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無極限

A joy man and Addiction and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Working in the field to serve people.Enjoying my life and seeking the inn
正文

“有毒”的父母(十四)--到底是怎麽回事?

(2013-05-10 06:42:36) 下一個

 

所有人都是在家庭的熔爐中鑄造出來的。

 

當前家庭治療更傾向把家庭看成一個係統,引入係統論的概念是家庭治療的一大特點。無論正麵積極的、還是負麵消極的,無論是表現出來的,還是隱藏的結果,都不是一個單一因素造成的,是多因素相互作用及反複作用形成的,這些結果會成為新的原因去影響以後的結果。簡單來講,在某一時段這種現象就象物理力學中所涉及到的多種力作用,表現出來的是合力。

 

人都是有情緒的,因此在家庭中必然也有成員間情緒的相互作用,比如:愛,嫉妒,驕傲,焦慮,快樂,愧疚等等,並且此起彼伏,連續不斷。這些交織在一起的情緒也在潛在地影響著家庭成員的態度,觀念和關係。表現在外部的東西畢竟是少數的,隻有深入到係統裏去,才能有更多的發現。

 

一個人不可能不帶有成長家庭的痕跡。那麽一個人如果來自“有毒”的家庭,就可能有類似的意識或潛意識:“我不相信任何人”,“我不值得被關愛”,“我什麽也不是”等。臨床上所遇到情況多數人同意這些意識是需要改變的,但改變之前需要了解:家庭係統怎麽造就我們的,比如怎麽感覺,如何生活和怎麽相信的。

 

“有毒”的父母也有他們的父母,這“毒”不是某一代父母發明的,而是家庭中感覺,規矩,信念及相互作用的累積,並一代傳一代,甚至“發揚光大”的。

 

家庭中的信念

 

這裏特別指父母如何與孩子互動及孩子行為應該是怎樣的信念。比如“孩子的感覺很重要”還是“孩子在家庭裏是次要的”,這樣的信念影響到家庭的態度,對事情的判斷和觀念。這些力量很強大,影響到對現實生活中評判,進一步界定了人際關係,價值取向,教育,性觀念,職業選擇,職業道德,財政狀態。

 

相對成熟和關愛的家庭會關注到家庭所有成員的感情和需要,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讓孩子成長和走向獨立。

 

“有毒”的父母是自我中心的,全家都為自己服務,比如“孩子無論如何要尊重父母”,“不聽話,就是錯的”等。這些信念就是“有毒”父母生長的土壤。他們抗拒挑戰,置現實於不顧,繼續沉醉於自己扭曲的信念之中。可是孩子還沒有能力辨識現實還是扭曲的認識,他們很自然就承接父母扭曲的信念。

 

有些信念是可以說出來的,常用“應該”“必須”的方式表達。至於這些信念的來龍去脈都隱去不談,因為一談就可能穿幫。

 

更有控製力是那不說出來的信念,是潛意識的,存在於人們的覺察之外的,在家庭中經年累月的潛易默化著的。比如父親是如何對待母親的,父母是如何對待孩子的。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身教”。

 

一般家庭是很難把“身教”的信念公開表達並討論的,比如“女人在家庭裏是次要的”,“孩子要為父母做出犧牲”,“孩子不需要長大,這樣父母可以一直有父母的權威”。這些信念有的家庭既使知道或承認,但還是“有毒”父母的主要信念,並災難性地影響著孩子的生命。

 

如果“中毒”的孩子沒有“解毒”,那麽他就承接這些信念,並自然去“毒害”他的下一代。

 

講出來的規矩與潛規矩

 

父母的信念形成了父母的規矩,規矩是信念的具體表現,一般是以“這個能做,那個不能做”來執行的。

 

講出來的規矩一般是清楚且有權威性的,比如:“中秋,春節都要在家過”,“不許與父母頂嘴”等。當孩子成年後,可能要挑戰這些規矩。

 

潛規矩就象幽靈在操縱木偶一樣,拉著那根無形的線,要求無條件地盲從。它們是隱形的,一般不會講出來,甚至隱藏於意識覺察之外。比如:“不許比父母更成功”,“不能比父母更開心,父母不開心孩子就得陪著不開心”,“孩子不能自主自立”,“孩子要一直需要父母”,“不許離開父母”。這些內容說出來很奇怪,也不容易站得住腳,所以隱身是能夠維持這些規矩的必要條件,“有毒”的父母隻是執行這些潛規矩,卻從來不表達,讓子女找不到機會去置疑。萬一成年子女有疑問,都不會有回答和解釋,問急了就是一句:“那還用問嗎?”這些潛規矩對成年的子女也是頑固的,要改變這些奇怪的規矩,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它們。

 

無條件地肓從

 

如果說信念是一個人的骨胳,那麽規矩就是一個人的皮膚,無條件地肓從就是一個人肌肉。

 

子女都很害怕成為家庭的叛徒,所以很可能就是得無條件地盲從。孩子對家庭的忠誠度一點也不遜於對國家,政治觀點,宗教信仰的忠誠度。這種忠誠把我們牢牢地捆綁在家庭係統、父母及他們的戰車上,子女就必須服從這些規矩。如果幸運的話,那些規矩是有道理的,可以給孩子成長提供良好的道德基礎。如果是“有毒”的父母,那些規矩是基於扭曲的角色和對現實怪異的認知,盲從所導致的結果就是毀滅性的行為,就象瘋狂的戰車很容易跌進山穀,車毀人亡。

 

正如可可所說的:“我想好起來了。我不想抑鬱。我不想搞砸與別人的關係。我不想要現在的生活。我不想生氣和不想害怕。但每次我快要為自己做些積極事時,我還是搞砸了。我很害怕放棄的那些痛苦,那感覺太熟悉了。好象我就應該那麽去感覺似的。”她父親的規矩是:“承認吧!你不是個東西”,“不許開心”,“有痛苦就忍著”。她一旦要反抗這些規矩,就等於背叛了對家庭的忠誠,而盲從會有一種被接受認可的感覺,所以她不管有多痛苦,也要維持這個忠誠。盲從就是最容易做到的。

 

有誰會遵守“不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這個規矩呢?如果說出來是很可笑的。但那是潛意識的,雖然沒有人有意不要健康的人際關係,但是多數“有毒”家庭出來的成年子女都在執行著這條規矩,並且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著。盲從在很多人身上已經成為一種行為的自動模式了,他們父母用各種方式強化的結果,包括體罰、責罵、威脅、羞辱、嘮叨等。

 

有些尋求谘詢的人會有這麽一種現象,當他們家庭信念麵臨挑戰時,因巨大的焦慮不得不退出治療,這是逃避和否認,也是一種消極心理防禦方式,後麵我們會涉及到。既使父母已經離世,那種家庭的信念還在,還在控製著在世的人。可見這種力量之強大。

 

 

(本篇部分內容對《Toxic Parents》作快餐式的解讀,並以臨床經驗提供佐證同時改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