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一場心靈與精神的洗禮
(2012-10-23 08:57:37)
下一個
這是我的一位老師為《溯源二》寫的書評,寫這篇書評是他生前做的最後一件事。完成這篇書評,用了他十幾天的時間,也用盡了他最後的生命力。我收到書評的時候,他已經離開了塵世。他叮囑家人,一定要等到我的病情穩定之後再告訴我他離世的消息。他讓家人轉告我,不要哭泣。如果想念他,就多寫好書。
我不哭,不哭……
附:書評
最初認識閑雲的時候,她還是個個性較強又很霸道的小姑娘。單薄的身體,黑黝黝的臉龐,圓圓的腦袋,兩條粗粗的小辮子,一雙幽深的大眼睛,兩束淩厲的目光,這是我腦海中她的形象。那個時候,我一個人住在一所孤單的又大又破的房子裏。每當暑假來臨,總有一大幫孩子跑到我屋前的那片荒地裏,采野花,捉蜻蜓,捉螞蚱,采摘被他們叫做“甜星星”的小野果。時間久了,我和他們成了好朋友,他們會跑到我的院子裏找我要水喝,讓我給他們講故事。
第一次注意小閑雲,是我給一大幫小孩子講了《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別的孩子都連連稱讚孫悟空的本事,有的男孩子還找來樹枝當金箍棒模仿孫悟空的樣子比劃,隻有小閑雲用兩束目光掃射著我,脆聲聲地問我,孫悟空為什麽會有那麽大的本事,他從石頭裏蹦出來的,那石頭算不算他的爸爸媽媽,要是玉皇大帝給他一個大點的官,他就不會大鬧天宮了嗎。我不知道她那圓圓的腦袋裏都想了一些什麽,但他的問題把我嚇出了一身冷汗,我連忙招呼孩子們,帶他們到後園子采摘我用簡易的塑料大棚扣栽的西紅柿。就在大家都分到了半青不紅的西紅柿,興高采烈地或大口朵頤或小口吮吸時,小閑雲雙手捧著一個又小又青的西紅柿徑直衝我走來,還是用兩束目光掃射著我,問我到底是不是作家。我搖頭否定,並問她為什麽要這樣問。她沉著臉鄭重地說,作家是最厲害的,什麽故事都會講,什麽問題都會答。然後她歎了口氣,用有些同情又有些安慰的口吻說,不是作家也沒什麽,又不是誰都能當作家。
三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的小姑娘已經人到中年,我也成了耄耋老人。前年,我收到閑雲寄來的《醒園深處》時沒有驚訝,隻有幾分喜悅,因為我早就知道她對作家這個職業的敬仰和向往,也了解她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範疇。去年,我收到閑雲寄來的《醒園幽音》和《溯源一》時正在醫院裏休養,可能是人身已枯隻爭朝夕的心理吧,我日以繼夜地品讀那兩本書。當讀完那兩本書後我發現,那時的閑雲已非往時可比,她的腦子裏有著一整套哲學理念,也有著對人生的終極追求,這理念和追求給了她無窮的力量,讓她獨自在精神的瀚海裏暢快地遨遊。後來,我康複出院了才告訴閑雲我住院的事,我對她說,感謝她的書給了我力量,讓我戰勝了死神。我說為了能多讀她的幾本書,我一定要好好地活著。沒想到她卻說,隻要心念能夠抵達,不論在哪個世界裏都能夠讀到她的書。我就問她,如果我死了她會不會難過,會不會哭。閑雲回答我說,會難過,可能也會哭,但最終會感到輕鬆和欣慰。她對我說,米老師,人這一輩子能活得越來越清醒越來越明白,這就是可喜可賀的事。不過,最後她還是說了,相信我會健健康康、長命茶壽,把她所有的《溯源》都讀完,給她寫好多書評。
前不久,我收到了閑雲寄來的《溯源二》的打印稿,她說讓我先讀著,最好能給她寫篇書評,我也沒多想就信誓旦旦地應下了,沒想到這一回她給我出了個更難的難題。讀《溯源二》前麵一部分內容的時候,雖然是夏季,我還是找了靠窗的椅子,隻為了迎合凱伊丹的心態和狀態。讀到凱伊丹夢到小人兒崘母的時候,我覺得就是我在做夢,當從夢中醒來後,惟恐夢中人即刻走遠,所以不急於睜開眼睛,而是閉著眼睛揉搓自己的臉,就像在揉搓夢中人的小手。讀到那片太陽下的黃花地時,我會覺得我正站在花地裏,聞著花香,回憶著往事。這個時候,一生中受到過的屈辱、承受過的苦難都化作了山穀裏的清風,漸漸地散開、漸漸地遠去,好似從來不曾存在過。事先我沒想到,當年那個把我問得膽顫心驚的小姑娘,幾十年後又一次讓我驚詫不已。想來還真是,不論是父母婚姻的變故、苦難的經曆、大病的折磨,還是心靈的掙紮、精神的求索,在閑雲的生命過程中都起到了補給動力的作用。那些讓人憂傷和痛苦的事情,走過了也就寧靜淡泊、風輕雲淡、天地廣闊了,所寫的文字也就清微淡遠了。
當我讀到作品裏的“我”講述他在石界學畫時的情形,講述他終於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畫師時,我一下子想到了斯衛丹在去世前自言自語地說,如果他能夢想成真,他要像父親凱伊丹那樣做一個自由、浪漫的人,他要做一個最好的畫師。閑雲巧妙地讓斯衛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斯衛丹和他的父親凱伊丹的觀點是正確的,“所有我們能夠想象到的美好,都會真實地呈現在眼前”。當我讀到斯衛丹和小人兒崘母在隱界裏相遇,當小人兒崘母知道了斯衛丹已經感受到了她的存在之後,毅然決然地向遠方浮遊而去時,我被真真切切地震撼了。小人兒崘母為了等到斯衛丹,付出了很多努力,可當她實現了願望,等到了斯衛丹之後,並沒有因兒女情長而喪失理智,並沒有因貪圖自我的感受而繼續彼此“消耗”,這給我們提了一個大大的醒。當我讀到小說最後,女媧麵對著泉眼越來越大,水流越來越洶湧的狀況時,想起了她的鐵匠父親,想起了父親的冶煉技術和打鐵技術,也就模仿創始老前輩的樣子,用極心力來挖掘土山底部沒有變成土的石頭,用她自身的能量將石頭“過火”之後,投入到泉眼裏,最終堵住了泉眼,避免了水災泛濫,我又佩服起閑雲的深謀遠略。我明白了為什麽“我”的父親最初不允許“我”去學畫,明知道“我”不喜歡打鐵隻喜歡畫畫,卻逼迫“我”在他的身邊待了好久好久。這些情節正如閑雲過去說過的那樣,“所有的經曆都是得到,不論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這也告訴我們,隻要心中有方向有目標,不必抱怨任何,隻須活在當下。
《溯源二》中,表麵上閑雲為徒丹用了不少筆墨,實際上她是借用那些筆墨表達了自己對學校教育方向的觀點和對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問題的看法。閑雲巧妙地用石界時“我”的遭遇以及父親母親對“我”的教育和影響對比了徒丹在學校裏的遭遇和父親母親及祖父對他的教育和影響,隱晦地表達了她對學校應該重視心靈的教育、應該加強孩子們心靈韌性的培養的觀點。閑雲借斯衛丹之口表達了自己觀點,她認為人生應該清醒明白、積極上進、不懈努力,但人生不應該活成拚命勇士的狀態。這個問題與小說前麵提到的科技危機、食品問題一樣,與現今社會現狀有著驚人的相似,同樣麵臨著如何改革的難題。閑雲確實睿智,在不想表態的問題上,堅決沒有任何立場,一旦想要表態那就絕不含糊。
必須說明的是,雖然我深知閑雲一直在努力,也曾被她的《溯源一》振奮得夜不能寐,但是讀完《溯源二》後我還是感到了意外,覺得不知不覺中被《溯源二》進行了一場心靈與精神的洗禮。閑雲隻用了20萬字,既描述了史前之前那個科技超發達、物質較豐富、精神世界卻未被開發的時代的狀況,也暗合了現今的社會形態,她強調了“社會公用心”的重要性,她渴望整個世界都像“相對獨立時空”那樣,充滿溫馨與美好,充滿了簡單的幸福與終極的快樂,她還明確地表述了“沒有人可能替天行道”,所有自以為替天行道的人都是與自然道背道而馳的。
作為文學作品,《溯源二》的鋪排可謂場麵宏大,情節複雜,哲理深刻,思想性強。難能可貴的是,閑雲時常於輕描淡寫中自然而然地轉換場景、轉換空間、轉換當事人的身份,在完成情節之後又輕車熟路地帶讀者回歸到先前的情節中。這樣的寫作需要足夠的勇氣,需要足夠的能力,更需要清晰的頭腦。對於閑雲來說,更加可貴的是她反複講述了精神生命的重要性,講述了物質生命和精神生命的關係及二者的相互作用,但她沒有浮誇精神、沒有神化精神。她破解了“盤古開天辟地”、“女媧煉石補天”和“盤古與女媧用泥造人”的神話,把傳說中的神仙們請下了神壇,讓他們以有血有肉有情有愛的形象回歸到人們的心中並喚醒人們內心對種種美好的信任與向往。
讀《溯源一》的時候,我曾以為“溯源係列”是神話故事係列,讀了《溯源二》我才明白,這個係列非但不是神話,而且是破解神話,還神話以真相的係列。這樣的係列,對於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樹立真正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寫到這裏,我想我該收筆了。以上文字,隻是我讀過《溯源二》之後想到的一些事情,充其量就算一篇讀後感吧。閑雲的“溯源係列”要寫五十多部,我想我是等不到五十部都完成了。還是用我先前說過的話說,為了能多讀幾本《溯源》,我一定好好地活著。閑雲啊,你隻說最後一句就行了,你就說,相信我會健健康康、長命茶壽,把你所有的《溯源》都讀完,給你寫好多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