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鳥巢動遷》發布會驚豔舉行 共慶世界讀書日

(2023-04-24 06:19:26) 下一個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4月22日下午,70多人冒雨來到多倫多北麵的椀亭閣藝術中心,出席加中筆會主辦的《鳥巢動遷》首發式,文壇老將新秀齊登場,共同慶祝423“世界讀書日”。

新書發布會由加中筆會新會員、廣播節目主持人、兒童文學作家瑪莎主持。她首先請出會長孫博、副會長雪犁和西風、前會長洪天國和曾曉文,以及《加拿大商報》副總編黃學昆,共同為《鳥巢動遷》揭幕,大家一起見證新書誕生的幸福時刻,場麵令人驚豔。

《鳥巢動遷:加拿大中國筆會作品精選集》由孫博主編,美國南方出版社出版。全書收集了筆會80多位會員、顧問的獲獎或最新作品,包括小說、散文、新詩三大部分,逾28萬字,480多頁。

發布會通過Zoom向全球現場直播。實力派作家曾曉文首先以“一點點新意”為題做了演講。她感謝孫博會長主編《鳥巢動遷》,為自己的小說名被選為書名深感榮幸,並祝賀作品入選的會員們,鼓勵大家堅持寫作。她分享了近幾年的小說創作情況,即專注於身處敘事現場的移民書寫,選擇接地氣的情節、人物、場景等。比如在短篇小說《鳥巢動遷》中,以華裔男主人公和小鳥可滴兒媽媽的視角交替書寫,探討普世價值和生態平衡的話題;在《穿粉紅襯衫的巨人男孩》中試圖通過情節反轉,表現多元文化下人性的複雜;在《熊瞎子屯老伍》中通過引用方言,對比兩代移民的生活軌跡:在《隱形鎧甲》中通過少數族裔的遭遇,試圖拓展創傷後遺症的主題等。所有的這些努力,都是為追求海外華文書寫的“一點點新意“。

其次,資深作家岩波上台,分享了報告文學《荒沙堿灘的征服者》的創作前後,詳情見 附文一。
 
 
副會長雪犁表示,在卡丹薩音樂藝術中心這樣一個溫馨漂亮的地方舉行新書發布會,要感謝合辦方椀亭閣藝術中心的主人楊椀婷博士、何林,她們兩位都是漂亮、有情懷的女子。楊椀婷、何林親自上台,接受了所有與會者的敬意,何林借機介紹了椀亭閣的運營。

第三位上台演講的是著名網絡作家、編劇施定柔,分享了武俠小說《荔亭夜話》的創作心得,詳情見 附文二。
第四位上台演講的是著名詩人楓舟,分享了《加拿大歲月組詩》的創作心得,詳情見 附文三。
最後一位上台的作家是文章,她來自安省溫莎市,分享了短篇小說《茉莉的升遷夢》的寫作心得,詳情見 附文四。
 
在群情高漲的氛圍中,主持人請出中英雙語詩人張怡,她朗誦了文集中收集的《月亮的愛》,為其鋼琴伴奏的是會員餘月瑛。

接著,加中筆會前會長洪天國上台,作了激情洋溢的發言,詳情見 附文五。
 
《鳥巢動遷》的封麵、封底均采用著名攝影家蔣怡的作品,遷徙的候鳥在前進途中或飛或息,其詩一樣的畫麵與新書的名字遙相呼應。原汁原味書寫移民生活,見證行走的瞬間就是這部書的主題曲。蔣怡在北京長大久居海外,愛好旅行和攝影,追求用鏡頭和文字把大自然與人文的精華展現給世人,旅拍過40多個國家和地區,曾獲得加拿大地理年賽的一等獎和三等獎,攝影及文字作品多次發表於國內外各種刊物。為了感謝蔣怡的無私奉獻,孫博會長特別贈書給他。

最近三年來,加中筆會在《加拿大商報》每月均有一個專版,雙方也合辦過文學獎,黃學昆副總編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代表《加拿大商報》前來捧場,並作了即興發言。黃學昆是2005年度加拿大韋伯斯特新聞獎得主,不僅是資深新聞工作者,也是研究華人華僑史的專家,著有多本專著,包括《心歸何方:媒體人眼中的加拿大華社會》《走出印度:加拿大客家人訪談錄》等。他祝賀《鳥巢動遷》出版之際,期望加中筆會會員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孫博會長特別贈書給黃學昆,他回贈了半年的《加拿大商報》。

《鳥巢動遷》能順利出版,經費來自大家的會費,以及下列會員的讚助:美國的胡清龍前會長、張怡、趙慧泉、雪犁、豔子、渥太華的笑言、楊青、曼都拉。理事會為了表達對捐款者的謝意,特向每位贈書一冊,到場者張怡、雪犁、楊青上台,接受孫博會長贈書,並與理事會合影。

說到新書的出版,有一位重要的人物功不可沒,他就是孫博會長──一人編輯、一人校對。孫博上台談了編後感,風趣幽默的發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詳情見 附文六。
多倫多圖書館Maria A. Shchuka分館館員金桂康因日程上有衝突,無法與會,特發來書麵發言,詳情見 附文七。
此外,詞曲家、詩人旦(Dan D'Agostion)及夫人也出席了新書發布會,旦曾多年擔任多倫多大學學術圖書館員,退休後創立了Mindful Reading並任培訓師,也是著名播客主持人。

孫博表示,為了籌備這次的發布會,理事會所有成員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時間,包括雪犁、子卿、西風、李靜明、鄧思傑、文章、靜語等。還要感謝義工會員心草、徐鐳、何兆龍、溫濤、 餘月瑛、張桂芳等人,前來布置當天活動現場。發布會又得到了Max Printing Center讚助,一並致謝。

新書發布會由喜慶的切蛋糕儀式壓軸,孫博、雪犁、西風、洪天國丶曾曉文丶黃學昆、岩波一起主持了簡單的儀式。

此刻雨過天晴,又見文學彩虹。今天,我們都是《鳥巢動遷》的作者!明天,將為筆會下一本文集做準備。

附文一:

岩波:我們都被照耀

因為工作關係,多年來我一直關注國家的生態和環保問題,2014年得到中國作協和天津作協支持,我和攝影家高蘊輝前往毛烏素沙區體驗生活,順便采訪治沙英雄石光銀。

毛烏素沙區4萬平方公裏,一望無際,此時正是五月份,陽光下的大沙漠一片灰黃,幹燥,灼熱。起初我們拿著介紹信找到縣委宣傳部,國內情況就是這樣的,沒有層層批準,想進沙區容易,但采訪治沙英雄不可能。縣委宣傳部郭部長親自給石光銀打電話,讓老石撥冗接待。以前也有人打 算采寫老石,但提出要多少多少錢,被老石拒絕,所以隻要有人提起采寫問題,老石都很逆反。因為他本身經濟上也很拮據。起初老石把我們安排在縣城的賓館,我和高蘊輝一看,不行啊,我們是幹嘛來的?要求進入沙區。於是老石又把我們安排在一個沙區農戶家裏,但這個農戶白天要下地幹活,一天隻吃一頓飯,中午需要跑回來給我們做飯,我一看這也不行,就要求住到老石的公司裏去。
 
老石的公司是一排平房,我就住在老石的兒子曾經的辦公室,是個裏外間,此時老石的兒子已經犧牲6年了,屋裏牆上掛著大幅遺像,屋裏的擺設也全是老石兒子用過的辦公用品。這個話題可以岔開,此時不講了。單說工作,我把公司有表達能力的同仁基本都采訪了,包括他們的家屬。有的人隻說一件事,隻要求他講清來龍去脈就可以了。然後跟隨老石進林區踏勘檢查林木,老石已經種出浩瀚的一大片森林,綠意盎然,十分養眼。同時,跟隨他下地幹活:種樹。一邊聽他講述。晚上收了工吃過飯,就坐在公司辦公室門前的空地上,聽老石講故事。老石沒文化,他的土話我有一多半聽不懂,就把公司小秘書,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請來當“翻譯”。天天如此。老石的老伴、兒媳婦、孫子、合作過的鎮長、稅務局幹部、村裏“沾邊”的男女老少,差不多都采訪過了。我那時像個神經病,時時刻刻處在采訪狀態中。後來來了外地參觀學習的人,我就成了講解員,我比老石講得清楚。我曾經接待過很多人,包括來自港台的媒體朋友。
 
星期日,我就到老石家裏幫廚,他們都不會包餃子,我是天津人,對包餃子包包子很熟悉,就把和麵、做餡、做劑子、擀皮都承擔起來,老石和兒媳婦隻負責剁肉餡。這個過程,也是我觀察體味老石一家親情的過程。一次西北工業大學的4位博士生、8位碩士生,在一位副校長帶領下前來體驗種樹,我們一起來到沙區。大家正幹得起勁,突然下起大雨,沙漠的天氣就是這樣,說變就變。副校長讓學生們都進到車裏,但車裏地方小,坐不開這麽多人,大家就互相謙讓非讓校領導上車,副校長非常嚴厲地下了命令,於是,學生們隻得擠著進入車裏,而副校長和老石還有我三個人在雨裏站著說話,人人澆得透濕,直到半個小時後雨停。我問副校長當時是怎麽想的?他說,在老石麵前,我隻想流淚,讓雨澆一會兒算什麽!他的話幾乎代表了我們所有接觸過老石的人的共同感受。我們被洗禮,被照耀。
 
隨後,老石帶我和高蘊輝去北京采訪了國家林業部副部長李育才和宣傳中心主任金誌成。在賓館裏,老金和我聊了三天,他是原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宣傳部長,轉業到國家林業部的,曾經幫助老石伸冤,並申報了中國首位治沙英雄的稱號。老石曾經被合作夥伴坑騙和誣告,差一點身敗名裂,是老金通過深入調查,“救”了老石。老石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是林業部給予了及時幫助和支持。《風雨毛烏素》一書詳細講了這些事情。隨後,老石帶我和高蘊輝來到新華社總部,采訪了社長李從軍和總編室主任劉思揚(現在劉思揚是新華社副社長),他們都和老石有深交,書中都有介紹,這裏不說了。過後劉思揚請我們吃飯,一頓飯吃了三個小時,回答了我很多問題。我與老石兩個月的朝夕相處,醞釀出了長篇紀實文學《風雨毛烏素》,我把打印稿分別寄給了林業部和新華社,都得到了好評。轉年,定邊縣在老石沙區召開治沙現場會,從省內外來了一千多位代表,我那本書就作為會議文件發到了每個人手裏。當時林業部和新華社的人也都來了,定邊縣的上級領導、榆林市委宣傳部長沈效功對我說:“寫石光銀的人很多,但你是寫得最全麵、最出色的一位。”還說要給市委市政府機關幹部每人買一本,做為學習參考資料,還打算籌拍電視劇。
 
2021年,老石獲得國家最高榮譽“七一勳章”,《風雨毛烏素》一書也得以再版,《光明日報》給咱們筆會孫博會長打電話,問詢能不能找到寫作《風雨毛烏素》的人,打算約稿。於是,孫博會長找到了我,就產生了現在這篇6千字的《荒沙堿灘的征服者》,在《光明日報》全文發表。此間加拿大民間讀書會還舉辦線上朗讀活動,由專業播音員全文朗讀了這篇文章。這次孫博會長將其收入了《鳥巢動遷》一書。在此,我代表治沙英雄石光銀一家,表示深深感謝!孫博會長包括咱們筆會資助出書的同仁,等於間接為國家環境保護做出了貢獻!

附文二:

施定柔:短篇小說並不好寫

孫博老師在為《鳥巢動遷》組稿的時候提出由於篇幅所限,小說隻能在一萬字以內。我當時很想參加,心裏又有點打鼓,因為我很少寫短篇小說,在我20年的網絡小寫作生涯裏,一共就寫過四個短篇,都是雜誌約稿。也許大家會問,那你都寫過那麽長篇了,幹嘛還要害怕寫短篇?其實短篇小說非常難寫,要想出彩,在構思的精密與難度上是絕不亞於長篇小說的。

我在現有的四個短篇中挑出了《荔亭夜話》。一來,我自己進入網絡文學是從寫武俠小說開始的,曾經連載過三部武俠,瘋狂地喜歡金庸、古龍。二來,喜歡武俠小說的朋友們大概都聽說了,去年12月,大陸武俠小說創作的大本營——《今古傳奇-武俠版》停刊了。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是很震驚的。要知道九十年代《武俠版》風頭正旺的時候,銷量曾高達七十萬冊,培養了大批年輕的武俠作者。它的停刊,意味著武俠小說已走向沒落,由以前的通俗文學的扛大旗者,變成了小眾文學的一員。關於它的停刊,有評論指出,它的衰退原因之一,是當年寫武俠的那批人並沒有堅持寫這個文類,其中有幾位改行寫言情小說了,比如說施定柔,在晉江寫武俠出道,後來去寫了《瀝川往事》。我看完後有點委屈,但也不得不承認他說得很對,所以我決定今年完成手頭上的一本言情小說後,回頭再寫一本武俠,以證明我沒有忘記武俠,我始終喜歡的還是武俠,這個文類還有很多可以深耕和發展的地方,我們不要放棄它。

回到《荔亭夜話》,寫它的起因是我的一個朋友辦了一個雜誌叫《翼世界》,邀請我寫個短篇發在創刊號上。她要得很急,我花了兩天冥思苦想,腦海裏突然蹦出了一個中午的古代女子,沒有牙齒,樣子很憔悴,但看得出年輕的時候很漂亮。我不知道為什麽會出現這樣一個image,但我的很多小說都是從一個image開始的,或者說是觸發的。緊接著我就想到了八個字:“美人遲暮、壯士窮途”,故事就開始浮出來。男女主人公從某種意義來說,都是布衣之徒,都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是生活和事業的失敗者,但在道德和精神的層麵上,他們又都是俠者。不論命運如何顛覆,他們依然堅持著自己的信念與承諾,是道與義的承載者。正如《史記-遊俠列傳》所說:“已諾必誠,不愛其軀”,“千裏誦義,為死不顧世。”

這個故事很快就在腦海裏成熟了。我花了兩天時間寫完發給主編,沒想到她一看就打回來了,說故事太繞了,第一遍都沒看懂,問我能不能改得直白一些。我隻好從頭到尾又改了一遍,這才發表了。不知道後來讀者們看懂了沒有,反正我自己是看懂了。

像這樣一個短篇,你加點內容,變成中篇,沒有問題,再加點幾個人物,幾條故事線,變成三十萬字的長篇,也沒有問題。所以我覺得短篇小說不好寫,就是因為它就像一把折扇,看起來短,其實是濃縮的,各種信息各種因素擠壓在一起的,寫好不容易。如果把裏麵的曲折、翻轉全部展 開來細講,可能就是一部長篇小說。現在在青少年讀者中流行的“氛圍感小說”,翻成英文就是“No Plot, Just Vibes” (無情節,僅氛圍),如果你把裏麵的氛圍抽掉,剩下的骨幹也就隻夠寫一個短篇。所以對於寫作者來說,長篇和短篇的區別可能沒有讀者想象的那麽嚴重。
 
我對小說的介紹就到這裏,感謝孫博老師和組委會的辛苦工作,也感謝你們選擇了《荔亭夜話》,如果現場也有對武俠小說感興趣的朋友,希望等下能有機會多多交流互通有無。

附文三:

楓舟:從楓樹起飛的晨曦

1)我對自己的定位和要求
移民北美32年,我把自己當作一棵楓樹,不過枝頭綻放的都是會飛的象形文字,一碰見目光便是晨曦,那是沒有國界的晨曦,飛向故國的晨曦,彼岸總有人接受到這微弱的信息。我希望我的詩是滋養心靈的靈糧,是讓睡在抽屜裏的色彩醒來的光,使肉眼亮起來的燈,這是我對自己的定位和要求。內容上,我不玩傷痕文學,也不寫祖國的落後麵,我更關注和宣泄內心的思緒,展現愛的情懷、人性的光、大自然的美和四季之歌。藝術上,我繼承古典詩詞的美學觀,創作意象詩和大意境的構造,我追求詩歌各要素之間的完美平衡(情感、哲思、文字、意象美、音樂感),可以稱之為新古典主義者。我渴望與歐美主流詩歌和網絡詩歌保持一致,我希望把自己放在世界詩歌的最前沿,結合意象學,成為中西詩歌之間的橋梁,為華語詩壇注入一股清新的活力。

2)詩人應該有的技能
詩人得有反向思維的技能,得有反叛的心態,有給人陌生感或者驚豔的才華,應該是個特立獨行者(maverick/rebel soldier)。最好不寫大路貨,也不必非得追求朦朧和隱晦,也不必搞那些換一種說法而已。我覺得詩人應該有自己的領地,在那個你劃定的國界你有自己的非同凡響,你有存在的理由和價值,最好是那個王國的國王,絕對不能是一個多餘人。

3)我尤其重視反向思維
反向思維就是從反麵看人和事,比如你得看一看樹葉的反麵,你得聆聽電話的另一頭,你得問一問坐在蹺蹺板另一端的人你此刻的模樣。不僅僅是正反兩麵,詩人不應該有任何看不見的死角,你得全方位看清自己,把握住自己內心的惡魔,把最美好的亮點呈現出來。並且,你還得從女性角度看自己,從洋人眼裏看自己,從睿智的長者眼裏看自己。一旦你把自己看得通透,像看淺水灣的清水和細沙,一眼看到底,你所有的心思便呈現在你的眼前,你對自己有百分百的把握。否則,你眼裏的自己和他人眼裏的你很可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那就糟糕了。所有自以為是的人都是犯了沒有看清自己的錯,謙卑的人不應該犯這個錯。

4)認清自己的重要性
看清自己難,看清自己的作品更難。下麵談如何做到這一點,我從詩歌入手。
第一點,必須大量閱讀,十萬首不算多,你讀到佳作時你會有共鳴,因為它打中了你的穴位。第二點,通過大量創作去塑造你自己,途中你要不斷地去認識更新過的你自己,上了台階的你自己。你要不斷地去接近大師的水準,以大師的作品來衡量和要求你自己。第三點,建立個性化的內容 和風格。英語有個很有意思的詞content,你得有自己的content,否則你隻是一個空殼。你一旦徹底看清你的周遭(read the room)和內心世界,比如感覺、靈驗、夢幻、美的各種化身、你心底長出的花草和上岸的貝殼,你用文字把靈動的情思搬出你的體內,詩就寫成了,很簡單。
 
5)詩人得完全打開你自己
你不講話你是一塊石頭。你能唱你是一條河流。你能唱能跳能飛你便是一隻歌鳥。作為詩人,首先你得有心聲,你得讓溪流從緊閉的石頭縫裏流出來,你得讓人看見你心底的枝繁葉茂和春花,你得讓人讚賞你的彩色羽毛,而後世人便戀上你。要堅信你能活出一本浪漫小說,一個十足的傳奇,你的每句話都可以展開為一首詩,你的詩有可能是永不過期的太陽能電池,一見光就複活。通過寫詩,你完善自己、成為自己、拯救自己。有一點要銘記,你隻需、也隻能拯救你自己一個人。假如你想拯救一幫人,後果可能是你被拖垮,最後連你自己也拯救不了,因為人人都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島。

6)詩歌追求共鳴
什麽都可以入詩,但是當下歐美社交網上詩歌幾乎是靈語(靈魂語言)的代名詞,擺脫了原來占主導地位的景物描寫,詩歌轉化為營養早餐、心理輔導和人生的啟蒙導師(life coach)。大行其道的短詩滿足了社會大眾的心理需求,華語詩壇在這一塊目前還比較薄弱。一般詩歌讀者隻給五秒鍾,嚐一口鮮(have a bite),你的東東必須是果汁或者咖啡,有養料和提神的效果。假如連續三次都搭不上線(click), 再有相逢的機會就很小。許多短詩之所以是好詩,因為它抓心,是對心靈的觸摸、感動和共鳴。寫詩就是用一兩百個漢字打造一輛飛車,讀者鑽進去,握緊方向盤,油門一踩飛了天。當然,詩人首先嗨起來,讀者試車後也嗨起來,這就是共鳴,引起共鳴的詩就是好詩。

內心豐盛的詩人,其思緒二十四小時都在奔湧、轟響、消亡又再生,周而複始。他始終在創造者的汪洋裏蕩漾,遇見漂來的小島就上岸,過一段美好時光,而後把神奇的感覺傳遞給讀者。

最後,我留一句與大家共勉的話:不停地寫,把自己寫成不息的潮水,寫成每一個黎明升起的日初,寫成夜夜歸來俯視和關愛人間的星空。

附文四:

文章:現實離創作有多遠

《茉莉的升遷夢》是我的第一篇短篇小說。在這之前,我一直認為自己寫不了短篇小說。我認為寫長篇小說就像編草鞋,按照故事要求和人物性格設置一些情節與對話,隻要故事比較新穎有趣,對話也還精彩,總歸不會太差的。但短篇小說就不同了,它要求在有限的篇幅裏表現一個完整的,引人入勝,又有深刻主題的故事,對語言和結構的要求要高得多。所以我隻寫長篇小說和微型小說,微型小說基本上就是截取生活的一個片段,這種形式我也能接受。

2019年,陸蔚青代表北美中文作家協會跟我約稿。當時他們在《僑報》副刊有一個《東西》專欄,專登會員的作品。她說最好是短篇小說,5000字左右。她向我約稿是對我的信任,我當然不能拒絕,就想,短篇小說可能也沒那麽神秘,不過就是一個短故事嘛。借此機會逼著自己嚐試一下短篇小說的創作未必不是好事。隻是寫什麽呢?
 
我思來想去,決定用自己的升級遭遇做素材。關於海外職場,我寫過一部長篇小說《剩女茉莉》,那本書就是根據我個人在海外職場的經曆寫成的。但那本書寫到茉莉的老板退休,茉莉結婚就結束了。事實上,我老板退休後,又發生了升級事件。為了升級,我甚至與所裏的一位研究員和整個人事部門對簿公堂,過程大起大合也頗有戲劇性。作為少數族裔,我看到白人社會的歧視同時也看到了司法的公正。我延續了《剩女茉莉》的風格,采用第一人稱茉莉自述,以5000字的篇幅完成了創作。

這篇小說除了人物姓名是虛構,其他基本上都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寫完總覺得不太像小說,小說應該是虛構的嘛。所以那段時間,我思考最多的問題,是現實和創作到底隔著幾條街。

事實上,身處信息爆炸,快速運轉的時代,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看到很多離奇、超出想象的事件、人物、新技術,它們看上去都是極好的小說題材。難怪常有人感歎:現實比小說精彩多了。但是否這些都可以轉化成文學作品呢?記得有一次跟一位知名作家聊天,她講了她朋友的傳奇人生,我問:你為什麽不把這些寫成小說呢?她反問:我為什麽要寫?  

好的作家對於手上的這支筆是很慎重的。在動筆之前,他們會像在牛市上挑牛一樣,仔細打量觀察對象,看看它身上有沒有構成一部好小說的關鍵點。小說好不好,不在於它的內容有多少來自現實,而在於它是否表達了它應該表達的東西。

所謂小說是虛構的,並非意味著小說不可以照搬現實,而是指作者可以根據需要取舍、剪裁,甚至篡改現實,用小說技巧把故事講得更加吸引人,揭示出事件表象之下的深刻內涵。《茉莉的升遷夢》,寫出了少數族裔在加拿大職場上的困境和突破這個困境的必要。揭示了身在海外職場,華人族群應該怎樣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避免落入“受欺負心態”的陷阱。所以雖然《茉莉的升遷夢》幾乎照搬現實,它依然可說是一篇好小說。

當我們談論現實與創作之間的距離,不是看作品的內容有多少取自現實,而要看作品的高度離現實有多遠。要寫出厚重有分量的作品,在寫作之前,不妨問一下自己,我為什麽要寫這個故事?有一條創作指南是這麽說的:你想休息?也好,多讀古典,讀著讀著,你自然會停下寫作的計劃。因為就連自己也覺得自己在製造垃圾。非常無聊。這時,您的懊喪證明著您的高度。

有一天,當我們拿到一個素材,不再著急動筆,而是思考再三,那就說明現實和創作之間已經產生了距離,這是成為好作家的開始。

附文五:

洪天國:加中筆會堪稱海外文學的驕傲

二十年前,當我把筆會會長的重擔交給孫博時,他還是《星島日報》的一位年輕編輯。今天筆會從沙龍走向社區,又從社區走向海內外文壇;孫博也從報社編輯成為海內外文學界的知名作家。我選對了人,因為我堅信世界的未來一定是現在的年輕人,我自己也是從年少無知的大學生逐步成為《人民日報》社主任記者的。

筆會會員發展到百名之多,各類獲獎作品也有幾十篇,堪稱是海外文學的驕傲!這種繁榮是孫博帶領理事會成員及所有會員辛苦努力創造的,也是文學具有極強生命力的生動體現。當中國文學伴隨移民潮流到海外時,它也同移民群體一起經曆苦難與適應,生根與成長。我們曾經寫過留或 回的痛苦掙紮;我們正在寫適應,融入與收獲的感恩篇章。我們在東方文化中成長,我們又在西方文化裏成功。我們把東西文化融合,並且把它變成流動的血液,活躍的思維,優秀的獨特的海外文學作品也就應運而生了。
 
我願意向你們學習,一起探索華人近代移民史的起伏波瀾與滿園春色。我剛完成《改變人生》中篇記實文學。它試圖思考苦難民族裏一個普通人,在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國度裏是如何幸存下來的。

附文六:

孫博:《鳥巢動遷》編後感

離開加中筆會上一次出的文集《旋轉的硬幣》,已有足足16年。俗話說十月懷胎,可我們用了這麽長時間醞釀一個孩子,真不簡單,女人辛苦,男人著急。

呈現在大家麵前的是28萬字的書,選了80多位會員以及顧問的作品。其實,我收到了35萬字的投稿,有些作品差強人意,要求換稿,最多的換了三次。

本人做了30多年的文字編輯,包括新聞和出版領域,應該是有發言權的。書中的50%以上作品,在海內外獲過獎或者在文學報刊上刊登過。所以,本書質量上是有保證的。

書中還有30%的稿件基本達到發表水平,另有20%經過我潤色後過關。還有幾篇未用,有的是篇幅問題,有的是質量問題。好幾篇換稿中,大多數是先投的小說,未能達到一定要求,換了散文就可以了。

本書選稿的標準是什麽?先談小說,首先要會講故事(Story),通過故事刻畫好人物形象。說句實話,不是每個人可以寫小說的──需要豐富的想象能力。

其實,一千多字的散文要寫好也不容易,首先是選材的角度要好,其次要有生動的細節,往往是你獨特的生命體驗。

再說詩歌,當然是要富有詩意,語言還要精煉。當代中文詩歌,不少是散文的分行,根本看不下去。

借編這本書的機會,我也全方位了解了會員的寫作水準。部分會員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與國內一線作家可以媲美,希望能更上一層樓,共同打造出海外華人的經典作品。大部分會員還需繼續努力,多閱讀經典作品,勤於思考,堅持寫作。

常有文友問我,到底要寫到什麽程度才算成功?

一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講過做學問的三重境界,用了三句宋詞來描述。同樣,也適用於大家寫作。

境界一,模仿佳作。“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戀花》)

境界二,創新鑽研。“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人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戀花》)
 
寫相思的句子,用來形容大家的寫作也恰如其分。麵對自己想寫的題目,花費許多精力去創新鑽研,深思熟慮。

境界三,厚積薄發。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鳥巢動遷》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書中也有你的作品,非常親切,也完全可以作為參照係,用以比較自己的創作。請注意,每篇文章結尾的發表和獲獎情況。希望下次編文集,再也不要等16年,也希望編得更好。

附文七:

金桂康:希望多倫多圖書館和加中筆會繼續保持緊密聯係

感謝孫會長的盛情邀請我參加今天的加拿大中國筆會的活動。由於日程上有衝突,我今天無法與會,感到非常抱歉。

我首先要祝賀中國筆會在孫會長領導下所取得的成就。去年的活動展示筆會成員在各方麵創作上的進展;今年的筆會作品集《鳥巢動遷》更體現成員在小說、散文、新詩等方麵的作品。

我看到作品集的名單上許多熟悉的名字,包括孫博、陳河、曾曉文、杜杜、靜語、李彥等,我曾經組織過他們作品的討論 ,或者引進和購買他們的書;有些還進入多倫多圖書館的電子書eBook係統裏。李彥和曾曉文曾先後向圖書館捐贈了她們的作品,部分進入圖書館的主係統裏流通。

目前圖書館在購置中文書方麵控製的很緊, 我作為內部成員當然可以推薦,中國筆會也可以組織成員向圖書館的管理層推薦新書。  

隻要你登錄到網頁:
找到Title Suggestions,填寫完成online form,就可以提交你的建議和要求。

希望我們的多倫多圖書館中文讀書會和加拿大中國筆會繼續保持緊密的聯係,讓更多的華人讀者閱讀到筆會成員的作品。

最後祝今天的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金桂康2023年二月份代表多倫多圖書館參加每年一次的安省圖書館協會超級年會時的照片

撰文及整理:西風 、南方
攝影:蔣怡、雪犁
攝像及剪輯:靜語
 

美國南方出版社簡介:

“圓作者一個夢想,助作者美國出書”是美國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http://www.dwpcbooks.com/index.php)的出版宗旨。美國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國Alabama州注冊成立,多年來為諸多作者出版圖書,銷售不斷攀升,是美國出版界的後起之秀,現正逐漸為各界熟悉。

美國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圖書通過自己的網站,美國最大連鎖書店巴諾書店(Barnes& Noble),以及亞馬遜(Amazon)等網上和實體書店在全球範圍內發行。美國國會及各大地方圖書館均有收藏,美國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紛繁的世界舞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