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室情結與皇家崇拜

(2014-02-11 07:21:17) 下一個
據說,歐洲各國王室都能扯上親戚關係。希臘王子曾不無自嘲地說:“我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法國人,祖父是丹麥人,祖母是俄羅斯人,另一位祖母有一半西班牙血統,他們都是各自國家的王室成員。我這一代年齡在60歲上下的王室成員中,幾乎所有人都有類似的族譜可以誇耀。”
 
如今,王室成了曆史遺跡、文化象征,健在的皇親國戚就組成了封閉的小圈子,成員在250到300人之間,有相近的習慣、品味和愛好,甚至製定了密碼和秘密。他們喜歡集體出席婚禮和葬禮,給紅白喜事壯大聲勢。每逢此時,歐洲人的王室情結就有宣泄的機會了。
 
早已失去實際權力的王室,為什麽能成功地享受民眾的追捧?因為他們深通社會心理。正如埃利亞斯·卡內提在《群眾與權力》裏說的,掌權者要與群眾保持一定的距離,要顯示神秘。營造這個態勢,王室中人駕輕就熟,更何況,與身俱來的華貴輕易能“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雖然曆史上為政治關係通婚沒有平息多少紛爭,無意中,倒是使歐洲各國世世代代文化交流密切而暢通。二戰之後,北約、歐盟、歐元等組成與推行,恐怕與民族融合程度高,信任基礎好、容易合作不無關係吧?
 
中國的情況與歐洲大異其趣,雖有幾十個民族,除去元清兩朝,皇帝都是漢人。王公貴族雖然參與皇家娶親招婿,異姓要想接掌權柄,除非起義或政變。千年以還,真正在本朝成功稱帝的外姓,惟武則天一人而已。赤縣神州,分裂、割據、鼎足而立頗有幾次,秦晉之好則僅限諸候;隻見文成公主、王昭君外派,未聞友邦公主來歸哦。過去,歐洲王室隻要求“王室血統純正”,沒有族別限製。而乾隆皇帝有無“漢族血統”一直為人津津樂道。據傳,文革後期,毛澤東挑選接班人時,曾經提名廣西的韋國清,中南海大管家汪東興在旁輕聲點了一句:韋是壯族人噢。此議遂罷。
 
當今,皇家、王室的名號在中國,與歐洲好像隻有一個相似之處,就是用於商業品推銷。常見的如藥品、飲食和化妝品,不少都是“皇室嫡傳”,利用的是人們心理上的“皇家崇拜”,作為“品質的保證”和“品位的象征”。其實,從技術上講,古人對人體生理病理的認識,肯定不如現代深;古代的製作工藝,肯定不如現代精準;惟有古代食品之無汙染現在比不了,但是早就種不出來了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歐洲人民族融合度高?你可以說他們有融合的意願,但遠沒有中美成功。王室這種封建餘孽對歐洲融合隻有阻礙,王室情節是人為製造的(媒體助推,教育缺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