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平元年(遼統和十六年)即公元998年春正月初一(辛酉),北宋改元為鹹平。正月初三(癸亥),宋真宗趙恒在宰相呂端的府第設宴招待近臣,慶祝元旦歲節。此後這一做法成為慣例。
正月初五(乙醜),遼聖宗耶律隆緒前往長濼(今內蒙奈曼旗西北的湖泊;契丹皇帝春獵捕鵝之地)。
正月初六(丙寅),有司部門為北宋皇太後李氏上諡號為元德皇太後。同時,翰林學士楊礪等人奉詔主管禮部貢舉,為此請求入宮應對。宋真宗召見他並賜坐,跟他說:“貢舉應當選拔寒俊人士,認真尋求有才有藝的實幹官員,以滿足朕的心願。”
正月十二(壬申),昭宣使王延德上呈《太宗皇帝南宮事跡》三卷。宋真宗下令將之送交實錄院。次日,朝廷開始下令諸王府記室、翊善、侍讀等官員分別兼任南北宅教授,時不時又派人到那裏為諸王伴讀,然而沒有固定的官員。
正月十四(甲戌),宋真宗下詔說:“諸路場務(諸如鹽鐵)拖欠的官府財物,必須讓主管官員負責償還,不必牽連那些沒有參與欺瞞的監臨官員。”
當初,李至主管國子監,校定各種經史和音疏,並推薦說:“國子博士杜鎬與直講孫奭和崔頤正,全都苦心經營學問,博覽《九經》,提問質疑,也都有所依據。希望讓他們重新加以刊正,除去錯誤和荒謬的部分。”宋太宗聽從了。杜鎬是無錫人;崔頤正是封丘人。正月十七(丁醜),宋真宗尋訪精通經義的朝臣,李至再次推薦了崔頤正。宋真宗當即召他來到後苑,讓崔頤正講解《尚書·大禹謨》,並賜給他五品官服。另一天,宋真宗跟輔臣說:“崔頤正講得非常精妙。你們可以在班行中再挑選些精通經史和有操行的人,將他們的名字奏聞。”此後,宋真宗每天都要崔頤正到禦書院等待應對,講解《尚書》,直到第十卷。
正月十八(戊寅),宋真宗登禦崇政殿,召來二百七十多名禦龍直,檢試他們的武藝,然後提拔了其中的二十六人。
正月二十(庚辰),監察禦史韓見素上表請求退休致仕,雖然他當時才四十八歲。宋真宗問輔臣道:“韓見素年齡還輕,卻急著請求致仕。這是什麽原因?”呂端說:“韓見素生性恬靜退讓,喜歡修煉。”宋真宗為此感到為難。李至說:“近世朝臣行班中,急躁好進的居多,謙讓知止的很少。如果答應他的請求,也足以鼓勵良好的風氣。”宋真宗默然無語,於是授韓見素為刑部員外郎,讓他在該位置退休致仕。韓見素是鳳翔人,致仕後隱居華山,活到八十多歲才去世。
正月二十一(辛巳),名僧你尾尼等人自西天前來朝拜,聲稱在路上走了七年才抵達京師。正月二十四(甲申),有彗星出現在營室(即室宿)北麵,光芒尺餘。
二月初二(壬辰,《宋史》作次日癸巳),宋真宗召輔臣入宮,問道:“慧星出現是十分異常的天象,該怎麽辦?”呂端等人答道:“事變將發生在對應齊、魯的地帶。”宋真宗說:“朕以天下為憂,豈能隻在乎一個地方?”李至說:“陛下的這句話,就可以消除妖星。”二月初四(甲午),宋真宗下詔讓百官極言朝政的得失,並避免在正殿上朝,還減少平常的禦膳。次日,宋真宗親自複審囚犯,聽任流放以下囚犯中的老幼和病人的親屬將他們贖回,並將杖刑以下的全都釋放。宋真宗還下詔,讓諸州長吏公平判決刑獄和訴訟案件,並申理冤案和濫案。
吏部郎中兼直集賢院田錫出任泰州知州。他還沒赴任前,就出現了星變。田錫上疏說:“朝廷不應將夏州交給李繼遷,也不應稱他為趙保吉。以臣的愚見,根據他曆來的多變和欺詐,必定不肯長久尊奉朝命,永保邊塞的安全。縱容李繼遷的確是政事的很大失誤。”他又說:“樞密院的公事,宰相不得參與;中書省的政事,樞密使又不得議論。這樣做才導致軍事謀略不精,國家計劃不善。去年靈州的戰役,關西無辜而死的民眾多達十五萬多,這一咎處將由誰負責?這也是導致朝政和教化鬱結的重大因素。”疏奏上呈後,宋真宗當天就召他入宮應對,一直深談到太陽偏西。田錫將要離京時,又獻上密封奏事。宋真宗於是又把他叫回,跟他說:“愛卿隻管赴任去,不用半年,朕就會召愛卿歸來。如有需要當麵奏論的大事,可以乘坐驛傳趕赴宮闕。”後來還兩次派中使給他豐厚的賞賜。這是後話。
二月初七(丁酉),彗星消失了。次日,宋真宗下詔,因禮部貢舉已經暫停許久,當世的人才頗為埋沒,所以讓禮部在合格的候選人中選拔進士五十人,其他諸科一百五十人;但規定來年不得以此為例。
二月十六(丙午),遼聖宗任命監門衛上將軍耶律伊囉為中台省左相。
三月初十(己巳),北宋設置太平州(今安徽當塗)。三月十三(壬申),宋真宗在瓊林設宴招待進士汝陽人孫僅等人。孫僅是左正言孫何的弟弟。
先前,吏部銓選注擬官員時,在告身(任命狀)上都書寫他們以前的罪過。三月十四(癸酉),宋真宗下詔,要求自今以後不用這麽做。
當初,宗正少卿趙安易上言說:“在別廟祭饗時,懿德皇後排在淑德皇後之上。臣不太懂她們升降的理由。還請求陛下加以改正。” 但宋太宗不答應。 淑德皇後是鄴都人,已故滁州刺史尹廷勳的女兒;她兄長尹崇珂曾任保信軍節度使。趙光義(即後來的宋太宗)在後周時娶她為妻,算是結發妻子,但她很早就去世了。懿德符皇後則是後來娶的,也很早就去世了。當朝廷商議合祭時,有司部門都請求將懿德皇後升級配享。趙安易又上言說:“如果根據先後,則應當用淑德皇後配享。”於是宋真宗下詔,讓尚書省集體商議,也讓禮官一同認真評定。大家商議後上言說:“淑德皇後生前沒有位號,死後才追崇後位。況且太宗剛入潛龍(即儲君)時,她早已謝世。懿德皇後則享封大國,由她配享先帝比較說得過去。雖然沒趕上太宗登基,但早已彰顯賢懿的美德。臣等請求奉懿德皇後的神主(牌位)升配太宗的廟室。”宋真宗下詔準許,所以淑德皇後仍舊被放在別廟祭饗。
三月二十二(辛巳),因夏州叛將趙保吉(即李繼遷)歸順朝廷,宋真宗派使者去曉諭陝西官民,並讓綏、銀一帶的流民回鄉,每家發給一石大米。
這月,女真人派使者向遼國進貢。
夏四月初一(己醜),宋真宗下詔,讓諸州長吏清理牢獄,疏理長期未決的在押囚犯,為有病的人治療,並資助窮困的人。
四月初四(壬辰),因為幹旱,宋真宗派人到白鹿山祈雨(續通鑒作四月二十一己酉,朝廷派人祈雨)。
四月十四(壬寅),趙保吉派他弟弟李繼瑗到京師入朝謝恩。
四月十五(癸卯),遼聖宗因為崇德宮所在的州縣遭受水災,所以派人前往賑濟。四月十九(丁未),遼聖宗取消由民間為官員提供俸祿的做法,改從內庫拿錢支付百官。
同時,宋真宗跟宰相說:“諸路拖欠的租稅,先朝總有赦令原宥,全都予以蠲放。然而有司部門卻照樣催促征收。朕多少也聽說小民為此發愁哀歎。”四月二十一(己酉,續通鑒誤作己醜;此處以《宋史》為準),宋真宗采用判理欠司王欽若的建議,派使者乘坐驛傳到各地巡按,將百姓拖欠的租賦全都蠲免,總共免除了一千多萬,並釋放因拖欠而被關押的三千多囚犯。宋真宗因此對王欽若更加信賴和眷顧。
四月二十七(乙卯),遼聖宗前往木葉山。
五月初一(戊午),日食。五月初七(甲子),因為幹旱,宋真宗臨幸大相國寺祈雨;回到殿堂時京師果然下了雨。
五月初十(丁卯),遼聖宗到木葉山祭祀,並告訴祖先來年準備南伐。五月十三(庚辰),鐵驪族人向遼國納貢。五月二十八(乙酉),遼聖宗回到上京(今內蒙巴林左旗)。蕭太後下令,賜給年滿九十歲的婦人禮物。六月初一(戊子),遼聖宗前往祭祀祖、懷二陵。
六月初三(庚寅),密州發解官鞠傅,因為舉薦的人不當,本應罰金,但宋真宗特意下詔將他停任。他跟輔臣說:“舉薦他人為官的,聽說很多都是濫竽充數。必須認真挑選舉薦的官員,才能舉薦同類的人。如今外官的關鍵惟有轉運使,所以你們可以先認真挑選合適的,然後讓他們舉薦其他官員。”次日,宋真宗下詔讓群臣在常參官中舉薦勝任轉運使的人,不限人數。
同時,宋真宗下詔讓百官商議太祖廟的稱號。先前,主管太常禮院的李宗訥請求更改僖祖以下祖先的稱號,宋真宗將這事交給尚書省集體商議。大臣張齊賢上言說:“為人後者為之子(語出《春秋公羊傳》,意即成為人家的後嗣就是人家的兒子)。宗廟中哪有伯的稱呼?”宋真宗下詔讓禮官認真確定這事。禮官引用《春秋》魯閔公和魯僖公同為一代的先例,晉惠帝和晉懷帝,以及唐中宗和唐睿宗的故事,請求讓宋太祖和宋太宗作為昭穆同位。宋真宗下詔讓都省再次集中商議,結果他們同意張齊賢的看法。宋真宗又下詔讓禮官再次尋訪典故。禮官上言說:“太宗祭祀太祖長達二十二年,可稱作孝弟。這是不可更易的體製。唐玄宗稱唐中宗為皇伯考(伯父),唐德宗稱唐中宗為高伯祖。伯的稱呼有什麽不可!臣等參議的結果,覺得自今以後的合祭日,可以依照議典,讓太祖和太宗同位異座,太祖位仍舊稱孝子。”宋真宗準奏。李宗訥是已故宰相李昉的兒子。
六月二十九(丙辰),宋真宗因幹旱蠲免了開封府和二十五州軍的田租。
秋七月初一(丁巳),遼聖宗在聽政的同時親自重審囚犯。
同時,廣西轉運使陳堯叟上言說:“臣的下屬各州,風土習俗本來就不同,加上桑樹很少,當地百姓除了耕種水田之外,隻種植麻苧,一年有三次收成。麻布織出來時,每端隻能賣上一百錢。這都是因為織布的人多而購買的人少的緣故。如今臣因為國家急需軍須,布帛十分重要,所以勸諭下屬民眾廣為種植麻苧,然後官府用食鹽折算成錢幣購買麻苧。至今不到二年,已得到三十七萬多匹。希望自今以後,允許以他們種植麻苧的田畝,折算規定的桑樹棗樹數目,讓各縣令佐依照舊例課稅。將布匹賣給官府的百姓,可以免稅。如此一來,則布帛上供朝廷,貨幣下流民間,公私都得到好處,得到的利益將非常廣博。”宋真宗下詔聽從了。
七月初八(甲子),宋真宗下詔,為看守清掃山陵的百姓蠲免租賦的什分之二。七月十三(己巳),他又下詔,讓淮河沿岸諸州掩埋暴露在外的遺骸。
八月初一(丁亥),宋真宗下詔給三司,說:“必須預估茶、鹽、酒的稅收,能滿足國用就行了,不得隨意增加賦斂,給百姓帶來困弊。國家的各色費用必須節約,並逐條加以分析後奏聞朝廷。”
八月初五(辛卯),京西轉運使合肥人姚鉉上言說:“精明強幹並能愛民的各路官吏,都會製定合理的條目,除去煩瑣擾民的政策。然而他們改革弊病的結果,大多不利於那些狡猾的胥吏。所以等到這些愛民的官吏期滿離任後,那些胥吏都將改革的文件藏了起來。蠹害地方政事的,莫甚於此。一應知州、知府、知軍、都監、通判、幕職、州縣官員,如果在任上有些改革計劃,和可以經久的大事,在年終時將簿冊在交替那天交付新官,讓他們加以遵守,不得隨便相信下吏,匆忙胡亂更改。如果新的計劃的確非常不便,州裏應當奏聞朝廷,幕職以下的官員則應向長吏報告,等待改正。《論語》說:‘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這的確是聖人的格言,也是國家的當務之急。”宋真宗準奏。
八月十七(癸卯),朝廷禁止新製的小錢。
八月十九(乙巳),工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錢若水等人上呈《太宗實錄》八十卷。宋真宗閱覽該書後哭泣流淚,下詔褒獎曉諭他們。當時錢若水主管集賢院,因此得以使用院印,史館也不幹預;所以他們才花了九個月時間就寫好了實錄。當初,宋太宗有條非常馴服的狗,經常在宋太宗的乘輿左右。宋太宗駕崩時,那狗整天哀號,不肯進食,因此被送到永熙寢宮。李至曾作了首歌記載這事,並把它送給錢若水,裏麵有兩句是:“白麟硃雁且勿書,勸君書此懲浮俗。”錢若水沒把這事記載在實錄裏。宰相呂端雖名為監修,但基本不管這事,書成後也沒署呂端的姓名。李至把這故事當作自己的專利美談,但錢若水聲稱自己奉詔專權修撰,並不隸屬史局管轄。他又援用唐朝的舊事反駁李至,時議不能改變他的意誌。
八月二十三(己酉),宋真宗臨幸諸王的王宮。八月二十七(癸醜),他下詔說:“監管糧倉的京朝官,不許因盈餘而額外課稅。”
九月初一(丁巳),遼聖宗在得勝口停留。
九月初三(己未),宋真宗的乳母秦國延壽保聖夫人劉氏去世。宋真宗在苑中為她發哀,還取消三日朝會,並為她的葬禮安排鹵簿(儀仗)。
先前,宋太宗命令參知政事張洎重修《太祖實錄》,但還沒成書張洎就病故了。九月十三(己巳),宋真宗下詔讓宰相呂端和集賢院學士錢若水一同負責這事。錢若水懇切推辭,但宋真宗說:“愛卿新近修撰的《太宗實錄》非常周詳完備,但太祖實錄的缺漏很多,所以讓愛卿重修,千萬不要多加謙讓。”
豹林穀隱士種放的母親病死,但他因為貧窮而無法安葬,於是派書僮奴仆前來向翰林學士宋湜等人請求幫助。宋湜與錢若水和王禹偁一同上言說:“先帝曾召見過他。如今他沒錢安葬母親,想要私下請托關係。臣等恐怕這樣會掠走朝廷的美譽。”九月十六(壬申),宋真宗下優詔賜給種放穀粟布帛和緡錢。
同時,宋真宗下令讓綾錦院改織絲絹。九月十八(甲申),綾錦院首次將新織的絲絹進獻禦座。
九月二十三(己卯),宋真宗任命左衛上將軍張永德為太子太師。
根據舊製,有些國子監和開封府的舉人是發解官的親戚,而該兩司輪流負責科舉考試。宋真宗擔心他們涉嫌徇私,因此在這年秋季特別挑選官員對他們另行考試。
冬十月初一(丙戌),日食。
因宰相呂端長久生病,宋真宗下詔讓他免去朝謁,直接到中書視事。呂端累次上疏請求解職,宋真宗隻好於十月初三(戊子)允許他罷相,改任太子太保。當初,李惟清自知樞院位置被降為禦史中丞。他以為是呂端壓抑自己。當宋真宗讓呂端免於朝謁時,他彈奏說,有些常參官有病告假,卻一年多了照舊接受俸祿。他又指使他人指責呂端下屬堂吏的過失,想以此牽連到呂端。呂端說:“我奉行直道行走,無所愧疚;流言風語,不足為慮。”
同一天,宋真宗加張齊賢為兵部尚書,和參知政事李沆並為平章事。宋真宗也罷免了李至的參知政事,改任他為武勝節度使。李至因眼病被解除機務。當宋真宗授予他節度使的旄鉞時,李至入宮覲見,懇切請辭。宋真宗說:“這是長期被廢置的唐朝慣例。朕特意命令予以恢複,表示對賢臣的優敬。”又賜給他一首禦製詩,表示對他的寵幸。
十月初四(己醜),參知政事溫仲舒被罷免,改任禮部尚書;樞密副使夏侯嶠也被罷免,改任戶部侍郎。宋真宗接著任命樞密副使向敏中為兵部侍郎兼參知政事;任命翰林學士楊礪為工部侍郎,宋湜為給事中,並為樞密副使。
先前,有個攀附寵臣而身居近職的人,恃寵放肆,強娶了已經定婚的民女。民家前往開封府告狀。主管府事的畢士安當即請求入宮應對,奏報了這事。民女最終得以回到父母身邊,也和未婚夫成婚。那攀附的人則日夜在宋真宗麵前大講畢士安的壞話,畢士安因此請求解除自己知府事的職務。宋真宗答應了,讓他重新進入翰林當學士。翰林學士承旨宋白曾獻上《擬陸贄榜子集》,宋真宗覺察出他想得到重用的意思,便任命宋白為代理開封知府。後來宋白厭倦了聽斷府事,所以不到半歲,也請求辭職。這是後話。
要想知道宋真宗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