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拚到老

在字句裏看過去現在和未來
個人資料
chunfengfe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也評評毛潤之的【七律】-吊羅榮桓同誌

(2013-07-21 17:50:49) 下一個
在【幾曾回首】論壇,看到王武的帖子【步韻PK毛潤之——七律:民國】(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540290.html)。其中有許多他個人對毛詩的看法,與風風的感覺格格不入,故也來評判一下毛詩。並對王武的個別觀點加以批駁,以為快事!

毛澤東原玉:

吊羅榮桓同誌 

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裏每相違。
長征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
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
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先解釋一下幾個生僻詞和名詞曆史內涵,

1. 斥鷃 (chì yàn ), 最經典地出現在莊子的【逍遙遊】中,指燕雀焉知鴻鵠之誌的小鳥。
2. 昆雞,長得有點像鶴,喙紅脖子長,毛色多披黃白。和神昆雞不一樣,是一種鳥。
3. 大鳥,此處特指神鳥“鵬”,飛鵬展翅,可上九天。
4. 戰錦,遼沈戰役的首戰,錦州戰役。

首聯采用因果倒置的手法,回憶當年艱難歲月的時候(即紅軍內部意見不統一而導致犧牲和失敗的“相違”時期),總會想起羅榮桓。草上飛,也出現在正如“湘西山民”提到的那首黃巢寫的七絕裏,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幹看落暉。

這是英雄末路的晚照。但是“草上飛”一般指綠林好漢,在這裏借指紅軍,畢竟人家蔣家的部隊是正規軍,其他都是匪。因為羅一直忠實地執行毛的戰略戰術而讓毛對其非常放心和重視。所以首聯,毛就指明羅榮桓是一個聽從黨指揮的好同誌,好元帥。毛作為中國曆史上最傑出的領袖,是中國現代史的艱苦卓絕造就的。作為後人,沒有條件趕超毛的偉大之處。毛詩一出手,就驚天地泣鬼神,提綱挈領,綱舉目張。以大氣慨引領讀者,來認識中國這位卓傑的元帥--羅榮桓。在這裏,毛詩都是用最經典的意象,譬如“紅軍”,新中國成立的奠基石;“草上飛”,偉大的元帥出身為紅軍。紅軍事業成,則新中國成立的步伐就走得非常順利和輕盈。可見,羅榮桓在毛的心裏,就是開創新中國的典範人物和最先進的代表。

頜聯裏,毛詩用對比,一下子把讀者的眼光就集中到“占錦”上來。隻要對中國共產黨曆史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之後,被迫離開蘇區,在逃亡中尋找生存和發展,以求日後再與蔣家王朝決一死戰的艱難時期。毛詩通過對比,強調錦州戰役比當年長征還讓中央感到擔憂。在長征中,尤其是遵義會議之後,整個共產黨的麵貌翻然一新,對未來已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革命浪漫主義和樂觀主義!但是在錦州之戰時, 當時的統帥林彪一直不執行中央的決策,讓中央軍委非常擔憂、不痛快。毛詩批判林彪時不時與中央和毛本人意見相違、不認真執行中央的決定,間接地高度讚揚羅榮桓服從中央,遵守原則的品藻。

在頸聯中,毛詩使用象征的手法,感慨常人總是難於理解羅帥這種個人服從集體的高尚品德。在戰術上,兵貴神速。往往出其不意,搶占先機,才能戰無不勝。在錦州之戰上,毛詩深深地渲染羅帥的高尚和與眾不同,指出在戰略上要像羅帥一樣,與上級保持一致,才是新中國成立的前提和保證。

到此,毛詩都是在講述羅帥為新中國締造,表現出最讓毛本人欣賞的風範和傑出。用倒敘、對比和象征的手法,采用經典的意象,表達作者對逝者的高度賞識。

在尾聯,作者采用虛筆,總結全詩,並在一個新的高度,讚美羅帥。因為當年(1963年),這種全心全意服從中央,不與毛的治國方略相違的人還是很少。這讓毛對痛失羅帥,失去一個好同誌、好戰友和全國國家領導人的好楷模,而內心深感痛惜,未來人生深覺孤獨。

這是毛詩中唯一一首吊唁同事的律詩,可見毛對羅帥英才早逝非常悲痛。現在來談談王武所說的“歪脖子”對仗。在此詩的頸聯 “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中,“欺大鳥”和“老鷹非”不是工對。是不是就像王武說的,毛詩寫得不及格呢?風風不這麽認為,因為為了合律和含義,所以頸聯沒有嚴格意義上對仗,而是半對半不對。潤之偉人作詩,自然是以意為先,不因為格律而廢意。這本來就是大師的風尚,不過到了王武眼裏,就是不及格的表現。清朝的小說大家曹雪芹通過林黛玉對秋菱談寫詩,表達自己對寫舊體詩,主張不要因形式而傷意境。

在唐詩中,也有律詩就一聯對仗,譬如: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隻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與諸子登峴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複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對仗一聯常在頸聯。也有頜聯對仗頸聯不對仗,或者全律都不對仗的特例。譬如:

宿五鬆下荀媼家    [唐] 李白

我宿五鬆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在李白這首五律頸聯中,“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是說,(荀媼)上菰米做的飯,月光照著白盤子,不對仗。

夜泊朱渚懷古     [唐]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在這首五律中, 頜、頸聯都不對仗。

律詩中有時缺少對仗,或者對仗不工,但是不妨礙它們成為好律。不能認為是李白和孟浩然寫的唐詩就可以及格,而毛潤之先生寫的就不及格。這明顯是對古今的歧視嘛!

不過風風理解王武對毛潤之的蔑視態度。王武不但藐視毛詩,對毛本人也是長期口誅筆伐。我們應該尊重他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畢竟一個人的思想與他的成長環境、受到的教育、他人的影響、個人利益等有關係,所以不可能改變。風風對事不對人,與王武探討和商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