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拚到老

在字句裏看過去現在和未來
個人資料
chunfengfe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唐詩故事(2)(作者:陳友冰)

(2014-01-15 20:20:24) 下一個

破鏡重圓

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
無複嫦娥影,空留明月輝。
          ——徐德言
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
笑啼俱不敢,方驗作人難。
——樂昌公主

  這就是成語典故“破鏡重圓”中兩位主人公徐德言和樂昌公主對詠的兩首詩。徐德言是南朝著名的才子,飄泊在北方時曾寫過一首著名的《長安聽百舌詩》,抒寫他對故鄉的懷念:“萬裏風煙異,一鳥忽相驚。那能對遠客,還作故鄉聲”。樂昌公主是陳朝後主陳叔寶的大妹,名叫陳貞。為人不僅體態婀娜,端莊秀美,而且工詩詞、精樂禮,是一位才貌雙全的美麗公主。才子佳人自然宜其室家,陳後主便將樂昌公主下嫁徐德言,並將徐提拔為中書舍人,夫婦二人互敬互愛,夫唱婦隨。但好景不長:北方的楊堅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後,便厲兵秣馬,矛頭直指南方陳朝。眼看國勢危如累卵、亡國在即。徐德言有天拿出一麵銅鏡對妻子說:“你才藝容貌冠絕當時,又出身皇族,如果陳朝滅亡,必然會被權貴之家掠去,我倆就此永訣。假若情緣未斷,我倆有重逢之日,但也會關山重重且形容改變,難以相認,必須有一件信物作證。”說著,將手中的鏡子劈為兩半。自己留下一半,將另一半遞給妻子,說:“分別以後,請你每年逢正月十五,讓仆人到京城街上去賣這半麵鏡子。那一天,我也一定到街上去尋找,也許那時還能見麵。”妻子含淚答應下來。陳國滅亡後,樂昌公主隨著陳國皇室被擄到北方。根據《北史》所載,這些皇室成員有的充實後宮,如陳後主姑姑寧遠長公主納入後宮後受隋文帝寵愛,封為宣華夫人者,有的賜贈功臣賀若弼、楊素等為妾。史籍中記載的隋文帝賜給楊素的“陳主妹”,就是樂昌公主。楊素愛樂昌公主的容貌和才藝,對她很是寵愛。此時徐德言飽受戰亂之苦,但仍堅守信約,一路上忍饑挨餓,也來到了京城。就在正月十五那天他依舊約來到街上。果然,他看到一個老頭,也手持半麵破鏡在那裏叫賣,而且要價頗高,過往人均笑這老頭發瘋弄傻。徐德言見狀,連忙把老頭叫到自己住處,拿出自己的半麵鏡子與之合成一麵,又詳細敘述了事情的始末,並題詩一首:“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複嫦娥影,空餘明月輝”。當年鏡子和人一道離去,現在分開的鏡子重圓了,人卻難圓。就像天上的月亮,空見其清輝,卻不見了月宮中的嫦娥。樂昌公主見到此詩後感慨萬分,哭泣得寢食俱廢。楊素見狀,連忙親自問訊,方得知這一悲哀動人的愛情盟誓。感動之下,讓人把徐德言叫來,把樂昌公主仍還給徐德言,並且贈了許多禮物,還設宴款為二人送行。楊素知道樂昌公主頗有才華,席間讓她寫詩一首,樂昌公主思前想後,心中又悲又喜,既欣喜破鏡重圓,回到心愛之人身邊,又感激楊素磊落大度,有君子成人之美而不忍作別,真有說不出來的滋味,於是寫道:“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方信做人難”。詩中新官是指楊素,舊官是指徐德言。公主感歎世事變遷,現在是哭笑不得,去留皆難,真叫人難舍難分啊!後來,樂昌公主和徐德言一起回到江南,兩人白頭偕老。

  夫妻分離,破鏡為憑,這則傳說最早見於托名西漢東方朔的《神異經》。《神異經》在說到為何在銅鏡的背後鑄上一隻喜鵲時解釋道:“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半以為信。其妻與人通,其鏡化鵲飛至夫前,其夫乃知之。後人因鑄鏡為鵲安背上,自此始也。”此時的銅鏡是作為背叛盟誓的警戒物。但自隋初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破鏡重圓的故事發生後,唐代詩人對這類題材的處理由負麵變成正麵,皆是詠歌二人的愛情堅貞,被迫分離的無奈和對盟誓的堅守,如中唐詩人元稹長詩《古決絕詞》就引用這個故事作為例證,寫有 “我自顧悠悠而若雲, 又安能保君皚皚之如雪。感破鏡之分明,睹淚痕之餘血。 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終不我奪”等句,其中既有對徐德言和樂昌公主堅守盟誓、破鏡重圓的感慨,也有移情它戀的擔憂,仍才殘留有《神異經》故事的影子。但到了晚唐杜牧的《破鏡》詩,已成為專門詠歌兩人信守盟誓、愛情堅貞了。詩雲:

佳人失手鏡初分,何日團圓再會君。
今朝萬裏秋風起,山北山南一片雲。

  宋詞基本上秉承杜牧等唐代詩人對此的基調,且更多借破鏡分離來抒發自己愛情遭遇中的傷感和思念,如北宋詞人趙令畤的《蝶戀花》:“鏡破人離何處問,路隔銀河,歲會知猶近。隻道新來消瘦損,玉容不見空傳信。   棄擲前歡俱未忍,豈料盟言,陡頓無憑準。地久天長終有盡,綿綿不似無窮恨。”;南宋宰相、詞人吳潛( 1195- 1262) 的《蝶戀花》:“野樹梅花香似撲。小徑穿幽,樂意天然足。回首人間名利局。大都一覺黃粱熟。別墅誰家屏簇簇。綺戶疏窗,尚有藏春屋。鏡斷釵分何處續。傷心芳草庭前綠。”;南宋末年著名詞人 張炎的《渡江雪》:“錦香繚繞地,深燈掛壁,簾影浪花斜。酒船歸去後,轉首河橋,那處認紋紗。重盟鏡約,還記得、前度秦嘉。惟隻有、葉題堪寄,流不到天涯。     驚嗟。十年心事,幾曲闌幹,想蕭娘聲價。閑過了、黃昏時候,疏柳啼鴉。浦潮夜湧平沙白,問斷鴻、知落誰家。書又遠,空江片月蘆花。”類似者還有吳潛的《永遇樂·祝告天公》、《水調歌頭·過了中秋後》和《滿江紅·樓觀崢嶸》,趙長卿的《一叢花·階前春草亂愁芽》、《驀山溪·滿城風雨》等。

  北宋詞人秦觀有《調笑令》10 首, 模仿調笑轉踏歌舞曲詩詞結合的形式, 詠歎10 位女子。其中第二首即是 “樂昌公主”。 這首調笑轉踏, 可說是在北宋時期, 集合敘事和抒情手法來演繹“樂昌分鏡”故事最完整的一種。

  其詩曰:

  金陵往昔帝王州, 樂昌公主最風流, 一朝隋兵到江上, 共抱淒淒去國愁, 越公萬騎鳴蕭鼓, 劍擁玉人天上去, 空攜破鏡望紅塵, 千古江楓籠輦路。

  其詞雲:

  輦路, 江楓古, 樓上吹蕭人在否? 菱花半襞香塵汙, 往日繁華何處? 舊歡新愛誰是主?啼笑兩難分付。

  詞中提到的德言分鏡、樂昌去國、越公(楊素封為越國公)納寵幾乎與孟棨《本事詩》前半段情節相同,詞作最後兩句“舊歡新愛誰是主?啼笑兩難分付。”也是從樂昌公主詩“笑啼俱不敢, 方驗作人難。”引申而來,當強調的仍是分離相思之苦。北宋末年還出現一首大曲《新水令》,更加詳細地記述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相見、相愛到相分、相合的整個過程: 

  冒風連騎出金城, 聞孤猿韻切, 懷念親眷。為笑徐都尉, 徒誇彩繪, 寫出盈盈嬌麵。振旅闐闐, 與睹同訝閬苑神仙, 越公深羨。驟萬馬、淩淩轉盼。感先鋒, 容放鏡, 收鸞鑒。一半歸前陳。慘怛切, 同陪元帥恣歡戀。二歲偶爾, 將軍沉醉連綿, 私令婢捧菱花,都市尋遍。新官聽說邀郎宴。因命賦悲歡,孰取, 做人甚難。梅妝複照, 傅粉重見。

  詞中帶有調笑的意味,反映了宋代歌舞大曲喜插科打趣的市民傾向,但他以中心事件作領的敘事手法已經和接近明清傳奇相當接近。南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曾提到:“宣和末, 京師盛歌《新水》”並具體說到“大曲新水歌樂昌公主與徐德言破鏡複合事”。陳元靚的《歲時廣記》第十二卷“尚公主”條目下亦記載記載了這首《新水令》, 更指出這是宋人“作詞嘲之(徐德言) ”。可見徐德言和樂昌公主破鏡重圓故事已在文人和市民間廣泛流傳。

  但孟棨《本事詩》的價值在於:他在讚美兩人信守盟誓、愛情堅貞之外,又加上“楊素還妻”、君子“成人之美”的主題,不但使情節更為豐富, 而且在愛情盟誓之外增添了作者的人文理想。宋元話本小說、傳奇故事和戲曲基本上都是按《本事詩》的基調來發展豐富的,如宋代李昉輯纂的大型類書《太平廣記》中, 即按《本事詩》增修文句, 並收錄在第一百六十六卷“氣義”類,小標題也改成“楊素”。

  據周德清《中原音韻》、《永樂大典》中的戲文著錄以及徐渭的《南詞敘錄》考證, 我們知道樂昌公主破鏡重圓故事在宋代已改編成戲曲。收錄在1956 年編纂的《宋元戲文輯佚》中就有宋代南戲《樂昌公主破鏡重圓》,其情節就是在《本事詩》的基礎上加以拓展。根據現存殘曲的內容, 可以分作6 個主要情節: 嫁娶後夫唱婦隨四時遊賞,禍亂之中夫妻分鏡盟誓述懷,徐德言村店相思、描畫妻容,樂昌公主村店被抓北去,德言元宵京城買鏡,楊素畏妻不犯樂昌。宋代戲文之後, 又有元雜劇沈和甫的《徐駙馬樂昌分鏡記》。明傳奇方麵,則有佚本《破鏡重圓》, 見錄於徐渭《南詞敘錄》。另外《曲品》和《南詞新譜》則分別著錄有《合鏡記》和《新合鏡記》。萬曆年間,淩虛子( 清餘居士) 編選的曲集《月露音》,其卷三“憤”集收錄的〔四朝元〕以下七支曲子,就是選自《合鏡記》。胡文煥的《群音類選》有《合鏡記》六出共三十九支曲子選入“官腔”。以邪初刻和二刻《拍案驚奇》聞名於世的淩蒙初編選的《南音三籟》、《舊編南九宮譜》和《增定南九宮曲譜》也有選錄《新合鏡記》曲子。可見,《新合鏡記》以及上述入選的相關曲子在萬曆年間非常流行。因該劇已經失傳,但再從《群音類選》選出的曲文內容來看,其主要情節是:徐德言娶公主;兩情相悅, 徐德言賜鏡定情;逃難在即, 樂昌分鏡以誌後約;元宵破鏡再合;楊素向樂昌探問前事;徐德言樂昌公主夫婦團圓。

  破鏡重圓這一題材,還對一些小說、戲劇的人物、情節產生影響:

  杜光庭所著的唐人傳奇《虯髯客傳》中,有一俠女叫紅拂。楊素府中家妓,因手持紅拂而得名。她不但武藝高強而且富有政治遠見。他看到隋末天下即將大亂,楊素雖居高位,不過是“屍居餘氣”,便跟著後來成為唐朝開國功臣的李靖私奔。但到了張鳳翼著的明代傳奇《紅拂記》之中,手持紅拂深受楊樹才寵愛的卻變成樂昌公主。馮夢龍的《墨憨重定女丈夫傳奇》則用樂昌故事潤色關目。宋人話本《宋小官團圓破氈笠》,通過描寫宋小官與劉宜春感情上的坎坷挫折, 但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 讚揚了劉宜春對宋小官堅貞不渝的愛情。其中主要道具便是一頂破氈笠,頗類樂昌公主故事中的“銅鏡”,也許就是受了“破鏡重圓”故事的啟發。

紅葉題詩

一入深宮裏,年年不見春。
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
——宮女
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
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欲寄誰。
——顧況

  這就是傳奇故事《紅葉題詩》中一位宮女所寫的詩。反映的是整日閉鎖深宮中宮女的寂寞與悲哀。盛唐詩人王昌齡也寫過一首宮詞:“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盛唐時代是被千百年來曆史學家和政治家們無保留稱頌的“開元盛世”,但這首《紅葉題詩》和王昌齡的《長信宮詞》卻證明,這些幽閉深宮宮女們的痛苦和不幸,並不比“路有凍死骨”的市井和荒村稍輕。
     
《紅葉題詩》的故事最早見於孟棨的《本事詩》中“情感第一”。一共有兩則,一則說的是:

  中唐詩人顧況在洛陽時,閑暇時與三詩友在宮廷苑囿內遊玩。看到流水從宮牆內飄來一片大梧桐樹葉,上麵寫有一首詩:“一入深宮裏,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顧況第二天走到流水的上遊,也題了一首詩在葉上,詩曰:“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欲寄誰”,讓它順著水流入宮牆內。過了十多天,有人到苑中踏春,又在紅葉上得到一首詩,拿來給顧況看。紅葉上寫著:“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

  顧況(約725—約814),字逋翁,號華陽真逸,晚年自號悲翁,蘇州海鹽恒山人(今在浙江海寧境內),唐代詩人。唐肅宗至德二年進士,曾任校書郎、著作郎等職,亦曾任潤州刺史、鎮海軍節度使韓滉幕府判官但在仕途上並無大的建樹。晚年隱居茅山,“煉金拜鬥,身輕如羽”。 著有《華陽集》3卷,輯入《四庫全書》。《全唐詩》編錄其詩4卷,其中就有《葉上題詩從苑中流出》。另有《宮詞》亦是抒寫禁閉深宮宮女的哀怨。《全唐文》編錄其文3卷。事跡見《舊唐書》本傳﹑《唐詩紀事》和《唐才子傳·顧況》,但並無紅葉題詩這段故事,可見是小說家言。

  另一則說的也是宮女題詩,但情節人物均有所改變。說的是盛唐時代開元年間,玄宗下詔賞給邊塞守軍軍袍,讓宮中宮女們縫製。一位邊塞守兵士在短袍中發現一首詩,上麵寫著:“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畜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今生已過也,重結後身緣”。這位士兵不敢隱蒙,上報邊帥,邊帥又呈報朝廷帥進之。玄宗下令將此詩拿給六宮嬪妃宮女們看,並宣告說:“作此詩者隻要坦白出來,我不降罪於她。”有一宮人上前承認自己罪該萬死。玄宗非常同情她,下令見這位宮女嫁給得到詩的那位兵士, 說:“我與汝結今身緣。”邊疆將士聽到後都很感激!

相比之下,“紅葉題詩”情節更離奇,更富浪漫色彩,也沒有君主仁義大度,免罪賜婚這類頌聖內容。所以,後來的類似傳說、詩詞、戲劇都是按“紅葉題詩”這個版本發展下去,隻不過人物、內容各自不同,情節越來越細致生動。

  在筆記小說方麵有唐人範攄《雲溪友議》,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宋代王銍《補侍兒小名錄》,劉斧《青瑣高議·流紅記》。

範攄《雲溪友議》下卷,此篇名《題紅怨》即根據孟棨《本事詩·情感第一》增飾而成,隻是內容增加了一倍:除顧況題詩外,又增加盧渥的題詩,時間分別在玄宗和宣宗朝,題詩的內容也不同於《本事詩》:

  唐明皇以楊貴妃妃、虢國夫人專寵,宮娥們都不備掖庭,一個個都潦倒而憔悴。她們常常在落葉上題詩,書寫此時的感受,讓這些題詩的紅葉隨著禦溝水流出宮苑,其中一首寫道:

舊寵悲秋扇,新恩寄早春。
聊題一片葉,將寄接流人。

  著作郎顧況聽到後和了一首:“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女斷腸時。君恩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這事被皇上知道後,將一些宮女遣散放出後宮。中書舍人盧渥舍人當年在京應舉時,有次偶爾來到禦溝,看見水上飄一紅葉,便讓仆人取來,葉上乃有一首絕句。於是便將這首題詩的紅葉放到自己的箱子裏,有時也取出公諸同好。等到宣宗皇帝下召,將部分宮女遣散出宮,任其嫁人。但規定隻許嫁給百官和司吏,唯獨不準嫁給在京應舉的舉子,這大概也是對盧渥這類舉人寫和詩的懲罰。盧渥後來到範陽任職,才得到一位出家的宮女。婚後,這位宮女看到盧渥保存的紅葉,發出長長的歎息說:“當時偶題隨流,不謂郎君收藏巾篋。”人們聽到這段奇遇後,沒有不驚訝的。這位宮女題在紅葉上的詩曰:“水流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盧渥字子章,生卒年不詳。幽州範陽(今河北涿州)人。大中年間舉進士第,曆中書舍人、陝府觀察使,終檢校司徒左丞相。唐代詩人代表作品有《賦得壽星見》、《題嘉祥驛》等,並無這首“題紅葉” 詩。從故事內容來看,《本事詩》中隻雲“樹葉”,到這篇筆記中才具體為“紅葉”,真正成為“紅葉題詩”。題詩的宮女有以為變成了多位,筆記中就保存有兩首不同的五絕。故事的男主人公有一位變成了兩位,但反不如《本事詩》情節集中,敘事生動。

  到了五代和北宋,又分別有孫光憲《北夢瑣言》和王銍《補侍兒小名錄》這兩本文言小說,其中均載有“紅葉題詩”故事。《北夢瑣言》將男主人公改為進士李茵;《補侍兒小名錄》則改作賈全虛,故事基本情節則與《本事詩》一致。但從《補侍兒小名錄》將人物姓名改為賈全虛,頗類《紅樓夢》中的“賈雨村”言。可以作者已認定為虛構的小說,而不是孟棨筆下的人物“本事”了,這也是中國文學創作體裁上的進步。李昉《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九十八“文章一·盧渥”基本上是摘取《雲溪友議》中盧渥這一部分:

  中書舍人盧渥應舉之歲,偶臨禦溝,見一紅葉,命仆搴來。葉上及有一絕句,置於巾箱,或呈於同誌。及宣宗既省宮人,初下詔,許從百官司吏,獨不許貢舉人。渥後亦一任範陽,獨獲其退宮人,睹紅葉而籲怨久之,曰:“當時偶題隨流,不謂郎君收藏巾篋。”驗其書跡,無不訝焉。詩曰:“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相比之下,劉斧《青瑣高議》中《流紅記》這類故事中內容最詳盡,敘述最生動的一種:

  唐僖宗時有位讀書人叫於祐,有天傍晚在皇城宮牆外漫步。當時萬物飄零,秋風蕭索,殘陽西墜,不由得讓於佑生出無限鄉愁。他在禦溝的流水中洗手,看見禦溝不斷有紅葉流出。片片浮泛,情意幽遠。忽然他發現其中一片較大的紅葉上似有墨跡,就隨手將葉子從水裏拾起。果然紅葉上題著一首詩: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於佑把這片題詩的紅葉帶回家裏,藏在書箱內。終日吟詠著紅葉上的詩句,喜其句新意美,不知是何人寫在紅葉上麵?但推想禦溝水出自皇宮禁掖,必定是宮中美人所作。於祐珍藏著這片紅葉,寄托著自己的思念,也常常對自己的友人說起這件事,於祐時時眷戀著這片紅葉,搞得寢食俱廢。

  有天遇見一位友人。友人問他:“幾月不見,閣下為何如此清瘦?其中必有緣故,請告訴我。”於祐說:“數月以來,我為此眠食俱廢”,便把得到紅葉的經過從頭到尾告訴了這位朋友。友人聽後哈哈大笑,說:“你怎麽蠢到這樣?那位寫這首詩的宮中美女,並不是為你而寫的,你隻是偶然得到它,為何要這樣執著鍾情呢?況且,你雖然這樣思念,但她被禁錮在深宮內,你就是長上翅膀,也不敢飛進去。你真是愚蠢到可笑的地步!”於祐說:“天雖然高但也會傾聽卑下者的心聲。人若果意誌堅決,蒼天也會從人願的。我聽說當年王仙客遇無雙的故事,不就有位俠客古生幫助成全了嗎?所以,隻怕自己意誌不堅決,事情不一定辦不成!”於是,他費盡思量,寫了兩句詩:“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 置於禦溝上遊的流水中之後,又悵然地在流水邊徘徊許久才離去。於佑將此事講給幾個朋友聽,有笑他癡愚的,也有被他這片心意所感動的。有的贈詩給他曰:“君恩不禁東流水,流出宮情是此溝。”

  於佑後來累次應試均落第,旅情客思、倦於遊曆,隻好安下心來到河中貴人韓泳家教書,所得之酬金稍稍能夠自給,於是便無意進取,在韓家安心住下來。過了很久,韓泳召把於祐叫到跟前說:“皇宮內有宮女三千因罪遣出,讓她們各自嫁人。有位叫韓夫人者,和我同姓,久在宮闈。今日被遣出宮,住在我處。你至今未娶,年令已過已過壯年,總不能老是這樣一個人孤苦地生活下去,我很同情你的處境。這位韓夫人本是良家婦女,年才三十,長得又漂亮,又很富有,存錢不下萬貫。我替你做媒,將她娶過來,你看如何?”於祐聽後拜倒在地,說:“我是一個窮困書生,寄食門下,衣食得以溫飽,長期受閣下的恩惠。隻恨自己一無所長,無法報答,整天從早到晚都處於羞愧之中,不知該怎麽辦?哪裏還敢再生此妄想?”韓泳聽後便派人做媒,並幫助於祐下聘,準備了六樣聘禮,以合禮數。結婚的當晚,於祐以為自己遇仙了,高興得神魂飛越。婚後某一天,韓氏在於祐的箱子中見到了那片題詩的紅葉,便驚奇地詢問於祐:“這是我當年題詩的紅葉,為何會在你的手中?”於祐便一五一十告訴此事的經過。韓氏聽後,便從自己的箱子中取出一片紅葉,說:“吾於水中亦得紅葉,不知何人所作也?”於祐大驚,見正是自己題兩句詩的紅葉。於是夫婦二人相對驚歎感泣久之,曰:“事豈偶然哉?莫非前定也。”就在這時,韓氏又告訴於祐說:“當初妾得到題有這兩句詩的紅葉後,又寫了一首詩在紅葉上,說著便從箱中又取出一片紅葉,隻見上麵寫著:

獨步天溝岸,臨流得葉時。
此情誰會得?腸斷一聯詩。

過了不久,韓泳宴請這對新婚夫婦。席上韓泳開玩笑說:“你們二人今日應該謝謝大媒了!”韓氏笑著說:“我和於祐是天作之合,非你媒人之力也。” 韓泳說此話怎講?韓氏便從頭到尾告訴韓此事的經過,並取筆寫下一首七絕:“一聯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 韓泳聽後感歎說:“我終於知道是人世間一切都是因緣前定的!”

  後來逢黃巢之亂,僖宗幸蜀。韓泳令於祐率家童百人作為前導。韓氏以舊宮人身份得以見帝,告訴自己嫁給於祐的前後經過。僖宗說:“我也稍稍聽到過傳聞。”於是召見於祐,笑曰:“卿乃朕門下舊客也。”祐伏地拜謝罪。黃巢之亂平定後,僖宗返回長安,於祐以扈駕幸蜀有功,封為神策軍虞候。韓氏生五子三女。兒子皆以努力學習成為官員,女兒亦許配給名家。這皆是韓氏治家有方,自己終身也被封為命婦。宰相張浚曾為此事作詩曰:“長安百萬戶,禦水日東注。水上有紅葉,子獨得佳句。子複題脫葉,流入宮中去。深宮千萬人,葉歸韓氏處。出宮三千人,韓氏籍中數。回首謝君恩,淚灑胭脂雨。寓居貴人家,方與子相遇。通媒六禮具,百歲為夫婦。兒女滿眼前,青紫盈門戶。茲事自古無,可以傳千古。”

  《流紅記》在這類故事中不僅內容最詳盡,敘述最生動,而且成為元人雜劇和明清傳奇的淵藪元人白樸的《韓翠蘋禦水流紅葉》、李文蔚《金水題紅怨》以及《元宮詞百章箋注》皆是取材於劉斧《青瑣高議》中《流紅記》。

雲雨分飛

贈廣陵妓              張又新
雲雨分飛二十年,當時求夢不曾眠。
今來頭白重相見,還上襄王玳瑁筵。
贈新婦                張又新
牡丹一朵直千金,將謂從來色最深。
今日滿闌開似雪,一生辜負看花心。

  這首唐詩故事發生在張又新和一位歌伎之間。張又新是中唐詩人,著名詩人李賀的好友,李賀有詩《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就是向張又新和李漢傾吐自己不願做“奉禮郎”這種“臣妾意態間”的小官,離開京都回故鄉昌穀時的憤懣。張又新字孔昭, 深州陸澤(今陝西深州舊州村一帶)人,生卒年均不詳,約生活在唐代宗、憲宗年間。為人才貌雙全,李賀在上述詩中稱讚他和李漢是“二子美年少,調道講清渾”。他初此應試“博學宏辭科”就考了第一,接著又為“京兆解頭”,元和九年(814)又狀元及第,時號為“張三頭”。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會元”、“狀元”謂之“連中三元”,曆史上“連中三元”者連他在內僅有17人!曆任左右補闕、廣陵從事。張又新嗜茶,著有《 煎茶水記》一卷,是繼陸羽《茶經》之後我國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詩文也很好,《全唐詩》存詩有《郡齋三月下旬作》《贈廣陵妓》、《牡丹》、《羅浮山》等十多首,其中就有這首《贈廣陵妓》。

  這兩首詩的背景牽涉到張又新的為人和另一位詩人李紳。原來張又新雖才貌雙全,人品卻很差,有點像六朝時的潘嶽。在當時的“牛李黨爭”中,他依附牛黨李逢吉,與一幫宵小之輩組成臭名昭著的“八關十六子”小集團,對以李紳、李德裕為首的朝廷股肱大臣。李紳(772—846)亳州(今屬安徽)人,千古傳誦的《憫農》二首的作者。憲宗和元年(806)中進士,補國子監助教。元和四年赴長安任校書郎,與元稹、白居易共倡新樂府詩體,史稱新樂府運動。其《樂府新題》20首為新樂府運動開山之作。 元和十四年升為右拾遺。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學士,為李(德裕)黨重要人物,與李德裕、元稹被譽為三俊,任禦史中丞、戶部侍郎等要職。穆宗登基後,李黨失勢。長慶四年(824),張又新在李逢吉的指使下,羅織罪名,將李紳被貶為端州(今廣東肇慶)司馬。李紳被貶到蠻荒的嶺南之後,張又新仍不罷休,不停地上書皇帝,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幸虧朝中正直大臣韋處厚為他據理力爭,才免於死罪。但到了文宗朝,曆史又翻了過來:有天年輕的新皇帝從先皇留下的一堆遺物中偶然翻出一件奏章,乃是李紳、裴度等人一年多前請求立他為太子的內容,這與此前張又新們所說的恰恰是完全相反。於是,以裴度、李德裕為首的一幫被貶大臣重新回朝來當政,李紳的仕宦之路也重現光明,開成元年(836)任河南尹(管理東都洛陽的長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宋毫汴穎觀察使。開成五年任淮南節度使,後入京拜相,任中書情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繼又晉升為尚書右仆射門下侍郎,封趙國公。居相位4年。武宗會昌四年(844年)因中風辭位。後又出任淮南節度使。會昌六年病逝揚州。李逢吉詔奪一季俸,貶為涪州刺史。張又新也坐貶為江州刺史,後又連江州刺史也被罷免。從江州北上返鄉要途經淮南,而此時的淮南節度使恰恰是他當年欲置之於死地的李紳。這下張又新嚇得可謂靈魂出竅了,左思右想之下,隻好寫了一篇求饒文送到李紳府上,乞借一條生路。孰料李紳看完他的長文,竟對他的遭遇生出哀憫之情,於是將他接到府上好生宴請了一番,接著便發生下麵這段故事。孟棨的《本事詩》作了如下記載:

  李紳任淮南節度使時,張又新又被罷免江州刺史。張又新與李紳有宿仇,這事另外有記錄(按:至上述的張又新受李逢吉指使迫害李紳之事)。禍不單行,張在從江南返鄉途中,在荊溪遇風翻船,兩個孩子又被淹死。悲傷之中,又擔心自己從淮南經過時遭李紳報複,於是寫了一封長信給李紳,切責自己往日之過,希望李紳放他一條生路。孰料李紳看完他的長信後,竟對張的遭遇生出哀憫之心回信說:“我對當年流放到端州一事,不放在心上。隻是對閣下在荊溪所遭之禍,倒是深懷悲憫。”於是將張又新接到府上好生宴請了一番,自此以後竟盡釋前嫌,待之如舊友,常有往來。就在李府的宴會上,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二十多年前張又新曾任廣陵從事,看中了一位佐酒的歌伎,但因種種原因沒有將她娶回家。這次在李紳招待的宴會上,張又新發現佐酒的歌伎正是自己二十多年相戀的情人。這位歌姬也發覺時張又新,於是眼內充滿哀怨,眼淚都快流出來。這時,李紳要如廁。張又新趁李不在,用手指沾著酒,題了一首詩在盤子上,表達思念之情。詩曰:“雲雨分飛二十年,當時求夢不曾眠。今來頭白重相見,還上襄王玳瑁筵”。這位歌姬讀後也深深感動。李紳回到酒席上後,發現張又新端著酒杯悶悶不樂,就命這位歌姬唱歌佐酒。於是這位歌妓便唱起張剛寫的這首詩。張又新為此喝得大醉,李紳命這位歌姬晚上就在張又新處歇息。

  這位張又新不但給情人寫詩,給自己新婚的妻子也寫詩,其中的故事也很有趣。據宋人計有功的《唐詩紀事》卷40“張又新”條:張與楊虔州齊名友善(按:楊虔州名虞卿,字師皋。元和五年進士,官至京兆尹,文宗太和九年貶虔州司馬,卒於任上,故世稱楊虔州)楊虔州的妻子李氏,有德而無容,楊並不在意她其貌不揚,很是敬重她。張又新曾對楊說:“我少年成名,仕途是不必擔心了。唯一的心願是得到一位美漂亮的妻子,我平生之願就都滿足了。”楊虔州回答說:“你的願望和我一樣,我一定會讓你滿意。”張又新對朋友的話深信不疑。但等結婚之後,發現楊虔州介紹的這位新人並不漂亮,心裏很不滿意。楊發現後,用手板碰了碰張又新說:“你怎麽這樣笨?”而且不止說了一遍。張不勝其忿,回應之曰:“我和你關係不錯,才告訴你我求妻的標準,你為何要誤我的事,反而說我傻?”楊回答說:“我倆是好朋友,都很重視名譽,是不是?”張回答“是。”楊又說:“我倆做官的目的也一樣,對不對?”張回答“對!”楊於是說:“我有一位醜老婆,你為何就要和我不一樣了呢?”張又新聽此話後不再生氣了,便問道:“你老婆真的很醜嗎?”楊說:“比你老婆醜多了!”張又新於是哈哈大笑,兩人和好如初。張又新為此還贈給新婦一首七絕:

牡丹一朵直千金,將謂從來色最深。
今日滿闌開似雪,一生辜負看花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chunfengfe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美君子' 的評論 :

一首詩歌,就是一段人生中精彩的華章。想來也是令人無限感慨!多謝君子光臨,一起欣賞前人的故事和優美無比的歌唱!
北美君子 回複 悄悄話 在這章節中的這些詩詞故事大多未聞。
學習了。
謝風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