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香帥五首【滿城風雨近重陽】七律中的用典及手法(一)
(2014-10-04 21:13:00)
下一個
先把香帥五首七律摘抄如下:
(一)
滿城風雨近重陽,高牖怯從窺國殤。
木舊庭柯猶瑟瑟,秋深磬筦自將將。
吾如病葉應能老,夢若殘花不肯黃。
長作青鷗東海哭,一船遺客未還鄉。
(二)
山勢如沉氣自傷,滿城風雨近重陽。
雲鬆久作門庭客,謝石豈堪廊廟牆。
得意新荷依舊碧,無聊秋草有心黃。
北窗分得陶公語,卻信南阿非故鄉。
(三)
秋聲漸碎小池塘,隔岸蒹葭獨自傷。
一闋弦歌穿綺戶,滿城風雨近重陽。
懷沙不值三閭死,隱竹猶疑七子狂。
壞壁春痕應有記,沉魚落雁本淒涼。
(四)
懷橘心情兩處傷,參差雲樹動高岡。
庭趨夢向菊邊哭,國思人從酒後狂。
十載劍書埋鄭穀,滿城風雨近重陽。
南溟解作無聊看,誰指羈雌是大王?
(五)
駸駸山影入青緗,誰問楩楓幾寸黃?
仄路新詞猶瘦怯,臒身故國漸癡狂。
但愁舊作無顏色,且向沉雷借短芒。
笛冷孤窗羈客久,滿城風雨近重陽。
香帥的律詩,用典比較多。不過用得很得心應手,可以說很多時候化典於無形,給他的近體詩添色不少。如果不把用的典故搞清楚,就不知道香帥寫詩手法的好壞。今天略談第一首七律。律中基本沒有明顯的典故,不過幾個字詞要特別說明一下。
牖,窗戶;注意窗、牖的區別,“在牆曰牖,在屋曰窗”。國殤,為國捐軀的人。窺, 探求。“高牖怯從窺國殤”,實際上是“怯從高牖窺國殤”,即害怕透過長城上的瞭望孔,尋找過去烈士的身影。首聯讓人產生聯想,仿佛作者是在遊覽古戰場時生的感慨!含蓄地表達當局對英烈的刻意淡忘,就像秋風對樹葉一樣凋零。。。
“木舊庭柯猶瑟瑟,秋深磬筦自將將”兩句中,出句說院子裏的老樹枝在秋風中瑟瑟發抖,對句進一步加深秋風的凜冽,連磬和管兩種樂器,沒人彈奏,自己就鏘鏘作響。在頜聯中,作者把視線轉到秋風瑟瑟、秋風冷落的深秋景色,給人凋敗、老氣橫生的意象。大家也許對合掌在律詩中出現,多少有些戒備。不過出對句如果有程度和層次的變化,一般可以不看作“合掌”現象。
在這樣季節秋濃,萬木蕭條的意象中,作者渲染了一種頹廢和遲暮氣氛。所以非常自然地觸景生情。詩詞要通過形象的描述,轉達作者的意圖,否則就顯得突兀和生硬。接著在頸聯裏, “吾如病葉應能老,夢若殘花不肯黃”就連接和過渡得很自然。任何詩詞,一般很難超脫作者本身的介入。當然有大我和小我之分。在這首七律中,作者首先進入“小我”的世界。人如萬物,無法逃脫自然規律的如來手掌,也會像秋葉一樣老去,然而作者的理想和願望雖然殘花,一樣春紅。夢想的氣勢逼人,就為尾聯作者的意圖,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長作青鷗東海哭,一船遺客未還鄉”的尾聯,才解釋作者為什麽願望如花不肯黃。原來作者歎息千年曆史長河,多少恩怨難分。想當年徐福東渡,攜帶很多童男童女能工巧匠,在蠻荒海外,生存和繁衍。如今的東瀛,是敵、是親還是友?隻好像一隻海鳥在曆史的風雨中長歌當哭,痛失先人逝去,現實無情,然而作者心態年輕,隱隱然超越小我,進入大我的境界。雖然“哭”得無奈,心情矛盾,卻分明是超越了個人的氛圍,進入對曆史和未來的思考。同時也貼上了人文關懷的大我標簽,讓詩歌的委婉成為詩歌的曆史手法當之無愧的首選。
聯係首聯的出句,作者的“哭”也是對時局隱忍的不滿,“怯”字形象生動概括了國人的憤滿。作者從現實出發,抒發當今軟弱的對外政策;聯係重陽降至,秋深萬物零落,不禁感歎馮唐易老,然而理想不死。雖無能為力,也要長哥當哭,呼喚英雄;更是心情矛盾,讓詩歌的生命在糾纏中不斷延續。
秋天快樂。等著你的好詩。
多謝墨脈鼓勵!老鄉的才能現在是芝麻開花,讓風風傾佩不已!
多謝桐兒鼓勵。其實桐兒對詩歌的敏銳,風風是深有體會的。祝漂亮的才女老鄉新周快樂!
co:風風兄博學多才,詩評寫得深刻、細致、精彩!
底子不是一般的深。學習了:)
風風寒硯新周快樂!
多謝寒硯果醬。風風還要多學習,詩壇能人很多。寒硯對詩歌的追求和熱情讓風風很欣賞。
我已讀了數遍,越讀越覺自己差距之大。
再次感謝風風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