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啟樓群是位於永定縣高頭鄉高北村,我們導遊的夫家江氏的後代。 想當年,江氏祖先“江八郎”與元代中期從今龍岩上杭縣遷至高北,定居下來,曆時百多年建成承啟樓群。承啟樓群一共有有三座樓。
最早建成的是最右邊的五雲樓,特點是沒有石砌牆基,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建的。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了。
現在主體結構依然堅固,雖然樓前牆體向內已傾斜1.5米,卻已經堅持了近100年依然穩而不倒,而且還能住人,隻是為安全起見,政府架起了支撐架。門口寫了危樓警示牌,所以一般遊客都不會進來。其實沒什麽危險,隻是不想讓旅遊團進來。
傳說這棟樓裏曾經有一對夫婦活到100多歲,七代同堂,所以牆上掛了對聯:
後來因為家族興旺,人丁越來越多,五雲樓的房子不夠住了,就想蓋新樓。可是當時的隔壁鄰居就是不肯讓地,出多少錢也不肯搬走,堅決要做釘子戶,他們隻好把鄰居家隔壁左邊的那塊地買下來,開始建承啟樓。承啟樓一建就建了40多年,從明末建到清朝康熙年間。在建樓期間,江家把釘子戶鄰居圍在中間,使了個陰損的切斷水源的招數,最終迫使缺錢少勢的釘子戶搬了家。江家祖宗們終於如願以償,在承啟樓完工後又在中間這塊地建了第三棟土樓:世澤樓。
承啟樓是這三座土樓中規模最大的。”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曆經滄桑三百年”
“承啟樓直徑73米,走廊周長229.34米,全樓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層,高16.4米,繞樓一圈229米,是所有土樓中最長的了。每層設72個房間;第二圈二層,每層設40個房間;第三圈為單層,設32個房間,中心為祖堂,全樓共有400個房間,3個大門,2口水井,整個建築占地麵積5376.17平方米。”如果你每天住一間那麽一年也住不完;如果從早上開始開房間的窗,那麽到晚上都開不完。承啟樓群的第一代樓主有四個兒子,20個孫子,72個曾孫,360個賢孫。這些統計是不算女丁的。 因為有四個兒子,所以全樓分成四大單元,每一單元有一部樓梯,互不相通。護法認為很有科學依據,這樣才能雖然近在咫尺,卻又能減少妯娌間的小摩小擦。到目前為止,全樓還住著60餘戶,400餘人。承啟樓是按陰陽八卦圖建的。陰陽兩個魚眼各有一口井。陰井和陽井。
井裏養了幾條魚。井裏養魚有兩個作用。一是淨化井水,喝起來有點甜甜的;另一個作用是監測井水是不是被人投過毒。承啟樓一共有三個大門,大門正對著觀音堂,代表天, 東大門則代表人,西大門代表地。天,地,人。承啟樓內大大小小有四圈。最裏麵的是和陰陽八卦相對應的太極圈,也是拜觀音的大廳,是樓裏婚喪喜慶的公共場所。 第二圈是樓裏的私塾,分為上下兩層,有很多教室,全樓幾百個賢孫都在這裏上學。第三圈是會客廳,第四圈是主體樓, 一樓是飯廳, 二樓是糧倉,三四樓是臥室。鼎盛時期住過80戶人家700多人。密度要比現在大多了。這麽多人整天擠在如此狹窄的空間裏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看來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不怕擠,不講究什麽隱私。白天的承啟樓人很多,導遊們聲音此起彼伏,住在樓裏的村民已經習慣了,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了。村裏的年輕人大多不上班,基本上靠土樓吃飯了,或是幫家裏看看店鋪,或是幫家裏看管土樓,平時一有時間就聚在一起老老少少同桌撮麻將。晚上吃過飯後,林老師帶我們再次參觀承啟樓的夜景。從 林老師家走到承啟樓不過10分鍾。天空放晴了,能看到天上的星星。山裏的夜風吹過來還是有點涼的。交給盡心盡職的承啟樓保安20元電錢,我們就可以登上樓頂看樓裏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站在胡主席觀景台,狠狠地欣賞了一下主席看過的燈光夜景。 四個圈都有燈籠,上百盞。
每到元宵節的時候,樓裏還會組織舞龍活動,龍頭在每家門口都要停一下,點三次龍頭。承啟樓現在還住了好多戶人家,加了不少現代電器。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評估,現代家電對這樣的土樓損害有多大而這裏的年久失修的線路也經曆過幾次失火,解決方案竟是禁止遊客登樓。最終不過成為看樓人撈取外快的借口,很有天國特色。象高頭鄉高北村的承啟樓這樣開發得比較透徹的土樓已經完全商業化了,土樓裏大大小小開了無數個商鋪不是賣當地的土特產,就是品茶賣茶葉。整個土樓行程中隻看到了兩家賣油畫的畫廊,還算是有的與眾不同。雖然都是同宗同源,土樓的各戶人家還是選擇單打獨鬥,不搞聯合經營。土樓建築雖然很巧妙,但在護法看來有一個問題,廁所。也許是因為農家人,肥料是莊稼之本,建樓的時候把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用在了如何最大化地利用有機肥料,而忽略了人的基本衛生要求。行走間總能感到一絲田埂上施肥後的氣味繚繞在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