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胡亂華係列九:庾氏當權之五:郭默伏誅與陶侃去世

(2015-12-15 08:07:11) 下一個

公元329年四月,平定蘇峻叛亂的平南將軍溫嶠因病去世,他的軍司劉胤不久接任了江州刺史。劉胤從來往的商販那裏賺了大筆錢財,以私廢公。

冬十二月,朝廷下詔征後將軍郭默為右軍將軍。郭默喜歡當邊防將領,不願意入京宿衛,便將他的想法告訴上司劉胤,希望他為自己轉寰。劉胤說:“這麽重大的事情不是我能辦到的。”郭默即將赴召上任時,向劉胤索要盤纏;劉胤不給,郭默因此十分怨恨劉胤。劉胤的長史張滿等人素來輕視郭默,有時甚至打赤膊和他相見,郭默所以經常切齒痛恨。臘日,劉胤賞給郭默火腿和老酒;郭默不屑一顧,把酒肉都扔到水裏去。適逢有司上奏說:“如今朝廷府庫空竭,百官沒有俸祿,收入隻靠江州的運漕。劉胤那裏商販來往不斷,而他卻以私廢公,收入全進了自己腰包。請求免去劉胤的官職。”詔書下來後,劉胤卻不即時回到建康領罪,還向上申訴為自己辯護。

僑人蓋肫掠奪別人的女子為妻,張滿讓他將該女子歸還人家。蓋肫不肯,便挑撥郭默道:“劉江州不接受免官的處分,暗中必有反叛的打算。他和張滿等人日夜計議,隻忌怕郭將軍一人,一心想把將軍先除掉。”郭默覺得的確如此,便帶領幾個門徒半夜就到刺史府邸門前等候,準備一清早大門開時就去偷襲劉胤。劉胤的將吏想攔拒郭默,郭默嗬斥道:“我奉詔討伐叛逆,敢動者誅三族!”於是直接進入府內的寢室,將劉胤牽出殺了。郭默出府後,又收捕了劉胤的僚佐張滿等人,誣告他們犯了大逆不道罪,把他們都殺了。郭默把劉胤的首級送到京師,同時還偽造詔書,宣示江州府內外。郭默還奪了劉胤的女兒以及各個妃妾,連同金寶,裝滿自己的船隻,最初說是要沿江前往京都,後來卻又停在劉胤原來的府邸。郭默還發函招引譙國內史桓宣和原溫嶠督護王愆期。王愆期害怕被他威逼,便勸郭默自稱平南將軍兼江州刺史,郭默答應了。王愆期趁機逃往廬山,而桓宣則堅守譙國,不理郭默。

翌年即公元330春正月,劉胤首級抵達建康。司徒王導覺得郭默驍勇善戰,很難製服,便將劉胤的首級在大航示眾,接著任命郭默為江州刺史。

太尉陶侃聽說後,卷起袖子拍案說道:“此中必定有詐。”即刻帶兵前去討伐。郭默派使者給陶侃送去妓妾以及絹布,並偽造了中詔上呈給陶侃。多數參佐都勸陶侃說:“郭默如果沒有奉詔,怎敢如此放肆!明公如果打算進軍,應當等待朝廷的詔書。”陶侃厲色地說:“聖上年幼,詔令並不出自他自己的胸懷。劉胤是朝廷任命的,雖然毫不勝任,但怎麽能擅自對他施加極刑!郭默仗恃自己的勇敢,在自己的任上貪婪殘暴。他覺得大難新近才平息,朝廷的政策比較寬鬆簡單,便想趁機施展他的蠻橫!”於是派使者上表向朝廷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寫信給王導說:“郭默殺了地方州牧,便任命他為地方州牧。那麽一旦他殺害了宰相,朝廷也便任命他為宰相不成?”王導隻好收起劉胤的首級,給陶侃回信說:“郭默據長江上遊的優勢,加上又有戰艦作為資本,我所以才暫時包含隱忍,讓他得到他要的地盤,使朝廷得以喘息的機會,再偷偷戒嚴備戰。隻待足下的大軍來到,我們這邊也就出發和足下會合。這難道不是韜光養晦以成就大事的做法嗎!”陶侃笑道:“我看更像是韜光養賊!”

豫州刺史庾亮也請求出兵討伐郭默。朝廷下詔加庾亮為征討都督,率領步騎二萬前往與陶侃會合。

西陽太守鄧嶽和武昌太守劉詡都懷疑桓宣與郭默同謀。豫州西曹王隨說:“桓宣尚且不肯依附祖約,卻怎麽肯和郭默同夥!”鄧嶽和劉詡便派遣王隨前往桓宣那裏觀察動靜。王隨勸說桓宣道:“明府內心雖然不同意郭默的做法,但卻沒機會自我表明。我看最好還是讓兒子隨我當人質去!”桓宣便派兒子桓戎和王隨一道去迎接陶侃。陶侃聘請桓戎為助手,上表任命桓宣為武昌太守。

郭默打算南下占據豫章,正好遇上太尉陶侃的大軍來到。郭默首戰不利,隻好退入城中固守,聚集大米作為堡壘,向陶侃顯示自己糧草的充足。陶侃派兵堆築土山以居高臨下。陶侃愛惜郭默的驍勇,想存活他,便派郭誦去見郭默。郭默答應投降,但他的部將張醜和宋侯等人擔心被陶侃所殺,便從中作梗,使得郭默不能及時出城投降。

三月,庾亮大軍抵達湓口,於是各路大軍雲集。夏五月,郭默部將宋侯綁了郭默父子出城投降。陶侃在軍門將郭默斬首,把他的首級送到建康。郭默黨羽同時被殺的有四十人。朝廷下詔任命陶侃都督江州,兼領刺史;任命鄧嶽負責交、廣二州的軍事,領廣州刺史。陶侃回到巴陵,趁機將總部遷移到武昌。庾亮則回到蕪湖,辭讓賞賜的爵位不受。

這時朝廷開始建造新的宮殿。不久,遷徙樂成王司馬欽為河間王,封彭城王司馬紘的兒子司馬浚為高密王。

公元331年冬,晉成帝祭祀太廟,朝廷下詔將祭祀用過的肉送給司徒王導,並且命令他上朝不用下拜。王導稱病推辭不敢當。當初,晉成帝即位時年幼,每次見到王導總要下拜,給王導手詔時則總是聲稱“惶恐言”,中書作詔則說“敬問”。這時有司評議問道:“朝廷元會那天,皇上是否應當敬拜王導?”博士郭熙和杜援以為:“禮數中沒有君主拜臣的成文,所以我們覺得不應當敬拜。”侍中馮懷則以為:“天子臨幸辟雍殿時,都要敬拜三老。何況王司徒是先帝的師傅!我覺得應當盡禮敬拜。”荀組的兒子侍中荀弈以為:“元會是三次朝會的首會,應當明確君臣之禮,所以不應敬拜。如果是其他日子的小型朝會,自然可以盡禮。”晉成帝下詔遵從荀弈的建議。

公元332年秋,後趙將領郭敬南下劫掠江西一帶,太尉陶侃派兒子平西參軍陶斌和南中郎將桓宣乘虛進攻樊城,盡數俘虜了他的部眾。郭敬急忙回去救樊城。桓宣和他在涅水遭遇,郭敬前軍大敗,桓宣軍隊也死傷過半,但還是搶回了被郭敬劫掠去的全部財物。陶侃兄長的兒子陶臻和竟陵太守李陽進攻並占領了新野。郭敬害怕,隻好退去。桓宣和李陽於是攻拔了襄陽。

陶侃讓桓宣鎮守襄陽。桓宣招懷新來歸附的民眾,簡化刑罰,強調威儀,鼓勵農桑,有時甚至親自用輕馬車拉著農具,帶領農民耕耘收獲。桓宣在襄陽十多年,後趙人來進攻時,桓宣總是以寡弱的兵力固守,後趙人不能取勝。當時的人們認為他的功勳和能力僅次於祖逖和周訪。

十一月,朝廷升遷太尉陶侃為大將軍,允許他帶劍穿鞋上殿,入朝也不用一步一趨,拜見時讚禮官不呼其名而隻稱其官職。陶侃再三辭讓,不肯接受這些殊榮。

十二月,晉成帝搬進新宮。

長沙公陶侃到晚年時深深因為自己的地位太高而擔憂,便盡量不幹預朝政,還屢次要告老還鄉。他的佐吏苦苦將他留下。

公元334年六月,陶侃重病不起,上表要求遜位,說:“臣少年時就孤苦貧寒,最初的願望有限。過蒙聖朝曆世的殊恩和陛下的睿鑒,恩寵越來越深。有始必有終,自古曆來如此。臣年近八十,位極人臣,現在善始善終,又有什麽遺恨!但因為陛下正年富力強,而餘寇尚未誅滅,山陵尚未回返,所以還經常憤愾兼懷,不能自已。臣雖不知天命,卻早已年邁。國家對臣特殊恩顧,賜封臣為長沙公。臣去世之日,當歸葬老骨在自己的家園。臣父母的舊葬,如今都在尋陽。在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在一起,死亡時卻不想再和父母分離了。臣已經請封國的臣下去做墓穴遷改的事情,定在來年秋季,即準備奉迎他們的棺柩。等到改葬事情完畢,臣便將告老離開籓鎮。來不及對付所擔心的外患,就得此重病,臣經常伏在枕上感慨萬千,情不自勝。臣前不久還認為自己年齒雖大,但估計尚可小延數年,準備為陛下西平李雄,北吞石虎,所以派遣毌丘奧到巴東,授命桓宣到襄陽。這些良好的計劃尚未實現,沒想到這麽快就要與世永別!臣這方鎮的重任,內外的緊要事務,都必須及時處理。因此臣願陛下盡快挑選大臣接替,一定必須得到既能奉行並宣揚王道,又能遵從並成就臣遺誌的良才,那麽臣死之日,也就是臣再生之年。

“陛下雖然聖姿天縱,英奇日新,但畢竟現在百廢待興,所以應當依賴各位俊才。司徒王導鑒識經遠,光輔三世;司空郗鑒簡素貞正,內外惟允;平西將軍庾亮雅量詳明,器用周時。他們即是陛下的周公和召公。”

陶侃同時派遣左長史殷羨帶上朝廷賦予的節杖、車麾、帳幕、曲蓋、侍中貂蟬、太尉印章、荊、江、雍、梁、交、廣、益、寧八州的刺史印傳和棨戟到建康歸還朝廷。陶侃的軍資、器仗、牛馬、舟船,全都有記載明了的帳薄。他還蓋印封了倉庫,陶侃自己加管鑰匙。最後陶侃將後事托付給右司馬王愆期,讓他以督護的身份統領部下文武官員。

六月十八,陶侃乘輿車出了武昌城,到臨津上船,準備回到長沙去。他望著王愆期說道:“老子婆娑,正坐諸君!”次日(乙卯日),陶侃在樊谿去世,終年七十六歲。

晉成帝下詔追贈陶侃為大司馬,假以蜜章,祠以太牢。陶侃遺囑交代將自己安葬在長沙國南邊二十裏,他的故吏在武昌西麵為他刊立石碑和畫像。

陶侃在軍隊任職四十一年,明白剛毅,善於判斷,識察纖密,人不能欺。在他的治理下,從南陵直到白帝,幾千裏的地方,路不拾遺。比及陶侃去世,尚書梅陶給親人曹識寫信說:“陶公機神明鑒似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陸抗等人是比不上他的。”謝鯤的侄子謝安常說:“陶公雖然很懂得應用律法,然而總是悟得律法之外的意思。”

七月初五,朝廷加平西將軍庾亮為征西將軍、假節、負責江、荊、豫、益、梁、雍六州的軍事、領江、豫、荊三州刺史,出鎮武昌,事實上等於接替了陶侃。庾亮聘請殷羨的兒子殷浩擔任他的記室參軍。殷浩與豫章太守褚裒、丹楊丞杜乂,都以識度清遠,善談《老》《易》而馳名江東,殷浩尤其以他的風流成為名流之首。褚裒是褚略的孫子;杜乂則是杜錫的兒子,杜預的孫子。桓彝曾跟褚裒說過:“季野(杜乂的字)有皮裏《春秋》。”言外之意就是他雖然表麵上不會評論他人的是非,而內心卻很有褒貶。謝安說:“褚裒雖然話不多,但四時之氣他全都具備。”

九月十一,衛將軍江陵公陸曄去世,死時七十四歲。朝廷追贈他為侍中、車騎大將軍。

公元335年春正月初一,晉成帝加元服(即成年親政),同時大赦並改元。

司徒王導因為身體贏弱有病,無法出席朝會。三月十七,晉成帝臨幸王導的府邸,和大臣們在內室舉行宴會,同時還敬拜王導和他妻子曹氏。侍中孔坦暗中上表懇切諫阻,認為晉成帝剛加了元服,舉止應當顧全禮儀,不該繼續對臣下敬拜。晉成帝采納了建言。孔坦又因為晉成帝委政於王導,從容地規勸道:“陛下年歲已長,見識也日益增長;現在應當廣泛地聽取其他大臣的意見,揀對的采納。”王導聽說後開始討厭孔坦,便改任他為廷尉。孔坦不得意,於是稱病離職。

丹楊尹桓景,為人諂巧,因而得到王導的喜愛。適逢熒惑(火星)有好幾十天一直停留在南鬥附近,王導便跟領軍將軍陶回說:“南鬥對應揚州,我覺得應當遜位以避免天譴。”陶回說:“明公以明德輔佐皇上,現在卻和桓景打得火熱,這樣怎麽能叫熒惑退舍!”王導深感慚愧。

王導聘請太原人王濛為助手,聘請王述擔任中兵屬。王濛不修小節,而以清約見稱,和沛國人劉惔齊名,關係密切。劉惔常稱讚王濛,說他性情至通而自然有節。王濛說:“劉君對我的了解,勝過我對自己的了解。”當時號稱風流的人中,以劉惔和王濛為首。

王述是王昶的曾孫。他的父親王承曾是司馬睿鎮東府的從事中郎,很受到司馬睿的敬重。王承少年時就有聲譽,而且推誠待物,很懂得仁恕的道理,因此大家都喜歡他。永嘉東渡的名臣王導、衛玠、周顗、庾亮等人名望都在他之下,可算是中興的第一名臣。王承四十六歲去世,朝廷內外無不痛惜。王述字懷祖,少年時就失去父親,因為事奉母親至孝而知名。他安於貧困,不求聞達,生性沉靜。每次坐客辯論得很激烈時,王述總是安靜地坐在那裏不怎麽出聲。到了三十歲,王述尚未知名,人們以為他有點癡呆。王導因為他的門第而聘用了他。待到見麵後,王導隻問他東邊的米價如何,王述張著大眼不回答。王導歎息道:“王掾並不癡呆。人們怎麽會說他癡呆?”曾經看見王導每次發言,滿座的人莫不讚美,王述正色地說:“人非堯舜,怎麽可能每件事情都像你們說的那樣盡善盡美!”王導當場嚴肅地感謝他的直言。

這月即正月,後趙王石虎南遊,來到長江邊上才回返。他的麾下有十來個騎兵來到曆陽(今安徽和縣)附近,曆陽太守袁耽上表將這事稟報朝廷,但卻沒有具體提到有多少騎兵。朝廷因而震動驚懼,司徒王導請求出兵討伐。夏四月,朝廷加王導為大司馬、假黃鉞、都督征討的軍事。四月十五,晉成帝在廣莫門閱兵,分別命令各位將領帶兵去救曆陽,同時加強慈湖、牛渚、蕪湖的衛戍。司空郗鑒派廣陵相陳光帶兵前去保衛京師。後來很快又聽說後趙的騎兵根本沒多少人,而且已經離去了。四月二十,朝廷解除戒嚴,王導自動解除大司馬的官職。袁耽因為輕率妄言的罪責而被免官。

後趙征虜將軍石遇入寇中廬,進攻鎮守襄陽的桓宣。東晉輔國將軍毛寶、南中郎將王國、征西司馬王愆期等人率領荊州的軍隊前去相救,駐軍在章山。石遇進攻襄陽二十多天,無法攻克,軍中又鬧饑荒和瘟疫,隻好退兵回去。

東晉將軍淳於安進攻後趙琅邪郡的費縣,俘獲了不少敵兵後回歸。

這期間東晉大旱,會稽和餘姚的大米居然賣到每鬥五百錢。王導上疏自責並請求退位。晉成帝下詔書,高度評價了作為三朝元老的王導,不讓他辭職。王導再三要求,但詔書累次不許,王導隻好又回來管事。

這年,晉明帝的母親建安君荀氏去世。荀氏在後宮裏中,受到如同太後一般的尊重。晉成帝下詔追贈她為豫章郡君。

要想知道東晉在陶侃去世以後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