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填詞知識(3)
(2014-02-27 17:05:52)
下一個
四、押韻方式
詞的押韻方式比詩複雜,而且變化很多。大約可分下列十一類。
(1) 一首一韻的:和近體詩的押韻方式相同,一韻到底,這在詞中居大多數。如《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範仲淹)
(2) 一首多韻的:如《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李白)
用兩仄韻兩平韻,這在詞中也是比較常見的。一首詞用韻最多的要算《離別難》:
“寶馬曉韝雕鞍,羅帷乍別情難。那堪春景媚,送君千萬裏。半妝珠翠落,露華察。紅蠟燭,青絲曲,偏能勾引淚闌幹。 良夜捉,香塵綠,魂欲迷,檀眉半斂愁低。未別,心先咽,欲語情難說。出芳草,路東西。搖袖立,春風急,櫻花楊柳雨淒淒。”(薛昭蘊)
“鞍”、“難”、“寒”、“幹”為一韻;“媚”、“裏”為一韻;“燭”、“曲”為一韻,“促”、“綠”為一韻;“迷”、“低”、“西”、“淒”為一韻;“別”、“咽”、“說”為一韻;“立”、“急”為一韻,共七部韻,交互錯雜,最為複雜少見。
(3) 以一韻為主,間押他韻的:如《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
此詞即以平韻“樓”、“鉤”、“秋”、“愁”、“頭”五韻為主,間入仄韻“斷”、“亂”二韻為賓。又如《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
此詞即以平韻“聲”、“行”、“生”、“迎”、“晴”五韻為主,間入“馬”、“怕”二仄韻,“醒”、“冷”二仄韻,“處”、“去”二仄韻為賓。
(4) 同一韻部平韻仄韻通押的:同部平仄韻,如“東”協“董”、“送”。“支”協“紙”、“寘”,“麻”協“馬”、“祃”等都。稱作“同部三聲葉”在詞中最常見的,有《西江月》、《哨遍》、《換巢鸞鳳》等調。如《西江月》: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來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蘇軾) “霄”、“驕”、“瑤”、“橋”四平韻,與“草”、“曉”二仄韻,都同在第八部。
這類平仄通協的詞調,以平韻與上、去韻通協者為多,平韻與入韻通協者甚少。這是因為在宋詞中入聲韻往往獨用,不與他韻通用。
(5) 數部韻交協的:如《釵頭鳳》: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陸遊)
此詞即以上片的“手”、“酒”、“柳”與下片的“舊”、“瘦”、“透”相協,又以上片的“惡”、“薄”、“索”、“錯”與下片的“落”、“閣”、“托”、“莫”相協。
(6) 疊韻:如《長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白居易) 疊二“流”字、二“悠”字。
(7) 句中韻:宋詞在句中押韻的例子很多。如柳永《木蘭花慢》上下片的第六七句:“雲衢見新雁過,奈佳人自別阻音書”,“歸途縱凝望處,但斜陽暮靄滿平蕪”;又如《惜分飛》的上下片結句,毛滂作“更無言語空相覷”,“斷魂分付潮回去”;汪元量作“淚珠成縷眉峰聚”,“斷腸解賦江南句”等等都是。
句中押韻有兩三字一韻的,如蘇軾《醉翁操》:“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言。”吳文英《三姝媚》過變:“春夢人間須斷,但怪得當年,夢緣能短”:又《高陽台》:“孤山無限春寒”。
(8) 四聲通協:上舉各例平仄通協,隻是舉上、去協平的,此外還有入協上、去之例。王國維《人間詞話》說:“稼軒《賀新郎》詞:‘柳暗淩波路,送春歸、猛風暴雨,一番新綠。’又《定風波》詞:‘從此酒酣明月夜,耳熱。’‘綠’、‘熱’二字皆作上、去用,與韓玉《賀新郎·詠水仙》以‘玉’、‘曲’協‘注’、‘女’,《卜算子》以‘夜’、‘謝’協‘節’、‘月’,已開北曲四聲通押之祖。”詞中四聲通押,敦煌曲中已有。《雲謠集》中有《漁歌子》(“洞房深”)一首,全首都是上、去韻,隻有第三句“寞”字入聲;又《喜秋天》(“芳林玉露催”)一首,全部是入聲韻,隻有末句“土”字上聲。這二首可說是詞中四聲通押最早之例。但詞中四聲通押最多見的,是金、元人的詞。
(9) 平仄韻互改的:
(甲) 平韻與入韻 平、入兩韻,本可相通,所以又可以互改。如李清照《詞論》說:“近世所謂《聲聲慢》、《雨中花》,既押平聲,又押入聲。《玉樓春》平聲,又押上、去聲,又押入聲。”這些是平韻改入韻的。此外又有入韻改平韻的,如《滿江紅》本押入韻,薑夔始改押平韻。他的《滿江紅》詞序說:“《滿江紅》舊調用仄韻,多不協律。如末句雲‘無心撲’三字(周邦彥《滿江紅》論):“最苦是蝴蝶滿園飛,無心撲”),歌者將‘心’字融入去聲,方諧音律。予以平韻為之,末句雲‘聞佩環’,則協律矣.”
(乙) 平韻與上、去韻 改平韻為上、去韻的,如五代毛熙震有平韻《何滿子》,北宋毛滂則改為上,去韻。又如辛棄疾《醉太平》,趙彥端《沙塞子》,楊無咎《人月圓》,晁補之《少年遊》,宋祁、杜安世《浪淘沙》,曹勳《金盞倒垂蓮》,陳允平《晝錦堂》等,都是把原調的平韻改用上,去韻。
改上、去韻為平韻的,如陳允平《永遇樂》自注:“舊上聲韻,今移入平聲。”又《絳都春》自注:“舊上聲韻,今改平音。”此外如吳文英有平韻《如夢令》,平韻《借黃花慢》;陳允平有平韻《祝英台近》;晁補之有平韻《尉遲杯》;趙彥端有平韻《五彩結同心》,這些詞調本來都是押上去韻的。
(丙) 入韻改上、去韻 改入韻為上、去韻的,在宋詞中甚少。如《霜天曉角》,本協入聲,辛棄疾、葛長庚、趙師俠三人卻填作上、去。薑夔《疏影》本協入聲,彭元遜改名《解佩環》,則改協上、去。不過這些都是前人偶誤,不是通例。
(10) 平仄韻不得通融的:有些詞調決不可通融。
甲、限用平韻的詞調有:《十六字令》、《南歌子》、《漁歌子》、《憶江南》、《搗練子》、《浪淘沙》、《江南春》、《憶王孫》、《江城子》、《長相思》、《醉太平》、《玉胡蝶》,《浣溪沙》、《巫山一段雲》、《采桑子》、《阮郎歸》、《朝中措》、《眼兒媚》、《人月圓》、《柳梢青》、《太常引》、《少年遊》、《臨江仙》、《鷓鴣天》、《小重山》、《一剪梅》、《唐多令》、《破陣子》、《行香子》、《風八鬆》、《八六子》、《滿庭芳》、《喝火令》、《金人捧露盤》、《水調歌頭》、《鳳凰台上憶吹簫》、《漢宮春》、《八聲甘州》、《揚州慢》、《高陽台》、《錦堂春慢》、《壽春樓》、《憶舊遊》、《夜飛鵲》、《望海潮》、《沁園春》、《多麗》、《六州歌頭》等。
乙、限用仄韻的詞調有:《如夢令》、《歸自謠》、《天仙子》、《生查子》、《醉花間》、《點絳唇》、《霜天曉角》、《傷春怨》、《卜算子》、《謁金門》、《好事近》、《憶少年》、《憶秦娥》、《燭影搖紅》、《醉花陰》、《望江東》、《木蘭花》、《鵲橋仙》、《夜遊宮》、《踏莎行》、《釵頭鳳》、《蝶戀花》、《漁家傲》、《蘇幕遮》、《淡黃柳》、《錦纏道》、《酷相思》、《解風令》、《青玉案》、《千秋歲》、《離亭燕》、《粉蝶兒》、《禦街行》、《祝英台近》、《驀山溪》、《洞汕歌》、《惜紅衣》、《法曲獻仙音》、《滿江紅》、《天香》、《聲聲慢》、《黃鶯兒》、《劍器近》、《醉蓬萊》、《暗香》、《長亭怨慢》、《雙雙燕》、《宴山亭》、《念奴嬌》、《繞佛閣》、《絳都春》、《桂枝香》、《翠樓吟》、《霓裳中序第一》、《水龍吟》、《石州慢》、《瑞鶴汕》、《宴清都》、《齊天樂》、《雨霖鈴》、《眉嫵》、《永遇樂》、《二郎神》、《拜星月慢》、《西河》、《西吳曲》、《望遠行》、《疏影》、《摸魚兒》、《賀新郎》、《蘭陵王》、《六醜》、《夜半樂》、《寶鼎現》、《鶯啼序》等。
丙、有些詞調可以押平韻,又可以押仄韻,但若押仄韻則必須是入聲、不可用上、去聲。如《霜天曉角》、《慶春宮》、《憶秦娥》、《慶佳節》、《江城於》、《柳梢青》、《望梅花》、《聲聲慢》、《看花回》、《兩同心》、《南歌子》等。
(11) 協韻變例 如辛棄疾有《水龍吟》“用些語再題瓢泉”一首,每句韻腳用一“些”字,而在其上一字押韻。這是學《楚辭·招魂》體。蔣捷亦有《水龍吟》“效稼軒體招落梅之魂”一首,協法與辛詞同。又如黃庭堅有《阮郎歸》“效福唐獨木橋體作茶詞”一首,“福唐獨木橋體”不知何謂,此詞共八韻,其中四韻都用“山”字。金元好問也有《阮郎歸》獨木橋體一首,協法與黃詞同。黃庭堅又有《瑞鶴仙》一首隱括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通首韻腳都用“也”字,這是獨木橋體的一種變格。此後方嶽、趙長卿都有全押“也”字的一首《瑞鶴汕》;石孝友有全押“你”字的一首《念奴嬌》;蔣捷有全押“聲”字的一首《聲聲慢》;辛棄疾有全押“難”字的一首《柳梢青》;劉克莊有全押“省”字的六首《轉調二郎神》。但這類詞通首同以字為韻,實際上等於無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