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合理利己主義 拯救公德墮落

(2014-02-07 07:06:20) 下一個
古今中外一切的社會改造計劃、道德理想說教,都可以簡化地看成為了富裕又安穩的生活。科學的社會製度帶來富裕,使個人財產足夠消費;高尚的情操優化人際關係,讓誠信仁愛蔚然成風。然而,人類為此奮鬥了幾千年,還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物質文明的步伐未曾停歇,人性卻總在善惡之間躊躇徘徊。
 
傳說,一開始鄧小平就說了:如果改革開放導致貧富分化,就是失敗雲雲。一語成讖,貧富懸殊早成事實,而且伴隨道德淪喪哦。這還不算,貧富差距在為人追捧,都想別人墊底、以示優越;唯獨懼怕公德淪喪,坑蒙拐騙、綁架搶劫、見死不救……,碰上那個都吃不消。卻不想,泯滅公德心的一大黑手正是貧富分化。
 
民國以來,許多人業餘研究明朝曆史,“鑒古知今”。因為,民末和當下的中國社會與明代中後期頗為相似。明初,士風唯謹、民俗敦樸;到了中後期,士大夫和老百姓,飲食居住、穿著娛樂各方麵逐漸講究起來,但發展方向不是簡約精致,而是攀比奢靡;世風日下與官場腐敗互相作用、惡性循環。周作人在《甲申懷古》裏說:“民不聊生,為盜為亂,又受外誘,全體崩潰,是其一;士人墮落,唯知做官,無惡不作,是其二;這兩件事斷送了明朝。”所以,後人在評比明清兩朝之滅亡時說“清亡,是天作孽猶可恕;明亡,是人作孽不可活”。意謂清亡於列強,而明是“本朝官民一起斷送”的。
 
古人早就看透追逐物質享受會導致手足相殘;人性如此、要改也難,於是提倡禁欲。方式方法從哲理主義到宗教方術無奇不有。不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千年以還,西風東土全部的思想、教育、信仰相加,還是不敵人類縱欲越界的本能,不得已發明了人性表達、多元文化之類遁辭,給道德退讓下台階。隻有個別人在某種時候、某些事上可能展現公德操守----可遇不可求。而人類既群居生存,相互之間若無幫助、禮讓、尊敬,就永遠沒有安全。雖有法律製約,終有漏洞可鑽;至於道德審判,怎奈滿不在乎?“利己”與“利人”冰炭不能同爐,看似唯有把人的境界和情操提到相當高度,庶或免於衝突。
 
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大力提倡“合理的利己主義”,說奉行此道者的“利己”之舉也有“利他”之功。為此,還寫了長篇小說《怎麽辦-----新人的故事》。據稱,合理的利己主義不認為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必然對立;追求自身利益也能包含社會貢獻;但是“利他”之舉從“利己”出發才可靠。他說:你做對別人有利的事情時,並非特意為他、不是盡義務,而是借此表示你有這樣的境界和情操。與“舍己為人”的道德規範不同,那樣做是自我愉悅。如果勉強就不要做-----因為你不配!據說,“合理利已主義”道德觀的哲學基礎是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人的自然本性是追求利益。當“利他”成為“利益”時,你就會主動、愉快,乃至不經意就做了。
 
看過那本書的人一定拍案喝道:NO,車爾尼雪夫斯基造就的是“十二月黨”人和列寧!其實不怕,十九世紀的人讀《怎麽辦》出來一批革命者;時代不同了,取舍會大異其趣。故事的主線是三角戀愛,正是現在人的課題啊。當然,也別弄成李汝珍《鏡花緣》裏的“君子國”,上街買個東西也謙讓半天,那就太過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johnkeen 回複 悄悄話 這本書曾經在年紀很小的時候看過一個開頭,確實看不懂也就放棄了,沒想到是這樣一本書,有時間找來看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