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海上威尼斯美譽的東安海上魚排其實就是海水養殖廠,漁民們日夜住在海上的魚排裏。魚排一個連一個,綿延幾公裏,很有一些三國時火燒赤壁之前,曹操水軍聯營的感覺。估計象掌門這種北方人,時間久了都能住得慣。
從霞浦城到東安島幾十公裏的路,我們雇了輛車,司機姓王,掌門稱他王師傅。來回大半天的時間,一路上沿著海邊灘塗開,經過不少村莊,沙江鎮沙塘裏、沙江、涵江,溪南鎮圍江、台江要價400元。在霞浦其實有很多這樣的魚排養殖場。東安島的漁排是霞浦最大的,上麵住了上萬人,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社區,有小賣部,有供淡水的地點,(每桶淡水一元錢。養殖工人都是24小時住在船上,吃喝拉撒睡,生活垃圾大小便全部進入海水,護法觀察了一下,幸好海麵上沒有看到漂浮的塑料瓶,看到一包一包的收集在一起,估計是會運回岸上去處理吧。這樣規模大的養殖業對海水環境的負麵影響很大。
東安海上漁排約有1-2千戶,主要養殖海參和小鮑魚。大多是山東人到這裏承包,一畝海域一年租金約十幾萬,投資一畝海域的海參和鮑魚成本大約是一百萬左右。 承包這些海域的山東人不用向當地政府納稅。 如果賣得好的話,能賺130-150萬。但是周期 比較長,要一年左右,所以相對來說風險也比較大。去年黨風一正,不許公款吃喝,京城及各大城市的海鮮酒樓需求量一下子就下來了,很多老板都賠錢了,最多的據說賠了4-5千萬。 另外一個風險是雨季的時候,山上的泥水大量流入海裏,使養殖海域的淡水量上升,海參對淡水非常敏感,稍微上升一些,就會生病。甚至死亡。加上銷售渠道的問題等等,所以當地人一般不做這個生意,寧可被山東人雇傭拿工錢過日子。我們雇了一艘船,在魚排中穿梭看熱鬧。攝影家們來這裏都要到對麵的東安島的山包包上拍攝魚排的全景,我們倆個更關心的是吃的海鮮是怎麽養的,所以挨家挨戶看個新鮮。
剛好有一家在做海參交易,我們的船夫和那家男人相識,打了招呼,就讓我們上去看熱鬧了。原來活的海參看上去這麽肥嘟嘟的,嘿嘿的一團,很粘很滑的樣子。回到岸上,王師傅已經有些等急了,上了車和王師傅聊起海鮮養殖才發現原來王師傅也是業內人士,很有經驗的。雖然王師傅說這裏的海參,鮑魚養殖不用飼料,但是從東安島,圍江一路上走來都是海參鮑魚養殖飼料和用藥的廣告,讓人很難相信他的話。王師傅自己家裏養殖了6畝灘塗的跳跳魚。 每畝灘塗租金一年也就一千元。養跳跳魚相對比較省事。雖然養殖周期也是一年,但是相對風險小,隻要用網子圍一圈就可以了,不做紮漁排,紮漁排的材料費很貴的。一畝地一年能掙一萬元左右。但是養跳跳魚有個竅門。跳跳魚,需要淡水和海水的 比例適中,海水太多了就會生病。海水是從海裏抽上來的。灌到圍好的灘塗裏。跳跳魚顧名思義,喜歡跳。成熟後不容易捕撈。因為魚跳來跳去。 於是漁民們就想出不了一招。用一種藥,根據魚的數量,算準劑量,下到水裏,把魚暫時毒死。然後迅速撈上來,過一會魚又會活回來。王師傅得意的說,這是需要技巧的!需要技術, 藥量下大了,魚就會被毒死,活不過來了,那一年的心血就打了水漂。如果藥量下小了,沒用魚,還是跳啊跳的,還是抓不上來。護法進一步想打聽是用的是什麽藥,王師傅自覺說漏了嘴,含含糊糊地說,我不太清楚,這些都是我小舅子負責管理。 然後轉換話題說,不管是海蝦還是淡水蝦,你們都不要吃蝦頭,因為養殖蝦都是用飼料的。飼料最後都集中在頭部。王師傅的跳跳魚今年也受到了黨風一正的衝擊,去年還賣7-80元一斤的跳跳魚,今年價格跳水,隻賣30元一斤。在霞浦海帶的養殖也很流行, 一年一家收入可能在10-15萬之間。隻是養殖海帶非常辛苦。 海帶的生長期隻有4-5個月。通常是每年的11月底下苗,有北方苗,也有南方苗,現在國家提供保障,如果不同的苗收成上有差異,國家會補貼,這樣漁民們就安心了。4到5 個月左右海帶就成熟了,必須抓緊時間收上來。收海帶可是個苦力活。雖然霞浦也算是貧困地區,但是當地人都不願意幹,從外地更窮的地方找人來做,下海收撈一天的工錢是500元。男工出海,女工在岸上負責晾曬,想對輕鬆一點,工錢一天是300。捕撈海帶很講究時機,所有海帶必需在端午節前全部撈上來,否則就會爛掉,從拴海帶的柱子上脫落下來,順海水潮汐消失得無影無蹤。因此攝影家們向取晾曬海帶的景最好是端午節前來。霞浦北麵是山,那裏的百姓雖然不能養殖海產品,但是也有致富手段,養殖太極參,成本不高,成品曬幹後能賣150元一斤。回來的路上經過長沙村的海邊灘塗,看到整片海域被為了起來,王師傅說是短視的村政府把幾萬畝灘塗賣了,準備建工業園區。 不知道是什麽類型的工業,對鄰村沿岸的海水養殖業有什麽影響。看來以後海鮮還是少吃一些吧。雖然是縣級城市,霞浦的房價已經很高了,最好的商品房已經飆升到八千元一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