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拚到老

在字句裏看過去現在和未來
個人資料
chunfengfe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往日珍饈道道憶(3)--狗肉

(2013-07-27 13:55:05) 下一個

風風一直認為,狗是人類日常生活中最親密的夥伴。傳說唐代張打油寫過一首【詠雪】詩,打油道:“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可見狗在文字遊戲中也是常見常用。

在農村,家家都會有一隻聽話看家的狗,毛色多黑、黃偶爾白色。農家很少殺自己家的成年狗,大多數情況下,迷路走失的狗,會慘遭殺戮。尤其在動物蛋白非常缺乏的歲月,一些所謂的“野狗”,會被一些人屠殺而成為盤中餐。更有一些青少年,遊手好閑,專做一些偷雞摸狗的事。

每年母狗到了發情季節,總會吸引附近很多公狗。這些公狗為了爭奪交配權,就像自然界的野生動物一樣,群聚在母狗周圍,相互狗咬狗。一些人,就會趁機下手,結果一兩條公狗的性命。當時農家或城鎮人家養狗,很少給狗去勢。現代人養狗貓,是純粹當寵物當兒女一樣侍候,吃住都是過得像“上等人”一樣;除非昂貴的品種,總會給寵物去勢(即去除雄性動物的睾丸或者雌性動物的卵巢)。這樣,狗貓性情就會很溫順。未去勢的貓到了交配期,發出的叫春聲,讓人十分為之難受。風風後來在北京求生計,遇到一位不肖子弟。書不好好讀,卻有一身尋花問柳、偷雞摸狗的手段。他養了一條母藏獒,曾將一條被情欲之火燒昏了頭的公狗殺了。讓風風目睹了“偷雞摸狗”的真實秀,所謂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會有,是十分準確的。

傳說朱元璋微服私訪的時候,給一家屠夫寫了一副對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其中“割斷是非根”也可以認為是去勢。關於給雞和豬去勢,風風倒是見過很多次。在風風家鄉,有專門給公雞去勢的走家串戶的生意人。每當家中有開始打啼鳴晨的公雞,遇到有人叫“割”雞,就會把那整天追逐母雞的公雞逮住,了斷其是非根。割雞人一般是男子,在避陽處的凳子上坐好,交錯公雞的雙翅,解開兩塊黝黑的竹片,把公雞翅膀和雙腳都纏緊固定停當。從錦囊裏取出一把鋒利的臥手鐵刀,在翅膀下沒有雞毛的腹側,手起刀落,一道一寸半長的口子被兩片薄竹篾固定,傷口就被扯開,不過一丁點血都沒有流出,因為割雞時口子都是選在血管很少的地方。從手術包裹裏,隻見取出棕絲,一頭係在頂端有小眼的短細鐵棒上,另外一頭從公雞腹腔穿過睾丸周圍的係膜,再穿進另外一根小鐵棒端係緊。就可以慢慢地上下移動棕絲,割斷和取出兩個睾丸。在割雞人腳邊,放置一盤清水。伴隨著公雞痛苦的呻吟和掙紮,兩次落水聲,公雞過去的風流,已是水打浪淘盡。被割的公雞,當地叫“獻雞”,就是已經把性別給貢獻玩完了!

閹割小公豬很簡單,養豬戶主多自己動手。將小豬簡單固定後,用小快刀片把陰囊皮膚劃開,紮緊睾丸索防止失血然後剪斷,就可以把豬睾丸取出。如果戶主家中有在青春期發育長身子的男孩,常常會把雞豬的睾丸,用香油煎了,或者和雞蛋一起炒,做給孩子吃。風風想起了西班牙鬥牛士苦戰公牛,一旦那對公牛睾丸成為盤中餐,就是鬥牛士人生大快之時。不過家居的割豬割雞,卻沒有生命之憂。鬥牛士時常被公牛那對尖角刺穿身體,甚至一命嗚呼。噴著響鼻的公牛,一定慶幸保住了一雙睾丸一身瘋狂的雄性。不過閹割小母豬,比較麻煩,一般要請獸醫。

農村裏,當母狗下仔,常有七八隻上十隻小狗狗。長得毛茸茸,圓圓的奶膘顯得非常可愛。母狗很護仔,外人接近時會像悶雷一樣發出警告聲。母狗保留自然界動物的天然本性;如響尾蛇一般,自己的地盤被外來不速之客入侵,也會搖尾巴發出警告。等斷了奶,都會把小狗送給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如果送不出去,也斷然不會自己養。如果農家養了母豬,母豬每年要下好幾窩,那麽為了給母豬催奶,這些斷奶的小狗,就會成為母豬催奶的犧牲品。其手段很是殘忍,(此處省略100字)。將斷奶身體抽條的小狗殺害後,烹煮的湯水加一些當地家釀的糯米酒糟,拌在豬食裏,讓母豬有更多的奶水喂養小豬豬。斷奶後的仔豬,在市場上可以賣出很好的價錢。這也是當時農民發家致富的常見途徑。當地認為,最好的催奶食物,不是鯽魚或者雞湯,而是狗肉湯和米酒。不過現在動物保護組織反對屠殺狗的聲浪一陣高過一陣,要在北美或者西方吃到狗肉是不可能。隻有回國在一些地方(譬如有荔枝狗肉節的廣西玉林)勉強還可以吃到,或者到韓國去瀟灑地滿足一下吃狗肉的欲望。

風風不讚成殺狗吃狗肉,但是在年少的時候,生活中缺乏油水,飯碗中少有葷菜,一旦有肉,總是食欲大開,食量頓漲。因為狗肉在城鎮人家很難吃上,風風平生有過的幾次吃狗肉就顯得非常難忘,尤其是那次風風還在小學讀書期間的吃狗肉經曆,留給風風無法抹去的珍饈曆史痕跡。

風風有一個姐姐在縣城的醫院工作。一天風風放學回家,發現姐姐帶回別人送的一條狗腿。這是一條成年狗腿,估計有兩三斤重。當時姐姐還叫了一位在醫院實習的朋友一起來分享狗肉餐。風風的姐姐學會了母親烹調的技術,做出的飯菜總是非常合風風的口味。聽姐姐說,這條狗腿是單位的一位好友給的。她的好友是司藥處的一位工齡很長的朋友,有好多家住農村的親戚,時常送來一些農副產品和野味。那一次,送來了一條狗肉。姐姐得到一條狗腿,看來是非常豐厚的饋贈。姐姐和邀請來的同事,非常高興。看到風風放學回家,告訴風風中午吃狗肉,這是風風印象中第一次經曆狗肉的誘惑,自然煥發出無限的期待,心生急不可待的好奇,一步不離地看著姐姐和她的朋友如何烹飪狗肉。

風風老家在江南,當地氣候濕潤,居民普遍愛吃辣椒,常常在菜肴中添加辣椒。主食是早稻、晚稻和雜交稻,還有蕎麥,紅薯等粗糧。她們把狗肉用井水洗淨,用刀剁成小方塊。當時風風家裏燒木屑。就是在爐灶中間,放一長園木柱;從爐灶口伸進一長條方木,倒木屑後用木棍塌實。取出圓木柱和方木後,立上鐵鍋,點火就可以炒菜燒飯。燒木屑,火很猛;要控製火候,就用鐵片閘關閉灶口或者同時關閉連通煙囪的咽喉出口。完全關閉,火很快就熄滅;半開半閉,火勢很快減弱。所以通過調整關閉的多少,可以稱心如意地調節火勢,控製火候,炒出美味的佳肴。

姐姐還讓風風幫忙洗香芹,當地叫“川芎”,也可以入藥。這種用作調料的配菜,在老家常用來殺腥去異味,因為狗肉好吃,畢竟上不了正席。川芎在老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尤其冬季下雪天,也碧綠如常。放進火鍋裏,燉著紅燒肉,亦或扣肉,同明筍片一起翻滾著,在寒冷的空氣裏冒著誘人的熱氣和芬芳,勾引了多少年少的風風無窮無盡的口水和食欲。

除了川芎,姐姐還從櫥櫃拿來米酒(也是常說的加飯酒,酒糟和酒水混在一塊),倒在瓷碗備用。風風的母親非常擅長釀米酒。母親這一招是從風風的外婆那裏得到的秘傳。現在拿來貢獻給天下如風風一般無二的“吃貨”。當然太多的細節風風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大約如此。母親的酒藥是專門從她老家買來的。母親的出生地和風風成長的地方隔了近200裏,雖然風風也是出生在那裏,但是三歲時就離開了,來到遠離父母老家的地方生活,直到上大學才離開。母親把糯米和早稻米以7:3混合在杉木蒸籠裏蒸熟,然後用新鮮的井水澆涼、瀝幹水分。酒藥在酒盅裏用涼開水化了,拌在倒進幹淨木盆的米飯裏。洗淨的雙手徹徹底底地拌勻後,就可以把米飯移到酒壇。酒壇是陶瓷做的,一定要洗淨、太陽曬幹放涼備用。在封口之前,在飯堆頂部的中央作一個凹窩。然後把壇子放在陰涼處,半個月左右,就能聞到米酒的香味了。母親常在秋季天涼時分釀米酒,不容易失敗。有時會釀出紅色的米酒,這意味著非常成功,也象征家庭會有意外的喜慶降臨。等酒糟浮在酒水中,就可以把米酒連著酒糟攪勻後,分裝在父親早已準備好的幹淨廣口玻璃瓶中,夠一年吃用。這種米酒,比任何黃酒都好用。風風記得,用米酒燒鯽魚及其它淡水魚,其鮮其美其勾引饞蟲,天下無它酒可以比肩。

米酒之外,幹辣辣椒也是必備的調料。姐姐用棒槌把幹辣椒碾碎,連同辣椒籽一起放好備用。那時老家的辣辣椒,細長肉厚。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栽種,都用四川的朝天椒作辣辣椒用。小時候,每到辣椒紅時,母親總會采摘一些曬幹,以備鮮椒不當季節時做菜用。當時風風的餐桌上,常常蔬菜橫行,很少有油葷。母親為了讓風風多吃幾口飯,常吩咐風風的姐姐做搗(音為燉)辣椒。就是用火把青辣椒烤到七成熟,放入厚重的錐形瓦缽裏,加些當地的豆豉、鮮薑、大蒜頭、鹽、味精、生抽,用端園短木棍,細細地搗爛。最後略略點少許芝麻油,就成了一道很下飯的菜。此外,姐姐絲切了一些生薑,拍碎幾顆蒜頭,堆在砧板上。

當時每家食用油中,多少備有茶籽油,比起豆油、油菜籽油、花生油等油要差不少;家庭經濟條件好些人家,主要吃菜籽油和豬油。當地山上有很多茶籽樹,在6-7月份就可以采摘,榨完油後的生茶籽餅是一種很好的植物性藥魚材料。水溝裏的魚吃進茶籽餅粉,會短暫地麻痹神經,很容易捕捉到。風風曾經見人這樣用過,不過這種神經麻醉物加熱後就失效,所以對人不會有危險,因為當地人從來不吃生茶籽油。不過這種油有一種特別的口味,讓辣菜吃起來有一種麻的感覺。因為風風吃慣了茶籽油,所以吃起川菜來,感到意外的親切和合口味。姐姐讓風風點了火,厚厚的鐵鍋滋滋地熱著,將最後一點水分變為蒸汽後,就開始幹燒起來,很快就熱氣逼人。姐姐早已心中有數,有條不紊地加夠了茶籽油到熱鍋裏,用幹鍋鏟攪勻著,當生狗肉入鍋瞬間,姐姐擋著風風,怕被熱油濺傷,因為風風一雙眼一直盯著油鍋。姐姐這次用了一口大鐵鍋,當時火勢洶洶,雖然狗肉不少,油溫一點都沒有降下去,依然凶猛地爆熟著每一寸接觸鐵鍋的生肉,發出潺潺不斷的熟肉清香。姐姐用鏟翻動幾下,放了碎幹椒、碎蒜,逼出辛辣味道。然後連同老抽和米酒哧溜下鍋,空氣中一下子就混雜著一股濃濃的狗肉氣味,其中米酒的糯香馨甜,像一根根銀針,紮破浮在空中的氫氣球,讓口水哧哧地四溢。風風狠狠地吞了幾口唾液,盼著狗肉早點熟。

姐姐的同事早已把一爐木炭燒得通紅,放到飯桌上,一塊厚木板墊著。姐姐把半生不熟的狗肉倒進闊口瓦缽,放在炭爐上。咕嘟咕嘟的聲響,伴著不絕如縷的肉香,醇厚釅釅地走門串戶,迷漫風風全心身、整個世界。把炒鍋洗刷幹淨,姐姐又炒了幾個蔬菜,米飯也成熟在望,整個廚房洋溢著笑聲和充滿著忙碌的身影,更是流淌著風風垂涎欲滴的希望。

估計又過了半個小時左右,飯菜一切擺放停當,姐姐把剁碎的川芎、薑絲和鹽先後放進瓦缽裏,調好鹹淡,就先讓風風嚐嚐,看味道如何。風風第一次吃狗肉,隻覺得好吃,肉不老不嫩,很有咬勁;味道辣、麻、鮮;一股經過調料處理後新生的醇香,像一層蜂蜜,嚴嚴實實地覆蓋著風風舌頭上每一朵味蕾。年少的風風語言無法形容,隻說“好吃!好吃”,惹得姐姐及其朋友,嘻笑不止。大家一起盛飯上桌,鼓動腮幫子,邊談邊吃。風風隻是埋頭吃著,體味著不同凡響時分,鮮美集聚的、人生難得的午餐。

風風現在還能感覺入口時,那種美味給人帶來的欣喜。俗話說,聞到狗肉香,神仙、和尚都跳牆。所謂狗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非常傳神地刻畫了狗肉味道,與其它肉食不同之處。狗肉在當地心目中認為是補冬肉食,有點像羊肉一樣。盡管狗肉好吃,但是風風的父親不吃狗肉。聽母親說,父親小時候會尿炕,聽人說吃狗肉可以治尿床,所以父親小時候吃了那種清煮的狗肉。因為沒有佐料和調料,狗肉中的異味沒有被遮蓋,吃起來可能讓人很惡心。估計把父親吃傷了,後來再也不動狗肉了。

風風那天吃狗肉,隻有二姐和她的朋友三人。風風的父親上班中午不回家,母親到風風大姐家幫忙。風風的三姐不知為啥很晚才回家。二姐怕父親回來看到狗肉會生氣,基本把狗肉都吃光了,隻留了一小半碗。三姐也不喜歡狗肉,但是當她回家時,風風和二姐都不在家。雖然不知道是什麽肉,三姐當時吃完覺得味道很不錯,我們都沒有告訴她是狗肉,說是豬肉,三姐一臉疑惑。

後來風風在鄰居家還吃過一次狗肉,那是一次狗肉宴。由於烹調得不合風風的口味,沒有留下特別的印象。在北京的時候,風風有一個東北的朋友送了一些熟狗肉,也領會不出當年風風年少時,那場初品狗肉帶來的驚心動魄的風騷。

風風覺得狗肉味腥,陶瓦火鍋吃法,才是王道。家鄉的調料和配菜,是一件件無法替代的素材,才能最終烹調出,年少的風風心目中無法磨滅的狗肉味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chunfengfe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閑閑客' 的評論 : 狗是人最親近的寵物,吃狗肉在領會了寵物的忠誠之後,心情可想而知,多謝閑閑道出內心的真情實感!
閑閑客 回複 悄悄話 這篇讀完,我的心情複雜。我家有3隻狗兒,待遇和人差不多。從小和狗狗一起長大的孩子,對狗比對人還親。
當年剛參加工作在外地,隨著單位的同事吃過一片路邊攤賣的狗肉,一片炸田鼠肉,她們說吃了皮膚不生瘡,戰戰兢兢地快速吞下去,不覺得味道好。玉林狗肉節,太過份了!
chunfengfe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清寒胭' 的評論 : 多謝你的留言。已經很久沒有接著寫這個係列了,你的長周末過得如何,寒胭?
清清寒胭 回複 悄悄話 和你的小說相比,我更喜歡你的隨筆。這篇寫得好極了,讀起來有滋有味,讓我想到了金澄宇的《馬語》。我自己雖然不吃狗肉,而且因為媒體輪番的洗腦,也無法吃狗肉了,但是我還是挺煩有些人的偽善的。有空時,我會把你的隨筆都讀一遍。
askyx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unfengfeng' 的評論 :

農村長大。農村的狗都是不拴鏈子,沒人管的。小孩上學走過有狗的人家前,總是提心吊膽。我在初三的時候騎自行車路過一個村莊,就被一條狗追著,一口咬在小腿上麵,軍綠褲子被咬破了兩個口,血淋淋的傷口。我死勁蹬車跑了。後來也就回家拿水衝了衝,都沒跟父母講,那時候窮,人命賤,這個小傷口,用不著找醫生。還好沒狂犬病,人沒死,活到現在。

跟周圍的人,跟小孩,我都是講農村的故事,我小時候被狗咬的故事。國內現在還是一樣的,我們那裏農村的狗還是很危險。我最恨那些把狗看成人,待人不如狗的人,這些人天天裝B,總有一天要被雷劈。

chunfengfe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心雨煙塵的評論:

風風以後不吃了!多謝心雨良言!
心雨煙塵 回複 悄悄話 心雨有狗女兒,她忠誠溫存,可愛靈巧,聰穎敏捷。她會柔情似水的望著你;她會百般溫柔的依著你;她會勇猛無比的保護著你;她會心甘情願守候著你;她會默默無聞地伏在你的腳下~~~

風風,從今以後不吃狗肉好嗎~~~
要不,心雨會心痛S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