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拚到老

在字句裏看過去現在和未來
個人資料
chunfengfe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ZT:中國詩詞發展源流(六)

(2014-02-25 16:47:05) 下一個
唐代的詩(3)

    安史之亂是杜甫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經曆,也是他寫進詩歌的重要內容。這一期間的詩,雖也有關於個人窮通利達的慨歎,更多的詩卻著眼於百姓苦難。公元756年,唐宰相房琯率四五萬軍隊在陳陶同安史叛軍激戰,由於指揮失當,差不多全軍覆沒。杜甫為此寫了《悲陳陶》一詩: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  
    都人回麵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初冬(孟冬)時節,從十幾個郡征來的良家子弟,一戰之後鮮血都灑在陳陶水澤之中。藍天下的曠野死寂無聲,四萬兵士一日之內全部戰死。野蠻的胡兵箭鏃上滴著善良百姓的鮮血,唱著人們聽不懂的胡歌在長安街市上飲酒狂歡。長安城的百姓轉頭向陳陶方向失聲痛哭,日夜盼望唐朝軍隊打回來恢複昔日的太平生活。詩人的悲憤恰是人民的悲憤,他在替百姓呼號。杜詩中著名的“三吏”、“三別”,全麵反映了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的深重苦難。我們看其中的《無家別》: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  
    我裏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淒。   
    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   
    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pí皮〕。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  
    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  
    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  
 
    這是用第一人稱寫的,詩中的“我”是個當兵歸來的青年農民。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後,農村普遍衰敗,田園廬舍一片荒涼。這個敗陣歸來的士兵看到家鄉已麵貌全非,鄉鄰們走死逃亡,舊裏已成空巷,連太陽都暗淡無光,一片淒慘氣氛。村裏成了狐狸之類的樂園,它們反客為主,豎起毛來發怒,怪這個青年的哭聲攪亂了它們的安寧。在百無聊賴中,這個農民為活下去開始鋤地,灌園,盡莊稼人的本份。然而仍不能安靜地生活,縣吏知他回來,又召他去練兵。這次是當地方兵,不出本州,轉身看看家裏,任何可攜帶的東西都沒有。稍覺安慰的是,雖然隻身一人,在本地總比遠離家鄉不知所歸好些吧。可是又一想,家鄉已一無所有,無所留戀,遠近都一樣,無所謂了。他又想起已經死去五年的母親,生兒得不到孝順,母子都留下刻骨的遺恨。人生到了這種無家可別的程度,百姓還怎麽活下去呢? 
 
    “三吏”、“三別”使人們想到:是誰把百姓弄到這個地步?自然是那些當權者們的腐敗導致的。安史之亂的消息還未傳到長安時,杜甫寫過一首長詩《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對以唐玄宗為首的最高統治集團奢侈淫靡的生活進行了尖銳的揭露,指出他們的享樂是建立在殘酷剝削農民的基礎上的:“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極度的不平,使詩人寫出近乎控訴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的詩句。在這首詩的最後,詩人寫他回到奉先縣家中的情形:“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他自己的孩子也餓死了!悲痛之餘他想到,自己做為小官僚,既不繳納賦稅,也不從軍打仗,生活中尚且充滿酸辛,那些平民百姓的苦難就更可想而知了。在安史之亂爆發後的第三年,杜甫寫了著名長詩《北征》,深深憂慮“乾坤含瘡痍”的全國動亂形勢,闡述了對時局的見解,熱切期望國家中興,愛國愛民之情充溢全詩。 
 
    杜甫的寫親友間真摯情感的詩,也非常動人,如《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麵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參、商是此出彼沒永不同時出現的兩顆星星,比喻朋友難得相見。在一個美好的夜晚,詩人與闊別多年的老友聚會在燈光下款敘離情;青春時光匆匆過去,彼此看到對方的鬢角都已花白。詩中寫到相見的驚喜,兒女的禮貌,招待的熱情,飲酒的暢快,最後寫到即將分別的悵惘,處處透出美好深摯的情感。有相當社會閱曆的中老年人讀這首詩,更容易被感動。 
 
    杜甫的律詩成就最高,曆來被承認是律詩的楷模。我們讀他《秋興八首》中的第一首: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係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這是杜甫晚年滯留在夔〔kuí傀〕州時寫的。時值秋天,霜露過後的楓樹林枯葉紛紛凋落,隱天蔽日的巫山巫峽氣冷天清,愈加蕭索森幽。長江中湧起連天的波浪,想望中的塞北天地間仍布滿爭戰的風雲。詩人到此地已見菊叢兩次開花,此刻又想起去年對花流淚的情景;被牢牢係在岸邊的孤舟,使詩人想到自己欲歸故園而又不得離開的境況,興起無限傷感。這裏的婦女們正忙著動刀動尺裁製過冬的棉衣,白帝城裏傳來陣陣搗衣的砧聲,這一切都攪動起詩人刻骨鏤心的鄉愁而無法開釋。過去人常用“沉鬱頓挫”四個字來評價杜甫七律的風格,這首詩就是一個典型。 
 
    在成都杜甫草堂裏掛著郭沫若寫的一副對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這16個字是對杜詩很好的概括。杜甫的詩歌體現了古代優秀知識分子的良心。立身群眾中,與百姓同憂樂,替人民呼號,為黎庶請命,在這方麵他是中國知識分子永久的楷模。他一生心血都用在寫詩上,其詩具有堅實的內容,純真的熱情,深沉的激憤,凝重的格調,從這方麵說他又是詩人學習的榜樣。他“讀書破萬卷”,善於學習和繼承傳統;“語不驚人死不休”,寫詩態度嚴肅認真,無論古體詩和近體詩,都臻於妙境和化境。所謂“詩聖”,就是詩歌領域的聖人,中國3000多年詩歌史上得此殊榮的隻有杜甫一人。 
 
    3、中晚唐詩歌 
 
    唐代中後期,王朝的鼎盛期已過,但詩歌創作仍未衰歇,先後出現了韓愈、柳宗元、張籍、李賀、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杜牧、李商隱、溫庭筠、杜荀鶴等等風格不一的傑出詩人。他們的詩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國走向衰落過程中的危機和民間苦難,藝術成就很高,對後世影響也很大。 
 
    韓愈是散文大家,同時也是著名詩人。他最崇拜李、杜,但並未亦步亦趨地去摹擬他們,而是通過自己的探索創出獨特的風格。韓詩的特點是求奇避俗,與他的好友孟郊一道被稱為“韓孟詩派”。他的《山石》是其詩歌代表作之一:  
 
    山石犖〔luò落〕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  芭蕉葉大梔〔zhī之〕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  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 粗糲〔lì利〕亦足飽我饑。   
    夜深靜臥百蟲絕, 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 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 時見鬆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踏澗石, 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 豈必局束為人羈。   
    嗟哉吾黨二三子, 安得至老不更歸? 
 
    20句詩,等於一篇完整的遊記。開頭把讀者的想象從崎嶇的山路上,引到黃昏的寺廟中,恍惚看到迷茫的夜空中翩然來去的蝙蝠。作者很愜意地坐在台階上休息,看到雨後的梔子生意盎然,這該能引起人們多少有趣的遐想嗬。接著寫看壁畫,吃飯,夜宿,直寫到第二天下山。這時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高低上下難以找尋的山路,兩旁山花爛漫,澗水呈碧,佳木蔥籠,再到清澈的澗水裏洗洗腳,涼爽的風吹到身上,該是多麽快慰!最後四句是議論:人生裏這就是快樂,何必去當那個官兒,讓人管束呢?我們一夥的那幾位朋友啊,你們能到老都不辭官歸來嗎?這首詩寫的全是眼前景物,選擇、敘述恰到好處,語句峭拔,意境清新。  
  
    李賀也是一位有名的詩人。他的詩受韓愈影響,但風格又不同於韓愈。其詩想象豐富,形象怪特,辭語瑰麗,常把鬼魅題材寫得陰森可怖,被稱為“鬼才”。據說他為了寫出好詩,常帶一個小奴騎驢出遊,想出好句就趕緊寫下來投入一個破錦囊中,回家再點染成篇。他的《南園》詩之一,抒發了他作為詩人的幽憤: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漢代揚雄曾把吟詩作賦比作“雕蟲篆刻”,微不足道。此處“雕蟲”指作詩的人。李賀說自己是個專門“尋章摘句”為作詩拚盡心力的人,作詩經常通宵達旦,隻有簾外彎彎如弓的曉月陪伴自己。國家重視武功,年年在遼海(指北方)打仗;寫詩作文的人隻好在衰颯的秋風中哀哀哭泣。他果然壽命不永,27歲時便死去。 
 
    中唐時代成就最高的詩人是白居易。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樂天,半生為官,與好友元稹齊名,被稱為“元白”。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即詩文要為時代服務,為現實服務。這種明確的理論是相當進步的。他熟悉和同情百姓疾苦,他的政治諷諭詩《新樂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是為民請命的好作品。我們讀《秦中吟》中的一首《輕肥》: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   
    借為何為者,人稱是內臣。     
    朱紱〔fú浮〕皆大夫,紫綬悉將軍。   
    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   
    樽罍〔léi雷〕溢九醞,水陸羅八珍。   
    果掰〔bāi〕洞庭橘,膾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   
    是歲江南旱,衢〔qú渠〕州人食人!  
  
    唐代政治腐敗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監專權。這首詩就是諷刺宦官的。他們穿紅佩紫,騎著高頭大馬耀武揚威地去到軍隊裏赴宴,飲罷美酒佳釀,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奮,旁若無人。詩的最後筆鋒突然一轉:這年江南大旱,衢州(今浙江省衢縣)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沒有一句議論,思想已鮮明地表達出來:原來這幫國賊吃的是人民的膏血!《秦中吟》、《新樂府》之外,同類的詩作還有很多,如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寫的《代賣薪女贈諸妓》: 
 
    亂蓬為鬢布為巾,曉踏寒山自負薪。   
    一種錢塘江上女,著紅騎馬是何人? 
 
    賣柴婦女亂草一樣的頭發上紮著粗布頭巾,每天都到寒冷的山中去背柴;同樣是錢塘江畔長大的女人,為什麽另一些人卻穿紅戴綠、騎馬坐轎,過著舒坦日子?“著紅騎馬”的是妓女,其實她們過的是另一種辛酸的日子,表麵穿戴好,付出的是被人玩弄的代價;真正的剝削者是那些欺壓農民、玩弄妓女的達官貴人。不平之中還隱藏著不平,詩頗耐人尋味。白居易詩名很大,在外國(如日本)也有很大影響。他的名作還有長篇敘事詩《長恨歌》和《琵琶行》,前者寫唐玄宗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後者寫一名樂妓的辛酸遭遇,都寫得優美和諧,真切動人,流傳千古而不衰。晚唐詩人杜荀鶴、聶夷中、皮日休等,學習白居易,寫過許多反映人民疾苦的好詩。 
 
    李商隱和杜牧是晚唐詩人中的佼佼者。杜牧的清新明麗的抒情小詩,廣為人知。李商隱擅長律絕詩,常以歌詠曆史題材來諷諭現實。我們讀他一首《隋宮》: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紫泉”是長安水名(原名紫淵,因避唐高祖李淵之諱改為紫泉),代指長安。首聯說隋煬帝楊廣出外遊幸不再回長安,那裏的宮殿隻有煙霞籠罩,十分寂寞;因為楊廣要以繁華的揚州(蕪城)為都城,在那裏享樂。在頷聯裏,作者設想,如果由秦始皇傳下來的玉璽不是歸於李淵(傳說李淵麵相是“日角龍庭”,前額狀如太陽,屬帝王之相),即隋朝不滅亡,那麽隋煬帝以錦為帆的龍船說不定要遊到天涯海角去,他的奢侈荒唐的行為不會停止。頸聯說,當年隋煬帝夜間出來遊玩,讓百姓收集大量螢火蟲放飛供他玩賞,以至今天亂草堆中螢火蟲已經絕跡(古人有“腐草化螢”的不科學說法);隻有隋煬帝開鑿的大運河兩岸柳樹上,黃昏時有無數烏鴉翔噪,似在憑吊隋朝滅亡。陳後主(陳叔寶)是個荒淫誤國的皇帝,被隋文帝楊堅俘虜後,與當時尚為太子的楊廣有過交往。楊廣當皇帝後,曾在夢中與死去的陳後主相遇,並讓陳後主的寵妃張麗華舞了一番《玉樹後庭花》。尾聯兩句就此議論:隋煬帝死後到九泉下遇到陳後主,就不應再有歌舞《玉樹後庭花》的事了,因為他自己也走了陳後主的老路,該感到慚愧。這首詩是針對唐後期帝王的腐敗而作的。然而作詩隻是作詩,沒有哪個帝王會因此醒悟。試看隋亡以後哪個朝代少了陳叔寶、楊廣那樣的人物?正如杜牧在《阿房宮賦》裏說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唐代詩歌,無論就其作者之眾多、題材之廣泛,還是就其藝術之高超、影響之深遠來說,都是空前的。我們要繼承和研究這份寶貴的遺產,吸收其精華,期望有一天再創造出一個中國詩歌的新高峰。 
 
    ①近體詩用韻根據“平水韻”,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劉淵而得名。平水韻依據唐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7個韻部(其書今佚)。清代康熙年間編的《佩文韻府》又把其並為106個韻部;上平聲15部,如一東、二冬、三江、四支……等;下平聲15部,如一先、二蕭、三肴、四豪……等;上聲29部,如一董、二腫、三講、四紙……等;去聲30部,如一送、二宋、三絳、四寘……等;入聲17部,如一屋、二沃、三覺、四質……等。每個韻部包含若幹字,作律絕詩用韻,其韻腳的字必須出自同一韻部,不能錯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chunfengfeng 回複 悄悄話 風風個人也喜歡中晚唐的詩人,包括李商隱、杜牧和白居易等人。多謝君子賞讀和對唐詩的愛好!

北美君子 回複 悄悄話 說實話,個人還更喜歡中晚唐的詩作,這裏麵尤喜韓愈、白居易、元稹、李商隱的作品。四人裏麵,又推李商隱為最,慕他詩句中顯露出的華麗和悲情。當然,這隻是個人的見解愛好。其實,這其中韓愈、白居易、元稹,還有劉禹錫、杜牧、溫庭筠,每人都著有千古名句或不朽詩作。

謝謝分享!
問好風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