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拚到老

在字句裏看過去現在和未來
個人資料
chunfengfe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曆代文人墨客的“詠蚊詩”擷趣

(2014-03-17 18:35:04) 下一個

炎熱夏季的夜晚,人們最討厭的就是蚊子。許多文人墨客曾寫過不少詠蚊詩。有一文士作過一首《黃鶯兒》詞:“名賤身且輕,遇炎涼,起愛憎,尖尖小口如鋒刃。叮能痛人,叮能癢人,嬌聲夜擺迷魂陣。好無情,偷精吮血,猶自假惺惺。”用擬人化的寫法,把蚊子夜間襲人時的情景描寫得淋漓盡致。

晉代文學家博選寫過一篇討伐蚊子的檄文:“眾繁熾而無數,動聚眾而成雷,肆慘毒於有生,及餐膚以療饑。妨農工於南田,廢女工於機杼。”文中曆數蚊子的罪惡,人人都恨不能親手誅之而後快。範仲淹有一首詠蚊詩說:“飽似櫻桃重,饑若柳絮輕,但知求旦暮,休要問前程。”把蚊子的貪得無厭、醉生夢死的形象寫得活靈活現。蚊子的基本習性是晝伏夜出,它的瘋狂是在夜間,像賊一樣得勢便無狀,正像清代袁枚《碧紗櫥避蚊詩》中說的:“蚊虻疑賊化,日落膽盡壯。嘯聚聲蔽天,一呼竟百唱。如赴圜闠市,商謀抄掠狀。”詩人把蚊子比作借著夜幕壯膽、呼嘯而出的一群賊,是很形象得體的。

杭州詩人葉城深受蚊子之害,他在《譙蚊詩》中深有體會地說:“三伏涼夜好,清風吹滿懷。時方愛露生,鳴鏑一聲來。”正在夏夜乘涼,感到舒服的時候,忽然遭到一隻惡蚊的襲擊,如同響箭射來,防不勝防,心中頓生恨意,但又感無奈,難忍也得忍。葉城還把蚊子夜出對人襲擊、叮吸人血、大飽口福的情形,具體形象地描繪道:“穿衣巧刺繡,中膚驚卓錐。深入石飲羽,潛侵劍切泥。”蚊子嘴巴尖利,刺人如錐,深刺人膚恰似漢將李廣夜行以利箭射進如虎之石,淺刺也如劍削泥。這也是人們為什麽憎恨小小蚊蟲的原因之一,“作鬧已可憎,嘴嘬更何況?(袁枚詩句)。蚊子還有一個討厭之處,就是蚊子要叮人,人們自然要舉手拍打,可往往是“誤憤自批頰,悵望空徘徊”。

但是,蚊子畢竟是一個小小的飛蟲而已,再凶也不是人的對手,你隻要認真對待,蚊子的下場必然是可悲的。清道光年間,浙江名士單鬥南寫了一首《詠蚊》詩,令人讀之頗感痛快:“性命博膏血,人間爾最愚,噆膚憑利喙,反掌隕微軀。”若要是認真一點,蚊子豈是人們的對手?一巴掌就要了蚊子的性命。

不過,不少人對蚊子的襲擊並不那麽當回事,五代時,南唐楊鑾作詩雲:“白日蒼蠅滿飯盤,夜間蚊子又成團。每到夜深人靜後,定來頭上咬楊鑾。”反正每夜蚊子都要來叮咬,習慣了無所謂了,就讓它咬去吧!詩句詼諧幽默,人們讀後也一笑了之。(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北美君子 回複 悄悄話 甚覺有趣,也來四句湊熱鬧。
正當酣睡間,耳邊吵翻天。伸手拍一掌,不覺已打偏。

同感風風好興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