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10)
2025 (40)
昨天才知曉,詩人汪國真因病去世。雖然除了寫詩,他還有別的才華、職務,但是對於風風來說,還是他的詩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詩歌影響過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大陸許多年輕人的青春歲月。
最早讀的一首汪詩,是【感謝】:
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卻給了我整個海洋
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擷取一枚紅葉/你卻給了我整個楓林
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親吻一朵雪花/你卻給了我銀色的世界
在詩歌寫作的手法上,汪詩比較注重重複和強調,給讀者帶來心理的漸進式衝擊,從而達到作者詩歌的感染效果。在修辭手法上,采用擬人,借代、對比和象征等複合形式,造成渾然一體的綜合勢態,輕輕掃過讀者的視覺和一顆顆年輕跳躍而有時迷茫的心。汪詩純樸而充滿活力,追求而舉重若輕,簡潔而富含哲理,通暢而跌宕起伏,沉著而青春豪邁,現實又理想滿懷。
這首【感謝】之所以一直令人喜愛至今,主要是【感謝】的主題,雖然是生活中簡單的一個禮儀,卻是人生觀非常重要的環節。中國儒教重視“忠孝”思想,其實本質就是感恩文化。所謂“百善孝為先”,一個孩子知道感恩,也就是作父母很成功的地方。兒女才華大小,能力高低,多數情況下,是孩子天生秉性,所謂兒女自有兒女福;但是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感激他人,是孩子一生非常寶貴的素質和能力,也是情商的重要基礎。知道感恩也就知道尊重他人,更懂得助人為樂的人生意義所在。這樣的年輕人,在哪裏都會受到大家的歡迎。就是一時吃虧,也是“吃虧是福”,終歸會得到別人的肯定、支持和愛護。孩子在社會上,善於接人待物,有良師益友;在親人中,孝敬謙遜,尊敬師長;在家中,善待而循循善誘孩子,尊重配偶。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更不會在個人感情上,傷害別人,自然不會作出不忠誠的感情越軌和紅杏出牆的事情。
如果說,“忠”是一種入世的大感恩,那麽知道和懂得並付予身體力行,這樣的國家和團體,是無敵的。然而人性惡,讓人類無法在忠孝水平上,全民普及;中國曆史上忠孝做得好的先人,基本都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曆史的脊梁。譬如蘇武牧羊、嶽飛精忠報國、文天祥視死如歸、史可法戰死不降、黃花崗72烈士、朝鮮戰爭上犧牲的中華兒女、抗日戰爭中英勇就義的華夏子孫、為新中國勤奮工作不計個人得失的先輩們。他們都是中國曆史進程的先鋒,他們都是中華大家庭的開拓者。他們為國效忠,為大家庭中每一個成員謀福利,他們應該得到每一個華夏子孫的感激和銘記。無論你在哪裏,無論你的母語是哪國語言,如果你身上流淌著華夏的血液,我希望你能感激華夏曆史上這些忠賢的先人,因為中國曆史和文明的厚積薄發,都是踩著他們的足跡迤邐而到今天。
曆史上,很多才華傑出的人,卻是大大的奸臣。譬如宋朝的秦檜和蔡京,明朝的嚴嵩都是大書法家;還有許多藝術天秉的天子,卻是個個亡國之君,譬如精通畫術和書法的宋徽宗,宋詞開拓的旗手和一代詞帝的南唐後主李煜,詩風豪邁又不失柔美的隋煬帝楊廣。所以從一個人的文藝才華,通過“文如其人”來評判其人品行,是失之毫厘、差之千裏的演繹和八卦手段。
那麽汪國真詩人品行和為人如何呢?因為【感謝】道出詩人對人生真情驚喜之後的感激,無法言謝的真情實意。據網上信息反映,一個叫“詩人大衛”稱道:“不敢相信, 詩人汪國真今淩晨兩點十分去世。他是一個非常謙遜的人,有君子之風。與他出行過幾次,印象特別好,音容笑貌依在……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詩歌評論家劉春也道:“在首都機場聽說汪國真於今日淩晨病逝,享年59歲。這是一個我中學時熱讀過的詩人。其實,幾乎所有70後詩人都讀過他,雖然有的人成長起來後不敢承認這一過程。去年汪國真來桂林,我們還一起夜遊兩江四湖,可惜……。這是一個很謙遜的君子。悼念!”
是啊,一個心懷感恩的人,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名人明星,他們都是平易近人,與人為善,對社會,對同事朋友,對家人,都是人中翹楚、仙群上品,都是人類情懷的寶貴財富。詩人汪國真的仙逝,是中國詩壇不可彌補的損失。
最後,用一首風風新寫的新體詩歌,緬懷剛剛去世的詩人汪國真先生。汪詩人,一路走好!
飛花
走進春暮
卻逢
轉身的你
欲去還迎的回眸
見東風搭的台上
你在翩翩起舞
可否在今宵
作伴雲霞
攜整個星空
為你開幕
想問
你的詩心歸宿
風冷雲湧
絲絲雨苦
纏綿的溪水成流
等你來傾訴
你的遠足
沉重了梨園的絲竹
輕輕觸動
相思凝結的雨珠
飄落的心
擦肩相守的哭
香了
目送的岸邊
低垂的柳樹
誰的身影
還在等
等圓月的風光
重描四月的眉目
等桃花人麵
人間天上
便是芬芳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