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 in XYZ dimension

motion and skills in XYZ dimension
正文

關於全浸(TI)遊法

(2013-12-02 16:42:12) 下一個
基於目前我對TI的了解,TI在效率方麵稍微有點走極端。存在太長的兩條手臂都不劃水
的時間,腿打水頻率據說也應該降低。如果全盤學習TI,未必最好。下麵分情況討論TI
的適用性,並就怎樣學習應用TI理念說說我的看法。敬請指正。

情況1:專業短距離。短距離想衝過4a,衝擊podium,不能有無動力滑行時間。總有一
條手臂在劃水,並且必須高頻有力打水。TI不行。

情況2:業餘短距離。不少人增加劃頻,提高打水頻率,速度反而下降。TI的減阻理念
很有好處,但是我認為應該每練一段就嚐試提高劃頻,看速度是否能提高,然後結合水
下視頻慢放,依照TI的減阻理論分析原因。換句話說,用TI的練法練減阻,每過一段時
間加劃頻;增加劃頻的辦法和傳統方法無異。

情況3:專業長距離。先說高頻遊法,Lotte Friis,43 strokes/50m,88 strokes/
minute。即使低頻的如孫楊,巡航階段每50m用28個strokes,每分鍾62個strokes,
distance per stroke仍然比不上TI。

情況4:業餘長距離,或者年紀尚小還在上升階段的小孩子遊長距離。swim smooth的觀
點是要避免over gliding,glide無論如何不能超過0.6秒,不然速度就會下降太多,先
減速再加速就不劃算了。依我看,TI和swim smooth其實不矛盾。對於體力不好的人
可以用適當放慢劃水速度或者增加劃水路線的方法,避免速度下降太多。但是對上升階
段的小孩子,如果有耐力瓶頸,還是應該增加訓練強度解決耐力問題。他們應該把目標
定在0.2秒,至多0.3秒無動力滑行,逐漸縮短而不是保持無動力滑行時間;並且每個
作仍然要做到家,劃水加速有力,推水伸直手臂。

情況5:遊泳基本功沒怎麽練過,開始學習或者改善的愛好者。TI是不是捷徑?無意冒
犯,但是就目前看到的貼上來的視頻,練習TI的,貌似有個問題,就是單個動作不到位
或者不穩定。比如說下打水時膝的位置不穩定或者大腿繼續下拉,上打水腿伸不直(按
說用TI遊法有足夠的恢複時間);手出水點落後於入水點很多,說明手掌方向、水下路
線以及加速劃水沒有仔細練習過。

情況6:走下坡路的人。基礎不錯,年紀大了,體力和柔韌性下降,或者從事更多的運
動,想盡量保持遊泳的運動水平,我覺得TI是個很好的選擇。比如說,年輕的時候可能
肩膀能拉的開,從上往下,從前往後,不會受傷;即使發力不太正確受輕傷,肌肉和肌
腱恢複的也快。現在應該是好時候學習TI。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