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看天地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紐約萬花筒(3)

(2024-09-14 18:43:36) 下一個

以前看過法國作家莫泊桑一短篇小說“莫蘭這隻公豬”,那故事有一個令人發謔的開頭卻有一個相當浪漫而有點牙癢癢的結局。我工作的部門有也有一個帶點類似以人的天性驅動開始的故事,但卻扯出一個帶著遺憾和費解結尾。不過那也是好些年前的事了。

九十年代初,個人電腦開始可以使用互聯網,無疑是給傳統的社會生活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聽空間,這一空間幾乎是無約束的,隻要不公然觸犯法律。

我工作的部門那時也給每位雇員配發了一台手提電腦,規定隻能用於我們工作範圍,並且說明電腦的所有數據和記錄都將被被視同為政府財產,換一句話說,不要指望使用這台電腦可以有什麽個人隱私可言。那時的網絡控製軟件還沒發展得像現在那麽爐火純青,防火牆也就隻用來防電腦病毒。使用手提電腦上網和下載的內容還是很大程度上靠個人的自我修煉。一般人也知道分寸,上班時偶爾看新聞八卦,炒股票,發私人電郵都會有,但別離譜了,再說人都知道“寧被人知,莫被人見”的江湖信條。若幹年後,部門網絡防火牆是升級到了隻要在搜索中帶一個“.com”的網址或者試著進一個私人電子郵箱就馬上跳出一個帶威脅語氣的警告,告訴操作者這種嚐試可能會有吃不了兜著走的風險。

說明一下,那時的手機剛開始問世,還是很原始的僅限於通話功能,遠未進化到“智能”的階段,當然也到不了人手一部的程度。我是孤陋寡聞,還真沒見過美國人拎著那種九十年代在人前很可以炫酷的像塊板磚似的“大哥大”。當時能用手提電腦隨時隨地上網已經是一種頗為與眾不同的優越工具。

同事中有一個叫R的五十多歲的猶太單身漢,已經在同一部門工作了二,三十年。平時沉默寡言,獨來獨往。衣服看起來穿得有日子了,領口袖邊都發白起毛了。偶爾戴的領帶都是深色的,近看上麵散布著一些並非織染上去的暗色斑點,估計可能是來自無意中濺上的陳年湯汁。他的手表是$9.99的卡西歐(CASIO),就是那種中國80年代末常見從台灣走私來的電子表。皮鞋是沒有光澤的,鞋跟磨到明顯地塌向外側,使人好奇的是他能若無其事地行走。有回聊天說起他家既沒有電視也沒有電腦,而那時的286,386以及後來的486桌上電腦已經是普通的家庭配備,不過上網的時間要另付錢的。其實R的收入可以讓人過得很體麵,隻是他的生性有點像傳說中的貔貅,大概率是隻進不出,寧省勿用。

R應該快退休了,一天忽傳他被開除了。有點詫異這怎麽回事。

原來R自從拿到配發的手提電腦後,一輩子單身的生涯驟變,他發現網上有那麽多姿多彩的地方可流連可享受,還不必掏錢。最難得是有那麽多天姿國色的美女毫不掩飾地讓他知道什麽叫銷魂,因此他對某類網站更是情有獨鍾,焚膏繼晷地上窮碧落下黃泉地探索其中。平心而論,那也隻是個人愛好而已,在注重隱私的社會也沒什麽可非議的。可是他已近退休的歲月中萌發出新的癖好是要借助公家的手提電腦來滿足的,而且上班時間讓人看見R也在忙這活。偶一為之尚可辯稱是意外,可是網絡上記錄了他所有的歡樂時間和進出不同網站頻率再加上有目擊者。這事就有點大了。

因此一開始是“組織”找他口頭談話,R好像是有恃無恐,沒有什麽收斂之舉。接下來是書麵警告,一種由簡單並且沒有任何感情形容詞的英文句式構成的“訓誡”,當然,不如武漢派出所那種“以人民的名義”的訓誡那麽義正詞嚴。R好像吃錯藥,繼續用那台電腦在網上的各色香格裏拉樂園裏一往情深地追求他的幸福時光。套用文革時的那句有點難聽的老詞是“死不改悔”。這下事態升級了,“組織”在律師和工會代表的見證下攤出網絡記錄和他繼續作下去可能麵臨的何種懲罰。無奈R像革命者一樣意誌堅定地追求那份致命的初衷,而且性格中帶有點中國足球的特色,屢戰屢敗,絕不言退。又過了一陣就是我們最終知道的傳言,那已經是在他離開之後的事了。

順帶說說,我們工作的部門不輕易可以炒人,鬧到像R的份頭上這種事極少。被開除的一個很直接的後果是取消退休金和福利。實際上美國政府雇員在工作時收入多半是在同類工作的社會平均水平左右,沒有很大的吸引力。重頭戲是有比較優厚的退休金和醫療保險,往往在退休後固定收入並不會跌落甚至會有增長。R的事是因小失大了,幾十年工齡積累的所有退休福利在開除後就蕩然無存。

錄一段同事間關於R的對話:A評說那麽大的癮頭何不自己買台電腦在家看個爽,B熟悉R的為人,遂作一點睛之筆:他不想掏自己的錢。

R可是真想省錢,可沒算到這看起來是不花錢的享受最終逼著自己付了筆難以承受的開銷。印象中看過的貔貅造型都是咧著嘴的,但那玩意顯然不是在發笑而是想把所有的錢都吞進去肚裏。不過紐約人應該不知道貔貅的傳說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