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拚到老

在字句裏看過去現在和未來
個人資料
chunfengfe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貼:古人名與字之間的奧妙

(2017-05-21 21:06:45) 下一個

作者:講古一老
來源: https://sites.google.com/site/storiesbystoryteller/recent_articles/article21

  有別於今人,古人對於一個人的“名”和“字”兩者之間是有清晰的區別的。“名”就是一個人的名。“字”就是他的別字。改名和改別字的時間也有規定而且具有意義的。

  古人出生三個月以後由父親取名,別字則是長大後才改的。名是幼時在家供長輩稱呼之用。成年之後要進入社會,就得另起一個名(也就是別名),供平輩和晚輩稱呼。那麽何時才算成年呢?原來,在古時男子二十歲會舉行「冠禮」,結髮加冠,表示成人;女子則在十五歲舉行「笄禮」,結髮加笄,表示成人許嫁。她的別字,也是這個時候取的。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尊稱、敬稱和卑幼者對尊長者要稱他的別字,自稱、謙稱和尊長者對卑幼者要稱他的名;平輩之間,除相熟的朋友可以不拘禮法稱名之外,一般要稱別字,否則,稱名道姓,直呼其名,就是不禮貌和不尊重對方的表現 。

  古人替兒女取名時是有許多避諱的,除了國諱(當權者的名字)和聖諱(聖賢的名字)之外還有家諱 (家族中尊輩的名字),所以也頗費心思。古人改別字的時候,往往和他的名聯繫一起。故《白虎通?姓名》說:「或傍其名而為之字者,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

  那麽,古人名和字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呢?我們可以粗分為以下各類:

  (一) 同義互訓。這是說名與別字的意義相同,或者可以互相訓釋。例如孔子 的學生宰予字子我,班固字孟堅,諸葛亮字孔明。杜甫字子美,寇準字平仲,其中的「予」與「我」、「固」與「堅」、「亮」與「明」,「甫」與「美」都是同義的。廣義的同義互訓則有孫策,字伯符(策、符皆為信物);崔豹,字正能(豹、能皆為猛獸,) ; 孔鯉,字伯魚(鯉,魚之一種) ;蘇軾,字子瞻;蘇轍,字子由 (“軾”,車座前之扶手,“瞻”向前望也。“轍”,車輪痕跡,“由”,跟隨也。由此可見蘇洵對其兩子的期望矣) 。曹霑,字雪芹(《說文》:「霑,雨染也」;「雪,冰雨悅物者也」。以雪易沾附於物,而萬物喜雪,故將霑濡者指實為雪。又因蘇軾〈新春〉詩:「佳人旋貼釵頭勝,園父初挑雪底芹」,便綴「雪」以「芹」)。

  (二) 反義相對。名與字的意義相反,兩者對立相應。這是希望人不要過猶不及,取其製衡之意。如:呂蒙,字子明;杜如晦,字克明;韓愈,字退之;司馬光,字君實;朱熹,字元晦;連戰,字永平,都是要人在進退、光晦之間,謹守分際,拿捏時中。

  (三) 使典用事。有些名、字援引經史載記,使用典故。如:陸羽,字鴻漸(《易˙漸卦》:「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羽儀」);白居易,字樂天 (〈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易˙繫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王安石,字介甫(《易經˙豫卦》:「其介如石」);宋端己,字恥夫,清人(《論語˙子路篇》:「子曰:行己有恥」. 孟浩然詩:「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至於嵇康,字叔夜(典用《詩經˙周頌》:「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其名字曲折義反,屬於概括經義,常人未必能望文知義,今人更覺其深不可測!

  (四) 景仰前賢。《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而藺相如為趙上卿,所以,司馬相如,字長卿。此外,牛僧孺,字師黯(汲黯,字長孺,漢武帝讚之為社稷之臣)。

  (五) 崇奉宗教。漢代,道教興,佛教亦東傳中土;至晉代,人之名、字多道教色彩,南北朝以降,佛教色彩的名、字也增多。如:桓玄,字敬道;左思,字太衝;劉知幾,字子玄。楊津,字羅漢(羅漢,修行得道者); 王維,字摩詰(維摩詰,佛家菩薩名)。

  (六) 原名變化。把名做些簡單變化,便成為字。如:李白,字太白; 杜牧,字牧之;秦檜,字會之;許恕,字如心(元朝人);胡適,字適之。或加虛字,或變易字型,就成為別字了。而聲韻學大師王力,字了一,其字反切,即為「力」。此取字法,既新奇又獨特,但我則覺得有點另類。

  (七) 記實誌盛。有些人名、字間,根本無法望文生義。如:張耒,字文潛;若非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四紀錄:「張文潛生而有文在其手,曰耒,故以為名,而字文潛。」任誰也猜不透其名字意義上之關聯。

  注一:本文資料來自網絡。
  注二:關於蘇軾兄弟名字的故事請參閱《講古集?詩文篇?74章拙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chunfengfe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洋藍' 的評論 : 謝謝海洋!
海洋藍 回複 悄悄話 古人真有學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