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看天地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紐約秋趣(1)

(2021-10-31 11:55:06) 下一個

又是“卻道天涼好個秋”之時,辛棄疾的點睛之筆是“欲說還休”,當然,那我們就應時而動,把新英格蘭地區雲淡風清的秋色收進記憶中細品。

踏秋的序幕幾乎都從不可或缺的蘋果園之行拉開。離開紐約大概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的蘋果園比比皆是,輕車簡裝即可一覽秋實風韻。不同的蘋果園有不一樣的品種,往北的岩泉(Granite Spring)的一家蘋果園有我素來偏愛的“金美味” (Golden Delicious),那種甜爽中帶微酸的味道從不令人生膩。

圖1

圖2

圖3

路邊的牧場呈現就是在變幻鏡框中套疊出來的風景畫,這給人一種感覺,在紅塵中卷縮繃緊的心絮也漸漸在畫中舒展開來。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蘋果園裏的選擇是付$15給一小塑料袋或$30一大塑料袋,可以在園子裏的樹邊任意吃完了再裝滿一袋蘋果帶走。我帶著口袋就奔林子裏找我喜歡的金美味去了,這種蘋果以嫩黃色為得名,顧名可讓人想起希臘神話裏頭那個引眾多英雄競相折腰的金蘋果,哈,我也想試試那種得到金蘋果的滿足感。實際上,路上看到的人都吃力地側著身子提著堆到袋口的蘋果,他們已經快“折腰”了。估計那種大口袋能盛下30磅左右的蘋果。親手摘蘋果就是一種樂趣,不在於所得之多寡,我家附近的市場那些新鮮帶葉的蘋果常常是$0.79-$0.99一磅。

園子裏的樹上和地下都鋪滿了蘋果,看起來那些蘋果的分量大概每個足有半磅。在衣服上蹭了蹭,我就開始啃那碩大的蘋果,我原以為我能對付三,四個,誰知道第二個吃到一半就像是撐著了。記得從前我們的一個姓孫的前輩在人家的果園謀了個差使,管果樹可以不付錢嚐鮮,誰知貪吃蟠桃出了大事,捎帶把那個叫“玉皇大帝”老地主的家攪得雞犬不寧。根據我的體驗,雖說是免費,也號稱“大聖”,我還是很懷疑猴哥他老人家的小身板敞著肚子能吃下幾個桃。其實欲望大於能力這條不等式幾乎冥冥中滲進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隻是人們總是在欲望的驅使下刻意選擇忽略那些已經被驗證過的結論。

 

圖9

圖10

果園的主人適時地在門口小棚子裏擺上了斑斕的玉米和玲瓏的小南瓜,摘蘋果的客人順手都會捎上幾件回家。在北美傳統中,這些玉米和南瓜最具原色的功能並非用作羹饌料理,而是幫助人們寄存往日的秋思和懷想。

 

沿哈得遜河的西岸北上,過西點軍校的西北方向不遠即抵風暴王藝術中心(Storm King Art Center)。這一個可以附會於文藝和風雅的中心寄名於好像和暴虐相關的聯想之下不免令人生疑。其實這個藝術中心得名於附近的一座名為“風暴王”的大山。那山名倒是與十九世紀的一個作家有關,當年他看到山頂的厚重的烏雲在風助之下滾滾而下的攝人的王者之勢,遂成此名之源。

圖11

圖12

圖13

圖14

既然有王者之稱,這裏就有相應的氣派。這是一占地500英畝的是全美最大的室外現代雕塑藝術中心,進門的小山包上即可見高達幾十英尺的鋼製雕塑(圖11-12)。越過小山包,那是一片藍天之下襯著如黛山林的綠原。那些碩大的雕塑(圖15-圖19)在大背景下讓人感到如同是走進一個巨大的空間渺小的生靈。當然,我是看不太懂那些藝術品。現代藝術其實就是讓像我這種凡夫俗子猜測不出它想表達的初衷和寓意,人若相詢,隻能說哈哈,妙不可言,一切盡可意會而不在於言傳。

那位以設計華盛頓的越戰紀念碑揚名的作者也有一名為“波浪”的作品陳列於此(圖20-21),若無標示,恐怕無人會把那幾個小土包擬做翻滾的波瀾並試圖去參透其中的禪意。世間讀禪而不解其意的人多了,對著那件藝術名作,作為一個無知者,人們也許會感到更輕鬆。說起來有點令人啼笑皆非的,那位作者和一些得獎的華裔名人並不願借家族淵源標榜自己出處,而有好事者卻把愛自造一些偽金片往人家的身上貼。

 

圖15

圖16

圖17

圖18

圖19

圖20

圖21

圖22

圖23

圖24

圖25

圖26

圖27

在這裏,對自然的意象的感知給人更直接的感覺,雖然看不到秋水長天孤鶩,但那種“半畝方塘一鑒天,天光雲影共徘徊”和寥廓原野仍會把秋光初臨的意境留給人們回味。

順帶說說,預定周末的門票挺緊張的,也許是人都在家裏困久了,停車場都不足以容納不停到來的車輛,我們就隻能停在路邊的草地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