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看天地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裏斯本剪影(1)

(2022-06-30 07:29:23) 下一個

五月末碰巧了有個機會去葡萄牙轉一下。多半時間都呆在裏斯本(Lisbon),這是第二次來,從前是跑到市中心點個卯,這次是在小街巷裏流竄。其實裏斯本也沒有幾條現代城市風格的大街,圍著海邊幾個小山丘上上下下都是充滿市井風情的彎彎曲曲的用石塊鋪就的小街。而且有的景色看起來有似曾相識之感,和國內的鄉親們一樣,這裏的街坊鄰居都很大方地把衣褲被子晾在人行道上方(圖4)。錯身而過的車在陡峭的小街毫不吝嗇地展示當地人在尺寸之地騰挪的駕駛技藝。有軌電車從容地擠進已經很擁擠的狹小街道,車上旅客有時還會很熱心地幫著司機向漫不經心的行人吆喝。看著滿街遍巷都是不帶口罩的遊客,我都不好意思把標新立異的口罩繼續掛在臉上。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走累了,在飯店裏點了菜,我的體會是這葡式菜對有高血壓的食客恐怕風險過高。這裏瀕海,鹽不會有短缺之虞的。葡萄牙的大師傅廚藝就以鹽作主佐料,往往在端上桌前還再往菜上撒一把肉眼可見的鹽粒。後來與當地人聊天,他們說,這菜鹽要是放少了,大師傅會被抱怨的。中國有一個菜係也是比較鹹的,那就是客家菜。那是多半和客家人不斷漂泊遷徙的生活中,人們要用比較多的鹽來保存並不豐裕的食物而形成的飲食習慣。也許葡萄牙人在他們揚帆遠航的數百年中也和客家人一樣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依靠鹽保存食品而養成的偏鹹的飲食風格。我後來點菜都向跑堂的叮囑少放鹽,但收效不大,也許他們燒菜的鍋都讓鹽醃透了,就像湖南人的鍋一樣,不放辣椒炒出來的菜也是辣的。提醒一下,和美國不一樣,歐洲餐桌上的水,麵包,黃油,果醬都要入帳單的,而且都不便宜的。

 

圖6

圖7

圖8

圖9

圖10

圖11

圖12

圖13

從裏斯本往南去埃武拉(Evora)。葡萄牙的農業區,田野交替出現葡萄園,做葡萄酒瓶塞的軟木林(Cork),橄欖樹林。路過的小村內安靜得隻見花束向遊人致意(圖8)。埃武拉的建城史可追溯到公元三世紀,因其先後被羅馬帝國,摩爾人,西哥特人占領,城市建築從羅馬時期的狄安娜神廟(圖9),13世紀阿拉伯皇宮遺址(圖10),16世紀葡萄牙皇宮(圖11)皆有一席之地。城裏跨越幾世紀建築比比皆是,無意中抬眼可見1733年(圖12)就標在一窗下。聖弗朗西斯科教堂(圖13)有因集有數千遺骨在教堂地下室而有人骨教堂之名。我絲毫沒有想去看這一有名秘境的念頭。

 

圖14

圖15

圖16

圖17

圖18

圖19

圖20

圖21

圖22

埃武拉的老城牆保護了這個城市上千年,現在仍然保護著城裏的世紀遺產- 老城裏建築不能損毀。警察叔叔隻得委屈地找一老院子蹲著(圖16)。踱過老巷子(圖17-19),遊人可以慢慢觸摸百年風華,與世紀興替神交。當然,新鮮而神奇的事也伸手可及。當地人可以拿做葡萄酒瓶塞的軟木做成手袋,食具和鞋子(圖20-22)。鞋子的軟木麵如真正的皮革般的柔軟舒適透氣。有點不可思議。標價69歐元一雙的軟木麵鞋子看起來時髦體麵,讓人心動。

 

圖23

圖24

圖25

同是拉丁族,葡萄牙人比西班牙人溫和。這從鬥牛的方式可見。葡萄牙人也建鬥牛場(圖23)看鬥牛,但是他們最後並不以手刃猛牛為樂,而是把牛牽出去收場。當年在巴塞羅那買黃牛票看新鮮,一場鬥牛可殺6頭牛。我看到第三頭牛倒地後就沒有興趣再看了。這塊土地曾被不同的宗教和人種反複稱王主事,以致演化出有容乃大的社會生活心態,多種宗教和人種共存在同一片土地而沒有摩擦和衝突,頗為難得。

 

圖26

圖27

圖28

圖29

在埃武拉小城裏泡了一天,跑回裏斯本找吃的。不知深淺去摸到一海鮮網紅店(圖25),拿個號要居然還要等一個多小時。幸好裏斯本有足夠引人注目的街景讓異鄉人輕易就消磨掉等待時的焦燥,而這家店裏的海鮮最終也沒有令人失望,忘了交代少放鹽,攪碎的蟹黃上桌,香氣撲鼻,一下口還是感到過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4587 回複 悄悄話 有同感,相比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更友善寬容
GoBucks! 回複 悄悄話 沒錯,葡萄牙偏鹹,口味重,讓我想起中國的魯菜。
世界在我心中 回複 悄悄話 分享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