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煮字烹文味難調

(2013-11-26 07:12:50) 下一個
大凡寫書、投稿的人,多半會羨慕晉人左思,一篇《三都賦》“豪富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紙為之貴”,就是相當於今天的“榮登暢銷書榜”吧?據《晉書•文苑傳》載:“左思欲賦三都,移家京師,詣著作郎張載,訪岷邛之事。構思十年,賦成。”千年之後的曹雪芹,一部《紅樓夢》也是“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雖然這是兩個極端的例子,卻說明美文華章得之不易。前人曹禮吾集龔自珍的句子道:“著書都為稻糧謀,儉腹高談我用憂。萬一飄零文字海,人間無地署無愁”。可見,寫作難,以此為生更難。在此之外還有一難,就是文章傳世難上加難。
 
人類文化普及、出版業發達到今天這個程度,使有意發見聞、講故事、刊行著述的人大都能夠得其所願。而寫作與閱讀的人多,目的、取向各不相同。大批人為休閑、娛樂而讀書,於是,作家行列中出現了一批言情小說家。他們的書容易暢銷,坐收名利,不能不使寫嚴肅文章的人生出不平之慨。看到嘔心瀝血之作不易付梓,有時候出書還得自己掏錢,為出版社承擔風險,覺得文人心不古,斯文掃地。
 
其實,寫作這件事,早就已經平民化、世俗化、商業化了,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副產品和代價。所以,現實是:要民主和自由,就得允許別人在報刊雜誌上按自己的方式表現;既生活在商業社會,就攔不住有人把文化當作商品,賣到市場上去。除非學術、高雅碰巧具有商業價值,才能見到經濟利益,因為文化與商業畢竟隻是有關,而非對等。兩者的交叉與重疊,可遇不可求。
 
我想,古人燈下秉筆的時候,大約也不都在心裏想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那麽的慎重其事。今天我們讀到前人的華彩篇章,都是時代淘汰下來的傳世之作。同理,今天暢銷的通俗文藝作品,大多會因禁不住曆史的篩選,而證明其寫作動機不過是些商業行為。鬻文求利向為士林不齒,這類寫手大可歸入商家。
 
雖然說“詩窮而後工,文窮而後通”,恐怕隻限於少數天才、大家;平凡之人若靠寫作為生,就難不墮入末流。若是不幸生在專製社會,還會成為禦用文人,那樣的作品就更沒有傳代的希望了。看來,作家既不能功利心重,又不能不食人間煙火。一個作家,須得沒有生計之累、不求聞達之私。才能做“載道,言誌”之事。常有人用“煮字烹文”形容煉字造句,可是,技巧不是第一要義,最重要的是真誠,小仲馬說過:“隻有真誠,才能傳至永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