他都要拿過菜單來,細細審核,有時還會把服務員叫過來,指出哪個菜實際上沒上著,啤酒隻上了5瓶,沒上著6瓶。這看上去不夠大氣,我就曾提起此事問他,為何這麽仔細。培階很認真地說:公家的錢也是錢啊。
這話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現在都還記得。
人過七十,王培階要出書了,可喜可賀,朋友們都為之高興。培階囑我寫序,當然是義不容辭。一篇篇看了書中的文字,感觸多多,看完後還有點佩服。一個半路出家的人,能把律師做到這個份上,做得這麽有心,這麽專業,太不容易。我等外行,隻看到了熱鬧,卻看不到門道,即便個中有可以評說之處,我們也不敢在魯班們麵前侃侃而談。隻是從外行的角度,感覺到這一個個案子,一行行文字中間,向我們傳遞出許多啟示,那些可以感受到的東西,那些經驗、風格、特點等等。比如他出人意料的做事機巧,別出心裁的切入角度,他犀利的辯才,加上他舉重若輕的舉止,他總是那麽平和的態度,都會直奔那個想要達到的目的。
而所有的這些歸結到一起,就是四個字:“雲淡風輕。”
麵對事物的態度,永遠是重中之重的東西。甚至可以說,態度決定一切。
以不變應萬變,以簡單對複雜,拿得起,放得下,雲淡風輕,坐看花開。
官司打到最後,打的就是情商。
說句通俗的話是:狡猾狡猾的。
我一次也沒到過王培階代理案子的庭審現場,我不知道他麵對案子時是不是持有這樣的態度,這或許僅僅是一種模擬或者想象。但我覺得培階的做派和這個有點像,這符合他的特點——做人的特點和做律師的特點。
其實好人一直都是我們做人的標準,好律師一直都是王培階這些人的標準,隻是都不說,大家都朝那個方向去做。
這樣世間就會很安寧。
《王律師案例集一二》在巴諾書店上發行
《王律師案例集一二》在Books-A-Million上發行
《王律師案例集一二》也隨著亞馬遜在全球發行
購買此書請關注下麵鏈接或亞馬遜搜索書名: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690.html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691.html
點擊下麵鏈接可閱讀本書更多精彩內容:
http://www.dixiewpublishing.com/doc/preview6876.pdf#toolbar=0
http://www.dixiewpublishing.com/doc/preview6883.pdf#toolbar=0
美國南方出版社簡介:
“圓作者一個夢想,助作者美國出書”是美國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網站: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國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國Alabama州注冊成立,多年來為諸多作者出版圖書,銷售不斷攀升,是美國出版界的後起之秀,現正逐漸為各界熟悉。
美國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圖書通過自己的網站,美國最大連鎖書店巴諾書店(Barnes& Noble),以及亞馬遜(Amazon)等網上和實體書店在全球範圍內發行。美國國會及各大地方圖書館均有收藏,美國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紛繁的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