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一長輩親戚帶了兒子和他女朋友及她父母M先生夫婦一起去周遊順便“被考察”,路過我當時讀書的城市,於是叫上我和表弟去唐人街吃飯。當我們放學趕著地鐵,灰頭土臉站他們麵前時,M 先生已經抵不住饑餓吃將起來。親戚介紹我們倆都是剛從國內出來的學生,M 先生也不管我倆還站著,一下子打開話匣子,用筷子指著點著,數落著國內的落後,講他當年如何毅然決然在讀大學的時候從國內落跑國外的經曆,千般委屈,萬種憤慨。我和表弟對自己祖國再有不滿,也是不樂見被“外人”如此詆毀的,外加看著近在咫尺的滿桌佳肴,饑腸轆轆,估計咱倆當時的眼神也是千般無奈,萬種憤懣。後來表弟對我說,即便全世界的燈都滅了,隻要M 先生那油亮的嘴還在,就有光亮
落座以後,M 先生開始介紹他的女兒叫“阿笨”,是泰語蘋果的意思,我和表弟當時差點就笑噴了。這在中國讀過大學的人,再想融入當地,實行本地化,也不會給孩子起這個小名吧?叫阿貓阿狗也好過叫阿笨啊!!這種人,國家不要也罷! 那頓飯,吃的真是有點悲喜交加。
那長輩親戚當年充當移動ATM 成效顯著,不久M 先生就把女兒就嫁到了這長輩家。於是我和他們不幸也成了親戚。
有那麽一天M 先生家的40歲獨子要結婚了,M 先生那個高興!在曼穀東方文華酒店大擺宴席。正好那段時間我帶了孩子去泰國看望長輩,她就帶了我家五歲的老大去吃喜酒。長輩一回來就對我大肆抱怨,因為兒子胃口好,本來想帶著兒子去吃了襯一下主人臉麵,讓主人家高興,也想帶孩子去大飯店開開眼界,誰知道兒子一點都不買賬,坐著吃一半就帶著其他小孩子到處走,不肯跟著長輩坐下來好好吃。同桌的M 先生對孩子說,你看,這些這些,都是難得吃得到的,坐下多吃點。。。。。誰知道我家老大一臉不屑地說“這些,在上海外婆家,我們天天吃!” 想象M 先生那黯淡下來嘴唇,我顧不上板下臉教育兒子應有的禮貌,一把抱住兒子狂親。長輩好奇心大漲,問我,“你爸媽都沒退休,你媽能在家喂他們些啥?!”
早上,會給他們吃雜糧粥和包子。孩子們愛肉包子,我喜歡有青菜、豆幹和木耳的素菜大包
餛飩
有時也吃“雙檔”
或者煎個雞蛋,再吃點花卷
生煎、小籠
有時候也教他們吃一點我們從小吃的鹹菜過點粥
中午的時候,炒碗年糕
或者
一盤兩麵黃
各種燒賣
菜底肉丸 (以前機關食堂裏才賣 1毛 7 啊!!)
或者來碗蟹粉麵 (圖裏的蟹粉是好友送我的,我也不知道在哪裏買)
我在美國隻能靠自己拆蟹肉炒蟹粉了,媽媽喜歡下油,把蔥薑末熬香,再下蟹肉炒炒炒,再烹點黃酒,調味,沒有大閘蟹肉的甜美,卻也有大塊吃肉的豪邁,聊勝於無。
媽媽喜歡用蟹粉做點綴,烘蛋上麵灑一點
豆腐羹裏放兩勺
或焗一煲粉絲
下午用茶葉蛋給他們點饑
或者吃一碗薑撞奶暖胃
到了晚上,燉上一鍋肉
蒸一碗蛋羹
拌個涼菜
紅燒一條魚
燜上一砂鍋鹹肉菜飯
煮個排骨湯
煨一鍋雞湯百頁
炸幾條麵拖小黃魚
”熏“點魚塊
糖醋一碟小排骨
有時還弄點孩子們會一開始不習慣的”異類“
甜點會有年糕
還有“改裝“過的湯團
水果不能少,有時還加個蛋糕
。。。。。。
其實,外婆家天天吃的,不外乎就是上麵那些家常。但在孩子眼裏,那些更甚美味珍饈,隻因為,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