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南北朝係列十二:周陳並起之二:王僧辯平定陸納與武陵王兵敗身亡

(2017-02-26 12:40:02) 下一個

公元552年十一月十二(丙子),湘東王蕭繹在江陵即皇帝位,成為梁孝元帝。這期間,原湘州刺史王琳的親信陸納等人因為梁孝元帝囚禁了王琳而在湘州造反,占領了長沙。

承聖二年即公元553年春正月,司徒王僧辯從建康出發出討陸納,承製任命陳霸先代為鎮守揚州。同時,梁孝元帝任命吏部尚書王褒為左仆射。

二月初七(庚子),蕭繹任命的營州刺史李洪雅終於力屈,在空雲城投降了陸納。陸納把李洪雅關起來,殺了和他在一起的衡州刺史丁道貴。陸納因為沙門僧人寶誌的詩讖裏提到“十八子”,便以為李氏當王,於是於二月十一(甲辰)推舉李洪雅為君主,號稱大將軍,讓他乘坐在一輛平肩輿上,邊上還排列了鼓吹。陸納親自帶領幾千部眾,在他左右翼從。

陸納派部將吳藏、潘烏黑、李賢明等人東下占據車輪。王僧辯率軍來到巴陵,宜豐侯蕭循將都督的職位讓給王僧辯,但王僧辯不肯接受。梁孝元帝於是任命王僧辯和蕭循分別為東西都督。四月初四(丙申),王僧辯大軍進駐車輪城下。

陸納在岸邊修築城池抗拒王僧辯。陸納的士兵都是身經百戰的亡命之徒,王僧辯有點害怕,不敢輕率冒進,於是開始修築連接的城池,步步進逼。陸納以為王僧辯膽怯,便不設防備。五月初三(甲子),王僧辯命令各路大軍水陸並進,發動猛攻。王僧辯親自拿著旗幟和鼓槌,宜豐侯蕭循身先士卒,親冒矢石。於是朝廷大軍接連攻拔了兩座城池。陸納的部眾大敗,步行逃走,退保長沙。第二天,王僧辯進軍包圍了長沙。王僧辯坐在田壟的高處監督士兵修築圍壘,吳藏和李賢明率領一千精銳開門突出,蒙著盾牌前進,想直接衝到王僧辯麵前。當時杜崱和杜龕一道在王僧辯身旁護衛,他們手下的武裝衛士也隻有一百多人。但他們無不拚死力戰。王僧辯坐在胡床上安然不動,裴之橫從旁攻擊吳藏他們。吳藏他們最後不得不敗退回去,李賢明戰死,吳藏則逃脫回到城裏,繼續和官軍對抗。

五月十九(庚辰),巴州刺史餘孝頃帶兵一萬來到長沙城下和王僧辯會合。

豫章太守觀寧侯蕭永,昏庸而缺少決斷。他身邊的寵幸武蠻奴專權,軍主文重非常忌恨他。蕭永帶兵討伐陸納,率軍來到宮亭湖時,文重殺了武蠻奴。結果蕭永軍隊不戰而潰,蕭永自己也逃到江陵去了。文重率領他的部眾投奔開建侯蕭蕃,蕭蕃結果殺了他,兼並了他的部眾。

六月初一,梁孝元帝派使者去把王琳送來,命令他去勸降陸納。六月初四(乙未),王琳來到長沙城下,王僧辯把他出示給城裏守軍看。陸納等人全都下拜哭泣,讓他轉告王僧辯說:“朝廷如果真的赦免了王郎,請讓他到城裏來。”王僧辯沒有答應,又把王琳送回到江陵。

王僧辯征討陸納的戰事暫且放下,再回到北邊。這年正月十三(丙子),山胡包圍了北齊的離石。兩天後,齊顯祖高洋親自帶兵討伐,但還沒到那裏,山胡就已經逃走。齊顯祖於是趁機巡視三堆,進行大規模狩獵後才回去。

正月二十六(己醜),北齊改鑄錢幣,麵上刻有“常平五銖”的字樣。

同時,齊顯祖送柔然可汗鐵伐的父親登注及其兄長庫提回國。鐵伐不久就被契丹人殺了,國人於是立登注為可汗。登注又被他的部落大人阿富提所殺,國人立庫提接替他。突厥伊利可汗去世後,他兒子科羅繼立,號稱乙息記可汗。三月,他派使者獻馬五萬匹給西魏。柔然別部又立阿那瓖的叔父鄧叔子為可汗。乙息記可汗在沃野北的木賴山擊潰鄧叔子。乙息記去世時,舍棄他自己的兒子攝圖而立他的弟弟俟斤,號稱木杆可汗。木杆相貌奇異,性格剛勇,既有很多智略,又善於用兵,所以鄰國都很怕他。

也在這期間,西魏大將軍王雄率軍來到東梁州,在魏興反叛的黃眾寶帶領他的部眾投降了。西魏太師宇文泰赦免了他,將他手下的地方豪強都遷徙到雍州去。

三月,梁孝元帝蕭繹聽說武陵王蕭紀起兵東下,便讓方士在木版上畫了蕭紀的肖像,親自用釘子釘在他的肢體上賭咒他,還把侯景的俘虜送去告訴他侯景之亂已經平定。當初,蕭紀的起兵都是他太子蕭圓照出的主意。蕭圓照當時鎮守巴東,便扣留了蕭繹派來的使者。他派人報告蕭紀說:“侯景尚未平定,應當緊急進討。聽說荊州鎮所已經被侯景攻克。”蕭紀信以為然,便加速東下。梁孝元帝十分畏懼,便寫信給西魏說:“子糾,親也,請君討之。”意思是蕭紀雖然是蕭繹的弟弟,就像公子糾當年也是公子小白(即後來的齊桓公)的親人那樣,但還是請你們去討伐他。

西魏太師宇文泰已於二月中旬免去了自己丞相和大行台的稱號,改任負責朝廷內外軍事的都督。他收到蕭繹的來信後說:“奪取蜀地,製服南梁,就在這一大舉。”將領們都感到很為難。大將軍代人尉遲迥是宇文泰的外甥,隻有他一人覺得可行。宇文泰問他具體的征戰方略,尉遲迥說:“蜀地和中原隔絕已有一百多年了。他們仗恃地形險要偏遠,不擔心我們會去進攻。如果率領鐵騎日夜兼行前去襲擊,一定能夠拿下他們。”宇文泰於是派尉遲迥統領開府儀同三司原珍等人的六支大軍,甲士一萬二千人,騎兵一萬人,從散關出發,前往出征由蕭紀控製的蜀地。

這裏有個小插曲。吐穀渾可汗誇呂,雖然和西魏通使,然而還不斷入寇劫掠西魏邊境地區。宇文泰親自率領三萬騎兵跨越隴上,來到姑臧討伐他們。誇呂可汗怕了,請求臣服。後來他又派使者去和北齊相通。這期間,西魏涼州刺史史寧探知使者回來的日期,在赤泉伏擊他,結果捕獲了吐穀渾的仆射乞伏觸狀。

再說,武陵王蕭紀抵達巴郡時,聽說有西魏大軍前來,便派前梁州刺史巴西人譙淹回軍救蜀。當初,楊乾運請求出任梁州刺史,蕭紀卻讓他出任潼州。楊法琛請求出任黎州刺史,蕭紀卻讓他出任沙州。所以這二人對蕭紀都有意見。楊乾運兄長的兒子楊略勸楊乾運說:“如今侯景剛剛平定,大家應當同心協力,保國安民。而兄弟之間大動幹戈,那隻會自取滅亡。俗話說,木朽不雕,世衰難佐。我看不如向關中投誠,可以保證功名兩全。”楊乾運覺得有理,便命令楊略帶領二千人鎮守劍閣,又派女婿樂廣鎮守安州,然後和楊法琛都暗中和西魏勾結。宇文泰秘密賜給楊乾運不死的鐵券,還授予他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梁州刺史。尉遲迥任命開府儀同三司侯呂陵始為前軍,來到劍閣。楊略撤退到樂廣那裏,然後舉城響應侯呂陵始,侯呂陵始於是入據安州。五月十三(甲戌),尉遲迥來到涪水,楊乾運在州裏投降了他。尉遲迥分軍守衛涪水,自己進軍襲擊成都。當時成都的守軍不滿萬人,倉庫也都空竭。永豐侯蕭捴閉城堅守,尉遲迥將他重重圍住。譙淹派江州刺史景欣和幽州刺史趙拔扈增援成都,尉遲迥讓原珍等人把他們都趕走了。

武陵王蕭紀抵達巴東(今湖北恩施東)時才知道侯景之亂已平,於是感到非常後悔,召太子蕭圓照來責備他。蕭圓照說:“侯景雖然平定了,但江陵尚未臣服。”蕭紀也覺得自己既然已經稱帝,不能再甘居人下,於是打算繼續東進。他的將士們卻日夜思歸,他任命的江州刺史王開業則認為應該回去搶救自己的根本,然後再作其他的安排。將領們都覺得有理。蕭圓照和益州長史劉孝勝堅持認為不能打退堂鼓。蕭紀聽從了他倆的話,便向部眾宣布說:“膽敢繼續勸諫的處死!”五月十八(己卯,通鑒作己醜,疑有誤),蕭紀抵達西陵(今湖北宜昌),軍勢十分強盛,戰艦首尾相連,蓋住了整個江麵。

梁孝元帝任命的護軍陸法和在峽口兩岸修築城池,運輸石頭填進江裏,用鐵鎖斷了長江的運輸。梁孝元帝從監獄裏放出原侯景的大將任約,任命他為晉安王司馬,讓他幫助陸法和抗拒蕭紀,並跟他說:“你罪該殺頭。我不殺你,就是為了今天!”於是撤走禁兵,配給他使用,並答應將廬陵王蕭續的女兒嫁給他為妻。然後他派宣猛將軍劉棻和任約一道前往峽口。

六月初一(壬辰),武陵王蕭紀修築連城,攻打並斬斷了江麵的鐵鎖。陸法和接二連三地向江陵告急。梁孝元帝隻好又從監獄裏把侯景的另一員大將謝答仁放出來,讓他擔任步兵校尉,配給他士兵去幫助陸法和。

幾天後,在長沙攻打陸納的王僧辯將王琳送回江陵。但陸法和還繼續向孝元帝告急。孝元帝便想召回長沙的兵馬去對付蕭紀的大軍,但又怕放走了陸納,便隻好重新把王琳送去,並允許他進入長沙城。王琳進城後,陸納果然投降了,於是湘州之亂得以平定。梁孝元帝恢複了王琳的官爵,讓他帶兵西援峽口。

同時,武陵王蕭紀派將軍侯睿率領七千部隊,修築堡壘與陸法和相拒。梁孝元帝派人給蕭紀送了封信,答應他安全回到蜀地,專製一方。蕭紀不肯,並以家人的禮儀回信給蕭繹。陸納之亂平定後,湘州的各路大軍相繼西上。梁孝元帝又寫信給蕭紀說:“我不管怎麽說總比你年長一點,又有平定侯景之亂的功勳。因此得到大家樂意推舉,成為國君也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你願意派使臣前來稱臣,那將是我期待已久的事。如果不肯,我也就此不多寫了。作為兄弟,我們形體不同,但氣質相通。像兄肥弟瘦那樣的至深友愛(《後漢書·趙孝傳》:及天下亂,人相食。孝弟禮為餓賊所得,孝聞之,即自縛詣賊,曰:‘禮久餓羸瘦,不如孝肥飽。’賊大驚,並放之。)也別提了,因為我們不會再有相見的時日。像讓棗推梨(孔融讓梨的典故)那樣的兄弟情誼也就算了,因為我們歡愉的日子也已一去不複返了。心裏的關愛,無法用書信來表達。”

蕭紀駐軍在西陵的時間長了,出戰又頻頻失利,再得悉西魏大軍早已深入蜀地,成都孤單危險,他開始非常擔憂憤懣,不知該怎麽辦才好。於是他派度支尚書樂奉業前往江陵求和,請求根據梁孝元帝先前的旨意回到蜀地。樂奉業知道蕭紀必敗,居然跟孝元帝說:“蜀軍缺乏糧食,士卒死了很多。他們的敗亡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孝元帝因此拒絕了蕭紀的求和。

蕭紀用黃金一斤作餅,一百隻金餅作篋,共有一百篋。銀子更多,數量是黃金的五倍。其他綾羅綢緞的東西也還很多。每次作戰,他把這些東西懸掛起來給將士們看,卻不作為獎賞。寧州刺史陳智祖請求散發這些財寶來招募勇士,但蕭紀不肯。陳智祖竟然痛哭而死。凡是有人要向他提建議求見的,蕭紀通通借口生病不見,於是部隊和軍心全麵解體。

七月十一(辛未),巴東平民符升等人殺了峽口城頭領公孫晃,投降了王琳。謝答仁和任約同時開始進攻侯睿,並打敗了他,還攻下了他的三座堡壘。於是長江兩岸的十四座蕭紀的城池全都投降了。蕭紀的退路因為巴東的失陷而被切斷,隻好順流東下。梁孝元帝的遊擊將軍南陽人樊猛率軍追擊,結果蕭紀的部眾全線潰敗,跌進江水裏淹死的就有八千餘人。樊猛進而包圍了蕭紀。孝元帝秘密敕令給樊猛說:“你如果讓他生還,那就算出師不成功。”樊猛於是帶兵登上蕭紀所在的戰船。蕭紀在船上繞著胡床跑著躲避樊猛,並把一隻裝滿黃金的袋子扔給他,說:“我把這些金子都送給你,希望你能送我去見七官人(即他七兄蕭繹)。”樊猛說:“天子哪裏說見就見?我殺了足下,金子還會跑到哪裏去!”於是殺了蕭紀及其幼子蕭圓滿。陸法和收捕了蕭紀的太子蕭圓照兄弟三人,把他們都送往江陵。孝元帝將蕭紀革除出皇室的戶籍,賜給他姓叫饕餮氏。孝元帝還把劉孝勝關進監獄,但後來釋放了他。孝元帝派人去跟江安侯蕭圓正說:“西軍已經失敗,你父親的生死不明。”意思是想讓他自殺。蕭圓正聽說後號啕痛哭,口裏不斷地喊著蕭圓照的名字。孝元帝常常讓人去觀察他的動靜,知道他不會自殺,便將他移送到廷尉監獄。蕭圓正見到蕭圓照時,責備他說:“兄長為何要挑起他們骨肉殘殺,讓我們如此慘痛不堪!”蕭圓照隻是連聲說“計策失誤”。孝元帝命令監獄斷了他們的夥食,蕭圓照兄弟最終餓得吃自己手臂的肉,十三天後都活活餓死。全國各地百姓得悉後都為他們感到悲哀。

八月初五(乙未),王僧辯回到江陵。朝廷下詔讓各路大軍回到自己原來的鎮所。

再說西魏大將尉遲迥包圍了成都五十天,永豐侯蕭捴屢次出戰,但總是失敗,隻好請求投降。尉遲迥的部將原想不同意,但尉遲迥說:“他們投降了,我們的將士則得到保全,遠方的人們也會高興。繼續攻城,那麽我們的將士將會有很大傷亡,遠方的人們也會因此害怕。”於是接受了永豐侯的投降。八月初八(戊戌),蕭捴和宜都王蕭圓肅帶領文武官員來到西魏軍門投降,尉遲迥以禮接待了他們,並和他們在益州城北結盟。尉遲迥還讓益州軍民全都恢複他們的行業,隻沒收了奴婢和糧儲封賞給西魏將士,部隊並沒私下搶掠百姓的財產。西魏同時任命蕭捴和蕭圓肅並為開府儀同三司,任命尉遲迥為負責益、潼等十二州軍事的大都督兼益州刺史。

八月初十(庚子),梁孝元帝下詔要準備回到建康。領軍將軍胡僧祐、太府卿黃羅漢、吏部尚書宗懍、禦史中丞劉彀諫道:“建業(建康的別稱)王氣已盡,和胡虜隻相隔一條長江而已。如果一旦發生什麽意外,後悔都來不及!而且自古以來就有這樣的說法:‘荊州洲數滿百,當出天子。’如今枝江又出現了一個河洲,河洲的數量剛好到了一百。陛下登上寶座,就是這傳說的應驗。”孝元帝讓朝廷大臣們商量這事。黃門侍郎周弘正和尚書右仆射王褒說:“今天百姓還沒見到陛下的輿駕進入建康,隻怕還會將陛下當作列國諸王。臣等希望陛下遵從全國民眾的期望。”當時多數大臣都是荊州人,因此反對說:“周弘正他們都是東部人士,他們當然願意東下。但隻怕這並不是什麽好主意。”周弘正當麵反駁他們說:“東部人士勸陛下往東,你們說不是好主意。那麽你們西部人勸陛下往西,那就是好主意了?”孝元帝聽了笑了起來。又來大臣們又在後堂討論,與會的有五百人。孝元帝問:“我想回建康,你們大家的意見如何?”沒人敢先回答。孝元帝說:“這樣吧。勸我回建康的將左臂露出來好了。”結果露左臂的過了半數。武昌太守朱買臣跟孝元帝說:“建康是原來的京都,山陵和宗廟都在那裏。荊州是邊境重鎮,不是王者的居住之地。希望陛下千萬不用再懷疑,以致後悔。臣的家就在荊州,哪裏有不願意陛下居住這裏的道理?隻怕這樣一來,隻是臣富貴了,並非陛下富貴!”孝元帝讓術士杜景豪占卜,得到的卦是不吉利。於是他對孝元帝說:“還是不去為好。”退下後他又說:“這卦是為鬼賊保留的。”但孝元帝最後還是覺得,建康經過侯景之亂後一片凋零殘破,而江陵盛況空前,便想留在江陵,所以最終還是聽從了胡僧祐等人的建議。

梁孝元帝接著任命湘州刺史王琳為衡州刺史。

九月十一(庚午),梁孝元帝下詔讓王僧辯回去鎮守建康,讓陳霸先重新回到京口。九月十六(丙子),朝廷任命護軍將軍陸法和為郢州刺史。陸法和為政,不依賴法律和刑獄,專門用佛教和西域的幻術來教化屬下和百姓。他把自己的幾千部曲通通稱作弟子。

這裏有個小插曲。這年六月十三(甲辰),北齊章武王庫狄幹去世,並被追諡為章武景王。他是齊顯祖高洋父親十分信任的老部下,鮮卑老將。

要想知道南梁和北齊以及西魏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