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下午,離開巴勒莫沿西西裏島的海岸線東行一百多公裏到達另一個名城-陶爾米納(Taormina)。不足萬人的小城被評為米其林三星級的旅遊勝地。陶爾米納高踞石崖岸,麵臨蔚藍的愛奧尼亞海(Ionian Sea,圖1-3),日出日落皆滿城生輝。沿城中主要的步行大街漫步,兩旁都是依山麵海而建的中世紀建築(圖4-10)。正因為有難以計數的文明積澱和儀態萬千的自然風情交相輝映,這個小城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名至實歸。幸虧此時是並非旅遊旺季,據說在夏天訪客蜂擁而至,不誇張地說,連靠近有名的景點都有困難。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希臘人在公元前三世紀興建,羅馬人又重修和擴充的縱橫過百米的大劇場(圖11-15)不僅是西西裏島,而且是意大利半島和北非的前羅馬行省地區最大的劇場。在兩百多米高的城頭上呈擁山攬水之勢,兼得峻秀空闊的視覺之勝,還可遠眺歐洲最高埃特納(Etna)活火山。陶爾米納之行,當選始於此處。
孤帆遠影碧空盡,陶爾米納的黃昏寧靜而帶寒意,自有一縷悠然的逸情彌散在山水和小城之間。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3月18日,按日程上午從陶爾米納去3300米高的埃特納活火山(Mt. Etna,圖20-21)。埃特納火山的剪影與富士山相似。這座火山最新的噴發是在2015年,現在山頂依然飄繚著濃淡不等的煙霧,提醒世人它一直在為新的噴發積蓄著能量。古希臘神話裏的那個迷人阿佛洛狄特(Aphrodite,愛神)的丈夫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火神) 就住這山肚子裏。誰知道,他哪天打鐵的時候把爐膛裏的火捅大了,那燒紅的岩漿就得紅紅火火地噴上一陣。
開車約一小時再換乘纜車到達半山腰(圖23),標高是2500米。氣喘籲籲地步行到2800米處,看著礫石和冰雪複蓋的雲深不知處,摸摸自己的老胳膊老腿,最終還是放棄了再向上走的想法。
很佩服那些步行攀登者(圖24),在火山噴發的碎屑和冰雪中行走,相當耗體力。人總會被好奇心驅使去尋求觸摸到期望的結果,但最終通常未必會有如願的收獲。
量力而行,我爬上山腰那幾個從前噴發過的舊火山口,也算是和火山有這一輩子唯一的零距離接觸了(圖26-28)。這腳下站立之處就是曾經噴發岩漿的通道,即那種重塑世界的氣吞河山的能量和氣勢的源頭,誰麵對這景象都會冥冥地感到凜然和敬畏。其實,感受自然的氣勢和魅力就是旅行的原動力之一。
P29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P38
下午回到陶爾米納就直奔小城邊上的貝拉島(Isola Bella,圖29)。這島與環繞的海灣相擁,在愛奧尼亞清徹透明的海水襯托下鋪開一個心形圖案(圖30-31)。更引人入勝的是環島的海蝕岩洞與陽光海水交匯而形成"藍洞"效應(圖35-36),看著那種明亮飄逸的寶石藍,會有不真實的幻覺。順帶說說,地中海的海灘多為礫石而不是綿軟的細沙。躺在上麵不會硌人,但不如細沙舒服。
P39
P40
P41
P42
P43
P44
P45
P46
P47
P48
3月19日,西西裏島之行的最後一站-卡塔尼亞(Catania)。雖說這是建立公元前八世紀的希臘城市,但因鄰近埃特納火山而屢遭地震毀損。相對城市的曆史而言,現在是一座在17世紀地震後重建的"新"城市。
城中的主教座堂(圖39-41)是一座出自18世紀名家之手的很氣派和精美巴洛克式建築。同一名家也創造了噴泉(圖43-44)和大象方尖碑(圖45),據說方尖碑有辟邪之用,免得又讓埃特納火山再度毀城。城中心區被譽為巴洛克藝術的露天博物館,因此被列入世遺名錄也是順理成章之舉。
主教廣場鄰近有一海鮮市場(圖48),那些肥大的生蠔看起來很誘人。我腳步一慢,朋友拉著就走說怕不幹淨,我有點嘀咕,就我的經驗,和著蒜蓉吃生蠔,哪能有病。急著趕飛機去馬耳他,也沒時間,隻能割愛了。
P49
P50
P51
P52
P53
P54
P55
P56
下午,乘飛機從西西裏到馬耳他(Malta)僅需約30分鍾。埃特納火山(圖49)剛從視野裏消失不久,就已經飛臨處於亞熱帶的馬耳他上空。
在與瓦萊塔(Valletta)對麵的斯利馬島(Sliema),我們租一堪稱豪宅的2百多平方米的高樓公寓,寬大的陽台可俯瞰海港(圖50-52),遙對瓦萊塔老城,可把酒臨風,得心曠神怡之感。
明天將去名列世遺的瓦萊塔。而這個名為“歐洲的後花園“的小島國近50萬人口,三百平方公裏的麵積每年都吸引了超過兩百萬的遊客。顯然這裏能給予人們的不僅止於陽光、沙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