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鳳四年(也是調露元年)即公元679年春正月(《舊唐書》作辛未為誤,因為正月沒辛未),戶部尚書平恩縣公許圉師去世。許圉師是初唐名將許紹的小兒子,很有器幹,博涉經文,進士出身。唐高宗顯慶二年(657),他經累遷成為黃門侍郎和同中書門下三品,兼修國史。翌年,他因為修撰實錄被封為平恩縣男,賜給三百段布帛。經過四次遷徙後,他在龍朔中年(662)出任左相,不久因兒子許自然在射獵時殺了人,他隱瞞不奏,又被李義府排擠,被貶為虔州刺史,很快又轉為相州刺史。他為政寬惠,百姓和官吏都立碑刻石頌揚他。曾有官吏犯了貪贓罪,事情敗露後,許圉師沒有追究,隻是賜了他一首清白詩激勵他。犯罪的人感到羞愧恐懼,因此改邪為正,最後成為廉士。他就是如此寬厚。上元中年(675),他升遷戶部尚書。許圉師死後,朝廷追贈他為幽州都督,陪葬恭陵,諡名簡。
正月初七(戊子),唐高宗李治前往東都,並於正月二十八(己酉)抵達洛陽。
司農卿韋弘機負責修建宿羽、高山、上陽等宮殿,規模壯麗宏偉。上陽宮麵臨洛水,有連綿長達一裏的長廊。宮殿建成後,唐高宗徙步在長廊行走。侍禦史狄仁傑上奏彈劾韋弘機誘導唐高宗奢侈淫逸,韋弘機因此被罷免了官職。左司郎中王本立仗恃唐高宗對他的恩寵,專權用事,朝廷上下都怕他。狄仁傑上奏彈劾他的奸佞,要求將他交付法司查辦,唐高宗特別原宥了他。狄仁傑說:“國家雖然缺乏英才,但並不缺少像王本立這號人!陛下為何舍不得這樣的罪人,而為他虧損王法?陛下如果一定要曲赦王本立,請將臣拋棄在沒人的地方,作為忠貞臣子將來的警戒!”王本立最終還是被治罪了。於是朝廷肅然。
正月二十九(庚戌),右仆射兼太子賓客道恭公戴至德去世。戴至德是名臣戴胄的侄子,但因為戴胄沒有兒子,他過繼給戴胄為嗣,乾封中年(667)經過累遷升任西台侍郎和同東西台三品,不久轉為戶部尚書,依舊參知政事。父子十多年間相繼擔任尚書,參知國政,當時人們以此為榮。鹹亨中年(672),唐高宗用飛白體寫書法賜給侍臣,賜給戴至德的是“泛洪源,俟舟楫”;賜給郝處俊的是“飛九霄,假六翮”;賜給李敬玄的是“資啟沃,罄丹誠”;賜給中書侍郎崔知悌的是“竭忠節,讚皇猷”。這些辭匯都有興比(即先言他事,再引出比喻)。戴至德不久升遷尚書右仆射。戴至德的事前麵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這年他去世時,唐高宗為他取消了三日朝會,讓百官依次到他的宅第哭悼,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和並州大都督,諡名恭。
二月十一(壬戌),吐蕃的讚普去世,他年僅八歲的兒子器弩悉弄繼立。當時器弩悉弄和他舅舅麴薩若到羊同征兵。他有個六歲的弟弟在論欽陵的軍中。國人害怕論欽陵的強盛,想立六歲的弟弟,但論欽陵不同意,而是和麴薩若共立器弩悉弄為主。
唐高宗聽說讚普去世,命令裴行儉趁機對付吐蕃。裴行儉說:“論欽陵為政,大臣相處和睦,現在不是對付他們的時候。”唐高宗這才作罷,於是決定派使者去吊唁。
這期間,東都發生饑荒。二月十四(乙醜),官府拿出糙米救濟饑民。
夏四月初八(戊午),出現熒惑入羽林(火星進入羽林星座)的天象。
四月十一(辛酉),朝廷任命左丞崔知悌為戶部尚書,中書令郝處俊為侍中。
偃師人明崇儼,擅長符咒和幻術,為此得到唐高宗和武天後的器重,官至正諫大夫。五月初三(壬午),明崇儼被強盜所殺。官府通緝,最終無法捉獲。朝廷追贈明崇儼為待中。
五月初七(丙戌),唐高宗命令太子李賢監國。太子處理政事明白審慎,被時人稱道。五月十九(戊戌),朝廷在澠池(也叫沔池)西麵修建紫桂宮。六月初二(辛亥),朝廷大赦天下,改儀鳳四年為調露元年。
當初,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其別帥李遮匐與吐蕃連和,入侵並威逼安西,朝廷大臣的意見是發兵討伐。吏部侍郎裴行儉說:“前一段吐蕃入寇,劉審禮全軍覆沒。幹戈尚未平息,豈能重新出征西方!如今波斯王去世,他兒子泥洹師還在京師當人質。陛下應當派使者送他回國,在經過這兩個胡虜地盤時,找機會對付,到時可以兵不血刃地生擒他們。”唐高宗聽從了他的建議,因此在六月命令裴行儉負責去冊立波斯王,並出任安撫大食使。裴行儉上奏請肅州刺史王方翼作為副手,於是朝廷任命王方翼檢校(代理)安西都護。
秋七月初一(己卯),朝廷下詔,定於今年冬天到嵩山去封禪中嶽,並讓禮官和學士詳細製定封禪的儀式程序。
八月初九(丁巳),朝廷讓侍中郝處俊、左庶子高智周、黃門侍郎崔知溫、給事中劉景先兼修國史。
當初,裴行儉曾任西州長史。當他奉使經過西州時,州裏的官吏都到郊外迎接他。裴行儉將那裏的豪傑子弟一千多人全招來跟隨自己,並揚言說天氣正熱,無法出遠門,必須等稍涼後再西上。阿史那都支的密探偵查到這消息,因此不再設防。裴行儉慢慢地將四鎮的各個胡人酋長招來,跟他們說:“當年在西州,我們一塊縱情狩獵,玩得非常快樂。今天我想重新回味以往的歡樂,誰願意跟從我去圍獵?”胡人的子弟們都爭著請求跟去,於是裴行儉得到近萬人。裴行儉假裝出去圍獵,整頓了部伍。幾天後,他率領他們倍道兼行,往西挺進。在離阿史那都支部落才十餘裏地時,他先派些和阿史那都支關係很好的人去向他問安,裝作很悠閑的樣子,毫無討伐襲擊的苗頭。接著他又派人去催促他前來相見。阿史那都支先前曾和李遮匐約定,在仲秋季節抗拒漢使。突然聽說大軍來到,他束手無策,隻好帶著子弟去迎接拜謁,因此被裴行儉當場拿下。裴行儉於是用阿史那都支的十姓可汗契箭(相當於令箭),將各部酋長全部召來,逮捕了他們後送到碎葉城。裴行儉接著挑選精騎,輕裝出發,晝夜不停地趕路,去突襲李遮匐。途中,他俘獲了從李遮匐那裏回來的阿史那都支使者以及同來的李遮匐使者。裴行儉釋放了李遮匐的使者,讓他先回去告訴李遮匐阿史那都支已經就擒,李遮匐也隻好投降了。於是裴行儉囚禁了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帶著他們凱旋而歸,同時讓波斯王自己回國去,然後將王方翼留在安西,讓他修築碎葉城。九月初五(壬午),裴行儉回到長安。
冬十月,單於大都護府突厥人阿史德溫傅和奉職二部同時反叛,立阿史那泥熟匐為可汗,二十四州酋長全都反叛響應,人數多達十萬。朝廷派鴻臚卿單於大都護府長史蕭嗣業、右領軍衛將軍花大智、右千牛衛將軍李景嘉等人帶兵出討。蕭嗣業等人先是屢戰屢捷,因此不再設防。剛好遇上大雪,突厥人夜襲他的軍營。結果蕭嗣業狼狽地拔營逃走,部眾因此大亂,被胡虜所敗,死者不可勝數。花大智和李景嘉帶領步兵且戰且退,總算回到了單於都護府。蕭嗣業因此被判刑,赦免死罪,流放桂州;花大智和李景嘉一同被罷官。
突厥入寇定州,刺史霍王李元軌命令士兵大開城門,偃旗息鼓。突厥人懷疑城裏有伏兵,十分恐懼,在夜裏逃走了。州人李嘉運暗中和突厥勾結,結果事情泄露了。唐高宗命令李元軌徹底追查李嘉運的黨羽,李元軌說:“強寇就在境內,人心已很不安,如果再大肆搜捕餘黨,那隻是驅使他們反叛罷了。”於是隻殺了李嘉運,其餘全不追究,並因為違背旨意而上表自我彈劾。唐高宗閱覽了他的表章,非常高興,跟使者說:“朕當時也後悔了。要不是大王,朕早失去定州了。”從那以後,朝廷每有大事,唐高宗經常送密敕去征求他的意見。李元軌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十四子,所以也是唐高宗的叔父。
十月初五(壬子),朝廷派左金吾衛將軍曹懷舜前往恒州守衛井陘,右武衛將軍崔獻前往絳州守衛龍門,防備突厥。突厥煽動並引誘奚族人和契丹人侵掠營州,都督周道務派戶曹始平人唐休璟帶兵打敗了他們。
十月十三(庚申),因為突厥人的背叛,唐高宗下詔取消封禪嵩山的計劃。
十月十六(癸亥),吐蕃的文成公主派大臣論塞調傍來報告讚普的喪事,並請求和唐朝和親。唐高宗沒答應和親,但派郎將宋令文前往吐蕃參加讚普的葬禮。
十一月初一(戊寅),唐高宗改任太子左庶子兼同中書門下三品高智周為禦史大夫,罷免他參知政事的相位。
十一月初六(癸未),唐高宗宴請裴行儉,跟他說:“愛卿有文武兼備的才幹,今天朕就授予愛卿文武二職。”於是封他為禮部尚書兼校右衛大將軍。十一月二十七(甲辰),唐高宗任命裴行儉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帶兵十八萬,與西軍檢校豐州都督程務挺和東軍幽州都督李文暕一道,總共三十餘萬兵馬,出討突厥。所有將領都接受裴行儉的節度。程務挺是程名振的兒子。
十二月二十(甲寅),唐高宗親自臨軒策試各州上報的舉人。
調露二年即公元680年春正月初九(乙酉),唐高宗在洛城南門樓,宴請諸王以及朝廷各司三品以上官員和各州都督和刺史,並演奏新編的《六合還淳》舞。
二月初一(丙午),唐高宗下詔說:“已故符璽郎李延壽撰寫了一部《正典》,文辭極為雅正。該書雖已流失,但他的功勞還必須記錄。今賜給他家五十疋絹。”二月初七(壬子),霍王李元軌率領文武百官,請求拿出一個月的俸祿資助軍隊出討突厥。
二月初八(癸醜),唐高宗臨幸汝州的溫泉。二月十二(丁巳),他抵達少室山,然後於二月十三(戊午)親自到少姨廟拜謁,還諡已故玉清觀道士王遠知為升真先生,追贈他為太中大夫,並臨幸嵩山處士三原人田遊岩的住所。次日,唐高宗臨幸嵩陽觀和啟母廟,並命令立碑紀念;接著臨幸逍遙穀道士宗城人潘師正的住所,唐高宗以及武天後和太子都對他下拜。二月十九(甲子),唐高宗離開溫泉,並於次日回到東都。
三月,裴行儉在黑山打敗突厥,生擒了他們的酋長奉職。可汗泥熟匐被他部下所殺。他們帶著他的首級前來投降。
當初,裴行儉率軍來到朔川,跟部下說:“撫慰將士貴在真誠,製服敵人貴在詭詐;這是用兵之道是。前一段蕭嗣業的糧運被突厥人搶了,造成士卒饑寒交迫,所以失敗了。如今突厥人必定又會使用這一計謀,我們應當用詭詐對付他們。”於是用空車假冒三百輛糧車,每車埋伏壯士五人,各自手持陌刀和勁弩,並派幾百瘦弱士兵護送糧車,同時將精兵埋伏在險要地方等待突厥人。突厥人果然前來劫糧,瘦弱的護糧兵棄車散走。突厥人驅趕著車輛到了有水草的地方,卸下馬鞍放馬吃草,然後準備卸取軍糧。壯士們從車中躍出,突襲他們。突厥人驚慌地逃走,又被伏兵襲擊,結果不是陣亡就是被俘,損失殆盡。自那以後,突厥人再不敢靠近糧運車隊。
裴行儉大軍到了單於府北麵時天已黑了,於是他下令紮營。軍營四周的塹壕都已挖好了,裴行儉突然命令將軍營移到高岡去。部將們都說士兵都已經安頓好了,不好再動,但裴行儉不答應,催促他們盡快轉移。當夜狂風暴雨突然來臨,先前的營地水深丈餘。部將們無不驚服,問他怎麽知道的。裴行儉笑道:“今後隻管聽從我的命令,不用問我怎麽知道的。”
奉職被生擒後,他的殘餘部眾逃走去保衛狼山。朝廷下詔派戶部尚書崔知悌飛快乘坐驛馬到定襄去宣諭慰問前線將士,並且負責對付殘餘賊寇。裴行儉於是帶兵歸來。
夏四月二十一(乙醜),唐高宗臨幸紫桂宮。四月二十四(戊辰),朝廷任命黃門侍郎聞喜人裴炎、崔知溫、中書侍郎京兆人王德真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崔知溫是崔知悌的弟弟。
五月初九(癸未),出現熒惑犯輿鬼(火星進入鬼宿)的天象。五月二十三(丁酉),又出現太白經天(白天見到金星)的天象。
秋七月,吐蕃入寇河源,進駐良非川。河西鎮撫大使李敬玄率軍和吐蕃大將讚婆在湟中大戰,結果官軍敗績。左武衛將軍黑齒常之奮力抵抗,打退了他們。朝廷於是提拔黑齒常之為河源軍經略大使,並命令李敬玄鎮守鄯州,作為他的助援。黑齒常之覺得河源是軍事要衝,想增兵衛戍。然而因為路途遙遠艱險,軍糧運輸十分困難,所以黑齒常之決定廣置烽火衛戍,多達七十餘所,並開拓屯田五千餘頃,每年收獲糧食五百多萬石。於是征戰和防守都有了糧食儲備。
先前,朝廷在劍南詔募士兵,到茂州西南修築安戎城,用以斷絕吐蕃和蠻人的通路。吐蕃讓生羌人為鄉導,攻陷了安戎城,並派兵守衛。於是西洱的各個蠻族部落都投降了吐蕃。吐蕃占據了羊同和黨項的所有地盤,以及各個羌族部落的屬地,東接涼、鬆、茂、巂等州,南鄰天竺,西連龜茲和疏勒等四鎮,北抵突厥,地方萬餘裏。先前各個胡人國家的強盛,都無法和他們相比。
七月二十三(丙申),鄭州刺史江王李元祥去世。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十二子。同時,突厥殘餘部眾包圍雲州,代州都督竇懷哲和右領軍中郎將程務挺帶兵打敗了他們。
八月初五(丁未),唐高宗離開紫桂宮回東都。
中書令兼檢校(代理)鄯州都督李敬玄在戰敗之後,屢次稱病請求回朝,唐高宗答應了。當他回來後,並沒生病,還到中書省處理政事。唐高宗很生氣,於八月十五(丁巳)將他貶為衡州刺史。
要想知道唐高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