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90年四月,隋文帝楊堅將大文豪成安子李德林貶為懷州刺史。李德林後來死在懷州任上。
李圓通本來是隋文帝發跡前他家的家奴,很有器度和才幹。當楊堅成為隋公時,他讓李圓通和陳茂擔任他的參佐,從此開始信任他們。隋朝廢了西梁之後,隋文帝任命西梁太府卿柳莊為給事黃門侍郎。柳莊既有見識又有度量,不但博學,還擅長辭令,非常熟習曆史典故,對政事也十分了解。隋文帝和高熲都很器重他。他和陳茂是同僚,但不肯屈意迎合他。陳茂於是在隋文帝麵前大講他的壞話,隋文帝因此開始疏遠他,並派他出任饒州刺史。
隋文帝生性猜忌,也不喜歡學習。因為自己完全靠著機智和謀略獲取大位,所以他以懂得文典和律法自居。為了對臣下能夠明察秋毫,他總是派身邊的親信去窺探朝廷內外的官員,一旦發現有什麽過失,就加以重罪。他又擔心部省令史貪贓枉法,還私下讓人用金錢和布帛去勾引他們犯罪,而將那些受賄的人立即就被處斬。他還經常在宮殿大庭上讓人杖打大臣,有時一天之內,居然會杖打四個大臣。他曾憤怒地指責辦事的人出手不夠狠,居然當即下令把他殺了。尚書左仆射高熲和治書侍禦史柳彧等人進諫,認為:“朝堂並非殺人的地方,殿廷也不是決定懲罰的場所。”但隋文帝不聽。高熲等人於是都到朝堂上請罪。隋文帝看著負責他身邊禁衛的都督田元,問道:“我的杖責會太重嗎?”田元說:“是重了點。”隋文帝問他具體怎麽回事,田元舉起手說:“陛下責罰人的棍杖像拳頭那麽大(原文是指頭,估計有誤。指頭大的棍杖應該算很小的)。用這麽粗的棍杖捶打人三十下,要比用平常的棍杖捶打幾百下還厲害。所以很多人都被打死。”隋文帝聽了心裏很不是味道,因此下令把宮殿內的棍杖都去掉,以後要有什麽懲罰,都交到各部門自己處理。後來楚州行參軍李君才上言說:“陛下對高熲的寵信太過頭了。”隋文帝勃然大怒,命人杖責他,但宮殿裏再也找不到棍杖,於是用馬鞭捶打他,當場把李君才給打死了。從那以後,宮殿內又重新安放了棍杖。沒過多久,隋文帝又發了一次盛怒,再次在殿廷把人給打死了。又有一次,隋文帝又要打人,兵部侍郎馮基再三勸諫;隋文帝不但沒有聽從,反而在殿廷上把那人給活活打死。隋文帝很快也後悔了,並派人去好言安慰馮基,而氣憤那些沒有進諫的大臣們。
五月初九(乙未),隋文帝下詔說:“自從魏末喪亂以來,軍人都是臨時設置住坊或府第。他們南征北伐,居無定所,家裏沒一堵完整的牆壁,地裏也沒一棵長根的桑樹。朕非常憐憫他們。從今開始,凡是軍人,都應該隸屬各個州縣,開墾田產、登記戶籍,和百姓一樣。軍府的統領,應該依據原來的規定。同時,取消山東和河南以及北方邊境新添置的軍府。”
六月初五(辛酉),隋朝立下製度,年滿五十歲的百姓可以免除徭役,允許收庸代役(即雇傭他人取代服徭役)。
七月十八(癸卯),隋文帝任命納言楊素為內史令。
十一月十八(辛醜),隋文帝到南郊祭祀。
江南自東晉以來,刑法疏鬆,世族成員總是陵駕在寒門之上。隋朝滅陳之後,隋朝的地方官吏都改變了做法。蘇威重新製定了《五教》,讓民眾不論老幼都背誦下來。因為隋朝的刑法嚴苛,所以士大夫和民眾無不抱怨。民間還有謠言說,隋朝將把江南的民眾全都遷徙入關,因此廣大民眾無不驚慌恐駭。於是婺州人汪文進、越州人高智慧、蘇州人沈玄全都起兵反叛,自稱天子,署置百官。樂安人蔡道人、蔣山人李淩、饒州人吳世華、溫州人沈孝徹、泉州人王國慶、杭州人楊寶英、交州人李春等也都自稱大都督,攻陷他們所在的州縣。南陳原來的境內,大多數地區都反叛,大的有幾萬人,小的也有數千人。他們互相影響,捉了縣令,有的抽了他們的肚腸,有的把他們的肉割下吃了,還說:“看你還能強迫儂背誦《五教》!”朝廷下詔任命楊素為行軍總管,率軍鎮壓各地的叛亂。
楊素將要渡過長江時,派始興人麥鐵杖戴著槁早,在夜裏遊過江去偵查敵情。他來回遊了幾趟,結果被叛軍捉獲。叛軍派三十人拿著武器看守他。麥鐵杖奪了看守士兵的刀,亂砍亂殺,居然將那三十人全殺掉了,還割下他們的鼻子,放在懷裏帶回來。楊素大為驚奇,當即上奏授予他儀同三司的官職。
楊素率領水軍從楊子津進入長江,然後到京口出擊賊帥朱莫問,打敗了他。楊素接著進擊晉陵的賊帥顧世興和無錫的賊帥葉略,全都鎮壓了他們。沈玄戰敗後逃走,結果被楊素追上活捉了。高智慧占據浙江東岸,在那裏豎立為營寨,周長達一百多裏,船艦滿江都是。楊素準備出擊他。他的部下子總管南陽人來護兒跟楊素說:“吳人敏捷凶悍,擅長水戰。他們是一幫亡命之徒,我們很難和他們爭鋒。明公應該嚴陣以待,千萬不要和他們交鋒。請給我幾千奇兵,我們將暗中渡過長江,突然襲擊他們的壁壘。到那時,他們退又沒了歸路,進又無法開戰。這就是當年韓信破趙的策略。”楊素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來護兒帶著幾百輕舸直接登上江岸,突襲並攻破高智慧的軍營。然後乘風縱火,煙焰衝天。賊兵看到大火,非常害怕,軍心大亂。楊素趁機縱兵奮擊,徹底擊潰了賊兵。高智慧逃進大海。楊素率軍緊跟著追到海曲,然後召行軍記室封德彝前來商議對策。封德彝去時不小心跌進水裏,幸好被人救上,差點沒被淹死。他換了衣服去見楊素,根本沒提這事。楊素後來知道了,問他為什麽一句不提這事。封德彝說:“這是我個人私事,所以沒提。”楊素感歎不已,對他刮目相看。封德彝名倫,用字稱呼,是封隆之的孫子。汪文進任命蔡道人為司空,堅守樂安。楊素接著進討他,也把他們鎮壓了。
楊素派總管史萬歲帶領二千將士,從婺州走小路翻山越嶺,有時還渡過海灣,攻破了賊兵占據的無數溪洞。史萬歲前後經曆七百餘戰,轉戰了一千多裏,毫無音訊長達一百多天,大家都以為史萬歲早已全軍覆沒。史萬歲把書信藏在竹筒中,浮在水麵上。有人到河裏提水,結果發現了竹筒,便轉告了楊素。楊素向朝廷匯報他的事跡,隋文帝嗟歎不已,賜給史萬歲家裏十萬錢。
楊素又在溫州打敗沈孝徹。隨後由陸路向天台進軍,直逼臨海。他追逐捕殺逃逸的殘餘賊兵,前後經曆了一百多戰役。高智慧被迫退保閩、越地區。隋文帝覺得楊素長期在外,非常辛勞,便派人用驛馬傳他入朝。楊素因為還有不少殘餘叛軍尚未消滅,擔心他們成為後患,便再次請求出征。於是他乘坐驛馬來到會稽。王國慶自以為海路艱難險阻,北方人一定不習慣,便沒怎麽防備。結果楊素率領戰船突然從海上過來,王國慶惶恐之下,急忙丟棄了泉州城逃走。他的餘黨分散逃入海島,有的則守在山裏的溪洞裏。楊素分別派遣諸將,水陸兩路同時前往追捕。他還暗中派人去勸說王國慶,叫他殺了高智慧,並獻上他的首級自贖。王國慶果然活捉高智慧,綁了他送給楊素。楊素將他在泉州處斬,他的殘餘黨徒則全部投降。因此江南的大亂很快得以平定。
楊素班師回朝。隋文帝派左領軍將軍獨孤陀到浚儀迎接並慰勞他。他快到京師時,朝廷派來慰問的每天都有人來。隋文帝拜楊素的兒子楊玄獎為儀同三司,對楊素的賞賜非常豐厚。獨孤陀是獨孤信的兒子。
楊素用兵很有謀略,治軍也十分嚴整。每次麵臨大敵之前,他總是尋找手下將士的過失,然後將他們處斬以明軍令,多時一百餘人,少時也不下十來人。他麵前流滿了鮮血,而楊素談笑自若。每當和敵軍對陣時,他總要先命令一二百人衝向敵軍的陣容。衝陷了敵陣就算了,如不能衝陷而回來的,不論多少人,全被處斬。然後他又命令另外的二三百人再次衝鋒,如法炮製。將士雖然兩腿發抖,但也因此有了必死的決心,所以他戰無不勝,稱為名將。楊素那時正無比尊貴,得到隋文帝的極大寵幸。隋文帝對他言無不從,而跟從楊素出征的,再微小的功勞也一定會被記錄下來。至於其他將領,雖有大功,卻經常被朝廷文吏給壓抑。所以楊素雖然十分殘忍,他的將士也因為這點,都願意跟從他。
這期間,隋文帝任命並州總管晉王楊廣為揚州總管,出鎮江都,並重新任命秦王楊俊為並州總管。
番禺的夷人王仲宣造反,嶺南的很多部落首領都響應了他。他帶領他們包圍了廣州。廣州總管韋洸中流矢死了。朝廷下詔讓他的副手慕容三藏暫時負責廣州行台的軍事,又下詔派給事郎裴矩去巡視和安撫嶺南。裴矩來到南康,得到幾千士兵。王仲宣派別將周師舉包圍東衡州,裴矩和大將軍鹿願出擊並殺了周師舉,然後進軍到南海。
高涼洗夫人派她的孫子馮暄帶兵來救廣州。馮暄和賊將陳佛智曆來關係很好,所以故意逗留著不肯前進。洗夫人知道後,非常憤怒,派使者拿下馮暄,把他關進州裏的監獄,改派另一個孫子馮盎出討陳佛智,並把他殺了。馮盎接著進軍,在南海和鹿願會合,然後和慕容三藏合並一道,出擊王仲宣。王仲宣的部眾因此全麵潰散,廣州這才得以保全。洗氏親自披上戰甲,乘坐一匹甲馬,身後高擎一麵錦傘,身邊帶著張弓搭箭的騎兵衛士,跟從裴矩巡撫嶺南的二十多州。蒼梧首領陳坦等人都前來謁見,裴矩承製全權署任當地的刺史和縣令,並讓他們回去統領自己的部落。於是嶺南之亂也得以平定。
裴矩接著回朝複命。隋文帝跟高熲和楊素說:“當時韋洸帶領兩萬士兵,不能及時抵達嶺南,朕總是擔心他的兵員太少。裴矩隻帶著三千弱卒直接前往南海,就把事情辦得這麽漂亮。有這麽能幹的臣下,朕還有什麽好擔憂!”便任命裴矩為民部侍郎。他還拜馮盎為高州刺史,追贈洗夫人的丈夫馮寶為廣州總管和譙國公,並冊封洗氏為譙國夫人,開設譙國夫人幕府,為她安置長史以下的官屬,還發給他們官署印章。隋文帝讓洗夫人全權指揮自己部落六州的兵馬,如有緊急情況,可以便宜行事。他還敕令,因為洗夫人忠誠效力的緣故,特赦馮暄逗留不前的罪過,拜他為羅州刺史。獨孤皇後也賜給洗夫人首飾以及宴服一襲。洗夫人將隋朝賜給她的東西都放在一個黃金箱子裏,分別和當時南梁和南陳賜給她的物品,各藏在一個府庫裏。每年召開新年大會時,洗夫人總把這些物品陳列在庭院裏,出示給子孫們看,說:“我事奉了三代君主,用的隻是一顆忠順的心。今天他們賜給我的物品都在,這就是我的報酬。你們都應該念及我的苦心,盡到你們對天子的赤膽忠心!”
番州總管趙訥貪婪暴虐,各個俚族和獠族部落中都有很多人逃亡反叛。洗夫人派長史張融上呈一封密封的奏折,談到對他們加以安撫的必要,還指控了趙訥的罪行,說他不能招懷遠方的民眾。隋文帝派人前往調查趙訥,發現了他的贓款,於是將他繩之於法。隋文帝還委托洗夫人前去招撫和慰問逃亡和反叛的民眾。洗夫人親自帶著隋文帝的詔書,自稱是朝廷使者,曆經了十多個州,宣讀了隋文帝的旨意,向俚族和獠族民眾解釋了情況。她所到之處,反叛的民眾無不投降。隋文帝非常嘉許她,因此將臨振縣賜給洗夫人,作為她的湯沐邑(即來朝見時的封邑),追贈馮仆為崖州總管和平原公。
開皇十一年即公元591年正月十五(丁酉),隋文帝因為很多從南陳那裏得到的古器出現奇怪的變化,所以下令將它們全部銷毀。正月十九(辛醜),高麗派使者前來朝貢。正月二十四(丙午),皇太子妃元氏去世,隋文帝在文思殿舉辦她的喪禮。
二月初六(戊午),吐穀渾派使者前來入貢。當初吐穀渾可汗誇呂聽說南陳滅亡,大為驚懼,急忙跑到遠方,據險自保,不敢再次入寇隋境。誇呂可汗去世後,他兒子世伏繼立,並派他兄長的兒子無素奉表前來稱稱藩,並獻上地方特產,還請求把自己的女兒送到隋朝的後宮使喚。隋文帝跟無素說:“如果同意你的請求,其他國家得悉了,必當效法,朕將如何拒絕!朕一心想著如何愛護百姓,讓大家都得到滿足,怎麽會去聚斂女子,用以充實後宮!”最終沒有答應。
同時,隋文帝任命大將軍蘇孝慈為工部尚書。平鄉縣令劉曠有奇異的政績。他總是用大義和道理告誡曉喻前來訴訟的人,大家都自我引咎離去,所以監獄裏都長滿了野草,庭院十分冷清,門可羅雀。他後來升任臨潁縣令。高熲舉薦劉曠,說他的清名和善政是天下第一。隋文帝召見並勉勵了他,然後跟身邊的侍臣說:“如果不給他特殊的獎賞,將用什麽來鼓勵其他人!”二月二十四(丙子),隋文帝下優詔擢用劉曠為莒州刺史。
二月二十七(己卯),突厥派使者來貢獻七寶碗。二月最後一天即二十九(辛巳),日食。
三月初一(壬午),隋文帝派通事舍人若幹洽出使吐穀渾,並於次日任命幽州總管周搖為壽州總管,朔州總管吐萬緒為夏州總管。夏四月初七(戊午),突厥雍虞閭可汗派他的特勤前來上朝。五月二十三(癸卯),隋文帝下詔讓朝廷百官全都上朝堂來上呈密封的奏事,並在兩天後任命右衛將軍元旻為左衛大將軍。秋七月初十(己醜),隋文帝任命柱國杜彥為洪州總管。
當初,隋文帝楊堅尚未發跡時,和自己的母弟滕穆王楊瓚不和。楊堅擔任北周丞相時,任命楊瓚為大宗伯。楊瓚擔心遭到家禍,暗中想除掉楊堅,但楊堅知道後還是隱瞞了這事。楊瓚的妃子是周武帝宇文邕的妹妹順陽公主。她和楊堅的妻子獨孤氏曆來不和,暗中做迷信賭咒獨孤氏。楊堅曾叫他休了順陽公主,但楊瓚不肯。這年秋八月,楊瓚跟從隋文帝前往栗園,突然在那裏暴病身亡。當時人們都懷疑他是被下鴆毒害死的。八月二十六(乙亥),隋文帝從栗園回宮。
同時,沛達公鄭譯也去世了。鄭譯字正義,是滎陽開封人。他祖父鄭瓊曾任北魏太常,父親鄭道邕曾任北魏司空。鄭譯頗有學識,也懂得音樂鍾律,還擅長騎射。鄭譯的堂叔公開府鄭文寬,娶了北魏平陽公主,也就是北周創始人宇文泰妻子元氏的妹妹。公主沒有兒子,宇文泰便命令鄭譯作為後嗣。因此鄭譯小時候就得到宇文泰的寵愛,總是和宇文泰的兒子們一道遊玩。他十來歲時,曾去拜謁相府司錄李長宗。李長宗和孩子們一塊戲弄他,鄭譯嚴肅地跟李長宗說:“明公的位望不輕,應該得到我輩的瞻仰。怎能輕率地和孩子們遊戲,失去自己的尊嚴。”李長宗非常驚異。鄭文寬後來自己有了兩個兒子,鄭譯於是回了自己的家。
周武帝宇文邕時,鄭譯出任給事中士,後拜銀青光祿大夫,轉左侍上士。他和儀同劉昉總是侍奉在周武帝身邊。鄭譯當時喪妻,周武帝讓他娶西梁的安固公主。當周武帝除掉宇文護親政時,他任命鄭譯為禦正下大夫,不久就轉為太子宮尹。當時太子宇文贇缺乏德行,內史中大夫烏丸軌(即王軌)總是勸周武帝廢太子而改立秦王,因此太子總是很不自安。周武帝後來下詔派太子西征吐穀渾,太子於是暗中跟鄭譯說:“秦王是皇上的愛子。烏丸軌是皇上的寵臣。我們這趟西征,弄不好不就成了公子扶蘇嗎?”鄭譯說:“希望殿下努力表現仁孝。隻要不要失去作兒子的基本道理就行了,千萬不要有其他的擔慮。”太子聽從了他。打敗吐穀渾時,鄭譯功勞最大,因此被賜爵開國子,食邑三百戶。後來他被指控猥褻皇太子,周武帝非常氣憤,將他除名為民。太子重新召他回來,鄭譯和他照樣像以前一樣親狎,並趁機跟太子說:“殿下何時才能得到天下?”太子因此和他更加親密。周武帝去世後,太子嗣位,成為周宣帝。他越次授任鄭譯為開府、內史下大夫、封歸昌縣公,食邑一千戶,將朝政委托給他。鄭譯不久又升遷內史上大夫,進封沛國公,食邑五千戶。周宣帝還封他兒子鄭善願為歸昌公,鄭元琮為永安縣男,還讓鄭譯負責監修國史。鄭譯頗為專權。當時周宣帝巡幸東京,鄭譯擅自挪用官府木材,營建自己的私第,結果被彈劾,再次除名為民。劉昉多次向周宣帝進言,周宣帝又把他召回,對他的恩遇如初,並下詔讓他兼領內史事。
當初,楊堅和鄭譯有同學的交情,鄭譯又一直覺得楊堅儀表奇偉,便傾心和他相結,在幫助楊堅取得政權方麵立了汗馬功勞。這些前麵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鄭譯生性輕薄陰險,不親政務,貪贓枉法,聲名狼籍,因此楊堅逐漸疏遠了他,但因為他的功勞,不忍心廢黜流放,隻是讓他掛名而已。楊堅受禪成為隋文帝後,讓鄭譯以上柱國公的身份離職,賞賜十分豐厚。隋文帝後來下詔讓鄭譯參加編撰律令,又任命他為開府兼隆州刺史,但他請求離職治病。隋文帝曾在醴泉宮召見他,並設宴招待,跟他說:“愛卿貶退已久,朕心裏十分憐惜。”於是恢複他的沛國公爵位和上柱國的頭銜。隋文帝看著侍臣們說:“鄭譯與朕同生共死。在朕危難之時,出言相助。朕何時敢忘了這事!”鄭譯於是舉起酒杯為隋文帝上壽。隋文帝當場讓內史令李德林書寫冊封詔書。高熲跟鄭譯開玩笑說:“鄭公多年安逸,毛筆都幹了。”鄭譯答道:“臣出任封疆大臣,後來拄著拐杖回來,身上沒有一錢,用什麽潤筆?”隋文帝聽了大笑。沒多久,隋文帝下詔讓鄭譯參與議決雅樂之事。鄭譯覺得北周時七聲殘缺,而大隋受命,禮樂應該更新,所以更修了七始之義,命名為《樂府聲調》,共八篇。上奏後,隋文帝很滿意,不久又提拔他為岐州刺史。在任一年多,鄭譯又奉詔回到太常寺負責製定雅樂。隋文帝慰勞他說:“律令靠鄭公製定,音樂靠鄭公指正。禮樂律令,鄭公占有了四分之三,算是夠美了。”鄭譯接著回到岐州,這年死在任上,年五十二歲。隋文帝派人前往吊唁祭典,諡名為達。
十二月初九(丙辰),靺鞨派使者到長安進貢地方特產。
要想知道隋朝以後的情況,請看下篇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