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三:德宗求治之二:唐德宗重用楊炎與西川節度使崔寧入朝

(2018-02-15 16:23:50) 下一個


大曆十四年即公元779年五月二十三(癸亥),皇太子李適在唐代宗病逝後即位成為唐德宗,馬上大刀闊斧地改革弊政。


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害怕唐德宗的威名,上表獻錢三十萬緡。唐德宗想要接受,又怕被他欺騙;想要謝辭,又找不到合適的借口。崔祐甫請他派使者去慰勞淄青將士,趁機用李正己獻上的錢賜給他們,使將士們人人感戴皇上的恩澤;同時又可以讓其他各道知道朝廷不看重金錢財物。唐德宗很高興,聽從了他的建議。李正己大為慚愧,也服了唐德宗。天下人都覺得太平盛世,也許很有希望了,結果剛好相反。


秋七月初一(戊辰),日食。同時,禮儀使兼吏部尚書顏真卿上言說:“高宗上元中年(675),政權掌握在帝王後宮,才開始增加祖宗的諡號。玄宗末年,奸臣竊取詔命,累代聖上的諡號,有的甚至加到十一個字。周朝的文武王,稱文就不稱武,稱武就不稱文,豈是因為他們的盛德不夠?其實是因為群臣覺得稱謂已經至高無上。所以諡號很長並不為褒,很短也並不為貶。如今累代聖上的諡號太長,有違古製。臣請自中宗以上都遵從最初的諡號,睿宗為聖真皇帝,玄宗為孝明皇帝,肅宗為宣皇帝。這樣既節省文字,又崇尚質樸;做到端正名分,注重根本。”唐德宗命令百官集中討論,結果儒學人士都讚同顏真卿的建議;隻有領兵出身的兵部侍郎袁傪表示異議,上奏說:“山陵和宗廟的玉冊和牌位都已經刊刻,不能輕易更改,”這事便不了了之。其實袁傪純屬妄奏,並不知道山陵裏的玉冊刻的都是最初的諡號。


七月初三(庚午),唐德宗下詔說:“邕州所奏的金礦,的確對國家有好處。但是和人談利,並非朕平素的心懷。金礦可以讓百姓自由開采,官府不許禁止。”


唐代宗朝代時,很多事情都拖延遲滯,四夷的使者以及各地前來奏事的官員,有時幾年都沒有遣返,朝廷因此在右銀台門設置客省安排他們。後來那些上書言事卻不著邊際的人,或失去職務尚未重新敘用的,也都安排在那裏,一眨眼十年過去了。呆在客省的常有數百人,連同他們的部曲動不動就有上千,有些人還帶有牲畜。度支部門為他們提供糧食,費用巨大。七月初四(辛未),唐德宗下令對右銀台門客省進行清理,釋放那些被拘禁的,遣返那些事情辦完的,任用那些本該敘用的人們;然後撤銷了客省。這樣一來,每年節省了府庫的穀粟一萬九千二百斛(《舊唐書》作一萬二千斛)。


同一天,唐德宗任命吏部侍郎房宗偃為禦史中丞兼東都畿觀察使。


七月初五(壬申),由於豪華奢侈遠遠超出規定範圍,唐德宗下令拆毀元載、馬璘、劉忠翼的府第。當初天寶中年,皇親貴戚的府第樓舍雖然都建得極為奢侈華麗,但房屋的高低還是有所規定。但即使這樣,當年李靖家廟隻能成為天寶年間楊氏的馬廄了。安史之亂後,製度更加鬆弛,大臣、將帥、宦官競相修建府第樓舍,不耗竭財力不肯罷休,所以當時人們將這現象稱作木妖。唐德宗平時就痛恨這一風氣,所以下令拆毀其中特別豪華的。他還命令馬氏獻出他們的花園,歸屬宮司管轄,稱作奉成園。


七月初六(癸酉,通鑒作癸醜為誤),唐德宗削減通常進貢給宮中服用的錦緞一千匹,還削減了服飾器玩數千件。


七月初十(丁醜),朝廷重新在月華門外設置廄馬和隨仗(禦駕隨行儀仗)。


七月十二(己卯),唐德宗下詔,禁止公卿士人和百姓爭利。先前,各道節度觀察使都在揚州設置回易邸,唐德宗也下令予以撤銷。


次日,他又下詔給鴻臚寺,要求在京的回紇人以及其他胡人,穿戴各自的胡服,不許仿效華人。先前,羈留在京師的回紇人常有上千,穿戴漢人服飾又和漢人雜居的胡商也有兩千左右。縣官每天都得盛情接待他們,給他們資產,為他們提供住宿,市場的得利也都歸於他們。他們日益放縱驕橫,官吏也不敢過問。他們其中不少人穿著漢人服裝,去誘騙漢人婦女,娶為妻妾,唐德宗因此下達了這一禁令。同時,唐德宗也取消了商州每年橡膠的進貢。


七月二十四(辛卯),唐德宗取消官府酒水專賣收取暴利的做法。


唐德宗還在東宮當太子時,國子博士河中人張涉任他的侍讀。即位前夕,唐德宗將張涉召入禁中,事無大小全都向他谘詢,並在第二天就把他安排在翰林當學士,對他無比親信器重。七月二十八(乙未),他任命張涉為右散騎常侍,仍然兼任學士。


七月三十(丁酉),唐德宗下詔,因為國用不足,所以取消了宣王以下開府官員部屬的俸祿。


八月初七(甲辰),唐德宗任命門下侍郎兼平章事崔祐甫為中書侍郎,照樣平章事。他還任命道州司馬楊炎為門下侍郎,懷州刺史喬琳為禦史大夫兼京畿觀察使,同時升任同平章事。唐德宗正在勵精求治,用人不按資曆。他征求崔祐甫的意見,看誰能入相。崔祐甫推薦說楊炎是個大器,唐德宗平時也聽過他的聲名,所以將他從貶謫的地方召回重用。喬琳是太原人,性格粗疏草率,喜歡詼諧,但沒有其他長處;隻是因為和張涉關係密切,張涉稱讚他才可大用。唐德宗相信了張涉的話而重用他。聽到喬琳入相這事的人無不感到驚愕。


唐代宗時,吐蕃多次派使者前來求和,同時又不斷入寇為盜。唐代宗將他們的使者都留下,前後八批,甚至有些老死都無法回歸的。對俘獲的吐蕃人,朝廷也都將他們發配到長江和五嶺南部地區。唐德宗希望用仁德感懷吐蕃,便於八月初八(乙巳)任命隨州司馬韋倫為太常少卿,出使吐蕃,並集中了五百吐蕃俘虜,各賜給一套衣服,將他們遣返回去。


協律郎沈既濟呈上有關官員選拔的建議,說:“選用官員的原則,不過三科而已:即德、才、勞。如今選官部門都沒做到這點。考核的標準,都隻在書判、簿曆、言詞、俯仰方麵而已。行動安詳和說話斯文,並非就是有德。詞藻華麗和文翰芳菲,並非就是才幹。資曆很深和多次參考,並非就是勤勞。用這樣的標準去尋求天下人士,當然無法做到詳盡。如今不是當地的人,就不能使用鄉閭戶籍。同樣,缺乏明鑒的人,也不能在吏部當權。臣認真研究斟酌了古今選官的辦法,覺得五品以上以及各司長官,應當由宰相提拔敘用,吏部和兵部參加評議。六品以下或部門僚佐,則允許州和府直接聘用。州牧郡守和軍隊將帥,如果選用不公,吏部和兵部必須核查檢舉,對那些徇私冒進的人治罪。對於不認真謹慎選拔官員的大臣,輕的加以罷黜,重的則應明正刑典。責成他們嚴格履行選舉職責,那樣誰敢不勉力而行!如果能做到這樣,那麽賢能的人將不用鼓勵就能自進,而不肖的人則不用壓抑就能自退,眾多有才能的人就能出任要職,天下便可以得到大治。如今選拔官員的方式都是由吏部選擇人才,然後送到州郡去試職。如果他們不能稱職,辦事紊亂,朝廷責備刺史時,他們都說:官員是吏部任命的,所以不敢罷免。朝廷責備吏部侍郎時,他們都說:官員是通過書判和資考後授任的,無法擔保他們以後的事。朝廷責備令史時,他們則說:官員是根據資曆和升貶出入派去的,其他就不知道了。黎民百姓為此徒然遭罪,都是誰的責任?如果州牧郡守自行聘用部屬,那麽他們能往何處推卸責任!如果州郡濫用僚佐,那麽隻要更換一名刺史就行了。但如果吏部濫用職權,那麽即使更換侍郎也無濟於事。因為候選官員浩浩蕩蕩,叫他們如何都了解得過來?這是製度的原因,而不是主管部門的過錯。如今各道節度、都團練、觀察、租庸等使,自判官和副將以下的僚佐,都是由他們自己選擇。即使其間或許有些情麵故友等徇私的事,但總體來說,十分之七還都是行得通的。所以自行聘用屬吏的辦法,已經在今天試行了,隻是還沒有到達州縣的級別而已。這麽做是利是弊,一比較就看得出來。如果真讓各道諸使的僚佐都由吏部任命,那麽他們怎能承擔藩鎮的重任,處理如此繁忙的財賦事務!”沈既濟是吳縣人。


當初,衡州刺史曹王李皋治理衡州很有政績,湖南觀察使辛京杲因嫉妒而誣陷他犯法,結果朝廷將他貶為潮州刺史。當時楊炎在道州,知道他的正直。楊炎入相後,重新提擢他為衡州刺史。李皋在任上被誣陷時,考慮到他母親太妃年老,怕她擔驚受怕,出門時則穿上囚服到有關部門申辨,回家時則拿著牙笏掛著魚符,沒事一般。當他被貶到潮州時,還向太妃慶賀,說自己升官了。到這時,他才向母親下跪謝罪,把實情告訴了她。李皋是曹王李明的玄孫。李明是唐太宗第十四子,於貞觀二十一年受封曹王,兩年後賜實封八百戶,不久加滿千戶。顯慶中年(568左右),他授任梁州都督,後曆任虢、蔡、蘇三州刺史。唐高宗下詔讓他繼承巢剌王李元吉(即玄武門事變中被殺的唐太宗弟弟)的香火。調露二年(680,《舊唐書》作永崇中),他被太子李賢案件株連,降封為零陵王,並被流放到黔州。黔州都督謝祐為了迎合武則天的意旨,逼迫他自殺。唐高宗深為哀悼,黔州府的官僚因此全被免職。


朔方和邠寧節度使李懷光取代了郭子儀之後,邠寧府的宿將史抗、溫儒雅、龐仙鶴、張獻明、李光逸等人因為功名平時都在李懷光之上,所以怏怏不樂,心裏不服。李懷光派兵去防秋(主要防備吐蕃入侵),駐紮在長武城。這些將領們沒有及時按照軍期進退。監軍翟文秀勸李懷光上奏朝廷,讓他們都入宮宿衛。李懷光聽從了。當這些將領離開軍營時,李懷光派人追捕,用其他罪名誣陷他們,還說:“黃萯(大曆八年即公元773年十月和吐蕃的戰役,詳見那年的故事)的敗仗,都是你們造成的!”居然把他們全都殺了。


八月二十六(癸亥),唐德宗下詔,允許死亡在外地的人的親人用棺柩將他們的屍體運回京城。


九月初七(甲戌),朝廷將淮西節度改為淮寧軍。


西川節度使兼同平章事崔寧在蜀地長達十餘年。他仗恃地險兵強,恣意淫逸奢侈。朝廷對他十分頭疼卻無法改任。這時,他從成都入朝,唐德宗加授他為司空兼山陵使。


九月十四(辛巳),唐德宗任命檢校刑部尚書白孝德為太子少傅。九月十九(丙戌),他又任命秘書少監邵說為吏部侍郎,給事中劉乃為兵部侍郎,中書舍人令狐峘為禮部侍郎。


這期間,南詔王閣羅鳳去世,他兒子鳳迦異之前已經死了,因此他孫子異牟很快就繼立。冬十月初一(丁酉),吐蕃與南詔合兵十萬,三道入侵中原:一道入侵茂州,一道入侵扶、文二州,一道入侵黎、雅二州,還說:“我們打算奪取蜀地作為東府。”崔寧人在京師,留在成都的部將們無法抵禦入侵。胡虜接連攻陷州縣,刺史紛紛棄城逃走,士人和平民也都逃竄,藏匿在山穀。唐德宗非常擔憂,催促崔寧回歸藩鎮。崔寧都已經告辭了,楊炎跟唐德宗說:“蜀地非常富饒。崔寧占據那裏,朝廷失去這一外府已有十四年了。崔寧雖然入朝,他的全部軍隊還守在那裏,從來不向朝廷進貢賦稅,國家有蜀卻等於無蜀。況且崔寧和他的部將本來都是夷人,因為作亂才得到這官位,朝廷對他的威令從來行不通。今天即使派他回去,恐怕也沒用處。如果他真的有功,那麽更不能罷免他。這等於是蜀地如果戰敗,朝廷自然失去了它;但即使勝利,朝廷也得不到它。還希望陛下深思熟慮。”唐德宗問道:“那該怎麽辦?”楊炎說:“請陛下將他留下,然後派朱泚所領的數千範陽衛戍士兵,以及一些禁兵前往出擊,還怕不能打敗吐蕃人!那時朝廷就能趁機安置親兵在他們的身邊當心腹,蜀將必定不敢亂動。陛下然後再改派將帥前往接任,使得巴蜀的千裏沃壤重新為國家所有。這正是利用小害而收取大利。”唐德宗說:“真是好主意!”於是將崔寧留下。


當初,馬璘忌妒涇原都知兵馬使李晟的功名,因此派他入宮宿衛,作為右神策都將。唐德宗於是征發禁兵四千人,讓李晟率領;接著征發邠、隴、範陽的五千將士,派金吾大將軍安邑人曲環率領,去救援蜀地。同時劍南東川也出兵,從江油直趨白壩,與山南道的士兵合擊吐蕃和南詔聯軍,打敗了他們。範陽的兵馬又追殺到七盤山,再次打敗他們,於是收複了維、茂二州。李晟追擊到大渡河外,又打敗了他們。吐蕃和南詔的士兵因為饑寒或跌下穀崖而死的多達八九萬人。吐蕃因此既後悔又惱怒,殺了誘導他們出兵的南詔使者。南詔王異牟非常害怕,急忙修築了苴咩城,延綿十五裏,搬到那裏居住。吐蕃人接著封他為日東王。


唐德宗執法嚴厲,百官為此震駭驚悚。因為唐代宗下葬山陵的日期臨近,他禁止百姓屠宰牲口。郭子儀的奴仆暗中殺了隻羊,載著羊肉入城,結果被右金吾將軍裴諝上奏告發。有人跟他說:“郭公有保護社稷的大功,使君為何不能給他留點餘地?”裴諝答道:“這正是我之所以為他留點餘地的做法。郭公勳高望重。主上剛剛即位,以為依附他的大臣很多。我故意揭發他的微小過失,以表明主上連郭公的威權都不懼怕。如此一來,上尊天子,下安大臣,有什麽不好!”


十月十三(己酉),朝廷將睿文孝武皇帝李豫安葬在元陵;廟號代宗。靈柩即將上路時,前往相送的唐德宗見到靈車不在馳道的正中,稍指丁未之間(稍微偏西南),便問是何原因,有司部門答複說:“陛下本命在午(即正中),所以不敢衝犯。”唐德宗哭著說:“哪有為了自身利益而枉屈靈駕的道理!”當即命令靈車改轅依照直午線行進。唐肅宗和唐代宗都相信陰陽鬼神,事無大小,都要占卜祝禱後才進行,所以王嶼和黎幹都靠歪門左道得以進位。唐德宗偏不信邪,唐代宗下葬山陵照樣選擇七月的日期,事情準備停當了就辦,不再選擇吉日。


按慣例九成宮進貢立獸炭爐,襄州進貢種植甘蔗蒲草的熟練農工。十月二十二(戊午),唐德宗把它們都取消了。十月二十五(辛酉),他還將閑散官員在沙苑豢養的三千頭豬送給窮人。


十一月初五(辛未),唐德宗任命鴻臚卿賈耽為梁州刺史兼山南西道節度觀察使。


十一月十一(丁醜),唐德宗任命晉州刺史韓滉為蘇州刺史,兼浙江東西觀察使;任命陝州長史杜亞為河中尹,兼河中、晉、絳、慈、隰都防禦觀察使。


喬琳體衰年老,耳朵不好。唐德宗有時去訪問他,他經常答非所問,所建議的事情也大多粗疏違理。十一月十六(壬午),唐德宗改任喬琳為工部尚書,罷免他參知政事。唐德宗因此也開始疏遠推薦喬琳的張涉。同時,唐德宗加授原劍南西川節度觀察度支營田等使、檢校司空、平章事、成都尹崔寧兼禦史大夫和京畿觀察使。


楊炎因為勸唐德宗將崔寧留下,所以他倆的關係開始惡化。楊炎借口北邊須用大臣鎮撫,唐德宗於是在十一月二十七(癸巳)任命京畿觀察使崔寧為單於鎮北大都護,兼任朔方節度使和靈州大都督,出鎮坊州。他又任命荊南節度使、檢校禮部尚書、兼江陵尹、禦史大夫張延賞為檢校兵部尚書兼成都尹、禦史大夫、劍南西川節度度支營田觀察等使。唐德宗還任命靈鹽節度(《舊唐書》作朔方節度)都虞侯醴泉人杜希全負責靈、鹽二州留後;任命代州刺史(《舊唐書》作鄜州刺史)張光晟負責單於振武軍使、東中二受降城和綏、銀、麟、勝等州留後;任命延州刺史李建徽負責鄜、坊、丹三州留後。當時崔寧已經親自出外鎮守,本不應再設置留後。楊炎想奪了崔寧的實權,並想窺探他在藩鎮的作為,所以允許杜希全他們三人直接向朝廷奏事,並示意他們尋找崔寧的過失。人們因此紛紛為崔寧抱不平。


十二月初三(己亥),唐德宗允許南選使可以直接向朝廷匯報,不必再通過禦史轉達。十二月十九(乙卯),唐德宗立長子宣王李誦為皇太子。


按照舊製,全國的金銀布帛都儲藏在左藏,太府四季向朝廷匯報總數,比部則複查太府的收支出入。當第五琦出任度支和鹽鐵使後,因為當時京師很多霸道的將帥,對朝廷的索取毫無節製,第五琦也管不了;所以他上奏,請求將金銀布帛都貯藏在大盈內庫,讓宦官掌管,這樣皇帝取用也更方便些。從那以後,金銀布帛就一直存放在內庫。因此全國的公共租賦收入成為人君的私藏,有司部門也無法知道庫存的多少,無法校核財富的贏餘或虧損。這樣的情景持續了近二十年。負責財政的宦官先後三百多人,無不蠶食錢財,並相互勾結,牢不可破。楊炎在唐德宗麵前磕頭請求說:“財賦是國家的巨大根本,黎民百姓的生命,朝廷的輕重安危,都係在財賦之上。所以前代的君主無不讓重臣掌管這事,有時還管不過來,造成混亂。如今卻讓宦官獨自管理收支出入,負責盈餘虧空,大臣都無法知曉。理政的弊病,莫甚於此。臣請求將財政大權回歸有司部門。然後估計宮廷每年的費用多少,按量奉送入宮,不敢有缺。如此一來,宰臣才能適當為政。”唐德宗當天就下詔說:“今後所有有關財賦的收入全部回歸左藏,一律采用原先的製式。然後選擇其中精良的三、五千匹布帛,放進大盈內庫。”楊炎靠隻語片言就能改變人主的主意,輿論對他非常讚許。


十二月三十(丙寅),日食。同時,唐德宗下詔,要求元日朝會上百官不許上奏祥瑞的事情。


這年,湖南賊帥王國良依山為盜,唐德宗派都官員外郎關播前往招撫。關播入宮辭行時,唐德宗問他為政的關鍵,他答道:“為政的根本是一定要尋求有道的賢人幫助理政。”唐德宗說:“朕近來下詔求賢,又派使臣到各地廣為搜訪。也許可以理政了!”關播說:“下詔所求以及使者所薦的,隻能得到靠文詞求進的士人而已,有道的賢人怎肯投送名片參加選官!”唐德宗很滿意他的答複。


崔祐甫有病,唐德宗讓人用肩輿將他抬到中書省辦事,或者讓他休假在家,凡有大事總讓宦官到他的府第谘詢裁決。


要想知道唐德宗的改革進行得如何,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