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千絲萬縷 蘇俄情結

(2014-03-06 06:46:04) 下一個
年過半百的中國人,多多少少有點蘇俄情結。從小讀書,不看俄羅斯的普希金、托爾斯泰,也看過蘇聯的高爾基、法捷耶夫;音樂,沒聽過拉赫馬尼諾夫,也得是老柴的欣賞者;藝術,列賓影響中國畫壇,愛森斯坦左右中國影壇;科學,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米丘林的作物栽培;如此等等方方麵麵,無一不深入滲透中國。一本《外國民歌二百首》蘇俄歌曲約占一半,傳唱至今。民間的蘇俄情緒偏於文化藝術,情調浪漫;雖然不能左右兩國關係,卻是友好交往的社會基礎。
 
政治、曆史則完全是另外一番風情。沙俄割取中國土地最多,至今歸還極少。到了蘇維埃建立,國共兩黨的發展都大受益於蘇聯共產黨。中共是蘇共組建、由蘇聯指導、供養,自不待言;國民黨也主動投在斯大林門下,不斷得到經援、軍援,連第一次代表大會的決議,都是蘇聯人起草的。國共兩黨派幹部到蘇聯受訓,毛澤東和蔣介石連兒子都送去了,以示忠誠。然而,發展下去,國共兩黨都對蘇俄嘖有煩言,曾使黨際關係破裂、國家關係走到戰爭邊緣。
 
先是,國民黨埋怨蘇共偏袒中共,以致“清共、分共”,屠殺蘇共的小學生。從史料上看,斯大林等配合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原非真心實意,而是借腹生子之計。蘇共因國民黨雖有革命之意,代表的卻是資產階級;而中共弱小、孫氏可欺;於是指示中共,讓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利用國民黨的“市場”,擴大共產黨的實力,並伺機逐級取得領導權,最終從內部改造國民黨雲雲。
 
此計雖然早已被人看破,出於互相利用的需要,國民黨高層一直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1927年,蔣介石率軍進駐上海,北伐大勢已成,不再需要中共黨員為他效力,遂發動“四一二政變”,清洗全部共產黨員;不久,武漢的汪精衛也因受不了中共在兩湖領導的農民運動,而以看到共產國際給中共的“五月指示”不能接受為由,“分共”。國民黨與蘇共從此破裂。執掌大陸期間,雖然維持國家關係,敵意與攻擊一直沒有停止過。
 
與中共的關係,曆屆蘇聯領導也是費力不討好。蘇共以導師自居,指導中共如何奪取政權。但是中、俄國情大不相同,蘇共基本是突然起義、一夕成功。其實沒有相似的經驗以供中共仿效。於是犯下常人難免的錯誤:一事有成便自我膨脹,以為無所不通、無所不能。派駐中共的代表一個接著一個,攜帶的指示巨細糜遺;執行下來敗多成少,被中共指為教條主義、瞎指揮;斯大林與托洛斯基路線又不相同,但是都對中國的事情自以為是、隔靴搔癢,徒然造成中共內部分裂、力量分散。結果是,錢為中共花了不少、物資給中共送了不少,卻未博得毛澤東等人真心欽佩與服從。
 
斯大林對此當然心知肚明。中共奪取政權,兩黨兩國雖然重度蜜月,眥仇必報的斯大林,接待前來朝拜的毛澤東時,在禮儀上還毛澤東以顏色。蘇方翻譯費德林說:第一次會見在斯大林辦公室。打開門,斯大林坐在辦公室最裏端,需穿過房間才能到他跟前。他慢悠悠地站起來、離開辦公桌、不慌不忙地走過來,神態沉穩凝重、威嚴中帶幾分沉思,一副從容不迫的樣子。毛澤東……在地毯上疾步前進,我幾乎跟不上他……。此情此景令人想到電影裏的意大利獨裁者墨索裏尼,端坐大廳最裏麵,被召見的人要小跑一陣才能到他麵前。
 
毛澤東是何許人,甘願受此冷遇?即便斯大林多活幾年,中蘇矛盾也會在他有生之年升到表麵。雖然日漸疏遠,中國這邊還是經常提到蘇聯。政治上,說蘇聯變成了社會帝國主義,經濟上,說蘇聯缺吃少穿。還出了一些書,證明這些說法。中國的老百姓畢竟沒有那麽高的政治覺悟,順延以往對蘇俄文化藝術的欣賞,不免翻看揭露蘇共修正主義的篇章。蘇聯人民的日常生活雖苦,中國人知道後也隻能自我安慰:哦,衣食不周的不止我們一家。
 
至於政治層麵,在教材一樣發放的《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嗎》一書中,我們看到:中國的特權階層原來是來自蘇聯的傳染病;從內部發行的《權力學》、《斯大林秘書回憶錄》等書中,我們看到,中共的黨內鬥爭與蘇共的大清洗,各有千秋;從一大批“解凍文學”中,我們看到,蘇聯青年的思想比我們超脫、生活方式比我們豐富多彩哦……。不知是可笑還是罪過,政府意在批判和劃清界線之舉,卻在民間起到了延續和傳播蘇俄文化的作用。
 
曾幾何時,舊蘇共在國內被定為非法,蘇聯也解體了。中國這邊,民間與政府的反應又是兩極。民間當然喜聞樂見;中共卻如喪考妣,物傷其類似地大肆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書籍、光盤出了不少。但是此時,中國國門已開,歐美的思想意識、生活方式大舉入侵,來勢洶洶、魅力十足,老少鹹宜,輕而易舉地占用了人們的精力和時間。耽擱了那麽久,重現俄羅斯文明的光彩,“蓄芳待來年”。
 
現在的大陸,能在政治文化藝術上談蘇論俄的,大約非五六十歲以上者不辦。北京有個基輔餐廳(烏克蘭曾屬蘇聯),半地下、位置偏僻,菜式不多、價錢偏貴。但是,去那兒吃個中午飯都得事先訂位。因為,店家請了幾位俄羅斯“功勳演員”駐唱,獨唱五十、合唱一百元,供客人點唱蘇俄老歌,巴揚伴奏。舉凡: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紅梅花兒開、卡秋莎……,無不唱得感情飽滿,就連列寧山、黑龍江的波浪都能唱。進到餐廳、舉目望去,捧場者大半兩鬢斑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