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利益群眾纏鬥權勢大鱷

(2014-03-14 07:34:29) 下一個
人們總喜歡把美國當作自由、民主、法製典範,此言並非虛妄,你看: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金融大亨,在市場上呼風喚雨、任意馳騁,玩兒過了,自有政府出麵給他們補窟窿;民眾眼見辛苦交納的稅金就這樣來去無蹤、現今的工作和將來的養老都沒有保障,便可直接尋到債主門口-----華爾街,抗議它、占領它。政府呢,誰也不得罪,出台些許措施,對華爾街表示一下限製;抓幾個憤怒的街頭年青,登個記,申誡幾句也就放了。
 
過去有個詞,叫“權勢集團”,現在好像不用了,並到“利益集團”概念裏去了。其實,這是兩種不同的組成。望文生義:“權勢集團”,有權有勢又成幫結夥;有一種利益集團:一些有共同需求的散兵遊勇,在某個時機自然聯合行動了。比如上次的“占領華爾街”,有點像“利益集團”對抗“權勢集團”。區別是,“權勢集團”比較整齊、目標多元、策略性強;利益集團則是一盤散沙,目標單一,臨時起意,缺少組織、行動無序。
 
“華爾街是政府的老板”。華爾街是金融大鱷的象征。在美國,“政府的老板”還有軍火、能源、航空、汽車、生物、化工、電子、電腦、煙草、酒類……等等,以行業劃分的“權勢集團”。他們最懂美國政治,善於左右立法和政府人事而牟利。當然,對於國家社會他們也有貢獻,比如組織和運作了科研和生產,豐富、方便和提高了全國人民的生活等。製度所限,或曰權勢集團真正的目的,改善民生隻是攫取金錢的途徑。所以我們看到:社會財富分配不均、支出昂貴才能生活便捷、生活保證脆弱不堪……。散布於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人們,此時有了共同的利益,一旦他們一致行動,也就有了“集團“的性質。
 
從社會和經濟原理上講:讓行業、企業自主經營,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創造性。但是應以社會效應為度。比如金融證券,利用交割兌現的時間差,一塊錢千倍萬倍放大地用,設計出來的“衍生產品”即使沒有不當推銷,危害之大早有人指出。隻因“自由經濟”,這個“製造定時炸彈”的工作,成了演算數學公式。幾個年輕的投資天才,“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似地,敲敲鍵盤,幾組數字來去,就把億萬金錢,乾坤挪移起來了。比薩斜塔看似危險,其偏並未超出重心,故能屹立數百年。“金融衍生產品”則曇花一現,其對社會財富的摧毀,不亞於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
 
還有一條社會和經濟原理說:維持一定程度的貧富差距,有利於督促人們努力工作。但是,這個差距要有限度。如果富人富到破產也窮不了、不受罰,便會而肆無忌憚、為所欲為。這樣的貧富懸殊就成了社會陷井。比如這次的金融海嘯,破產者有大富翁和大公司。但是當事的人們,頂多不過失業一下、鬱悶一會,至少無損基本生活。但是,千萬普通民眾為他們的金融冒險、證券遊戲付出的代價是身家性命。政府幾乎等於“權勢集團”的打工仔,老板麵前,大聲講了幾句也是色厲內茬。此情此景,民眾怎能不憤憤於胸。反抗威權,美國自有傳統,例如獨立戰爭和反越戰。也呈現:為了一個共同的利益,五湖四海走到一起的特點。
 
那次“占領華爾街”行動又稱“華爾街茉莉花”,竟是從加拿大發起的。方式雖說“非暴力”,從被抓的人越來越多上看,已經逐漸落進“群眾運動”的窠臼。發展方向不外自生自滅或者鋌而走險。其實,美國早就有過各種各樣的暴力組織,如黑豹黨、三K黨、美共左翼、地下氣象台等,其中主體大部都不是社會底層,而是社會的中堅:中產階級。
 
平均知識水平頗高的中產階級,狂熱、激進起來是個什麽樣子,我們在中國的文革、1967年法國和日本等激進運動中看到過了。雖然不能成其大事,起碼他們表達了,讓政府領教了,對於推動社會改革的進程不無小補。然而,群眾運動既有“天然合理”的一麵,也有雜亂無章的弊端。最終多被“權勢集團”分化瓦解或巧妙利用。這次時機更有不同:世界上的恐怖分子和恐怖集團大概也在額首相慶、派員滲透呢。沾上“恐怖”之日,就是被人掃蕩之時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