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茉莉花開對牛彈琴

(2014-09-19 08:26:37) 下一個
資本主義和美國政治經濟製度的弊端,為人垢病不止百年。但是,美國仍然建成了金元帝國、還穩居世界首席,令許多發展中國家豔羨------經曆了各種各樣的危機,居然沒有引起武裝暴動、社會動蕩;實行福利製度的國家則冷眼旁觀------我們的製度養懶人?你那個維持活力的辦法不過爾爾。看來,“不合理”常在,政治家的使命是如何拆東補西、安撫斡旋,不讓國內發生大亂;民眾的義務是降低標準,逆來順受……。
 
平常看去,美國人像是很有耐心:反恐戰爭勞民傷財、越反越恐,他們忍著;中東戰事推高油價,他們忍著;軍費浩大拖累經濟,他們忍著;金融海嘯,民眾買單,他們忍著;付不起房貸,就宣布破產;找不到工作,就領失業救濟……。其麻木不仁,令來自動輒革命國度的移民大惑不解。終於,部分青年的忍耐積累到憤怒的“閾值”,所謂“兔子急了也會咬人”吧?來了一場“占領華爾街”運動。卻也“從心所欲,不逾矩”。
 
其實,美國人民也有“鬥爭的傳統”。美國的民主自由,就是從“種族隔離”、“反華排華”這樣極端的專製與不公中,經過漫長的鬥爭、緩慢生長出來的。就連美國婦女的選舉權,也曆經81年,才於1920年爭取到的。基於這樣的曆史,美國人的政治表達,當然具有自己的特色。因為,有些需要改變的事情,他們曾經參與或促成。比如,上述社會人士不平等的政治地位,改變之途需要經過否定自己曾經的“默許”,所以牽延日久。還有一些,屬於他們被人設計,比如“借貸消費”和“自助養老”的生活方式,“綁架”了中下階層,人們不得不任由政府打“保障民眾利益”的旗號,把“昨天的血汗錢”送到證券公司去,以期減緩“前天的血汗錢”繼續流失等等。
 
大概是出於無奈吧,與很多國家比起來,美國的社會運動一向較為平和,至多不過燒燒國旗、與警察對壘幾下。就連以“武裝鬥爭、暴力革命”為旗幟的共產黨傳到美國,美共領導都以“國情”為由,對第三國際說:我們隻能走議會道路、搞合法鬥爭。“橘遷淮北則為枳”人家也就認了。看似,對這樣一個中產階級為主體、中產意識為主流的國家,即便對政府有所不滿、對權勢集團有所抗議,方式方法也不會多麽激烈。不僅因為他們所求有限;在那樣一個機會比較均等的社會,沒能發財致富、生活無虞者,內心也許還有幾分自慚形穢呢。至於有人對過去的“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感興趣,那是他們所知有限,財產相對平均隻是其一,為此要付什麽代價、要過哪樣的日子……,剛說幾條,他們就搖頭擺手不迭了。
 
不要說“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已經宣告失敗,從中修正改良出來的歐洲福利社會,也早沒落黯淡。維護這一製度的“歐洲統一運動”,能否安然度過“歐元區危機”還在未定之天。歐洲社會民主黨的“福利國家”,維持之艱難,根本不能作為美國的榜樣。美國的金融、經濟、社會危機,得在美國自己身上找原因、想辦法,用美國的方式去解決。
 
可悲的是:美國的無奈不止是自己的無奈,美國的痛苦不止是自己的痛苦。經過半個多世紀,全球服從美國模式、追隨美國模式,經濟、金融、商業、科技、文化等方麵,很大程度上已經形成了供養美國、依賴美國的局麵。山姆大叔隻管打噴嚏,感冒發燒的是遠親近鄰。就像現在,國家級投資的最佳選擇和避風港,仍然是危機中的美國國家債券。大小貧富諸國憤憤然中,不免捫心自問:擠上美國船隊,幾分是受騙上當、幾分是身不由己、幾分是主動積極?
 
這一切,當然是人類政治科學水平尚幼所限,才有此社會製度的缺陷,主要是美國的政治經濟製度缺陷所致。好在,美國的生命力正好在於其政策、製度的調整能力。這個也有曆史為證,無庸贅言。但是,不足明擺在那裏,解決方案學者也給出選擇過多種。政府聞過則喜、政治家從善如流的事情,卻似乎從來沒有過,非民眾反複走上街頭不可。焚燒國旗不算犯罪,好像就是美國法律為讓政府聆聽民眾訴求,預留的一個缺口。
 
“占領華爾街”之類的美式群眾運動,即便發展成“美式茉莉花”也不會進而走向“顏色革命”。因為政府將對民眾的意願有所妥協。誠然,不但不會立即有所表示,而且先要走完衝淡、限製、滅火的程序;才能開始行政嚴查權勢集團行為的措施、立法限製其經營範圍、方式的過程。懸想華爾街的金融大亨,“胸中自有雄兵百萬”,就像街心的銅牛,任你歌唱“茉莉花”婉轉或嘹亮,一樣無動於衷-----“對牛彈琴”不一定是牛不懂得音樂,也許是牛不屑一顧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