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古稱“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起源四川省自貢市,曆史悠久。據考證,解放後出土的東漢文物“鑊鬥”,即為火鍋。
在漫長的火鍋演變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兩大分支,即“南燉,北涮”。上海的火鍋其實是砂鍋,大多數的食材都是煮熟的,火鍋隻是用來保溫和汆湯青菜的。除了常用的肉圓,魚圓 蝦子,肉片,護法記憶中最有特色的是那金色的蛋餃。
天津的火鍋則不同,湯味較淡,通常是雞湯加上大蔥生薑和香菇,涮的是生食材,以羊肉為主,所以叫涮羊肉。護法愛吃切得薄薄的羊肉,而掌門則愛吃厚一點的羊肉片。涮羊肉好不好吃,除了羊肉的質量以外,最關鍵的是那碗沾料,芝麻醬,醬豆腐,韭菜花一樣都不能少,尤其是韭菜花,上海沒有,護法第一次吃就愛上了,以後每逢涮羊肉,必定要用韭菜花拌料。
天津好吃的涮羊肉館子都是藏在街頭巷尾的‘狗食館‘類型(成都也叫蒼蠅館),貪吃的掌門能細數家珍地給你說上半天。說實話,這一類飯店並不是護法的菜。但是這次回天津,得益於掌門的一個好朋友,帶我們去了一家完全不同風格的火鍋涮肉館,位於大沽南路的番茄火鍋店。
掌門的這個哥們兒,江湖人稱段王爺。段王爺是掌門所有粗粗啦啦朋友中最縝密最小資的一位。對天津風情文化了解比較多,喜歡光顧的飯館酒吧都是有些藝術品味特色的。據傳說,年輕時帥氣、多金,頗有女人緣,欠下了不少風流債。至於是否煩惱多多,就隻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現在也是一位大叔級的帥哥做派,看上去很養眼。
這家番茄火鍋店在掌門看來可能味道一般,但護法卻對其富麗堂皇的裝修精和精雕細琢的菜品印象很深。
進門後大廳布置得五顏六色,不太像吃飯的地方,倒是有點像KTV七轉八轉後到了二樓單間,珠簾帷幔後隱隱約約看到一張大圓台麵。每人一個不鏽鋼涮鍋,多了一些衛生意識,少了一點紮堆搶肉的快感。涮品的賣相看得出費了不少人工。雖然羊肉還是沒有掌門切得好看,擺蝦的方式還是可以借鑒的。鍋底高湯裏加了番茄,多了一絲甜酸味,很合護法口味,也開胃。蘸料有很多選擇,護法還是堅持傳統的津京風味,芝麻醬、紅腐乳、韭菜花、蝦油的組合,地道!涮品種類花樣很多,各種牛、羊肉、魚生、蝦滑等。精致而味美。當然,不會少了掌門的最愛,芝麻燒餅!對比一下,著名的掌門手切羊肉。吃完火鍋我們沿著大沽南路一路開到海河邊,一年工夫,海河又變樣了,在幹淨整潔的河邊步道散散步消消食感覺真好,海河上還多了觀光遊船,在天津之眼的注視下,人來人往,津門又恢複了當年的繁榮。