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二年(遼統和二十三年)即公元1005年五月,宣徽北院使雷有終去世。
同時,知鎮戌軍曹瑋上言說:“本軍境的川原一馬平川,便於騎戰,對中國十分不利。臣請求自隴山以東,沿著古長城,開鑿塹壕,以製造障礙。”宋真宗趙恒聽從了。曹瑋又說:“應募成為弓箭手的邊境民眾,都很熟悉當地的障礙和要塞及小路,也懂得羌、胡語言,並能耐寒吃苦;有警報時可以成為正式士兵,擔任前鋒。然而官府從未發給過器械和資糧,所以很難要求他們拚死力戰。臣請求發給他們境內的閑田,永遠蠲免租稅,讓他們在春秋兩季耕耘,州裏出兵保護他們農作。”宋真宗於是下詔說:“每戶分給田畝二頃,出甲士一人。分得三頃田的出戰馬一匹。設置堡戍,布列部伍,補任指揮使以下校長(軍校伍長之類),有功勞的也可補任軍都指揮使,並設置巡檢統領他們。”後來鄜延、環慶、涇原,以及河東州軍,也各自照這辦法招募邊民。
同時,宋真宗起複(中止服喪)右諫議大夫兼知製誥晁迥,任命他和起居舍人兼知製誥李宗諤並為翰林學士。李宗諤在舍人院時曾送文牒給禦史台,沒有平空(繕寫上行公文時書寫銜名)。中丞呂文仲以公文責備他,而李宗諤答複說,兩省(舍人屬中書省)與台司(禦史台)並非上下級關係。呂文仲很不滿,將此事奏聞宋真宗,於是朝廷有詔讓他們辨明這事。李宗諤引用了八件事證明他們並非上下司,還說:“禦史台每次送文牒給本省時,也沒有平空,所以本省移送文牒給他們也一樣。而呂文仲隻憑胥吏的話就匆忙奏聞,毫無典章可據。何況台憲的職責,應當糾參奸邪,辨明冤枉;廷臣有違法的事情,他們得以奏彈;下民有無告的冤情,他們得以申理。現在卻因文牒的小事,爭論什麽平空與不平空。如此瑣細的事,對端正禦史台的風氣有何幫助!”宋真宗最終讚成李宗諤的意見。守職的官員都覺得李宗諤做得對。
宋真宗也任命起居舍人兼直昭文館隱士種放為右諫議大夫。鍾放稱病,請求歸遊嵩山。宋真宗下詔同意,並命令河南守臣經常對他加以存撫。宋真宗召他入宮應對,賜宴和賦詩為他餞行,對他的恩禮十分優厚。
五月初八(乙卯),遼聖宗耶律隆緒賜給陣亡將士家人金銀布帛。當時高麗和準布因宋遼達成和議,先後派使者到遼國慶賀。
五月初十(丁巳),司天少監史序上呈乾元寶典。五月十二(己未),宋真宗臨幸皇弟趙元份的宮邸探視他的疾病。
因為當時河北用兵,那裏來的貢舉人沒來得及進京趕考;所以宋真宗早先下詔給禮部貢院,讓他另外考試河北的貢舉人。五月十三(庚申),宋真宗登禦崇政殿親自殿試,根據成績賜給進士諸科及第和出身。
撫州進士晏殊名列十四,大名府進士薑蓋名列十二,都以俊秀聞名。宋真宗特地召他們禦試,晏殊試詩賦各一首,薑蓋試詩六篇。晏殊填詞機敏優異,宋真宗深為歎賞。宰相寇準因晏殊是江東人士,所以想抑製他而進用薑蓋;但宋真宗說:“朝廷取士,惟才是求。四海一家,豈限遠近!譬如前代的張九齡之輩,何曾因為他來自僻陋(嶺南)而棄置!”於是賜晏殊進士出身,薑蓋同學究出身。過了兩天,宋真宗重新召晏殊前來試詩、賦、論,晏殊說朝廷選取的賦題,他曾經私下習作過。宋真宗因此更加喜愛他的淳真正直。改試其它賦題,晏殊很快又寫成了。宋真宗多次表示讚賞,於是提擢他為秘書省正字,讓他在秘閣讀書,並讓直史館陳彭年注意他所學的東西,並觀察他和什麽人交遊。
五月二十(丁卯),宋真宗在資政殿宴請近臣。同時,他為歸遊嵩山的種放餞行。
五月二十二(己已),宋真宗下詔說:“自今以後,為人申冤而救活人命的官吏,全都視為政績。”五月二十六(癸酉),他又下詔說:“各地負責榷利(專賣盈利)的,不許為了增添盈餘而增收稅額。”
五月二十八(乙亥),雄州知州何承矩上言說,將來遼使入境時,想讓他們暫時留在新城,等朝廷派來接待陪伴的使者到後,再到邊界迎接。宋真宗準奏。何承矩又上言說,兩國剛開始互通使臣,接待的禮儀必須適中,這樣才能持之以久,並將建議的禮儀逐條呈上。宋真宗下手詔嘉許地采納了,並允許他看到不夠盡意的地方,可以隨意裁處。
六月初一(丁醜),宋真宗下詔勸學,並臨幸諸王宮。六月初三(己卯),他又下令法直官必須使用士人。
六月十三(己醜),曹州平民趙諫和他弟弟趙諤因奸慝不法,靠恐嚇人牟取巨萬贓款,所以同時被送到西市斬首。宋真宗最初想徹底調查他們的案件,拿出和趙諫有來往的七十多人姓名交給禦史台。中丞呂文仲請求入宮應對,說逮捕的人太多,有些人又在外郡;如果張榜收捕,怕會驚動百姓。宋真宗說:“你執掌憲典,本當嫉惡如仇;豈能公開包庇!”呂文仲磕頭說道:“中丞的職責,不但是執法糾違,也應當顧及國家大體。如今即使這七十多人全都服罪,以陛下的仁慈,必定也不會把他們都殺了,不過隻是廢棄不用而已。現在隻要記住他們的姓名,今後遇到有事時再一並治罪,也為時不晚。”宋真宗聽從了。
宋真宗跟輔臣說:“殿前和侍衛司的禁兵年老多病的不少,應當精加挑選淘汰。”樞密使王繼英說:“禁旅跟以前的人數相比,今天多出了一倍還不止。如果趁著現在息兵安民的機會,加以精簡,辭退疲憊的冗兵,的確是很便利的事。”宋真宗說:“的確如此。然而趁北敵請求和盟和西戎歸附納款的時機,馬上進行精簡,那麽軍旅必定會鬧情緒,覺得國家為了節省費用,就急著裁軍。不如先從下軍中挑選勇猛有力的,依次補為上軍。這樣也能鎮住流言,使大家不被迷惑。那些年老有病的,待到秋冬季節選拔將臣時,讓他們退役好了。”
六月十五(辛卯),因趙德明(即已故夏州羌首李繼遷的嗣子李德明;顯然這時恢複了原先的賜姓)歸附納款,宋真宗下詔曉諭河西諸蕃,讓他們各守疆界。
同時,殿前都指揮使高瓊請求得到版印的經史,宋真宗下詔給了他。
六月二十三(己亥),達旦國九部派使者出使遼國。
秋七月初四(庚戌),文士劉質進呈用兵要略的策論。宋真宗召他到中書省試策。
七月十二(戊午),黨項派人到遼國入貢。
七月十八(甲子),宋真宗下詔說:“朝廷將恢複設置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博通賁典達於教化、才識兼茂明於體用、武足安邊洞明韜略、運籌決勝軍謀弘遠、才任邊寄堪為將帥等六科;讓尚書吏部傳告諸路,允許文武群臣和草澤隱逸人士前來應舉。委托中書門下省先行加以考試。如果才器和業績可觀,可以具名奏聞。”
七月二十一(丁卯),女真派使者到遼國進貢。回鶻派使者到遼國,請求歸還先前被扣留的使者,遼國於是將他們全放回去了。
七月二十八(甲戌,續通鑒作丙戊,疑有誤),西川轉運使黃觀上言,說益州將吏和平民紛紛請求留下知州張詠。宋真宗下詔褒揚了他。很快他趁派使者去巡撫西川時,讓他向張詠諭旨說:“有愛卿在那裏,朕再無西顧之憂了。”
八月初三(戍寅),雍王趙元份病故。趙元份初名趙德嚴,是宋太宗的四子,僅次於宋真宗,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出閣後改名趙元俊,拜同平章事,封冀王,接著在雍熙三年(986)改為今名,並加兼侍中和威武軍節度使,進封越王。淳化中年,他兼領建寧軍,後改鎮寧海和鎮東。宋真宗即位後,加他為中書令,改鎮永興(長安)和鳳翔,也改封雍王。宋太宗下葬永熙陵時,他出任山陵使,進拜太傅。宋真宗北征時讓他留守東京。這時他病故,終年三十七歲。宋真宗追贈他為太師和尚書令,進封鄆王。趙元份為人寬厚,言行全都符合禮數,外表魁梧。他娶崇儀使李漢斌的女兒為妻。李氏是個悍婦,嫉妒殘酷,宮中婢女稍不如意,她必定加以鞭杖,有時甚至將人打死。宋真宗每有恩賜給趙元份時,總是交待要均分,但最終還是被李氏全拿走了。當趙元份臥病在床時,宋真宗親臨探視;見到他身邊居然沒有服侍的人,於是派宮女來為他喂送湯藥。當初,宋太宗駕崩前,皇親國戚都趕赴禁中,早晚前來探視,但李氏大多稱病不去。趙元份生日時,李氏用衣服和器用為他上壽,上頭都用龍鳳修飾。在為趙元份居喪期間,她毫無戚容,反而還有誹謗宋真宗的言語。宋真宗很清楚她的所作所為,隻是因趙元份的緣故容忍她。到這時,宋真宗也不想暴露她的罪狀,隻是削去她的國封,將她安排在另一個地方居住。
八月十一(丙戊),有司部門上呈新製定的權衡法。同時,宋真宗派內臣帶著宋太祖的聖容,安放在揚州的建隆寺。次日,翰林學士晁迥因先前任鄆王趙元份的留守官屬時輔導無方,被貶為右司郎中。
八月十八(癸已,《宋史》作八月二十六之後),有彗星出現在紫微恒。八月二十六(辛醜),宋真宗臨幸南宮及恭孝太子宮。
九月初二(丁未),宋真宗任命向敏中為鄜延路都部署。九月初五(庚戌),因淮南幹旱,宋真宗下詔給轉運使,讓他疏理那裏的在押囚犯。
九月初八(癸醜),夏州的趙德明首次派他的都知兵馬使白文壽來京師入貢。
九月十八(癸亥),三司(鹽鐵與度支和戶部)上呈新編輯的敕令。同時,群臣三次上表為宋真宗上尊號,但他沒同意。
九月二十二(丁卯),宋真宗讓資政殿學士王欽若和知製誥楊億修撰曆代君臣事跡。王欽若請求讓直秘閣錢惟演等十人一同編修,宋真宗同意。
九月二十五(庚午),宋真宗臨幸興國寺的傳法院觀賞新翻譯的佛經。次日,他派近臣去重審開封府的在押囚犯。第二天,他下詔說:被蠻人掠走又放回的荊湖溪峒民眾,不限年月,全部歸還他們以前的產業。
冬十月初六(庚辰),鄆州知州丁謂等人上呈《景德農四敕》五卷。宋真宗下令刊印頒行。民間都因此得到很大便利。
十月十一(乙酉),吏部侍郎兼平章事畢士安來上早朝。到了崇政殿的廬舍時,他突然暴病發作。宋真宗得知後,急忙派中使前往安撫慰問。中使回來奏報說他病得很重。宋真宗當即徒步出宮親臨探視,畢士安那時已不能說話了。宋真宗下詔讓內侍竇神寶用肩輿(轎子)送他回歸府第,畢士安很快就病故了。
畢士安字仁叟,是代州雲中人,曾祖父畢宗昱曾任本縣令,祖父畢球曾任本州別駕,父親畢乂林累次被藩鎮使府聘用,在觀城令位置上去世,所以他家在那裏。畢士安少年時就好學,事奉繼母祝氏以孝聞名。祝氏說:“要學有所成,就必須尋求良師益友。”於是畢士安前往宋州,接著又到鄭州,和楊璞、韓丕、劉錫成為好友。他們都是鄭人。
乾德四年(966),畢士安進士及第,邠帥楊廷璋聘他到幕府掌管書奏。開寶四年(971),他任濟州團練推官,專門掌管鹽鐵酒水專賣,每年都增加了盈餘。後來他改任兗州觀察推官。太平興國初年,他成為大理寺丞,兼領三門發運事務。吳越王錢俶進獻兩浙土地後,宋太宗選拔畢士安為台州知州。他上言說:“錢氏上呈的地圖和戶籍,有司部門都誇張了租賦的數目。如今湖海新歸附的百姓剛得到天子任命的官吏,朝廷應當對他們有所安撫。希望陛下一律采用舊的戶籍征稅。”宋太宗下詔準許。翌年,他升遷左讚善大夫,改任饒州知州,又改為殿中丞。不久宋太宗召他回朝,任命他為監察禦史。接著他又出任乾州知州,但因母親年老表示願意降職就近奉養。朝廷於是改任為監汝州稻田務。
雍熙二年(985),諸王出閣。宋太宗謹慎地為他們挑選僚屬,於是讓虞部郎中王龜從兼任陳王府記室參軍,水部員外郎王素兼任韓王府記室參軍,秘書丞張茂直兼任益王府記室參軍,並升遷畢士安為左拾遺,兼任冀王府記室參軍。宋太宗召見他們說:“各皇子生長在宮庭,不熟悉外間的事。他們逐漸成人,必得依靠良士讚助輔導,使他們每天都能聽到忠孝之道。愛卿等人加勉吧。”並賜給他們襲衣(一套官服)、銀帶、鞍勒馬。
畢士安本名畢士元,因“元”犯諸王的名諱,所以改名。不久他升遷考功員外郎。端拱中年,宋太宗下詔讓王府僚屬各獻所著文章。宋太宗閱視了好幾天,問近臣道:“他們的才氣已由此可見。你們看誰最優異?”有人說是畢士安。宋太宗說:“朕也這麽覺得。”很快就讓畢士安以本官知製誥。冀王請願讓他留在府邸,但宋太宗沒答應。淳化二年(991),宋太宗召他進入翰林為學士。執政大臣推薦張洎,但宋太宗說:“張洎比起畢士安來,在詞藝方麵的資曆當然不差,但他的操履卻遠在畢士安之下。”畢士安因父親名畢乂林而上表推辭。朝議覺得雙名不避諱,但畢士安不肯。淳化三年,他和蘇易簡一同知貢舉,朝廷加他為主客郎中。他因病請求外任,朝廷於是改任他為右諫議大夫兼潁州知州。趙恒(即後來的宋真宗)以壽王身份出任開封府尹時,召畢士安為判官。當他成為皇太子後,將畢士安由兼右庶子升遷給事中。宋真宗即位後,讓畢士安代理開封府事,拜他為工部侍郎兼樞密直學士。當時近臣中有人仗勢強娶民間已定婚的女子,女子家告到開封府。畢士安為此上奏,歸還了那女子。成為朝臣的諸王府常從官屬,每當授任於外時,宋真宗總要讓畢士安戒告並勉勵他們。
鹹平初年(998),畢士安辭去府職,改拜禮部侍郎,又成為翰林學士。宋真宗下詔挑選官員校勘《三國誌》、晉、唐書。有人說兩晉的事大多低鄙惡劣,不能流傳於世。宋真宗將這話說給近臣們聽,畢士安說:“惡劣的事可用來警戒當世,善良的事可用來勉勵後來。善惡的事,《春秋》全都記載。”宋真宗覺得有理,因此命令刊印這些史書。畢士安因眼病請求解職,宋真宗於是改任他為兵部侍郎,出任潞州知州,特地增加他的月俸。不久他又入朝成為翰林侍讀學士。景德初年(1004),他兼任秘書監。契丹陰謀入境時,畢士安首先上疏應詔,談到五件大事,陳述了選將、餉兵、理財等策略。宋真宗嘉許地采納了。
宰相李沆去世時,宋真宗提拔畢士安為吏部侍郎兼參知政事。他入宮謝恩時,宋真宗說:“還沒完呢,還想讓愛卿為相。”畢士安磕頭謝恩。宋真宗說:“朕倚賴愛卿輔政,哪裏隻是今日。然而現時正是多事之秋,朕在尋找能和愛卿同進的人。愛卿覺得誰能勝任?”畢士安說:“當宰相的人必須有相應的才器,才能身居其位。臣駑鈍老朽,實在不足以勝任。但寇準忠義並行,也善於決斷大事。他就是宰相的人才。”宋真宗說:“聽說他為人剛烈,會意氣行事。”畢士安說:“寇準方正慷慨,很有大節,忘身徇國,秉持正道,嫉惡如仇。這是他曆來的行為,朝臣罕有比他更強的,所以流俗都不喜歡他。如今天下百姓雖然承蒙陛下的仁德,得到安寧休息;然而西北的跳梁小醜依然是邊境的禍患,朝廷正應當使用像寇準這樣的人。”宋真宗說:“愛卿說得對。朕將利用愛卿的宿德為他鋪路。”不到一個月,宋真宗就讓他以本官和寇準一同拜平章事。畢士安還兼監修國史,位居寇準之上。寇準為相,堅守正道,嫉惡如仇,所以小人日夜想法要搞倒他。有個叫申宗古的平民誣告寇準勾結安王趙元傑。寇準非常惶恐,不知如何為自己辯白。畢士安極力為他辯護,朝廷於是將申宗古送交官吏,全部得到他的奸情,將他斬首。寇準因此獲安。
景德元年九月,契丹統軍蕭達蘭帶兵分出劫掠威虜、順安、北平,並入侵保州,攻打定武,但多次被北宋諸軍擊退。他隻好東進駐紮在陽城澱,接著進攻高陽。遼軍又不能得逞,轉而窺視貝、冀、天雄,號稱有二十萬兵馬。宋真宗坐在便殿,詢問大臣們對敵的策略。畢士安和寇準於是逐條陳述如何防禦,又一道建議宋真宗禦駕親征,臨幸澶淵(今河南濮陽)。畢士安認為應當在仲冬前往澶淵;寇準則認為必須馬上前往,不能拖延。宋真宗最後還是采用了畢士安的建議。當初,鹹平六年時,雲州觀察使王繼忠在和遼兵作戰時失陷在契丹。到這時,他作為契丹大臣為遼人奏請議和。大臣們都拿不準,隻有畢士安認為可信,極力讚成和契丹議和,認為宋真宗應當不斷和他聯係,逐漸導致和議。宋真宗覺得敵人如此強悍,擔心北疆難保。畢士安說:“臣曾得到從契丹過來投降的人,說他們雖然深入國境,但在戰場上屢次受挫,不甚得誌,暗中很想退兵,又為沒有名目而覺得可恥。而且對方就不怕有人趁虛而入,傾覆他們的巢穴?所以他們的和議要求並不虛妄。王繼忠的奏請,臣覺得陛下應當相信。”宋真宗很高興,於是下手詔給王繼忠,答應他的請和。
當時宋真宗已下詔巡幸澶淵,而朝臣依然議論紛紛,有二三位大臣進獻巡幸金陵或成都的計劃。畢士安急忙和寇準請求入宮應對,極力反對這麽做,並堅持出巡澶淵的建議。宋真宗戒嚴兵馬準備出行時,又出現太白晝見(白天見到金星)和流星出上台北貫鬥魁的天象。有人趁機說大軍不應北上,也有人說是應驗大臣將死。畢士安剛好臥病在床,急忙寫信給寇準,說:“我屢次請求抱病扈從禦駕,但陛下下手詔不許。如今大計已定,唯請相公自勉。我如果能應驗星變,而成就國家大事,那也是自己的心願。”沒多久,他就扶病親自趕到澶淵,在行宮晉見宋真宗。當時朝廷已在那裏集聚了數十萬大軍,契丹大為震驚,但依然趁勢劫掠德清。但到了澶淵北郊,遼軍遭到宋軍伏兵的萬弩攻擊,主將蕭達蘭中箭身死,遼軍兵眾也就撤退回去了。
當東上閤門使曹利用出使契丹回來時,宋真宗了解了和議的要領。曹利用接著和契丹使者姚東之一道回來,和議因此定了下來。北宋答應每年饋贈契丹銀子絲絹三十萬。朝臣都認為太多。畢士安說:“不這麽做,契丹人就會覺得我們不重視和議,通好的事恐怕就不能持久。”當雙方罷兵後,畢士安跟從禦駕回京,並幫助宋真宗根據實情挑選優良守將對換著出鎮邊境:李允則出鎮雄州,馬知節出鎮定州,孫全照出鎮鎮州,楊延昭出鎮保州。其他藩鎮的擇用也各得其所。宋真宗還下令塞上得到境外牛馬之類的全都歸還給對方,並開通互市,解除鐵禁,招撫流亡,增廣儲蓄。沒多久,夏州的趙德明也納款內附。北方的契丹和西北的夏羌安定後,朝廷內外略感安寧,於是根據時勢製定律法,依次加以施行。朝廷還恢複設置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等六科,廣為選取士人。
景德二年,畢士安接連上了七八道表章,因病請求罷免,但宋真宗下優詔不許,並派中使到他府邸敦勸曉諭。畢士安不得已,隻好重新出來視事。他後來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他死時六十八歲。宋真宗乘坐車駕親臨哭喪,為他取消五日朝會,追贈他為太傅和中書令,諡號文簡。他還命令皇城使衛紹欽治喪,有司部門給予鹵簿(儀仗)。宋真宗還錄用他兒子畢世長為太子中舍,畢慶長為大理寺丞,他孫子畢從古為將作監主簿。
畢士安為人端方沉雅,很有見識,寬和而有涵養,風采優美,善於談吐,所到之處都以嚴正著稱。雖然年老眼花,但他依然讀書不輟。他總是自己校對文字,或親手繕寫。他又精於詞翰,也十分在意,留有文集三十卷。他曾跟人說:“我在任上並無顯赫的聲譽,但盡力自我規檢,或許隻稱得上沒有過失而已。”他交遊的人從不朋黨,唯有王祐和呂端格外器重他,王旦、寇準、楊億則跟他關係很好,而王禹偁和陳彭年都是他的門人。王禹偁是濟州人,年幼時因有事到畢士安的官舍,畢士安覺得他並非平常童子,所以留下他,親自教學,後來他的事業也日益顯赫,最終登科進用,更在畢士安之前。當畢士安出任知製誥時,他的任命製書還是王禹偁親自寫的。
畢士安去世後,宋真宗跟寇準等人說:“畢士安是個大好人。他在南府和東宮事奉朕,最後官至輔相。他正身慎行,有古人的風尚。這時卻突然淪沒,朕深感哀悼惋惜。”
畢士安富貴之後,對自己的奉養無異於平常,也從未為了子孫而置辦家產,所以天下人都稱讚他的清廉。當王旦為相時,當麵上奏說:“陛下先前稱讚畢士安清廉謹慎,如同古人,讓在位的人聽後無不感歎。他官至輔相,而在各地都沒有田園住宅。家人居喪尚未結束,用度已經短缺。真不辜負陛下的知遇。然而假使讓他家人靠借貸為生,應當會有人加以周濟。臣私下覺得應當出自聖上的恩典,並非臣膽敢將這當作自己的私人恩惠。”宋真宗深為感歎,於是賜給畢士安家人白金五千兩。這都是後話。
要想知道宋真宗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