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拚到老

在字句裏看過去現在和未來
個人資料
chunfengfe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因被貶用詩文貶損好友 韓愈原為刻薄之人?

(2014-03-12 09:15:47) 下一個

 

    舒蕪為《韓愈詩選》作序說:“通觀韓愈這個人,盡管是博學高才的大文學家,但是氣質上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躁急偏狹,無容人之度。他在仕途上,又特別熱衷利祿,無恬退之心。他的詩篇當中,經常貶低朋友,好為人師,攘斥異端,自居正學,就是偏狹的表現。他在詩中,一再公開地以富貴利祿教子,在兒子麵前吹噓自己的交遊如何光顯,就是熱衷的表現。二者結合起來,更是利祿情深,恩仇念重,互為因果,愈扇愈烈。誰妨害了他的功名富貴,誰不尊敬他的學問文章,他對誰就會恨之入骨,永世不忘。這樣的人的精神狀態中,自然容易充滿了怨毒之氣,怨毒之極又自然通於殺氣。貞元十九年(803),韓愈因建言被貶斥,這一段經曆在他的詩中再三再四地說起,對於政敵王叔文集團,包括對老朋友柳宗元、劉禹錫,真是悻悻之狀如見,切齒之聲可聞。待到王叔文失敗,包括柳宗元、劉禹錫在內的八司馬一時竄逐,韓愈這時便寫出了幸災樂禍、投井下石的《永貞行》……竟然把謀反罪名硬加到王叔文身上,用心太可怕了……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來的氣質和精神狀態上的庸俗性,總帶有獨斷和專製主義的味道。”

    舒蕪的意見,是有道理的。

    韓愈比劉禹錫、柳宗元早一年中進士,又自恃才高,到順宗即位展開改革時,他因上書遭貶,僅官江陵府(湖北江陵)法曹參軍(地方政府屬員),而劉禹錫、柳宗元等新進卻成為中央政府中叱吒風雲、炙手可熱的明星。以韓愈的心性,對劉、柳等人懷有強烈的嫉妒心理,是理所當然的。

    《永貞行》這首詩較長,內容涉及不同曆史階段,又用了很多偏僻字眼和古代典故,這裏不再全文照引。讓我們看一看韓愈在相關詩句中怎樣評論永貞革新。

    君不見太皇諒陰未出令,小人乘時偷國柄。

    太皇指順宗。韓愈做詩是在順宗之子李純登基之後,所以稱順宗為太皇。諒陰,守喪時住的房子。這裏上溯說到德宗去世,順宗剛繼位的時候。古俗,帝王去世,不言政事。《論語·憲問》有“高宗諒陰,三年不言”一句,意思是殷高宗武丁守喪,3年不說話。韓愈說,那個時候德宗剛去世,順宗守喪,不便發布政令,二王等小人利用這個間隙,耍弄手段竊取了國家大權。

    一朝奪印付私黨,懍懍朝士何能為?

    韓愈說,二王劉柳是個謀私利的小集團,一旦竊取大權,正直的朝官就無計可施了。

    夜作詔書朝拜官,超資越序曾無難。公然白日受賄賂,火齊磊落堆金盤。

    這是諷刺改革者升官過快。夜裏詔書下來,早晨已經當上官了,不管資曆夠不夠,飛速提拔一點障礙也沒有。大白天公然接受賄賂,名貴的寶珠堆滿了黃金的盤子(“火齊”即寶珠)。韓愈批評改革者謀官神速,有些誇大。另據史料載,除了王收過賄賂外,其他人沒聽說有這方麵的問題。

    董賢三公誰複惜,侯景九錫行可歎。國家功高德且厚,天位未許庸夫幹。

    這是說,西漢帥哥董賢因為年輕貌美,被喜歡同性戀的漢哀帝寵愛,才22歲就當上了三公之一的大司馬,哀帝甚至提議把皇帝的位子讓給董賢。哀帝去世,董賢恐懼地自殺了,現在還有誰為董賢可惜?南北朝時北方武將侯景,率兵投降梁朝之後犯上作亂,殺死梁朝皇帝,通過加九錫等方式,自己即位做了皇帝,最後身死非命,侯景的篡位行徑令人哀歎。國家積累了深厚的功德,最高統治者的位置豈容此等小人篡奪?

    顯然,韓愈誣稱二王劉柳是董賢、侯景一類篡謀大位的“現行反革命”,巨奸大惡。韓詩如此刻薄,連一些古人都看不過去。清代大學者何焯評論韓愈這首詩時說:王叔文欲奪宦官兵權,這件事不能因為討厭王叔文這個人而否定。“九錫”、“天位”等用語,實在太過分,簡直要把“謀反”的帽子扣到二王劉柳頭上。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在《讀通鑒論》卷二十五“唐順宗”一節中說:“自其執政以後,罷進奉、宮市、五坊小兒,貶李實,召陸贄、陽城,以範希朝、韓泰奪宦官之兵柄,革德宗末年之亂政,以快人心,清國紀,亦雲善矣。”

    “二王八司馬”慘敗,韓愈牆倒眾人推一通之後,多少找回了平衡,再加上憲宗即位,韓愈受重視,心裏好過多了。所以,柳宗元去世之後,韓愈寫了一篇《柳子厚墓誌銘》,雖然文中對永貞革新仍然語含譏刺,但對柳宗元的人品、才學和成就作出了比較實際的評價。

    相比之下,劉禹錫的另一位朋友白居易態度則不同。他目睹韋執誼從宰相高位貶為崖州司馬,覺得當大臣的一點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不禁悲從中來,寫了一首非常傷感的詩《寄隱者》:

賣藥向都城,行憩青門樹。
道逢馳驛者,色有非常懼。
親族走相送,欲別不敢住。
私怪問道旁,何人複何故?
雲是右丞相,當國握樞務。
祿厚食萬錢,恩深三日顧。
昨日延英對,今日崖州去。
由來君臣間,寵辱在朝暮。
青青東郊草,中有歸山路。
歸去臥雲人,謀身計非誤。

     詩的開篇假借一個賣藥者的目光,描寫韋執誼貶官離開都城,家族親友一路相送,想挽留又不敢留的淒慘情景。賣藥者向旁人打聽,知道這就是宰相韋執誼。韋執誼昨天還以宰相身份在延英殿和皇上問答,享受著豐厚的待遇,今天卻一下子貶到那麽遠的邊陲生死未卜。從古至今,當大臣的受寵與倒黴,就在早晚一瞬間。看看這些悲劇,不如早早到山裏隱居,與白雲相伴,倒是能夠保全身家性命。 

    白居易和韓愈都反對朝廷弊政,但是對於力圖改變弊政的永貞革新,卻持有相反立場。 

  

    我們從白居易的詩歌看到了詩人對改革者的同情與哀悼。這首詩雖然態度消極了一點,但映射出人性的光輝,蘊含著批評皇權的進步思想。這樣的內容,在韓愈殺氣騰騰的《永貞行》裏是找不到的。另外,韓愈還寫了《順宗實錄》,添油加醋,捏造事實,對永貞革新橫加誣蔑,後來的《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大都據此立說,使“二王八司馬”成了千古罪人。

    柳宗元被貶之後,曾寫《行路難》一詩反駁韓愈等人的不實之詞。劉禹錫臨終前也曾撰寫《子劉子自傳》,為永貞革新進行辯護,為王叔文恢複名譽。他們都認為自己立身行事,問心無愧。(作者:馬立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chunfengfe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美君子' 的評論 :

問好君子!很多時候文章傾向於理想化,作者因此也被光環籠罩。然而人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又是天使魔鬼於一身的混合物,所以人際關係,以不激怒人的惡為前提。是很有道理的。

多謝君子感言,周末愉快!
北美君子 回複 悄悄話 這倒是第一次聽說,韓愈這個大家有如此人格缺陷。
真可謂人無完人。

風風周末愉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